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23

第一百二十三课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汝说“耆年、贵族、家等,应为上座[1]”,

今当答:道法中,耆年、贵族、家等,于道无益。何以故?生佛法中,名为贵族、好家中生;从受大戒数其年数,名为耆年[2]

汝谓“耆年应供养”者,先出家受戒非是大耶?

又,从受戒以后,无有诸姓等差别。诸比丘受大戒,名为生在佛家,是则失先大、小家,名皆为一家[3]

汝说“持戒”者,出家在先,持戒日久,长夜护持,年岁多故,应为上座。如结戒中说。

汝说“持戒之人不应礼破戒[4]”者,

今当答:破戒人尚不应共住,何况礼拜供养!以其自言是比丘[5]故,随其大小而为作礼,如礼泥木天像,以念“真天”故。佛敕[6]年少应礼上座[7],顺佛教故,则便得福。

汝说“以头陀故,应敬礼[8]”者,

今当答:若头陀人[9]有五种故,难得分别:一者、愚痴无所知故,贪受难法,二者、钝根悕望得利,三者、恶意欺诳于人,四者、狂乱,五者、作念:“头陀法者,诸佛贤圣所共称赞,以其随顺涅槃道故。”[10]

是五种人行头陀法,真伪难别。

“多闻[11]”者,多闻之人亦如头陀,难可分别。何以故?或以乐道故多闻、或以利养故多闻;如是等亦难分别。

又,佛法贵如说行,不贵多读、多诵。

又,如佛说:“行一法句能自利[12]益,名为多闻。”

“智慧[13]”亦如是,若不能如所说行,何用智慧为?

是故不以智慧故说为上座。譬如世间现事,弟虽多闻、多智,而兄不为作礼。是故不以智慧故,先受供养、礼拜。如是虽多闻智慧,应礼先受戒者;若先供养多闻智慧者,则为斗乱[14]

余“得[15]沙门果、断结、得神通[16]”最难知。是人得果、是不得果?是多断[17]结、是少断[18]结?是得神通、是不得神通?不可以此为上座。

若同得“道果、断结、神通”,谁为上座?是故随佛教行,最为第一。

汝说“佛于说法生疑[19]”,

今当答:佛于深法尚不有疑,何况应说、不应说中而有疑乎?

佛不言:“我都不说法。”但云:“心乐闲静、不务[20][21]事。”而后于说法中无咎。

复次,诸外道言:“佛为大圣,寂默无戏论,何用畜众而教化为?设使教化,亦不可尽。似如分别,何用说法?畜养[22]弟子,是贪着相。”

是故佛自思惟:“我法甚深,智慧方便无量无边,而可度者少。”是故自言:“不如默然。”

又,防外道所讥呵故,令梵天王求请说法。即时梵天王等白佛言:“众生可愍,中有利根、结使薄者,易可化度。”是故受诸梵王等请[23]

如人得大宝藏应示余人,如是诸圣自得法利,亦应利人。

如汝所说“佛不知阿兰迦兰[24]等先已命终,欲为说法[25]”者,

今当答:佛不念其死与不死,但念此人结使微薄、堪任化度,随所念处则有智生。是故佛先自说,而后天告,理故宜然[26]

又,佛先出家,就此二人曾经宿止,诸天人民傥[27]能疑佛受其妙法、余处得道。佛欲断彼疑故,即时唱言:“彼人长衰如此,妙法如何不闻[28]?”

推如是义,五比丘事亦复可知[29],但念其可度因缘,不念其住止所在;后念住处,即便得知[30]。是故不应破一切智人。

汝言“疑说巴连弗城坏[31]”者,

今当答:是城破,因缘不定,不定因缘而定说者,是则为过。

又,我先说四十不共法中,诸佛“善知不定答”者,则不受此难。

汝说:“佛问诸比丘,汝等聚会为何[32]?”

