zgsbsgsdyp1

前言 · 第一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圣文殊师利童子!

顶礼圣天菩萨!

浊世人劣琐事多,闻思修者寥晨星,

圣者善说无人阅,况我微言览者谁?

然为自心入正法,依诸经论师教言,

略演甚深中观道,若有信者请谛听!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转法轮,其中第二转法轮,着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现涅槃后,弘教者分两大派开阐般若深义:其一,无著菩萨以《现观庄严论》为宗纲,开创了广大行派,以隐义方式宣示般若波罗蜜;其二,圣龙树菩萨以《中论》为根本论,开创了甚深见派,直显般若空性深义。于此根本论,又有两大论师阐其密意:一者即圣天菩萨(亦称提婆菩萨),以修行窍诀方式粹摄《中论》密意而著《四百论》;另者月称菩萨,著《显句论》释《中论》字句,造《入中论》显明其深义。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于《四百论》尤应深加研习。

于藏传佛教中,修学中观者皆以《中论》、《四百论》、《入中论》为根本论典。诸派中观论师对《入中论》之抉择自宗见解上,有多种辩论,而于《中论》、《四百论》无有较大异议。因此二论皆是根本中观论,即应成、自续二派尚未分流时之中观著述。另外,《四百论》非如《入中论》之专门抉择见解,而是专门抉择修持,是中观实修的窍诀汇集,对此诸派论师也无有诸多异议。如圣地印度的应成派祖师月称菩萨所著的《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雪域藏地萨迦派大德仁达瓦大师所造之《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句义显明论》,格鲁派大德甲操杰大师之《中观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宁玛巴大堪布阿琼仁波切所著之《四百论疏·大海之滴》,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上首弟子多昂丹碧尼玛尊者所著的《中观四百论句义释·龙树密意庄严论》等其抉择方式悉皆大同小异,概因此论于中观宗之特殊地位使然。

于汉传佛教中,此论原有两种译本,一为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简译的《百论》,二为唐玄奘大师所译之《大乘广百论释论》。《百论》实际上是印度婆薮开士论师所作的《四百论》注释中的局部;而《大乘广百论释论》仅为《四百论》后八品之颂文及注释,因当年那烂陀寺护法菩萨以唯识宗的观点注释此论时,将此论一分为二,前八品为《说法百论》,后八品为《辩议百论》。玄奘大师于护法菩萨之亲传弟子戒贤论师前,得此二论及义疏,回国后便将后八品《辩议百论》译为《大乘广百论释论》。故《四百论》在汉传佛教中,一直都未有一部完整的译本。直到近代法尊法师入藏求法,亲睹藏地中观学者对此论的重视及此论对学者的裨益,于是不辞辛劳从藏文译出此论前八品,并对后八品的译文依藏译本作了一些校对与补充,目前该译本是《四百论》在汉地最为完善的译本。本注疏所依偈颂本,即是此唐·玄奘大师与法尊法师所翻译的版本。

此《菩萨瑜伽行四百颂·广释》分四:一、名义;二、译礼、三、论义;四、末义。

一、名义:

梵语:         བོ་དྷི་སཏྭ་ཡོ་ག་ཙརྱ་ཙ་ཏུ་ཤཱ་ཏ་ཀ་ཊཱི་ཀཱ།
藏语: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རྣལ་འབྱོར་སྤྱོད་པ་བཞི་བརྒྱ་པའི་རྒྱ་ཆེར་འགྲེལ་པ།
汉语:        《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 英语               <A detailed commentary on Four Hundred Stanzas on the Middle Way>

    词汇释难:

    བོ་དྷི་སཏྭ菩提萨埵(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菩提萨埵简称“菩萨”梵语之“菩提”,是净觉之义,“萨埵”译义为勇识,英语译作Bodhisattva;

ཡོ་ག瑜伽(རྣལ་འབྱོར)瑜伽义为“相应”、“观行”、“相应观”等,英语译作Yoga.

ཙརྱ佳雅(སྤྱོད་པ)佳雅意为行为,英语译作Deeds;

ཙ་ཏུ་ཤཱ་ཏ佳睹夏打(བཞི་བརྒྱ་པ)义为四百,英语译作Four Hundred;

ཀ་ཊཱི་ཀཱ嘎日嘎(ཚིག་ལེའུར་བྱས་པ)音译‘伽陀’义为偈颂,英语译作Stanzas or verses;

རྒྱ་ཆེར་འགྲེལ་པ梵音译为‘毗婆沙论’意译作‘广释’。英语谓A Detailed commentary.

