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49

第一百四十九课


二(明断烦恼的方便)分二:一、明断现行烦恼之理;二、明为根除烦恼种子而修习对治之理。

一(明断现行烦恼之理)分三:一、总示断除三毒之理;二、别说断三毒之理;三、分别阐述断贪嗔之理。

一(总示断除三毒之理)分五:一、应知三毒的作业;二、须断三毒的理由;三、应别别依止贪嗔的对治; 四、摄受有贪嗔弟子的方法;五、了知烦恼生时的次第后依止对治的方法。

一、应知三毒的作业:

要想断除贪、嗔、痴等三毒,就得了知三毒的作业,然后去依止其对治。

偈曰:

贪业能摄集,嗔业起斗争,
痴业能增长,如风于大种。
Desire’s activity is acquisition; Anger’s activity is conflict. As wind is to all the elements, Confusion’s activity is nurture.

【词汇释难】

贪业能摄集:贪欲的作业就是摄集有情和非有情的财物受用。

嗔业起斗争:嗔恚的功用就是与人起斗争。

痴业能增长:愚痴的作用是增长贪、嗔二毒。

【释文】贪欲(的作业)就是去紧紧的摄集那些被命名为是有情物与无情物等一切实体资财,其对治良药即是舍离眷属。嗔恚(的业用)则完全与其相反,有兴诸争斗与争论不休的功用,其对治良药就是要捐弃摄集大众与修习慈心,并享用可爱的经堂庙宇与美味佳肴等。愚痴(的功用)就是不辨胜劣,能普显一切诸烦恼杂染。犹如,风大(的作业)能令火大等更加增胜,其业用可以体现在,令火大更加炽热、令水大更加寒凉,令地大更坚固那样。愚痴也可以对贪嗔二毒的增长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因为(盲冥愚痴则)不观察自所缘境的任何过患故耳,其对治方法就是要如实推究鉴别诸法的如如实相[1]。如彼,用火攻驱走鲸鱼喻。

<用火攻驱走鲸鱼喻>

譬如,遭逢鲸鱼的攻击时,不管采用保持中立,兴嗔恐吓或是广作布施等都不能使其心生怖惧,而唯一凑效的方法就是大肆惩罚。由于鲸鱼的皮肤敏感细嫩,所以除了用猛火强攻可以驱走外,其余一切法子皆不能凑效。如喻所比,贪、嗔、痴(三毒)也不可用摄集、斗争与中立的对治法来令其断除,唯独只有在慧火的猛攻下方能断除。

即说偈曰:

欲寂不宜众聚会,贪财难以赞施舍,

自恃有力争难胜,以彼欲自力胜他。

如是有云:

佛大能仁说,此即最究竟,

烦恼唯智慧,能知灭非余。

另有譬如说,有一位水族罗刹,熟知水生族类的生活习性。有一天,有两位渔夫来到水边垂钓。

水族罗刹纵身一跃便化成一人,而问那两位渔夫:“尔等究竟是谁?今欲在此何为?”

那两位渔夫答言:“当知我等是渔人,欲垂钓故来至此。”

罗刹幻人白言:“大善,尔等一人去负责烧火的事宜,一人去承担烹煮之事,而我来担当供鱼的事。如此则不会耽搁我等造饭的大事。”

俩位渔夫也相继答应,并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譬如,水族罗刹的任务是捕捉鱼儿那样,贪欲的功用就是摄集一切财货;犹如一位渔夫的任务是烹煮食物那样,嗔恚的作业即是争斗,当与他人起争斗时便用刺耳,伤人的语气来烹制他人;如同,另一位渔夫的工作是爨薪烧火那样,愚痴的工作亦复如是。愚痴相对其余诸烦恼,犹如风大对于其余诸大种一样,能起到增长贪嗔二毒的作用。就好比风大能使彼性相相违的火大与水大变得更加炽热与寒凉。如喻所比,愚痴亦能使其性相相违的贪欲与嗔恚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即说偈曰:

贪性爱女色,嗔能毁慈悲,

痴障令暗冥,不能正观过。

【释义】欲断贪嗔痴,必须先明各个之作业功用,也即先要了知其危害作用。有情众生的烦恼细分有八万四千乃至无数种,而总结起来可以包括在贪嗔痴三毒之中。其中贪欲,有摄集情器诸法的作用,比如说人们见到某有情或某器物,内心立即生起想得到的欲念,这种希求外境之心,即是贪欲心。针对贪欲的这种作业或功用,大小乘佛法相应提出了对治法。如小乘的不净观,以了知所欲境的不净名言本质而压制贪念的相续现行,从而远离眷属和受用;大乘行人以观察贪欲境与贪欲念的本质,了知它们如幻无自性,以此而断除贪欲烦恼。嗔恚的作用即是兴起斗争,它是对某种不合意境的厌恶舍离之心,比如人们都厌恶疼痛,一旦某种境给自己带来痛觉时,即会生起恼怒,与之作斗争以求平息或远离。因此对治嗔恚,需要修习慈心忍辱,而且以合意的宫室衣食语言等,辅助调柔内心的粗恶分别念。愚痴是一种不明事理蒙昧无知的心态,其业用是增长贪嗔等烦恼,由于它的作用,众生不明贪嗔的本质、祸患及对治,反而助长鼓励贪嗔等烦恼。对治痴毒的方法,于小乘中主要顺观逆观十二缘起,于大乘中修缘起性空,以无二智慧了达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本性,彻底断除无明痴心之根。此痴毒根一旦断除,贪嗔烦恼即会自然息灭,犹如四大种中风大已除,其余大种也会死寂无动一样。否则,只要痴毒不断,其余贪嗔烦恼一定会不断增长,如同风大存在时,火大在其作用推动下会更加炽盛,水大也更加活跃,地大也会不断运动发展。因此,修行者必须如是明了三毒之各个行相,才能有效地以对治妙法断除其危害。

