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01

第一百零一课


二、示以世规典章作为定量不一定能使世人安乐:

问曰:由于曩昔诸国王遵循世规典章的内涵,将其视作治国安邦的方略定量使其国土繁荣昌盛,国丰民炽。以是之故,世规典章是可以作为定量的。

答曰:

往昔诸善王,护世如爱子,
诸依诤世法,今如鹿旷野。
Virtuous rulers of the past Protected the people like their children. Through the practices of this time of strife It is now like a waste without wildlife.

【词汇释难】

诤世:即指斗诤时。佛书说人世间的法、财、欲、乐,即道、财富、享乐和安乐四者之中只能具备其一的时代,期间为四十三万二千年,有释迦摩尼佛出世弘法利生。

鹿旷野:连年征战、兵荒马乱将世间变得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如同野鹿出没的旷野一般一片狼藉。

【释文】在诤世前出世的地主转轮圣王人辈曾依止善法治世——即能鉴别明了如法与不如法等后,善加安住于十善业道来行持国政。爱民如独生赤子,善护善诱,君臣一心,荣辱与共的是诸贤王君主们将如理如法的法规典章作为治世的定量。而将其不符法理的邪论邪说弃如敝屣,以此迁善黜恶的法规治理世间。如今投生于此诤世的君主国王们,禀性卑鄙志崇邪恶,唯利是图、谋财害命。这些心怀不轨无诸悲心的饕餮之徒,将与正法悖逆的法规典章作为定量而弃舍与正法相符的法规典章,把世间搞成祸变相踵、荒烟百里、满目疮痍、民生凋敝像是野兽们出没的荒野废墟一样十室九空。以是故说:“不宜将其不具法理的法规典章视作为治国安邦的定量。”如彼,蔑戾车[1]榨生甘蔗取汁喻。

<蔑戾车榨生甘蔗取汁喻>

譬如,某甲野蛮的盗贼由于愚昧无知将尚未成熟的甘蔗杆子,折来榨取石蜜汁。他的一切所作所为皆是唐劳其功损而无益,令世人不齿的荒诞之举。如喻所比,设若国王不善加摄护所护的黎民臣子,则唐捐了自己的此生后世,因为犯下了诸多的非福恶不善法故。

即说偈曰:

其中于自他,境域都无害,

普令有情喜,斯论智者敬。

【释义】古时明君依正法治国,能使人们安乐增上,但是现在诸国王随顺现今的法规典章治理国家,不可能使世人得到安乐。在古时候,世人心地善良纯朴,具足福德,因而那时候有贤善的圣王君主出世,他们以大慈大悲心引导世人行持五戒十善等正法,将一切民众视如自己的爱子一样保护,甚至为了臣民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如古代的莲花王为了解除疾疫,自舍生命依愿力变成大鱼,让人们割食自己的肉,以此消除了所有的疫情。这样具无量悲愍心的明君,依善法治理天下,像古人所说那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那当然会使人们增上安乐,而不会使任何人受到损害。但现在是充满争论的浊世,国王们依靠浊世中的法规典章治理国家,只会毁坏世间,使天下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因为浊世的法规典章,是无有悲心的非法邪说,是不合世俗因果正理的恶法,依此治理世人,会使世间越来越堕落,使世人身心都遭到摧残。在苛政压榨下,人口越来越少,昔日那些熙来攘往[3]的繁华世间,如今都变成了野兽出没的旷野,这便是依诤世法治国的效果!或可理解“鹿旷野”为善法善士稀少的意思,因为有的国家人口虽然不少,然而在无有悲心的国王依诤世法规统治之下,传统的精神文明宝城被摧毁,精神思想领域变成了荒漠旷野,人们陷入了毫无寄托的空虚绝望之中,唯以追逐五欲享受为乐,由此给个人与世间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此可见这些世俗典章法规的邪恶,如果说这些典章为合法,除了愚人外,其他人绝不会相信。

