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57

第一百五十七课


三(断痴之理)分二:一、认识烦恼的根本;二、认识能断烦恼的对治。

一、认识烦恼的根本:

说贪嗔结使的性相差别已竟,今当阐明愚痴的性相差别。

偈曰: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
As the tactile sense [pervades] the body Confusion is present in them all. By overcoming confusion one will also Overcome all disturbing emotions.

【词汇释难】

痴:又作愚昧。对于事物实际,不能如实了知,或颠倒了知者。

【释文】此中一切依缘所生诸法,由于自性无相的缘故本就是空性,然而愚痴则计此(缘生)诸法为真实者,无明使然故使其更进一步地去增益其实有性。贪嗔等(其余诸烦恼)也仅仅只是对愚痴所计的法性,去进一步增益为可意、不可意等诸差别相故,离不开愚痴的本性,是全然仰仗于愚痴,因为愚痴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譬如,无法离开身根独存的眼等诸根,是完全依赖于身根而随之产生。同理,一切众烦恼也全然是依赖于愚痴无明而随之产生。复次,当所依的身根有所破损时,其余一切诸能依的身根也会随之而遭值破损。如喻所比,当修习缘起(空性)法门而斩断了痴惑烦恼,由于失去了(无明愚痴的)所依处,其余一切众惑也即由痴断故而随之断灭。如彼,砍伐毒树喻。

<砍伐毒树喻>

譬如,毒树的一切非利损害之事,都源自于毒树本身。砍伐了树身即能摧灭一切诸非利不饶益之法。倘若不损毁其树身是无法平息是诸一切诸非利不饶益之法的。如喻所比,设若平息了无明愚痴,则其余一切众惑烦恼也会随之而息灭。

即说偈曰:

譬如斩首级,命根则不住,

如是由断痴,惑轮则不转。

【释义】痴为三毒的主体,遍于其余一切烦恼而住,这就如同身相续的身根,遍于其余的眼根、耳根等一切处而存住。按《俱舍论》的观点,身体诸根分为眼耳等二十二种[1],而其中的身根,为诸根共同所依基础,也即身根遍于诸根,若没有身根,则诸根不可能存在。同样,于诸烦恼中愚痴也是其中的主体,遍于诸毒。此处所言的愚痴,也即十二缘起中的无明支,无明是生起轮回诸法的根本,是一切烦恼的因,如果此根本因已断,则一切生死烦恼自然息灭。所以在修行当中,应致力观察了知痴的本性,然后依缘起妙法的宝剑斩断这种生死烦恼之根,则其余依无知而起的染污烦恼无需勤作对治,也会随之而断。

譬如说,毒树的枝叶果等皆依其根而住,若根已断,则毒果枝叶自然断除;同样,一切烦恼依无明愚痴而住,若痴已断,则其余烦恼皆会随之息灭。

月称菩萨言:

犹如断头者,命根亦无存,

如是断痴者,烦恼随自灭。

于此有疑,世间有些人虽已断头,然命根仍存,是否也会有愚痴已断,而其余烦恼不灭的现象呢?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2]的密传中,说他在康区看见一个人,头在三年前就已断了,但那人仍活着,肚子饿了就用手敲身体,旁人便以糌粑[3]汤灌进其食管,这时食管就会咕嘟嘟直冒气。这种情形只是特殊的业力所致,而愚痴无明与贪嗔烦恼不一样,绝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因此诸学人,应彻断疑惑,对生死烦恼之根的无明愚痴,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断除。

《入行论·智慧品》云:

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龙树菩萨在《七十空性论》中云:

诸法因缘生,分别为真实,

佛说即无明,发生十二支;

见真知法空,则不生无明,

此即无明灭,故灭十二支。

行如寻香城,幻发及阳焰,

水泡水沫幻,梦境旋火轮;