譬如说,海中的鲸鱼非常有力,若咬住了人或船,很难让它松口放弃,但是如了知其习性,施以火攻,它立即会放弃而逃。同样,贪嗔痴三毒对众生的危害攻击非常凶猛,一般人很难断除,只有以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赐予的殊胜智慧之火,才可彻底降伏。

月称菩萨言:

贪心摄爱欲,嗔心毁慈悲,

无明愚痴者,不知其过患。

佛陀所说法,此乃最究竟,

唯有智慧故,泯灭诸烦恼。

如是依世尊所教之究竟智慧,了知三毒烦恼敌的详情,后施以妙法,方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将烦恼彻底摧伏。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

  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

  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

  复问:“断何等?”

  答言:“贪欲断,瞋恚、愚痴断。”

  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

  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问佛:

                 “何法起应灭?何生应防护?

  何法应当离?等观何得乐?”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瞋恚起应灭,贪生逆防护,

无明应舍离,等观真谛乐。

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

调伏烦恼者,众苦则调伏;

  调伏众苦者,烦恼亦调伏。”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

  于是,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三毒中的痴业,即能催动其余一切诸烦恼,犹如四大中的风大一样能推动其余诸大种的运作。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愚痴不仅能够自害亦能害他。

《佛本行集经·婆提唎迦等因缘品》云:

[尔时,阿难与彼长老提婆达多,二人相随,发雪山下,往向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尔时,长老提婆达多白佛言:“世尊!我昔求请如来出家,如来而不与我出家,如来今日可不见我得出家耳。”

尔时,佛告提婆达多,作如是言:“提婆达多!汝为何事而出家也?愿汝得已,莫有背也。”

时,诸比丘俱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往昔,恒常教彼提婆达多为利益事,提婆达多今反投佛以为怨仇[2]?”

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非但今日我教彼人提婆达多为利益事,反为其人以我为怨。过去世时,亦复如是,我教利益,反怨于我。”

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愿为论说。”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久远世时,于雪山下,有二头鸟,同共一身,在于彼住。一头名曰迦喽嗏鸟,一名优波迦喽嗏鸟。而彼二鸟,一头若睡,一头便觉。其迦喽嗏,又时睡眠,近彼觉头,有一果树,名摩头迦,其树华落风吹,至彼所觉头边。其头尔时,作如是念:‘我今虽复独食此华,若入于腹,二头俱时得色得力,并除饥渴。’而彼觉头,遂即不令彼睡头觉,亦不告知,默食彼华。其彼睡头,于后觉时,腹中饱满,咳哕[3]气出,即语彼头作如是言:‘汝于何处得此香美微妙饮食而啖食之?令我身体,安隐饱满,令我所出音声微妙。’彼头报言:‘汝睡眠时,此处去我头边不远,有摩头迦华果之树,当于彼时,一华堕落,在我头边。我于尔时,作如是念:“今我但当独食此华,若入于腹,俱得色力,并除饥渴。”是故我时不令汝觉,亦不语知,即食此华。’尔时彼头闻此语已,即生瞋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语我知、不唤我觉,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从今后,所得饮食,我亦不唤彼觉语知。’而彼二头,至于一时,游行经历,忽然值遇一个毒华,便作是念:‘我食此华,愿令二头,俱时取死。’于时语彼迦喽嗏言:‘汝今睡眠,我当觉住。’时迦喽嗏闻彼优波迦喽嗏头如是语已,便即睡眠。其彼优波迦喽嗏头,寻食毒华。迦喽嗏头既睡觉已,咳哕气出,于是即觉有此毒气,而告彼头作如是言:‘汝向觉时,食何恶食?令我身体,不得安隐,命将欲死。又令我今语言粗涩,欲作音声,障碍不利。’于是觉头报彼头言:‘汝睡眠时,我食毒华,愿令二头,俱时取死。’于时彼头,语别头言:‘汝所为者,一何太卒,云何乃作如是事也?’

即说偈言:

             ‘汝于昔日睡眠时,我食妙华甘美味,

其华风吹在我边,汝反生此大瞋恚?

凡是痴人愿莫见,亦愿莫闻痴共居,

 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

    佛告诸比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时迦喽嗏鸟,食美华者?莫作异见,即我身是。彼时优波迦喽嗏鸟,食毒华者,即此提婆达多是也。我于彼时,为作利益,反生瞋恚。今亦复尔,我教利益,反更用我为怨仇也。”]


[1] 如如实相:即谓真如实相。

[2] 怨仇:拼音yuàn chóu,怨恨的人。

[3] 哕:拼音yuě,〈动〉打呃。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