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18

第一百一十八课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受须涅叉多罗[1]为弟子故,则不知未来事。是人恶心坚牢、难化,不信佛语。

佛若知者,云何受为弟子?受为弟子故,则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

《佛说处处经》云:

[佛姑[2]子名须那察多,随侍佛八年,便生念:“与我兄弟俱行,而独端正有三十二相。”便恶意生。随佛后扫佛迹,不令人见佛相,复于人中说佛无道,但言语中人意耳。

舍利弗、阿难闻之,便愁忧不乐。

佛言:“须那察多不为说我恶,为称誉佛功德耳。言语中人意者,人意多病故。”

佛语舍利弗:“须那察多不挍计但瞋耳,何以故不计?佛有三十二相光明神足,但降伏邪道故。”

佛数教诫须那察多,正真之言是邪待之祷,是故瞋耳。]

《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云: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怜愍一切众生,不调能调,不净能净,无归依者能作归依,未解脱者能令解脱,得八自在,为大医师,作大药王。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3],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云何如来记说善星是一阐提[4]、厮下之人[5]、地狱劫住、不可治人?如来何故不先为其演说正法,后为菩萨?如来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愍、有大方便?”

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利根智慧,于世间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无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若欲教告之时,应先教谁?先亲爱谁?当先教谁知世间事?”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应先教授有信顺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虽无信心、恭敬之心,为愍念故,次复教之。”

“善男子!如来亦尔。其三子者,初喻菩萨,中喻声闻,后喻一阐提。如十二部经修多罗[6]中微细之义,我先已为诸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五逆罪[7]说,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生后世诸善种子。善男子!如三种田:一者、渠流便易[8],无诸沙卤[9]、瓦石、棘刺[10],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藁草[11]故。善男子!农夫春月,先种何田?”

“世尊!先种初田,次第二田,后及第三。初喻菩萨,次喻声闻,后喻一阐提。”

“善男子!譬如三罂[12]:一者、完,二者、漏,三者、破。若欲盛置乳酪[13]水酥[14],先用何者?”

“世尊!应用完者,次用漏者,后及破者。其完净者喻菩萨僧,漏喻声闻,破喻一阐提。”

“善男子!如三病人俱至医所:一者、易治,二者、难治,三者、不可治。善男子,医若治者,当先治谁?”

“世尊!应先治易,次及第二,后及第三。何以故?为亲属故。其易治者喻菩萨僧;其难治者喻声闻僧;不可治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善果,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子[15]故。”

“善男子!譬如大王有三种马:一者、调壮大力;二者、不调,齿壮[16]大力;三者、不调,羸老[17]无力。王若乘者,当先乘谁?”

“世尊!应当先乘调壮大力,次用第二,后用第三。”

“善男子!调壮大力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现在世中虽无利益,以怜愍故,为种后世诸善种子。善男子!如大施时有三人来:一者、贵族,聪明持戒;二者、中姓,钝根持戒;三者、下姓,钝根毁戒。善男子!是大施主应先施谁?”

“世尊!应先施于贵姓之子,利根持戒,次及第二,后及第三。其第一者喻菩萨僧,其第二者喻声闻僧,其第三者喻一阐提。”

