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1

第十一课


四(由死时不决定故而不畏死极不应理)分二: 一、现见死是一切共有故需畏死;二、破未见何时决定死故不需怖畏。

一、现见死是一切共有故需畏死:

问曰:所谓一切异生皆有凭借自力不可抗拒的死亡,然而当下不能现见何时必死,因此,不内自兴发恐畏,岂不善乎?

答曰:是语非也,以颂明曰:

如所宰众畜,死是众所共, 复现见死者,汝何不畏死?Like cattle intended for slaughter, Death is common to all. Moreover when you see others die Why do you not fear the Lord of Death?

【词汇释难】

所宰众畜:在屠宰场待宰的众牲畜。

复现见死者:复次,经常反反复复地见到或闻到自己的家人、道友、同事、同学、周围的邻居等等其他众生不幸死去的噩耗。

【释文】倘若死亡是与众不共,或者说不可现见的话,汝等尚可作如说的狡辩。然而现见死亡也并非不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时常都能见到众多有情已经,甚或将要终结生命辞世而去。而且死亡又并非仅属他们所拥有的不共特法,可以现量见到死亡是一切有情所共有的结局之故。譬如,对那些在屠宰场里待宰的牲畜而言,死亡是它们所共有的结局,它们完全能够见到一一被牵宰杀。世人亦尔,为何汝云不能现见死亡而不内自兴发怖畏耶?

以二种因使得人们不惧死亡,何谓为二?一者、不见死亡,二者、超脱死亡。然而这二者,汝皆不具。因为无慈狰狞的死神正在尔等的前方劫道等候多时。是故为何如此放逸无度?因为放纵自恣之举完全等同弊恶待宰的畜生一般,不得善终啊!譬如,当屠夫宰杀牲畜时,牵走一只牲畜去砍头的时候,其余的牲畜还在原地视若无睹地等待着被害。如同那些被害的牲畜一般,死亡是一切众生公平共趣的目的地,然而婴愚童蒙之辈现见他人之死时,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坐以待毙!

【释义】众生必有死亡并非很难理解,它不是秘密,而是任何有头脑者可以一目了然的事实,就像屠场中的众多牲畜,死亡是它们共同的结局,由见到一个被杀死,也就极易推知它们无一可免死。同样,三界众生都有死亡,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些人百年之内,肯定都会死去,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实;而且,在自己面前,已经有不少众生死去了,现在也有一些众生正在死亡或很快会死亡,这是现量可见的,我们不用佯装没看见或不知道。所以用不能决定了知何时当死作理由,而不害怕死亡者,无非是一种掩耳盗铃或自我麻醉的愚昧行为。难道你捂上眼睛,前面就不会有悬崖了吗?你以为不知道何时当死,就可以不畏惧死亡吗?

譬如屠宰场中的牲畜,见一畜被宰杀,另外的牲畜如果视若无睹,仍然悠闲安住,这是极不应理的麻木愚痴。同样,不愿再浑浑噩噩任死神摆布者,当深思:我们现在都是三界屠场中的待宰者,死神屠夫正在逐个地残杀着,见到同类遭杀,我们岂能如同蠢畜而无动于衷;有些牲畜见同类遭杀,尚知惶惶寻求逃脱,作为有智力的善趣人道有情,更应努力寻求脱离三界之方便也。

《法句譬喻经·无常品》云:

[昔[1]佛在罗阅祇[2]竹园中,与诸弟子入城受请,说法毕讫[3],晡时[4]出城。道逢一人驱大群牛放[5]还入城,肥饱[6]跳腾转相觝触[7]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譬人[8]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养命去。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

  贮聚[9]财产,无不衰丧。

 生者[10]日夜,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如𢄋䨍[11]水。”

佛到竹林[12]洗足却坐,阿[13]难即前稽首问言:“世尊!向者[14]道中说此三偈,不审其义?愿蒙开化。”

佛告阿[15]难:“汝见有人驱放[16]群牛不?”“唯然见之。”

佛告[17][18]难:“此屠家群牛,本有千头,屠儿[19]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养令肥长,择取肥者日牵杀之。杀之死者[20]过半,而余者不觉,方相觝𧢻[21]跳腾鸣吼,伤其无智[22]故说偈耳。”

佛语阿[23]难:“何但此牛?世人亦尔。计于吾我不知非常,饕餮[24]五欲养育其身,快心极意更相残贼,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曚曚[25]不觉,何异于此也?”

时坐中有贪养比丘二百人,闻法自励,逮六神通[26],得阿罗汉。众坐悲[27]喜,为佛作礼。]

《出曜经·无常品》云:

[譬人[28]操杖,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亦养命虫。

昔佛在摩竭国界罗阅城[29]中,佛将阿难着衣持钵,道见有人驱牛千头,就其美草放烟瞻候。佛问阿难:“汝见有人驱放群牛不乎?”对曰:“唯然见之。”佛语阿难:“此群牛本有千头,在外瞻守掌不牢固,为虎恶兽所见噉食[30]死者过半,余不觉知方相抵触[31]跳踉[32]唤吼,伤其无智何乃甚哉?”佛语阿难:“众生处世亦复如是,计于吾我不知非常,贪著五欲养育其躯,快心极意共相残害。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曚曚[33]不觉,何异于彼群牛者乎?虽好水草长养其肤,但促[34]其命无益于己。”

佛还精舍,以此因缘诫励[35]众会四辈弟子,中有二百余人闻法意悟,得六神通成阿罗汉。佛告比丘:“或有众生应闻切教而得度者,或有众生应闻妙智思惟分别而得度者,或有譬喻而得度者,或有愚闇趣闻一句便得度脱。应闻喻者,此偈则是。其义随时料量而得度者,是故说曰,譬人操杖其事如斯。]