所说,今当答:佛将欲说法门故,作如是问;或欲结戒故,命[33]其自说;如是种种说法故,问而无咎。世间亦有知而复问——如见人食,问言:“食耶?”如天寒时,问言:“寒耶?”佛亦如是知而复问,随俗无咎。

汝言“自赞毁他,非一切智人[34]”者,

今当答:佛不贪身,不贪供养;不恚他人;不增上慢;所以自说“我于世间最第一”者,有信众生诸根猛利,舍恶知识,以我为师,是人长夜当得安隐;是故佛自赞身。

复次,有人求第一乐道[35],而有懈怠,不能精进,是故佛言:“无上利中,不应懈怠。我于世间,第一导师,善说正法,宜勤精进,可得道果。”

如是等因缘自赞其身,非为自贵、轻贱他人。

“呵恶人[36]”者,欲令除灭恶法,非为憎恚众生。有人求如法利,其心清净质直,而与恶知识和合,欲令远离此故,而呵骂之[37]

未得佛时尚以髓、脑施人,何况成佛而当呵骂?

汝说“佛法初后相违[38]”,

今当答:佛法中,无有“始终相违”事,汝等不知佛法义故,以为相违。

是涅槃道者,从迦葉佛灭已来,无复人说,亦无人得,是故言“我新得道”。

余处复说“我得故道”。是道,锭光等诸佛所得,所谓“八圣道能至涅槃”,一道一因缘故,名为“故道”。

是故当知佛成“一切智”。

问曰:所言“一切智”者,云何名为一切智?为“知一切故名为一切智”耶?

答曰:“一切智”者,知可知。

可知者,五法藏[39]:过去、未来、现在、出三世、不可说;所用知此五藏者,名为知。是故知及所知,名为一切。

问曰:“知可知,名[40]一切”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法但是一可知,知亦是可知故。如世间言:“是人知利、是人知钝。”

答曰:若一切是一者,则寒、热相违皆应是一;明、闇,苦、乐诸相违事亦应是一。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一切皆是一。”

问曰:汝所执亦同此过,若“可知是一”者,苦、乐等亦应是一,而实不一。

答曰:我不言“一切可知是一”;汝所执“一切皆是一”,是故不与汝同过。

复次,汝说“同有过”故,汝自执中有过。若人自受所执中过,即堕负[41]处。汝知所执有过,不应复说他过;是故汝说“同有过”者,是事不然。

复次,若谓“知、可知二法为一”者,应用“可知法”知瓶、衣等物;而实用知知一切物。

若谓“瓶、衣等,于知无异”者,今瓶、衣等不能知物,即应有异,而实用知知一切物。

如是处处有过故,不得言“一切皆[42]是一”。

复次,知、所知是二,名为一切;知是一切法故,名如来、名一切智者。

是一切智人,因金刚三昧[43],是故金刚三昧成。汝先言“金刚三昧不成,一切智不成”者,是事不然!]


[1]《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法但以出家受戒岁数,处在上座,恭敬礼拜。不以耆年、贵族、诸家、功德、智慧、多闻、禅定、果、断、神通为大。若是一切智者,应以耆年、贵族、诸家、功德、智慧、多闻、禅定、果、断、神通为大,供养恭敬。若如是者,名为善制。

 岁数者,受戒年数,如五岁道人,礼六岁者。

 贵族者,世间有四品众生——婆罗门、刹利、韦舍、首陀罗。首陀罗应恭敬韦舍、刹利、婆罗门,韦舍应恭敬刹利、婆罗门,刹利应恭敬婆罗门。

 诸家者,工巧家、商估家、居士家、长者家、大臣家、王家等。于诸家中,其小家应恭敬大家;如是于贫贱中出家者,应恭敬富贵中出家者。]

[2]《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三法品》云:

 [三上座者,谓生年上座、世俗上座、法性上座。

 云何生年上座?

 答:诸有生年尊长耆旧,是谓生年上座。

 云何世俗上座?

 答:如有知法富贵长者共立制言:“诸有知法、大财、大位、大族、大力、大眷属、大徒众胜我等者,我等皆应推为上座,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由此因缘,虽年二十或二十五,若能知法、得大财位、大族、大力、有大眷属、大徒众者,皆应和合推为上座,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云何法性上座?