譬如说,一些野蛮粗暴的强盗,找到一块甘蔗地,本来甘蔗必须善加浇灌培育,待成熟后才有糖可取,但是他们不依这些正当办法,反而愚昧地将尚未成熟的甘蔗全部砍断,榨取糖汁,结果只有一无所获。同样,世间必须依循正法善加护持,才能使人们相续中的福德善根渐渐成熟,生长出安乐幸福,如果国王不依正法,而依愚昧粗暴的诤世非法,只会损害这些安乐的善根苗芽,自己也得不到任何收获,此等行为唯是恶行,绝不应许为善法。

月称菩萨说:

自他境无害,诸众能得乐,

如是诸论典,智者应恭敬。

对世俗典章,智者诚应依此准则作鉴别,而断尽颠倒邪说的迷惑。

吾等人天导师本师释迦摩尼佛,曾经在因地修习六度万行的时候,也曾为王,他用自己的身肉来救济所化众生,并以此来与所化众生接下可度的善法因缘。

《贤愚经·设头罗健宁品》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尔时贤者阿难,从座而起,整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阿若憍陈如,伴党五人,宿有何庆,依何因缘,如来出世,法鼓初震独先得闻,甘露法味特先得尝?唯愿垂哀!具为解说。”

于时世尊,告阿难言:“此五人者,先世之时,先食我肉,致得安隐,是故今日,先得法食,用致解脱。”

尔时阿难重白佛言:“先世食肉,有何因缘?愿具[4]开示。”

佛告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5],此阎浮提[6],有大国王,名曰设头罗健宁,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7],二万夫人婇女[8]。王有慈悲,怜念一切,人民之类,靡不蒙赖。尔时国中,有火星现,相师寻见,而白王言:‘若火星现,当旱不雨经十二年。今有此变,当如之何?’王闻是语,甚大忧愁:‘若有此灾,奈何[9]民物?民命不济,无复国土。’即合群臣,而共议之[10]。众臣咸曰:‘当下诸国计现民口,复令算数仓篅[11]现谷,知定斛斗[12],十二年中人得几许。’王从其议,即时宣令,急敕算之。都计算竟,一切人民,日得一升,犹尚不足,从是已后,人民饥饿,死亡者众。王自念曰:‘当设何计济活人民?’因与夫人婇女,出游园观,到各休息。王伺众眠寐[13],即从座起,向四方礼,因立誓言:‘今此国人,饥羸[14]无食,我舍此身,愿为大鱼,以我身肉,充济一切。’即上树端,自投于地,即时命终,于大河中,为化生鱼,其身长大,五百由旬。

尔时国中,有木工五人,各赍[15]斤斧[16],往至河边,规斫[17]材木。彼鱼见已,即作人语而告之曰:‘汝等若饥,欲须食者,来取我肉;若复食饱,可赍持去。汝今先食我肉,而[18]得充饱,后成佛时,当以法食济脱[19]汝等。汝可并告国人大小,有须食者,悉各来取。’五人欢喜,寻[20]各斫取,食饱赍归,因以其事具语国人。于是人民,展转相语,遍阎浮提,悉皆来集,啖食其肉,一胁[21]肉尽,即自转身,复取一胁,皆[22]复食尽,故[23]处还生,复转身与之。如是翻覆,恒以身肉,给济一切,经十二年。其诸众生,食其肉者,皆生慈心,命终之后,得生天上。

阿难!欲知尔时设头罗健宁王者,则我身是。时五[24]木工,先食我[25]肉者,今憍陈如[26]等五比丘[27]是。其诸人民后食肉者,今八万诸天,及诸弟子得度者是。我于尔时,先以身肉,充彼五人,令得济活,是故今日最初说法,度彼五人,以我法身少分之肉,除彼三毒饥乏之苦。”

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且悲且喜,顶戴奉行。]

长寿王与其子长生太子也可谓是护世如爱子的往昔诸善王。

《出曜经·忿怒品》云:

                  [不怒而兴怒,不造而行恶,

彼受其苦痛,今世亦后世。

昔佛在拘奢弥瞿师园中。尔时彼村众多比丘好喜斗诤,恶眼相视共相毁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止止比丘!勿共斗诤。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怨不息怨,忍乃息怨,是如来正法。何以故?过去久远无数世时,迦尸国王名梵摩达,拘萨罗王名曰长寿。时,梵摩达王即集四兵——象兵、马兵、步兵、车兵,攻伐长寿王土界。时长寿王闻外境有军马至,复集四兵——象兵、马兵、步兵、车兵,出往迎逆与共战斗,生擒梵摩达身,摧破大众,语梵摩达曰:‘赦汝生命归汝本国,自今以[28]去更莫叛逆。’时梵摩达得还本国,未经几时复集四种兵——象兵、马兵、步兵、车兵,往诣攻拘萨罗国求共斗战。长寿王内自思惟:‘吾先与共战斗,擒获己身摧破大众,不能自改既往之失,今复来战侵我土境。’长寿王轻将数骑往与共战,为梵摩达所破,轻走得脱,及将第一夫人,侍臣有一,隐处深山无人之处,藏形灭迹恐有知者。时,长寿王复重思惟:‘吾居深山无方自存,当习诗颂歌咏,游处人间乞丐自存。’如其所念即习歌颂,兼学弹琴鼓瑟[29],音响流利与琴相入,在在处处以得自存。时,梵摩达王第一大臣出梵志种,闻此国界寒俭[30]乞士夫妇二人,游在人间弹琴鼓瑟乞丐自存,即遣人唤欲听音乐。乞者到家共相慰劳[31]即设音乐,大臣闻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告乞人:‘汝等夫妇二人孤穷倮露[32]恒乏衣食,可住我家教习后生,常当供给不令乏短。’时,彼乞士第一夫人垂垂[33]欲产,内生此心语其夫曰:‘我向生念,愿得四种兵众围我数匝,得好帏帐而寝其中,洗利刀汁欲得饮之。君能办不?’夫报其妻:‘我等二人为梵摩达所坏,亡失国土,那得办此四种兵众,及好帏帐洗利刀汁?’其妻语夫:‘设不办者,正尔取死。复用活为?’尔时大臣即唤乞士在前作乐,声与琴合琴与声合,或时琴与声违声与琴违,大臣问曰:‘观卿作乐而有不悦,身有患耶?心有所念乎?’乞士报曰:‘身无苦患,唯心有所念耳。’问曰:‘汝何所念?可说情故。’答曰:‘我所将妻,怀妊日满垂产在近,欻[34]生此念:“欲得四种兵众围绕数匝,寝好帏帐,洗利刀汁而欲饮之,得便存活不得便死。”审当尔者,我用活为?’大臣报语:‘卿且自宁勿怀忧虑,当设权计办四种兵。’即如其语办四种兵,围绕数重,寝好帏帐饮洗刀汁,即生男儿颜貌殊特有豪贵相。大臣见已跽[35]向夫人三自称善!举声说曰:‘拘萨罗国复生圣主,系嗣王位自今炽盛。’告己兵众:‘莫传此语,及使彰露当诛戮[36]之。’时梵摩达窃闻长寿弹琴鼓瑟人间乞求,即遣人捕得闭在牢狱。长生太子渐长成人,诣诸大臣豪贵长者,自诉求愿口出斯言:‘愿诸贤士行檀布施分德立善,设有毫厘福者,尽施长寿王!早得解脱毕此苦原。’