合译即为《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现今通称《四百论·广释》。本论共分为十六品,每品二十五个偈颂,共四百颂,故而得名。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广释》中说,本论原称无“四”字,其名为《百论》,能破诸多邪分别故名为“百”,能断除实执故名“论”。邪执无有边际,所以不说有限制的“四百”,而是以“百”表示其无边无涯之义。即名为《百论》。

问曰:这一论名是以什么方式而取的呢?

答曰:通常而言,命名的方式有以所说之义而命名的如《十地经》、《入菩萨行论》、《十住毗婆沙论》、《中观根本慧论》等,以能说之量而命名的如《戒律三百颂》、《中观四百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等,以作用而命名的如《贤愚经》、《圣大解脱经》、《菩萨瑜伽行四百论》、《精研论》等,以说法的地点立名的如《大乘入楞伽经》,以说法的眷属而取名的《龙王请问经》、《弥勒请问经》以时间来命名的如《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等,与比喻来命名的《佛说大乘稻秆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等。此论是以其中的第二种以能说之量兼第三种作用的方式来取名的。取名有何必要呢?一般来说,取名的必要就是为了理解意义。于藏文版中,本论题为《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意指摧灭诸多邪分别而修持实相之窍诀汇集。

《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云:

一切法名字,生处常随逐;

已习及现习,展转共分别;

若不说于名,世间皆迷惑;

为除迷惑故,是故立名言。

一般在论典的题名后,有顶礼立宗句,但本论中却无有。对此,萨迦派的大德无著菩萨的上首弟子仁达瓦大师在《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句义显明论》中解释其原因说: “此论乃直承龙树菩萨之《中论》义理而造,《中论》抉择见分,此论紧承其义旨而抉择修持次第,故应与《中论》作一体观,不再另加顶礼立宗句。”关于本论的宗义,月称菩萨在《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中曰:“虽然现如今有诗人护法菩萨将此论分成《说法百论》与《辩议百论》两部分而分别解说,但吾将这两部分合二为一作疏,如此既能维护本论的完整性与全论宗旨,故而能正确无误地成办自他二利。由于圣天阿阇黎是龙树阿阇黎的亲传弟子,是故此论的宗义当属《中论》等中观论典的旨趣而非别宗他义,孰等将此论分门别类地注释是极其轻忽非理的浮说[1]。”

二、译礼:

顶礼圣文殊师利童子!

此译礼句是由梵文译成藏文时,西藏大译师巴曹尼玛扎(日称)所加。加译礼之必要,一是按藏传佛教的传统,表明此论类属对法藏;二是为增上智慧而遣除违缘令其翻译善始善终,以祈三世诸佛智慧总集之圣者文殊师利童子加持。

三(论义)分二:一、总义;二、别义。

一(总义)分三:一、造论者之殊胜;二、辨除谬误;三、略述各品大意。

一(造论者之殊胜)分二:一、汉传经论之论主简介;二、藏传经论之论主简介。

一、汉传经论之论主简介: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2]共昙曜[3]翻译的《付法藏因缘传·迦那提婆菩萨传》云:

[龙树菩萨,临去此世,告大弟子,迦那[4]提婆[5]:“善男子听!佛以大悲,愍伤众生,演甘露味,利益来世,次第相付,乃至于我,我欲去世,嘱累于汝,汝当流布,至心受持。”提婆敬诺,当承尊教!于是宣说,真法宝藏,以智慧力,摧伏异学,博识[6]渊览,才辩超绝,擅名[7]天下,独步诸国。其初托生,南天竺土,婆罗门种,尊贵豪胜。由毁神眼,遂无一目,因是号曰:“迦那提婆”。智慧深远,机明内发,顾目观察,无愧于心,唯以其言,人未信受,道化不行,夙夜[8]忧念。于彼国中,有一天神,锻金为形,立高六丈,咸皆号曰:“大自在天,有求愿者,令现获报”。提婆诣[9]庙,求入拜觐[10]。主庙者言:“天像至神,人有见者,不敢正视,又令退后,失魂百日,汝今但当,诣门乞愿,更复何求,而欲见耶?”