“善男子!如大狮子,杀香象时皆尽其力,杀兔亦尔,不生轻想。诸佛如来亦复如是,为诸菩萨及一阐提,演说法时,功用无二。

善男子!我于一时住王舍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18]。我于初夜为天帝释演说法要,弟子法应后师眠卧。尔时,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恶念。时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则语:‘汝若不止,当将汝付薄拘罗鬼。’尔时,善星反被拘执[19]而语我言:‘速入禅室,薄拘罗来。’我言:‘痴人!汝常不闻如来世尊无所畏耶?’尔时,帝释即语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复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语言:‘憍尸迦[20]!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21],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2]。’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都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在迦尸国尸婆富罗城,善星比丘为我给使。我时欲入彼城乞食,无量众生虚心渴仰欲见我迹,善星比丘寻随我后而毁灭之,既不能灭而令众生生不善心。我入城已,于酒家舍见一尼乾[23],蜷[24]脊蹲[25]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见已而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是人最胜。何以故?是人所说无因无果。’我言:‘痴人!汝常不闻阿罗汉者,不饮酒、不害人、不欺诳、不偷盗、不淫妷[26]。是人杀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罗汉?是人舍身必定当堕阿鼻地狱[27]。阿罗汉者永断三恶[28],云何而言是阿罗汉?’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犹可转易,欲令是人必堕阿鼻,无有是处。’我言:‘痴人!汝常不闻诸佛如来诚言无二?’我虽为是善星说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我于一时与善星比丘住王舍城。尔时,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亦无因缘。’善星比丘复作是言:‘世尊!世间若有阿罗汉者,苦得为上。’我言:‘痴人!苦得尼乾实非罗汉,不能解了阿罗汉道。’善星复言:‘何因缘故,阿罗汉人于阿罗汉而生嫉妒?’我言:‘痴人!我于罗汉不生嫉妒,而汝自生恶邪见耳!若言苦得是罗汉者,却后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中,其同学辈当舆[29]其尸,置寒林中。’尔时,善星即往苦得尼乾子所语言:‘长老!汝今知不?沙门瞿昙记汝七日当患宿食腹痛而死,死已生于食吐鬼中,同学同师当舆汝尸置寒林中。长老!好善思惟,作诸方便,当令瞿昙堕妄语中。’尔时,苦得闻是语已即便断食,从初一日乃至六日满七日已便食黑蜜,食黑蜜已复饮冷水,饮冷水已腹痛而终,终已同学舆其尸丧置寒林中,即受食吐饿鬼之形在其尸边。善星比丘闻是事已至寒林中,见苦得身受食吐形,在其尸边蜷脊蹲地。善星语言:‘大德死耶?’苦得答言:‘我已死矣。’‘云何死耶?’答言:‘因腹痛死。’‘谁出汝尸?’答言:‘同学。’‘出置何处?’答言:‘痴人!汝今不识是寒林耶?’‘得何等身?’答言:‘我得食吐鬼身。善星谛听,如来善语、真语、时语、义语、法语。善星!如来口出如是实语,汝于尔时,云何不信?若有众生不信如来真实语者,彼亦当受如我此身。’尔时,善星即还我所,作如是言:‘世尊!苦得尼乾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我言:‘痴人!阿罗汉者无有生处,云何而言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世尊!实如所言,苦得尼乾实不生于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饿鬼之身。’我言:‘痴人!诸佛如来诚言无二。若言如来有二言者,无有是处。’善星即言:‘如来尔时虽作是说,我于是事都不生信。’善男子!我亦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法,而彼绝无信受之心。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失四禅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沙门瞿昙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于尔时告善星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其言巧妙,字义真正,所说无杂,具足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复作是言:‘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连禅河[30],可共往问。”

尔时,如来即与迦葉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遥见如来,见已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狱。

善男子!善星比丘虽入佛法无量宝聚,空无所获,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故,恶知识故。譬如有人虽入大海,多见众宝而无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虽见宝聚,自戮而死,或为罗刹恶鬼所杀。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入佛法已,为恶知识、罗刹大鬼之所杀害。善男子!是故如来以怜愍故,常说善星多诸放逸。善男子!若本贫穷,于是人所虽生怜愍,其心则薄;若本巨富,后失财物,于是人所生于怜愍,其心则厚。善星比丘亦复如是,受持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然后退失甚可怜愍。是故我说善星比丘多诸放逸,多放逸故断诸善根。我诸弟子有见闻者,于是人所无不生于重怜愍心,如初巨富后失财者。我于多年常与善星共相随逐,而彼自生恶邪之心,以恶邪故不舍恶见。

善男子!我从昔来,见是善星有少善根如毛发许,终不记彼断绝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以其宣说无因无果、无有作业,尔乃记彼永断善根,是一阐提、厮下之人、地狱劫住。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31]中,有善知识以手挠之,若得首发便欲拔出,久求不得,尔乃息意;我亦如是,求觅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济,终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发许,是故不得拔其地狱。”

迦葉菩萨言:“世尊!如来何故记彼当堕阿鼻地狱?”