梵摩达王,窃复闻知长寿太子长生者,游在人间与父乞恩劝人修善,愿及父身早免苦难。梵摩达王瞋恚兴盛,即出长寿王诣于都市,长生后执利剑高声白父:‘我堪此间脱父厄难。’长寿王报曰:‘止止童子!夫人立行,亦莫见短亦莫见长。’傍人闻之,谓为长寿王知死逼近狂有所说,长寿报傍人曰:‘其中智者童子,乃当识吾往言耳。’即于市上斩为七叚[37]。长生太子见己,身中沸血遍满身中,瞋恚内盛不敢显外。复诣诸大臣所求哀请恩,‘我父无过横为贵主所杀,形尸暴露捐在都市,无人殡藏收拾形骸[38]。愿诸贤士与我收拾[39]起七偷婆[40],华香供养如世常法。’即如其语收拾供养起七偷婆。长生太子内自思惟:‘梵摩达王暴虐无道,侵我境土夺我民众,复取父王都市斩杀。我宜逃走出此国界,捕[41]得我者不免此患。’即将夫人出国逃走到他方土,复习琴瑟歌声调和,在在处处乞丐自存。渐渐以次还入本国,梵摩达王闻有乞士将母自随,弹琴鼓瑟家家乞索,音响清和见莫不欢,即遣人唤将入深宫,昼夜听乐乃无厌足,形命相委如同产子。时,梵摩达出外游猎,长生太子御车游猎,恒导险难无人之处,不按正路不附兵众。太子自念:‘昔破我国劫夺我民枉杀我父,今不报怨何日可果?’复御猎车转入深山。时,梵摩达疲顿欲得懈息,即告御者:‘可于此顿,吾今疲极欲小止息。’即如其言住车止息。王告御者:‘汝坐,吾欲枕汝膝上。’王即枕而眠。长生太子内自思惟口发斯语:‘此梵摩达王暴虐无道,侵我境土夺我人民枉杀我父,思欲报怨,正是今日,若不杀者何日可果?’时长生太子即拔利剑俟[42]王颈项,退复追念:‘昔我父王临终时教诫我曰:“童子当知,夫人立[43]行,宜唯贵信义。”违父遗意者则非孝子。又敕我曰:“汝莫见短亦莫见长。”设当杀此王者违我父教。’即还内[44]剑息恚不兴。时,梵摩达王于梦中惊,忽然觉寤,身体流汗衣毛皆竖。长生太子问其王曰:‘向如安眠,何为惊寤?’王告御者:‘汝欲知不?我向安眠,梦见长寿王儿长生,右手执剑左捽[45]吾髻,以刀俟[46]我项曰:“吾欲报怨,汝知不乎?”即于梦中复重悔责:“昔我父王临欲终时殷勤教敕:‘夫欲胜怨唯当以忍。’”以是之故于梦惊觉。’御者白王:‘还安眠,勿复惊惧。王欲知不?长寿王子长生者我身是也。昔我父王以法治化不枉人民,王自暴虐,侵我境土夺我人民枉杀我父,思欲报怨,于此深山正得王便,今不报怨何日可果?向实拔剑俟[47]王颈[48],退复追念父王教诫:“童子当知,夫人立行,唯贵信义,慎莫念恶,恶加人形终不得解。”设我违父遗意者则非孝子,欲崇父教诫故即便内剑耳。今原前愆不录其罪,欲还将王早归国界,得至彼已任王刑斩。’即共载车还本宫殿,普集大臣而告之曰:‘卿等云何设见长寿王太子者,卿等如何?’其中或有说者:‘设当见者,先截手足却取杀之。’复有说者:‘当生剥其皮,尔乃却杀。’复有说者:‘当以火炭[49]箭射之。’异口论者不可称计。时,梵摩达王告诸群臣:‘长寿王太子者今此人是。卿等勿兴恶意生杀害心于此太子。所以然者,我由此人得存命根。’尔时梵摩达王,即沐浴长生太子,著王者服头戴天冠,妻以一女,还立为拘萨[50]国王。”