提婆答言:“神审若斯,吾乃愿见,设不如是,非我所欲。”时人闻之,咸奇其意,追入庙者,数千万人,提婆既至,稽首[11]为礼,天动其眼,怒目视之。提婆语曰:“天实神矣!然今相观,甚大卑劣。夫为神者,当以精灵,偃伏[12]群类[13],而假黄金,颇梨[14]为饰,荧惑[15]民物,何期[16]小也。”即登高梯,凿出其目。时诸观者,咸有疑意:“大自在天,威德高远,云何为此,小婆罗门,之所毁辱?将无彼神,名过其实?”

尔时提婆,晓众人曰:“神明远大,近事试我,我深达彼,心所念故,登金山聚,出颇梨珠,咸令一切,皆悉了知。精灵纯粹,不假形质,吾既非慢,神岂辱也!”作是语已,从庙而出。即于其夜,求诸供备[17],明日清旦,敬祀天神。迦那提婆,名德素着,智与神会,其所发言,无不响应,一夜之中,供具斯备。大自在天,作一肉形,高数四丈,左眼枯涸[18],徐步安详,而来就坐。遍观肴膳[19],叹未曾有,嘉其德力,能有所致。而告之曰:“善哉大士!深得吾心,以智见[20]供,汝今真是,敬信我者。世人愚痴,唯得吾形,以食奉献,畏而诬[21]我。今汝供馔[22],美味具足,我之左眼,宜当垂给,若能见与,真上施也。”

提婆答言:“善哉受教!”即以左手,出眼与之。天神力故,出而随生,索之不已,出眼数万。天神赞曰:“善哉摩纳[23]!真上施也!欲求何愿?必满汝意。”

是时提婆,白天神曰:“我索明识,不假于外,唯恨吾教,人莫信受,正愿我言,后必流布。”

神曰:“甚善!”即便起退。于是提婆,诣龙树所,剃除须发,受出家法,周游扬化,广济群生。南天竺王,总御[24]诸国,怀贡高心,信用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国人远近,咸受其化。提婆念曰:“树不伐本,枝条难倾;人主不化,道岂流布!”其国政法,王家出钱,雇人宿卫[25]。尔时提婆,应募为将,荷戟[26]前驰,整勒[27]部曲,威德恩仁,物乐其政。王嘉其意,问曰:“何人?”侍者答言:“此人应募,既不食禀[28],又不取贾[29],在事恭谨,性好闲习,未达其心,何求何欲。”王即召之,具问其意。答言:“大王!我是智人,善于言论,欲于王前,而求试验。”即便许之,为建论座。

尔时提婆,即立三义:“一切圣中,佛最殊胜;若于诸法,佛法无比;救世福田,众僧第一。八方论士,能坏斯语,我当斩首,以谢其屈[30]。所以者何?立理不明,是为愚痴,若斯之头,非吾所惜。”八方论士,咸来云集,亦各言曰:“我若有屈,斩首相谢,愚痴之头,非吾甘乐。”提婆语言:“我所修法,仁活万物,要不如者,当剃汝发,以为弟子,不斩头也。”立此要已,便共论义。诸外道中,情智浅者,适至一言,寻便屈滞[31]。智慧胜者,远至二日,辞理俱匮,悉剃其发,度令出家。尔时有一,外道弟子,凶顽无智,耻其师屈,形虽随众,心结怨忿,含毒炽盛,啮[32]刀自誓:“彼口胜我,我刀伏汝!”作是语已,持挟[33]利刀,常于日夜,伺求其便。尔时提婆,出在闲林,造《百论经》,以破邪见,弟子分散,树下思惟,提婆菩萨,起定经行。外道弟子,往至其所,执刀穷之[34]。“汝昔曾以,智伏吾师,我于今者,刀破汝腹。”即便决之,五藏出外,命犹未绝。愍其狂愚,而告之曰:“我有衣钵,在吾坐所,汝可取之,急上山去。我诸弟子,未得道者,若脱[35]遇汝,必当相执,或送于王,困汝不少。夫身名者,众患根本,汝今迷惑,爱惜情重,是故宜当,好自防护。”时诸弟子,有先来者,睹见其师,发声悲哭,合诸门徒,竞各云集,惊怖号啕,宛转于地。其中或有,狂突奔走,共相分卫,追截要路。尔时提婆,语众人曰:“诸法本空,无我我所,无有能害,亦无受者。谁亲谁怨,孰为恼害?汝等今者,愚痴所覆,横生妄见,种不善业。彼人所害,害吾往报,非杀我也。”于是放身,蝉蜕[36]而去。迦那提婆,未舍身时,告于尊者,罗睺罗曰:“佛婆伽婆[37],为度众生,演畅妙法,利益来世,次第委嘱[38],乃至于我,我若灭后,当付于汝,汝宜护持,深经宝藏,令诸众生,普皆蒙益。”]


