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20

第一百二十课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问比丘:“汝等聚会为说何事?”如是等问。若一切智人者,则不应问如是等事;以问他故,非一切智人。]

“汝等聚会为说何事”等都是世尊知而故问的问题,在佛经中有很多。

《杂阿含经·杂因诵品》第四百零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谓世间有常、或谓世间无常、世间有常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是命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尔时,世尊一处坐禅,以天耳闻诸比丘集于食堂论议之声;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或说有常,或说无常。”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如是论议。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槃。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1],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杂因诵品》第四一一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或论王事、贼事、斗战事、钱财事、衣被事、饮食事、男女事、世间言语事、事业事、诸海中事。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为何所说?”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聚集,或论说王事……。”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汝等莫作是论,论说王事,乃至不向涅槃。若论说者,应当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四圣谛以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杂因诵品》第四一三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何者大力?何者大富?”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问诸比丘:“汝等何所论说?”

时,诸比丘即以上事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用说诸王大力、大富为?汝等比丘,莫作是论。所以者何?此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槃。汝等当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四圣谛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杂因诵品》第四一四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论:“汝等宿命作何等业?为何工巧?以何自活?”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论说之声,即从座起,往诣食堂,敷坐具于众前坐,问诸比丘:“汝说何等?”

时,诸比丘以上所说具白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莫作是说‘宿命所作’。所以者何?此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正觉,不向涅槃。汝等比丘,当共论说:此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此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是故,比丘!依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自称赞身,毁訾[2]他人,如《经》中说:“佛告阿难:‘唯我一人,第一无比,无与等者。’”]

《贤愚经·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云:

[尔时世尊,以大慈悲,慰喻福增,譬如慈父慰喻孝子,而告之言:“汝莫[3][4]恼!我今当令汝得出家。非舍利弗三阿僧祇劫精勤苦行,百劫修福;非舍利弗世世难行,破头挑眼,髓脑血肉,皮骨手足,耳鼻布施;非舍利弗投身饿虎,入于火坑,身琢[5]千钉,剜身千灯;非舍利弗国城妻子、奴婢象马、七宝施与;非舍利弗初阿僧祇劫,供养八万八千诸佛,中阿僧祇劫,供养九万九千诸佛,后阿僧祇劫,供养十万诸佛世尊,出家持戒,具足尸波罗蜜;非舍利弗于法自在,何得制言:‘此应出家,此人不应。’唯我一人,于法自在。唯我独乘六度宝车,被忍辱铠,于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降魔王怨,独得佛道,无与我等。汝来随我,我当与汝出家。”]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告诸比丘:“尼犍子[6]等,是弊恶[7]人,成就五邪法。诸尼犍子等,无信[8]、无惭[9]、无愧[10]、寡闻懈怠、少念薄智。”

又说梵志[11]、尼犍诸外道弟子等诸不可事[12]

若自称赞,毁訾他人。世人尚愧,何况一切智人!有此事故,非一切智人。]

《中阿含经·业相应品尼乾经》云:

[若诸尼乾作是说者,于如法中得五诘责,为可憎恶。云何为五?今此众生所受苦乐皆因本作,若尔者,诸尼乾等本作恶业。所以者何?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尼乾第一可憎恶。

复次,众生所受苦乐皆因合会,若尔者,诸尼乾等本恶合会。所以者何?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尼乾第二可憎恶。

复次,众生所受苦乐皆因为命,若尔者,诸尼乾等本恶为命。所以者何?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尼乾第三可憎恶。

复次,众生所受苦乐皆因见也,若尔者,诸尼乾等本有恶见。所以者何?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尼乾第四可憎恶。

复次,众生所受苦乐皆因尊佑造,若尔者,诸尼乾等本恶尊佑。所以者何?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尼乾第五可憎恶。

若诸尼乾因本所作恶业、恶合会、恶为命、恶见、恶尊佑,为恶尊佑所造,因彼故,诸尼乾于今受极重苦,是谓因彼事故,诸尼乾等为可憎恶。]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经始终相违,如《经》中说:“诸比丘!我新得道。”

又言:“我得往古诸佛所得道。”

世间有智,尚离终始相违,何况出家一切智人而有相违!以终始相违故,当知非一切智人。

是故汝说“金刚三昧,唯一切智人得[13]”,是事不然!无一切智人故,一切智三昧亦不成。]

“我新得道”者,我等可以通过《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解析此义。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云:

[佛初得道,自知食少身体虚轻,徐[14]起入水洗浴,毕欲上岸,天按[15]树枝,得攀[16]而出,旋往[17]树下。有五百青雀[18],飞来绕佛,三匝而去。复有长者女,始嫁有愿生子男者,当作百味之糜[19],祠[20]山树神。后生得男,喜即作糜,盛以金钵[21],其女泻[22]糜,釜[23][24]不污;女益[25]珍敬,即与数女,俱入山中,望见好树,即遣婢[26]先往扫除;婢到[27]见佛,不知何神,还报女言:‘有神在树下坐。’女令婢戴百味之糜置头上前,长跪上食并金钵。佛言:‘汝等能[28]有善意,必以现世得福见谛。’众女遥拜而退,佛便食糜已[29],念先三佛[30]初得道[31]时,皆有献百味之食并上金钵如此器者,今皆在文隣龙所。佛即掷钵水中,自然逆流,上水七里,堕[32]前三钵上,四器共累,相类如一。龙王欢喜,知复有佛。