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属,皆谓善星是阿罗汉,是得道果。我欲坏彼恶邪心故,记彼善星以放逸故堕于地狱。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所说真实无二。何以故?若佛所记当堕地狱,若不堕者,无有是处。声闻、缘觉所记莂[32]者,则有二种,或虚或实。如目揵连在摩伽陀国遍告诸人,却后七日天当降雨,时竟不雨;复记牸牛[33]当生白犊,及其产时,乃产驳犊;记生男者,后乃产女。善男子!善星比丘常为无量诸众生等,宣说一切无善恶果,尔时永断一切善根,乃至无有如毛发许。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当断善根,犹故共住满二十年畜养共行。我若远弃不近左右,是人当教无量众生造作恶业。是名如来第五解力[34]。”

“世尊!一阐提辈以何因缘无有善法?”

“善男子!一阐提辈断善根故。众生悉有信等五根[35],而一阐提辈永断灭故。以是义故,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世尊!一阐提者终无善法,是故名为一阐提耶?”

佛言:“如是,如是。”

“世尊!一切众生有三种善,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一阐提辈亦不能断未来善法,云何说言断诸善法名一阐提耶?”

“善男子,断有二种:一者、现在灭,二者、现在障于未来。一阐提辈具足二断,是故我言断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没圊厕中,唯有一发毛头未没,虽复一发毛头未没,而一毛头不能胜身;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未来世当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狱之苦,未来之世虽可救拔,现在之世无如之何,是故名为不可救济。以佛性因缘则可得救。佛性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断。如朽败子不能生芽,一阐提辈亦复如是。”

“世尊!一阐提辈不断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说言断一切善?”

“善男子!若诸众生现在世中有佛性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如世间中众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摄,三世若摄名为无常。佛性未来以当见故,故言众生悉有佛性。以是义故,十住菩萨具足庄严,乃得少见。”

迦葉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犹如虚空,何故如来说言未来?如来若言一阐提辈无善法者,一阐提辈于其同学、同师,父母、亲族、妻子,岂当不生爱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发斯问。佛性者犹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一切众生有三种身,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未来具足庄严清净之身得见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来。善男子!我为众生或时说因为果,或时说果为因,是故经中说命为食,见色为触,未来身净故说佛性。”

“世尊!如佛所说义如是者,何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众生佛性,虽现在无不可言无;如虚空性,虽无现在不得言无。一切众生虽复无常,而是佛性常住无变。是故我于此经中说,众生佛性非内非外,犹如虚空非内非外。如其虚空有内外者,虚空不名为一为常,亦不得言一切处有。虚空虽复非内非外,而诸众生悉皆有之,众生佛性亦复如是。如汝所言,一阐提辈有善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一阐提辈若有身业、口业、意业、取业、求业、施业、解业,如是等业悉是邪业。何以故?不求因果故。善男子!如呵梨勒[36]果,根、茎、枝、叶、华、实[37]悉苦,一阐提业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来具足知诸根力,是故善能分别众生上、中、下根,能知是[38]人转下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上,能知是人转上作中,能知是人转中作下,是故当知众生根性无有决定。以无定故,或断善根,断已还生。若诸众生根性定者,终不先断,断已复生,亦不应说一阐提辈堕于地狱,寿命一劫。善男子!是故如来说,一切法无有定相。”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

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39]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40]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41]长宿[42]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善男子!若我不听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足十力[43]

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是人虽具如是二法,不久能断一切善根具不善根。何以故?如是众生不亲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行,以是因缘,能断善根具不善根。善男子!如来复知是人现世若未来世少、壮、老时,当近善友听受正法苦、集、灭、道,尔时则能还生善根。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远,其水甘美具八功德[44],有人热渴欲往泉所,边有智者观是渴人,必定无疑当至水所。何以故?无异路故。如来世尊观诸众生亦复如是。是故如来名为具足知诸根力[45]。”

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46]上,告迦葉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