 答:诸受具戒耆旧长宿是谓法性上座。有说此亦是生年上座。所以者何?佛说出家受具足戒名真生故。若有苾刍得阿罗汉,诸漏永尽、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心善自在,此中意说如是名为法性上座。]

[3]《增壹阿含经·苦乐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大河水从阿耨达泉出。云何为四?所谓恒伽、新头、婆叉、私陀。彼恒伽水,牛头口出,向东流;新头南流,师子口出;私陀西流,象口中出;婆叉北流,从马口中出。是时,四大河水绕阿耨达泉已,恒伽入东海,新头入南海,婆叉入西海,私陀入北海。尔时,四大河入海已,无复本名字,但名为海。

 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所以然者?如来众者,其犹大海,四谛其如四大河,除去结使,入于无畏涅槃城。

 是故,诸比丘,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出家学道者,彼当灭本名字,自称释迦弟子。所以然者?我今正是释迦子,从释种中出家学道。比丘当知:欲论生子之义者,当名沙门释种子是。所以者何?生皆由我生,从法起,从法成。是故,比丘,当求方便,得作释种子。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4]《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功德者,毁戒人应恭敬礼拜持戒者,持戒者不应礼毁戒者]

[5] 比丘:比丘分乞食比丘、名相比丘、自称比丘、近圆比丘及破惑比丘五种,前三种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而后二者是圣教的根本,尤其胜义比丘只有破惑比丘才是。

[6] 敕:拼音chì,古时自上告下之词。汉时凡尊长告诫后辈或下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特指皇帝的诏书。

[7]《四分律·房舍揵度初》云:[汝等于我法律中出家,应更相恭敬,如是佛法可得流布。自今已去,听随长幼恭敬礼拜上座迎逆问讯。”时诸比丘闻佛教,诸比丘长幼相次恭敬上座。]

[8]《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不行十二头陀者,应礼行十二头陀者;不具足行头陀者,应礼具足行头陀者。]

[9] 人+(人)【宋】【元】【明】【宫】。

[10]《十住毗婆沙论·解头陀品》云:

 [阿练若比丘有五种分别:一、以恶意欲求利养。二、愚痴钝根故行阿练若。三、狂痴失意,作阿练若。四、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五、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于此五阿练若中,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是二为善,余三可呵。如五种分别阿练若法,余十一头陀行,亦应如是分别知。]

[11]《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多闻者,少闻人应礼多闻者,不多诵者应礼敬多诵者。]

[12] 利=行【宋】【元】【宫】

[13]《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智慧者,无智慧人应礼敬有智慧者。]

[14] 斗乱:拼音dǒu luàn,飞腾杂乱。

[15] (得)-【宋】【元】【明】【宫】

[16]《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者,须陀洹应礼敬斯陀含,如是展转应礼阿罗汉。一切凡夫应礼得果者。

 者,少断结使及未断者,应礼多断者。

 神通者,若未具神通者,应礼具神通者。

 佛若如是次第善说供养恭敬法者,是为上说,而实不尔。是故知非一切智人。]

[17] (闻)+断【宋】【元】【明】【宫】*。

[18] (闻)+断【宋】【元】【明】【宫】*。

[19]《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尚不能知现在事。汝若谓我“云何知佛不知现在事”者,今当说之。

 有众生结使薄者、无业障者、离八难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而佛不知。佛成道已,初欲说法,生如是疑:“我所得法甚深、玄远、微妙、寂灭、难知难解,唯有智者可以内知;世间众生贪着世事,此中除断一切烦恼、灭爱、厌离,第一难见。若我说法,众生不解,徒自疲苦。”

 生如是疑,而实众生有薄结使,无业障者、有离八难者、堪行深法者、能成正法者,佛不能知如是众生。是故当知不知现在事。]

[20] 务:拼音wù,从事,致力。

[21] 兴=多【宋】【元】【明】【宫】

[22] 畜养:拼音xù yǎng,比喻为养育之意。

[23]《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佛世界愿》云:

 [问曰:既知请佛有益,何以正以二事请?

 答曰:余不须请,此二事要必须请。若不请而说,有外道辈言:“体道常定,何以著法,多言多事?”以是故,须请而说。若有人言:“若知诸法相,不应贪寿,久住世间而不早入涅槃。”以是故须请。若不请而说,人当谓佛爱著于法,欲令人知。以是故,要待人请而转法轮。诸外道辈自著于法,若请若不请而自为人说。佛于诸法不著不爱,为怜愍众生故,有请佛说者,佛便为说,诸佛不以无请而初转法轮。如偈说:

             “诸佛说何实,何者是不实,实之与不实,二事不可得。

  如是真实相,不戏于诸法,怜愍众生故,方便转法轮。”

 复次,佛若无请而自说法者,是为自显自执法,应必答十四难。今诸天请佛说法,但为断老病死无戏论处,是故不答十四难无咎。以是因缘,须请而转法轮。

 复次,佛在人中生,用大人法故,虽有大悲,不请不说;若不请而说,外道所讥。以是故,初要须请。又复外道宗事梵天,梵天自请,则外道心伏。]

[24] 阿兰迦兰:即“阿罗逻”,或称为阿蓝迦蓝、阿罗逻、阿兰等。

[25]《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得道已,受请说法,而作是念:“我今说法,谁应先闻?”