[1] 浮说:拼音fú shuō,无稽之谈。

[2] 吉迦夜:梵名 Kivkara。意译何事。北魏之译经僧,西域人。师以游化传道为志,于北魏文成帝时抵达平城,众人钦服其博学,而礼敬之。因太武难后,经籍零散,故师与沙门统昙曜等于延兴二年(472),译出《付法藏因缘传》六卷、《杂宝藏经》八卷、《方便心论》一卷等,共计五部十九卷,由刘孝标笔受,由此,北地大法得以重兴。

[3] 昙曜:北魏僧,武威郡姑臧人也,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废佛教,北地经像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师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太子再三亲加劝喻,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后卒于大同。曾配合印度僧人译出《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方便心论》一卷,《付法藏因缘传》六卷,《杂宝藏经》八卷。

[4] 迦那:一目之意。

[5] 提婆:意指天。

[6] 博识:拼音bó shì,见闻广博,学识丰富。

[7] 擅名:拼音shàn míng,享有名声。

[8] 夙夜:拼音sù yè,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

[9] 诣:拼音yì,〈动〉本义:前往,去到。

[10] 拜觐:拼音bài jìn,是指朝见君主或拜见长者。

[11] 稽首:拼音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12] 偃伏:拼音yǎn fú,躺卧;伏卧。指相处。

[13] 群类:拼音qún lèi,1.各种生物。 2.同类的人。

[14] 颇梨:拼音pō lí,指状如水晶的宝石。

[15] 荧惑:拼音yíng huò,使人迷惑;炫惑。

[16] 何期:拼音hé qí,岂料。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有想到。

[17] 供备:拼音gòng bèi,备办供给。

[18] 枯涸:拼音kū hé,枯竭。

[19] 肴膳:拼音yáo shàn,饭菜。

[20] 见:拼音jiàn,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此代指“大自在天”他自己。

[21] 诬:拼音wū,〈动〉欺骗。

[22] 供馔:拼音gòng zhuàn,指陈设祭祀食品。

[23]摩纳:拼音mó nà,又作摩纳缚迦、摩纳、摩那婆。意译为儒童、少年、仁童子、年少、年少净行、净持。即青年,又特指婆罗门之青年而言。

[24] 总御:拼音zǒng yù,亦作“ 总驭 ”。 统领。

[25] 宿卫:拼音sù wèi,1.值宿宫禁,担任警卫。2. 值宿守卫。

[26] 戟:拼音jǐ,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戟。戟指。铁戟。青铜戟。

[27] 整勒:拼音zhěng lè,操练。

[28] 禀:拼音bǐng,〈动〉会意。禀为稟的俗字。本义:给予谷物。禀,赐谷也。

[29] 贾:拼音gǔ,〈名〉1.古官名。2.贾:拼音jià,通“价”。价格,价值。

[30] 屈:拼音qū,屈服。

[31] 屈滞:拼音qū zhì,应对困难。

[32] 啮:拼音niè,〈动〉 (会意。从口,从齿。表示咬。本字从齿,( qì)声。本义:用嘴咬)

[33] 挟:拼音xié,〈动〉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34] 之:拼音zhī,〈动〉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35] 脱:拼音tuō,〈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

[36] 蝉蜕:拼音chán tuì,比喻从结使当中摆脱或脱离出来弃俗转圣,亦指死亡。

[37] 婆伽婆:《大智度论》释为有德、巧分别、有名声、能破之四义。

[38] 委嘱:拼音wěi zhǔ,托付,嘱托。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