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

“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47],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信邪倒见修习邪道,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48],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49],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经典,如爪上土;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阐提,断诸善根,不信是经,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如来善知众生如是上、中、下根,是故称佛具知根力。”]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若佛是一切智人,则应防护未有犯罪者,当为结戒。以先不知结戒因缘,有作罪已,方乃结戒,则不知未来事。不知未来事故,则非一切智人。]

《四分僧戒本》云:

                  [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此是毘婆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

 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50]恶。

此是尸弃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不谤亦不嫉,常[51]奉于戒行,

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

心定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此是毘叶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落[52]

不违戾[53]他事,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此是拘留孙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

如是无忧愁,心定入涅槃。

    此是拘那含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

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此是迦叶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是戒经。

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

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

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此是释迦牟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十二年中,为无事僧说是戒经。从是已后,广分别说。诸比丘,自为乐法、乐沙门者[54],有惭[55]、有愧[56],乐学戒者,当于中学。]

《大智度论·释摩诃衍品》云:

[复次,是菩萨生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布施利益众生,随其所须,皆给与之;持戒不恼众生,不加诸苦,常施无畏。十善业道为根本,余者是不恼众生远因缘。戒律为今世取涅槃故,淫欲虽不恼众生,心系缚故为大罪。以是故,戒律,淫欲为初。白衣不杀戒在前,为求福德故。菩萨不求今世涅槃,于无量世中往返生死,修诸功德,十善为旧戒,余律仪为客。

复次,若佛出好世,则无此戒律;如释迦文佛,虽在恶世,十二年中亦无此戒,以是故知是客。]


[1] 须涅叉多罗:《佛说处处经》中说是佛陀的表弟。而《大般涅槃经》中却说他是佛未出家前为菩萨时之子。《佛说处处经》中说他曾经随侍佛八年。相传在这八年期间,他对佛陀未曾生起过一丝一毫的正信。

[2] 姑:拼音gū,称父亲的姐妹:姑姑。姑父。姑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姑姑兄弟”)。

[3] 十二部经:亦称十二分教即(1)长行、(2)重颂、(3)孤起偈、(4)譬喻、(5)因缘、(6)无问自说、(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广、(11)论议、(12)授记。

[4] 一阐提:华言信不具。谓此人拨无因果,颠倒邪见,不信现在未来业报,不亲善友知识,不听诸佛所说教诫,当堕地狱,无有出期。如世重病,终难治也。

[5] 厮下之人:拼音sī xià zhī rén,卑贱的人。

[6] 修多罗:此云“契经”。怎么叫契经呢?契,契者合也,就是上契合诸佛的妙理,下契合众生的机缘。

[7] 五逆罪:拼音wǔ nìzuì,又作‘五无间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云:“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若人于此五无间中,随造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犯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

[8] 便易:拼音biàn yì,简便;方便容易。

[9] 沙卤:拼音shā lǔ,指含沙多和碱性重的土质。

[10] 棘刺:拼音jícì,泛指动植物体表的针状物。

[11] 藁草:拼音gǎo cǎo,指苦藁与杂草丛生的意思。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根可入药。亦称“西芎”、“抚芎”。民间称作苦藁。

[12] 罂:拼音yīng,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13] 乳酪:拼音rǔlào,从乳清中分离出的凝乳在模子里凝结成软干酪,再压制成硬干酪,成熟后用作食品。

[14] 酥:拼音sū,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酥酪。酥油。

[15] 善子:拼音shàn zǐ,善根种子。

[16] 齿壮:拼音chǐ zhuàng,壮年。

[17] 羸老:拼音léi lǎo,衰老。

[18] 给使:拼音gěi shǐ,1.服事;供人役使。 2.供役使之人。

[19] 拘执:拼音jūzhí,拘捕。

[20] 憍尸迦:梵名 Kauśika。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又称憍支迦。为帝释天之异名。

[21] 佛性:拼音fó xìng,佛教名词。谓众生觉悟之性。佛性可分为两种。一、自性住如来藏。二、随增性如来藏。

[22]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拼音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佛智名,华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23] 尼乾:拼音ní qián,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24] 蜷:拼音quán,身体弯曲:蜷伏。蜷卧。蜷缩。蜷作一团。