 即复念言:“郁头蓝弗,此人利智,易可开悟。”

 尔时,此人先已命终,而佛访求。时,天告言:“昨夜命终。”

 佛又思惟回心欲度阿罗逻。天复白言:“是人亡来七日。”

 若佛是一切智者,先应知此诸人命终,而实不知。

 不知过去事,故则不名一切智人。一切智人,法应度可度者,不可则置。]

[26] 宜然:拼音yí rán,应当如此。

[27] 傥=倘【明】。傥:拼音tǎng,或许,也许。

[28]《增壹阿含经·高幢品》云:[尔时,世尊便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虚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罗勒迦蓝死已七日。”是时,世尊复作念曰:“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终!设当闻吾法者,即得解脱。”是时,世尊复作是念:“我今先与谁说法,使得解脱?今郁头蓝弗先应得度,当与说之;闻吾法已,先得解脱。”世尊作是念,虚空中有天语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终。”是时,世尊便作是念:“郁头蓝弗何其苦哉!不闻吾法,而取命过!设得闻吾法者,即得解脱。”]

[29]《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又作是念:“昔我苦行,五比丘供养执侍,应先利益。今在何处?”作是念已,时,有天告:“今在波罗捺鹿野苑中。”

 是故当知:佛不知现在事:不知现在事故,则非一切智人。]

[30]《增壹阿含经·高幢品》云:[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先闻法而得解脱?”是时,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饶益,我初生时,追随吾后。”是时,世尊复作是念:“今五比丘竟为所在?”即以天眼观五比丘,乃在波罗柰仙人鹿园所止之处。“我今当往先与五比丘说法,闻吾法已,当得解脱。”]

[31]《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处处有疑语,如巴莲弗城,是事当以三因缘坏;若水、若火、若内人与外人谋。

 若佛是一切智人者,则不应有疑惑语,是故知非一切智人。]

[32]《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问比丘:“汝等聚会为说何事?”如是等问。

 若一切智人者,则不应问如是等事;以问他故,非一切智人。]

[33] 命=令【宋】【元】【明】【宫】。

[34]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自称赞身,毁訾他人,如《经》中说:“佛告阿难:‘唯我一人,第一无比,无与等者。’”]

[35]《法集要颂经·圆寂品》云: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知亲第一友,圆寂第一乐。

[36]《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告诸比丘:“尼犍子等,是弊恶人,成就五邪法。诸尼犍子等,无信、无惭、无愧、寡闻懈怠、少念薄智。”

 又说梵志、尼犍诸外道弟子等诸不可事。

 若自称赞,毁訾他人。世人尚愧,何况一切智人!有此事故,非一切智人。]

[37]《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十六云:

 [如佛世尊诃诸弟子,称言“痴人”,此有何义?

 答:是诃责语。谓佛世尊诃责弟子,称言“痴人”,如今亲教及轨范师,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诸过失便诃责言:“汝为愚痴,不明、不善!”

 世尊亦尔,诃诸弟子,称言“痴人”。

 此中论文总有二分:一者、释佛诃弟子义,二者、释佛诃彼因缘。]

[38]《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经始终相违,如《经》中说:“诸比丘!我新得道。”

 又言:“我得往古诸佛所得道。”

 世间有智,尚离终始相违,何况出家一切智人而有相违!以终始相违故,当知非一切智人。

 是故汝说“金刚三昧,唯一切智人得”,是事不然!无一切智人故,一切智三昧亦不成。]

[39] 法藏:拼音fǎ zàng,藏,形容多法聚集。法藏指佛陀的教法。

[40] 名+(为)【宋】【元】【明】【宫】。

[41] 负:拼音fù,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负。

[42] 皆=智【宋】【元】【明】【宫】

[43]《大智度论·释摩诃衍品》云:

 [金刚三昧者,譬如金刚,无物不陷。此三昧亦如是,于诸法无不通达,令诸三昧各得其用;如砗磲、玛瑙、琉璃,唯金刚能穿。]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