无少自性法,亦非无有法,

以从因缘起,法无法皆空。

    伐毒树要尽其根,断惑毒也要尽其源。

    《出曜经·爱品》云: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守园人瞻守官园,当园中间生一毒树,诸有男女入园游观停息此树下者,或头痛欲裂,或腰脊疼痛,或即于树下便命终者。时,守园人知为毒树,复见众人遭诸苦难,即施𨨞[4][5],柯[6]长一丈余,遥斫毒树,未经旬日即生如故。然彼毒树枝叶团足[7]树中之妙,众人见者,无不欢喜。其中众生,不知忌讳未[8]遭此难,共往奔彼自荫其身,影未移间复遭苦厄。时,守园人复于异日以𨨞[9]往斫,树生如故,倍复殊妙,如是数斫生生如旧。彼守园人宗族、五亲、妻息、仆使,贪乐树荫尽取命终。其人单孑[10]一己,昼夜愁忧,号悲而行,路遇智者,自陈酸苦其痛万端。是时智者告园人曰:“此众苦恼,卿自为耳[11]。夫欲止流,莫若高堰[12];欲伐树者,当尽根原[13]。卿所施功,但种生栽,何言伐树?汝今速往掘出根本。”其人意迷复虑死至:“设我往[14]彼掘出树根,定死无疑。若我死后,官当更立守此园者,我族正[15]尔灭尽无余,亦无继嗣[16][17]我后者,宜自逃走出家学道。”至舍卫国祇洹精舍,诣诸道人得作沙门。然彼园人昔种善福根栽,垂熟应入律行。是时,世尊还顾视彼比丘,在大众中而说此偈: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时彼比丘闻说斯偈,便自追本自[18]所经历,即自心悟,内自克责,思惟四大秽漏之患,念彼毒树数数往伐生生不息。今四大身与彼无异,爱根深固不伐根者,枝流不断,便当就于生、老、病、死,没彼生此没此生[19]彼,如是流转永无休息。犹如毒树自伐其根复害众人,此爱结使亦复如是,自毁其命,复能外损智慧之性。尔时比丘,反复重叠观此五阴,从头至足无一可贪,即于座上,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六通清彻。在大众中,心自感激,三自称善:“快哉!大道不距[20]微细,今蒙圣恩,得尽诸漏。”即从座起,绕佛三匝,还复本座,现十八变,于无余泥洹[21]界而取泥洹。]

愚痴遍布在一切异生的相续中而安住,这种愚痴也可以分为三类遍布在婴愚众生的相续中。

《旧杂譬喻经》云:

[过去无数劫,尔时有孔雀王,从五百妇孔雀,相随经历诸山,见青雀色大好,便舍五百妇追青雀,青雀但食甘露好果。时国王夫人有疾,夜梦见孔雀王,寤则白王:“王当重募求之。”王命射师:“有能得孔雀王来者,赐金百斤;妇以女女之[22]。”诸射师分布诸山,见孔雀从一青雀,便以蜜𪎊处处涂树。孔雀日日为青雀取食,如是玩习,人便以蜜𪎊涂己身,孔雀便取蜜𪎊,人则得之。语人言[23]:“我以一山金相与,可舍我。”人言:“王与我金并妇,足可自毕已。”便持白王。孔雀白大王:“王重爱夫人故相取,愿乞水来咒之,与夫人饮澡浴,若不差[24]者相杀不晚。”王则与水令咒,授与夫人饮,病则除。宫中内外诸有百病,皆因此水悉得除愈[25],国王人民来取水者无央数。孔雀白大王:“宁可木系我足,自在往来湖水中方咒,令民远近自恣取水。”王言大佳[26]。则引木入湖水中,自极制方咒之,人民饮水,聋盲视听跛伛[27]皆伸。孔雀白大王:“国中诸恶病悉得除愈,人民供养我如天神无异,终无去心。大王可解我足,使得飞往来入[28]入湖水中,暝[29][30]此梁上宿。”王则令解之,如是数月于梁上大笑。王问曰:“汝何等笑?”答曰:“我笑天下有三痴:一曰、我痴,二曰、猎师痴,三曰、王痴。我与五百妇相随,舍追青雀,贪欲之意为射猎者所得,是为我痴。射猎人我与一山金不取,言王当与己妇并金,是射猎者痴。王得神医王,夫人太子国中人民诸有病者,悉得除愈皆更端正,王既得神医,而不牢持反纵放之,是为王痴。”孔雀便飞去。佛告舍利弗:“时孔雀王者我身是也,时国王汝身是,时夫人者今调达妇是,时猎师者调达是也。” ]

《百喻经·以梨打头破喻》云: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31]受打致使头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故一切烦恼,由痴断随断”我们可以用朱利槃特尊者的一则公案来说明此义。

《增壹阿含经·善知识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槃特告弟朱利槃特曰:“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是时,朱利槃特闻此语已,便诣祇洹精舍门外立而堕泪。

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观是朱利槃特比丘在门外立,而悲泣不能自胜。时,世尊从静室起,如似经行至祇洹精舍门外,告朱利槃特曰:“比丘,何故在此悲泣?”