[25] 蹲:拼音dūn,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蹲下。蹲伏。蹲踞。蹲腿。

[26] 淫妷:拼音yín yì,纵欲放荡。

[27] 阿鼻地狱:拼音ā bí dì yù,无间地狱。八大地狱之一。

[28] 三恶:拼音sān è,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29] 舆:拼音yú,〈动〉 通“舁”。共同抬“东西”。

[30] 尼连禅河:又作“希连禅河”。意译作“不乐著河”。为恒河之支流,发源于孟加拉州,注入于恒河。

[31] 圊厕:拼音qīng cè,厕所。

[32] 记莂:拼音jì bié,佛教语。指佛为弟子预记死后生处及未来成佛因果﹑国名﹑佛名等事。

[33] 牸牛:拼音zì niú,母牛。

[34] 知种种解智力:即知各类众生对事物之知解、认识之智力。

[35] 五根:《大智度论·释四摄品》云:“云何为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36] 诃梨勒:(植物)Haritaki,果名,译曰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曰诃子。毘奈耶杂事一曰:“余甘子、诃梨勒、毘酰勒、毕钵梨、胡椒,此之五药,有病无病,时与非时,随意皆食。”

[37] 实:拼音shí,植物结的果:果实。开花结实。

[38] 是:拼音shì,〈代〉此,这。

[39] 从弟:拼音zòng dì,称谓。称堂弟。为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己的人。

[40] 绍:拼音shào,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41] 耆旧:拼音qí jiù,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42] 长宿:拼音cháng sù,年长而素有声望的人。

[43] 十力:《大智度论·序品》云:“问曰:佛有无量力,何以故但说十力?答曰:诸佛虽有无量力,度人因缘故,说十力,足成办其事:以是处不是处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是可度、是不可度;以业报智力,分别筹量是人业障,是人报障,是人无障;以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分别筹量是人著味,是人不著味;以上下根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智力多少;以种种欲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所乐;以种种性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深心所趣;以一切至处道智力,分别筹量众生解脱门;以宿命智力,分别筹量众生先所从来;以生死智力,分别筹量众生生处好丑;以漏尽智力,分别筹量众生得涅槃。佛用是十种力度脱众生,审谛不错,皆得具足。以是故,佛虽有无量力,但说此十力。”

[44] 八功德水: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

[45] 知诸根力:知他众生诸根上下相如实知。此为如来十力中的第四力。

[46] 爪:拼音zhǎo,指甲或趾甲:趾端有爪。

[47] 中国:意指佛法“中土”。“中土”又分为地界中土和佛法中土两种,贤劫千佛成道之处,是南赡部洲的中心——印度金刚座,围绕金刚座的印度诸城市为地界中土;凡是有佛教正法安住之处,即为佛法中土。此处中土即指此二者。我们生于佛陀的经、律、论三藏教法与戒、定、慧三学证法兴盛的地方,能听闻到佛法,见到佛陀的四众弟子,已为具足第一个顺缘,虽然在座弟子中,有的生于边地,但以善缘已来到了这里听闻佛法,也算已具足了顺缘生于中国。

[48] 四重:即四重罪。杀生、偷盗、淫欲、妄语这四项罪行。

[49] 僧鬘物:《戒疏》二上曰:“僧鬘物者,此梵本音。据唐言之对面物也,即是现前对面之施耳。”

[50] 诸【大】,众【宋】【元】【明】【宫】

[51] 常【大】,当【宋】【元】【明】【宫】

[52] 聚落:拼音jù luò,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53] 违戾:拼音wéi lì,1.违背。 2.抵触;不一致。 3.乖谬;不合情理。

[54] 者【大】*,〔-〕【宋】【元】【明】【宫】*

[55] 惭:拼音cán,于自我,于事物均属可羞,从而耻诸罪过,防护恶行之心。十一善心所之一。

[56] 愧:拼音kuì,有愧,知羞愧。于他人,于世间均属可羞,从而羞诸罪过之心。十一善心所之一。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