佛定意七日,不动不摇。树神念:‘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献食者[33],我当求人令饭佛。’时适有五百贾人[34],从山一面过,车牛皆踬[35]不行。中有两大人,一名提谓,二名波利,怖还与众人俱诣树神请福,神现光像言:‘今世有佛,在此优留国界尼连禅水[36]边,未有献食者。汝曹幸先能有善意,必获大福。’贾人闻佛名,皆[37]喜言:‘佛必独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𪎊[38]蜜,俱诣树下,稽首上佛。]

“我得往古诸佛所得道”者,则在《杂阿含经》卷十二,第二百八十七经中得知。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去。’譬如有人游于旷野,披荒觅路,忽遇故道古人行处,彼则随行,渐渐前进,见故城邑、古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木清净。彼作是念:‘我今当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当知:我游旷野,披荒求路,忽见故道古人行处,我即随行;我随行已,见故城邑、故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流清净,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丰乐安隐,人民炽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在家、出家,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信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无间等:拼音wú jiàn děng,意指“无间等觉”。也作“现观”。 direct realization.

[2] 毁訾:拼音huǐ zǐ,诋毁中伤。

[3] 莫【大】,莫愁【宋】【元】【明】

[4] 忧【大】,忧苦【宋】【元】【明】

[5] 琢【大】,㧻【元】【明】㧻:拼音zhuó,击也,推也。

[6] 尼犍子:即尼乾子外道。尼乾子,梵名Nirgrantha-putra,全名Nirgrantha-jñātaputra,巴利名Nigaṇṭha-putta。印度古代六师外道之一,外道四执之一,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种外道之一。又作尼乾陀子外道、尼犍子外道、尼犍陀弗咀罗外道、尼干弗陀怛罗外道、尼犍陀子外道,或称尼犍子论师。此外道因以修苦行,离世间之衣食束缚,而期远离烦恼之结与三界之系缚,故有离系、不系、无继、无结等译名。又此外道不以露形为耻,故世人贬称为无惭外道、裸形外道。

[7] 弊恶:拼音bì è,恶劣。

[8] 无信:拼音wú xìn,即不信。于正净处及诸善法不起信解,愚痴所属懈怠之本。二十随眠烦恼之一。

[9] 无惭:拼音wú cán,自不知耻,行不善行,无所顾忌。佛书说为三毒所摄。二十随眠烦恼之一。

[10] 无愧:拼音wú kuì,无耻,无愧。不耻他羞,行不善行,无所顾忌。佛书说为三毒所摄。二十随眠烦恼之一。

[11] 梵志:拼音fàn zhì,指婆罗门。

[12] 事:拼音shì,〈动〉1.侍奉;供奉。7.奉行。

[13] 《十住毘婆沙论·四十不共法品》云:“是三昧唯一切智人有,余人所无。是故名为金刚三昧。”

[14] 徐:拼音xú,缓,慢慢地:徐步。徐缓。徐图。徐徐。〈形〉缓慢 [gently;slowly]

[15] 按:拼音àn,〈动〉用手或手指压:按铃。按键。按钮。按脉。按摩。

[16] 攀:拼音pān,〈动〉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高。攀越。

[17] 往【大】,住【宋】【元】【明】

[18] 青雀:拼音qīng què,1.鸟名。桑扈的别名。 2.鸟名。即鹢。水鸟名。

[19] 糜:拼音mí,粥:肉糜。糜沸(形容混乱纷扰)。

[20] 祠:拼音cí,〈动〉引申为祭祀。

[21] 钵:拼音bō,〈名〉僧人的食器。

[22] 泻【大】,写【宋】【元】【明】写:拼音xiě,〈动〉输送。

[23] 釜:拼音fǔ,古代的一种锅:釜底抽薪。破釜沉舟。

[24] 杓:拼音sháo,同“勺”。一种有柄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勺子。饭勺儿。掌勺儿的(厨师)。

[25] 益:拼音yì,〈动〉增加:益寿延年。增益。损益。

[26] 婢:拼音bì,〈名〉被役使的女子:奴婢。婢女。奴颜婢膝。

[27] 婢到【大】,树下婢【宋】【元】【明】

[28] 能【大】,〔-〕【宋】【元】【明】

[29] 已【大】,〔-〕【宋】【元】【明】

[30] 先三佛:即惧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31] 初得道【大】,得道之【宋】【元】【明】

[32] 堕【大】,隋【宋】【元】【明】

[33] 者【大】,者念【宋】【元】【明】

[34] 人【大】,客【宋】【元】【明】贾人:拼音gǔ rén,商人。

[35] 踬:拼音zhì,被东西绊倒:颠踬。

[36] 尼连禅水:即尼连禅河。释尊出家后,于尼连禅河畔静坐思惟,修苦行六年。后舍苦行而入此河沐浴,净身后接受牧牛女难陀波罗之乳糜供养,寻至此河对岸之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发愿而成道,故此河沿岸颇多释尊成道之古迹。

[37] 皆【大】,大【宋】【元】【明】

[38] 𪎊:拼音chǎo,同“麨”。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朝出移秧夜食麨。”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