朱利槃特报曰:“世尊,兄见驱逐:‘若不能持戒者,还作白衣,不须住此。’是故悲泣耳!”

世尊告曰:“比丘,勿怀畏怖,我成无上等正觉,不由卿兄槃特得道。”

尔时,世尊手执朱利槃特诣静室教,使就坐。世尊复教使执扫篲:“汝诵此字,为字何等?”

是时,朱利槃特诵得扫,复忘篲;若诵得篲,复忘扫。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诵此篲扫乃经数日。然此扫篲复名除垢,朱利槃特复作是念:“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净也。”复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当思惟此义。”以思惟此义,复作是念:“今我身上亦有尘垢,我自作喻,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彼复作是念:“缚结是垢,智慧是除。我今可以智慧之篲,扫此结缚。”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思惟五盛阴成者、败者,所谓此色、色集、色灭,是谓痛、想、行、识成者、败者。尔时,思惟此五盛阴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有,如实知之。

尊者朱利槃特便成阿罗汉,已成阿罗汉,即从座起,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扫篲。”

世尊告曰:“比丘!云何解之?”

朱利槃特报曰:“除者谓之慧,垢者谓之结。”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如汝所言,除者是慧,垢者是结。”

尔时,尊者朱利槃特向世尊而说此偈:

                 “今诵此已足,如尊之所说,

  智慧能除结,不由其余行。”

世尊告曰:“比丘!如汝所言,以智慧,非由其余。”

尔时,尊者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1] 一、二十二根:《舍利弗阿毘昙论·问分·根品》云:“问曰:几根?答曰:二十二根。何等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意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已知根。”二、注释: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见道位修习,对于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故名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是前九根进至修道位断惑证实,对四谛理已数数了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无学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对四谛之理,已具知证知了。

[2]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译言“梵音海”第六世达赖喇嘛。生地门隅。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坐床。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因拉藏汗与桑杰嘉措之乱,被送北京,行至青海湖畔圆寂,一云不知所终。他所创作的诗歌存有六十二首,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3] 糌粑是藏人主食,食用时先在碗中倒入奶茶,再放入青稞粉、酥油、曲拉、糖、酥油茶或青稞酒,以手指在碗中拌匀,并转动手中的碗,以手指紧贴碗边将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搅匀,以手捏成团后食用。

[4] 𨨞【大】*,斧【宋】*【元】*【明】*

[5] 斧柯:拼音fǔ kē,斧柄。

[6] 柯【大】,〔-〕【宋】【元】【明】

[7] 足【大】,团【宋】【元】【明】

[8] 未【大】,来【宋】【元】【明】

[9] 𨨞【大】*,斧【宋】*【元】*【明】*

[10] 单孑:拼音dān jié,孤单。

[11] 耳【大】,尔【宋】【元】【明】

[12] 堰【CB】【碛-CB】【宋】【元】【明】,隐【大】

[13] 原【大】,源【元】【明】

[14] 往【大】,近【宋】【元】【明】

[15] 正【大】,止【明】

[16] 继嗣:拼音jìsì,继承的人。

[17] 续:拼音xù〈动〉连接,接下去:连续。继续。陆续。狗尾续貂(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又常用为自谦之辞,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

[18] 自【大】,目【宋】【元】【明】

[19] 没此生【大】,生此没【宋】【元】【明】

[20] 距【大】,拒【宋】【元】【明】

[21] 泥洹:拼音ní huán,又名涅槃,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

[22] 女女之【大】,汝小女【宋】【元】【明】

[23] 言【大】,〔-〕【宋】【元】【明】

[24] 差【大】,瘥【宋】【元】【明】

[25] 除愈:拼音chú yù,痊愈。

[26] 佳【大】,隹【宋】【元】【明】

[27] 伛:拼音yǔ,驼背:伛人。伛傻(a.驼背;b.曲身,表示恭敬)。

[28] 入【大】,去【宋】【元】【明】

[29] 暝【CB】【丽-CB】,瞑【大】暝:拼音míng,日落,天黑:日将暝。天已暝。

[30] 止【大】,上【宋】【元】【明】

[31] 住【CB】【丽-CB】,往【大】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