佛告比丘:“古昔诸王检意自守,修忍如地视怨如赤子,不造怨仇,况汝等诸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剃除须发著三法衣[51],不能行忍互相是非,以小致大共相毁辱,为是宜不于彼众中斗讼。”比丘前白佛言:“唯愿世尊!暂屈威神至彼比丘众中,乃当知曲直耳。彼人自恣骂詈不虑禁法,我等有何不如能默然忍之?”尔时世尊观彼比丘不受其教,即腾上虚空还本精舍,复集圣众说斯颂曰:

                                          “不怒而[52]兴怒,不造而行恶,

     彼受其苦痛,今世亦后世。”

无过而强生过者,今世后世而受其痛。]


[1] 蔑戾车:意指边地人。引申为“野蛮人”、“恶人”。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文,指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 熙来攘往:拼音xīlái rǎng wǎng,形容来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4] 具:拼音jù,古同“俱”,都,完全。

[5] 阿僧祇劫:拼音ā sēng qíjié,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6] 阎浮提:拼音yán fú tí,梵语,即南赡部洲。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阎浮提。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7] 聚落:拼音jù luò,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8] 婇女:拼音cǎi nǚ,宫女。

[9] 奈何【大】,何得【宋】【元】【明】

[10] 之【大】,言【宋】【元】【明】

[11] 篅:拼音chuán,方言,一种盛粮食的圆囤。

[12] 斛斗:拼音hú dòu,2.斛与斗。皆粮食量器名。十升为斗,十斗(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斛。 3.指代粮食。

[13] 眠寐:拼音mián mèi,睡觉。

[14] 饥羸:拼音jī léi,指饥饿瘦弱。

[15] 赍:拼音jī,〈动〉携带;持。

[16] 斤斧:拼音jīn fǔ,斧头。

[17] 斫:拼音zhuó,〈动〉 用刀、斧等砍劈

[18] 而【大】,又【宋】【元】【明】

[19] 济脱:拼音jì tuō,救助、济度而使摆脱。

[20] 寻:拼音xún,〈副〉顷刻,不久。

[21] 胁:拼音xié,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胁下。

[22] 皆【大】,比【宋】【元】【明】

[23] 故:拼音gù,老,旧,过去的,原来的。

[24] 五【大】,五人【宋】【元】【明】

[25] 我【大】,〔-〕【宋】【元】【明】

[26] 憍陈如:阿若·憍陈如。佛教鹿野园的五比丘之一,是释迦牟尼僧团第一位证阿罗汉果的僧侣,为僧团中最长老,常居上座,有“圣首”之称。

[27] 五比丘:阿若·憍陈如(火器)、跋提(小贤)、摩诃男(大名)、跋波(播种)、阿说示(马胜)。

[28] 以【大】,已【宋】【元】【明】

[29] 鼓瑟:拼音gǔ sè,弹奏琴瑟。

[30] 寒俭:拼音hán jiǎn,贫寒。

[31] 慰劳:拼音wèi lào,用言语或物质抚慰劳苦的人,使其心中安适。

[32] 露【大】,践【宋】【元】,贱【明】

[33] 垂【大】,月【宋】【元】【明】

[34] 欻【大】,欲【宋】【元】【明】欻:拼音xū,忽然:“神山崔巍,欻从背见。”

[35] 跽【大】,恐【宋】【元】【明】跽:拼音jì,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36] 诛戮:拼音zhūlù,杀害;杀戮。

[37] 叚:拼音jiǎ,同“假”

[38] 形骸:拼音xíng hái,身体。

[39] 拾【CB】【丽-CB】,舍【大】

[40] 偷婆:拼音tōu pó,佛塔。梵语stupa的音译。

[41] 捕【大】,备【宋】【元】

[42] 俟【大】,侍【宋】【元】,拟【明】

[43] 立【大】,〔-〕【宋】【元】【明】

[44] 内:拼音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45] 捽【大】,撮【宋】【元】【明】捽:拼音zuó,〈动〉泛指揪住。

[46] 俟【大】*,拟【宋】*【元】*【明】*

[47] 俟【大】*,拟【宋】*【元】*【明】*

[48] 颈【大】,颈项【宋】【元】【明】

[49] 炭【大】,炙【宋】【元】【明】

[50] 萨【大】,萨罗【元】【明】

[51] 三法衣:出家人的三衣(三种袈裟),包括僧伽梨(大衣)、郁多罗僧(上衣)、安陀会(内衣)。

[52] 而【CB】【碛乙-CB】【宋】【元】【明】,不【大】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