《出曜经·无常品》云:

[犹如死囚,将诣都市,

动向死道,人命如是。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敕典狱[36]者,诸有盗贼罪应入律诣市杀之,时有一贼在大众中逃窃得脱,外假法服私为沙门。然彼人内不思惟,谓为永离困厄之难,不复惧彼为王所害,在闲静处不思道德,亦不习契经、戒律、阿毘昙,亦复不分别义理诸度世道,亦复不习坐禅、诵经、佐助众事,永离三事不勤采[37]习,谓为行道齐是而已,不增翘勇进求上人法,然未得证不勤求证,然未得果不勤求果。如来世尊以三达智观察其心,以渐化彼无疑网意,便告彼人以[38]免生死贼寇之难故有余怨,五盛阴身轮转五趣无有解已,为诸结使所见残害,便当堕于饿鬼、畜生之道。尔时世尊观察此义寻究本末,欲使诸比丘永离嫌疑,使将来众生覩其大明正法久存,于大众前便说此偈:

                                               “犹如死囚,将诣都市,

       动向死地,人命亦然[39]。”

时彼比丘在闲静处,思惟挍计[40]内自恳责,解知万物皆悉无常,生不久存尽归于灭,兴衰之变斯来久矣,非适今也,即于佛前悔责[41]自改,成阿罗汉道。]

《出曜经·闻品》云:

[愚者不觉知,好行不死法,

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

愚者不觉知,好行不死法者,愚者所习恒习弊行,不别善法恶法,若好若丑尽不觉知,不计无常变易之法,营一身之资谓千年不尽,保物久常无有耗减,是故说:‘愚者不觉知,好行不死法’也。

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者,虽善解于法经耳便过,如芭蕉树遇风则叶落,病者顿极加以毒汤,是故说:‘善解知法者,病如芭蕉树’也。]

《入行论·精进品》云:

有生必有死,汝岂不见乎?

然乐睡眠者,如牛见屠夫。

通道遍封已,死神正凝望;

此时汝何能,贪食复耽眠?

死亡速临故,及时应积资。

届时方断懒,迟矣有何用!

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时,

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

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

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

狂乱秽覆身;届时复何如?


[1] 昔【大】,〔-〕【宋】【元】,昔者【明】【圣】

[2] 罗阅祇:即“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之都城。

[3] 毕讫:拼音bì qì,意思是完毕。

[4] 晡时:拼音bū shí,晡时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5] 放【大】,牧【宋】【元】【明】

[6] 肥饱:拼音féi bǎo,肥胖壮实;饱食肥壮。

[7] 觝觸:拼音zhǐ chù,触碰;用角顶撞。

[8] 人【大】,如【圣】

[9] 贮聚:拼音zhù jù,1.储蓄积聚。 2.指储存积聚之物。

[10] 者【大】,则【圣】

[11] 𢄋䨍【大】,荥穽【宋】【明】,荣穽【元】【圣】𢄋:拼音yīng,覆也。䨍:拼音yǐng,深池也。

[12] 林【大】,园【宋】【元】【明】【圣】

[13] 阿【大】*,尊者阿【宋】*【元】*【明】*

[14] 向者:拼音xiàng zhě,<副> 以往,从前。

[15] 阿【大】*,尊者阿【宋】*【元】*【明】*

[16] 放【大】,牧【宋】【元】【明】,〔-〕【圣】

[17] 告【大】,语【宋】【元】【明】【圣】

[18] 阿【大】*,尊者阿【宋】*【元】*【明】*

[19] 儿【大】,家【宋】【元】【明】

[20] 死者【大】,〔-〕【宋】【元】【明】【圣】

[21] 𧢻【大】,触【宋】【元】【明】【圣】𧢻:拼音chù,同“触”。 抵、顶:抵触。“羝羊触藩,赢其角”。

[22] 智【大】,知【宋】【元】【明】

[23] 阿【大】*,尊者阿【宋】*【元】*【明】*

[24] 饕餮:拼音tāo tiè,饕为贪财,餮为贪食。饕餮比喻贪吃的人。

[25] 曚曚【大】,朦然【宋】【元】【明】曚曚:拼音méng méng,模糊不明貌。

[26] 六神通:

一、宿命通:如实能知自他前生生地,姓名,父母,业,命,资财如彼如彼等诸实况的智慧。

二、天眼通:能知能见所有远近现有诸色及死后往生何处等一切时地隔离不能现见之色。

三、漏尽通:由了知见,修所断烦恼已断未断次第,证得永尽无生智之自在力。

四、天耳通:能明白聆悉一百由旬以往的一切巨细声音的听觉。

五、他心通:能如实了知他有情类一切善恶之心。

六、神足通:示显能知炽燃,飞行,多少,美丑,水行,土行种种神变,自在具足。

[27] 悲【大】,欢【圣】

[28] 人【大】,如【宋】【元】【明】

[29] 罗阅城:即王舍城。

[30]  噉食:拼音dàn shí,食,吞食。

[31] 抵触:拼音dǐ chù,顶撞;触犯。

[32] 跳踉:拼音tiào liáng,跳跃。

[33] 曚曚【大】,蒙蒙【宋】,蒙蒙【元】【明】

[34] 促:拼音cù,〈动〉 使加快,催。

[35] 诫励:拼音jiè lì,1.亦作“诫厉”。 2.告诫勉励。

[36] 典狱:拼音diǎn yù,掌管监狱。

[37] 採【大】*,釆【宋】*【元】*【明】*

[38] 以【大】*,已【宋】*【元】*【明】*

[39] 亦然【大】,如是【宋】【元】【明】

[40] 挍计:拼音jiào jì,计较。

[41] 悔责:拼音huǐ zé,为自己的过失而悔恨自责。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