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65

第一百六十五课


四、对能遣除自他心境诸过患的语言不应起嗔:

问曰:在世人面前呵毁他人的短处,使其彰显揭露于世。这怎么能让对方对呵毁者不起嗔忿耶?

答曰:

汝不说可呵,若余亦知者,
不应嗔说者,况嗔不实说!
If that for which you are reviled Is known to others though they are not told, And anger at the speaker is unreasonable, How much more so towards those who lie.

【词汇释难】

不实说:即不切实际的胡言乱语,无辜指责别人说有过失者。

【释文】倘若汝可呵责的身根缺陷诸如瞽目[1]、挛躄[2]等纵然不被议论,其瑕疵[3]对其余诸明目人而言都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纵然遭到别人实言相击,但因为所说属实故,对实说者尚且都不应该起嗔者,更何况说要去嗔怒那些不实说者!正是由于不实说的过愆[4]有损于(不实说)者(他自己)使其遭受永衰,对此贤圣人辈怎么可以无所救护淡然置之[5]耶?如彼,言判眇[6]目与非眇目的君主喻。

<言判眇目与非眇目的君主喻>

譬如,某甲对眇目人指责说其为眇目人,而遭到了国王的治罚。另有余人则对非眇目者说人家是眇目人,亦遭到国王惩处。如喻所比,智者理当对实说者修忍,对不实说者亦尔。

即说偈曰:

贤圣见真性,不论实非实,

于诸呵毁者,毕竟不兴瞋。

【释义】毁骂者虽当众说自己的过失,然而也不应对他生嗔恚。一个人的过失之处,比如说六根不全、持戒不清净、智慧欠缺等等,这些过失不用言语宣说,别人也会知道,因此不管他人如何宣说,又有什么可以嗔恼之处呢?他所说的一方面是事实,另一方面别人也都知道,而且他当面说出来,也能让自己更清楚地明知过失,如是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实不应生嗔恨。从反方面观察,若对方以不实言词毁谤自己,比如他毫无根据地骂自己是瞎子、破戒者等等,但事实却是众人有目共睹,并不会因他的毁骂而使自己变成瞎子、破戒者等,所以他这些不实言词,对自己一点害处也没有,更不用生嗔恼。此处有疑:若自己的过失本来很隐秘,没有其他人知道,而别人忽然揭露公布于众,这时是否应生嗔恨呢?这也不应生嗔恼,自己觉得隐秘之事,但也不可能没人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纵然一般人不知道,具有天眼神通者怎么会不知道呢?而且他所说的既然是事实,按理即无有任何可生嗔恼之处。在诸多格言中,对此道理也有阐述,若能明了对有因毁谤不应生嗔,那么对无有依据的妄语讥毁,更不应生嗔。如是了知其理则面对一切讥毁辱骂,也能安然忍受。

譬如说,一个残废人听到别人说:“喂,残疾者!”他极为恼怒,到国王面前告状,国王了知原由后,说:“你本来就有缺陷嘛,别人这么说你,也不用生气。”这时另外一个人又来告状,说别人骂他是残废人,国王又加以询问后,说:“你不是残废人,别人怎么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不用生气嘛!”如是依智慧平息了争论,而没有惩罚任何人。

月称菩萨说:

正士已见谛,无论是真实,

抑或非真实,皆无生嗔时。

已见到真理者,面对别人的毁骂讥讽,无论对方所说是真实或不真实, 皆不会生起嗔恼,诸欲调伏自心者,应当努力使自己现见这些事物中的真相。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观察非理品》中云:

自己不为违法事,帝释诋毁亦无道,

泉眼自己不干涸,泥土怎能堵塞彼?

《别译杂阿含经》卷四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摩纳[7]名曰卑嶷,往诣佛所,面于佛前,不善口意,骂詈世尊,加诸诽谤种种触恼。尔时,如来见闻是已,语卑嶷言:“譬如世间,于大节会,锯无提日。当于其夜,汝于彼时,颇以[8]衣服、璎珞、种种肴膳,饷[9]亲戚不?”

卑嶷答言:“实尔!饷与。”

佛告卑嶷:“若彼不受汝之所饷,此饷属谁?”

卑嶷答言:“若彼不受,我还自取。”

佛言:“如是,如是。卑嶷!汝于如来、至真、等正觉所,面加骂辱,作诸谤毁,种种触恼。汝虽与我,我不受取。譬如世人,有所舍与,前者受取,是名舍与,亦名受取。有人虽施,前人不受,是名为舍,不名为受。若人骂詈、瞋打、毁呰[10],更还报者,是名为舍,是名为受。若人骂詈、瞋打、毁呰,忍不加报,是名为舍,不名为受。”

卑嶷言:“瞿昙!我闻先旧长老宿德咸作是言:‘世若有佛、无上正[11]真、等正觉,面前骂詈,终不生恼。’我今骂汝,汝便生恼。”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有瞋恚者,于何而得瞋?

调顺正命者,无瞋汝当知。

若瞋不报瞋,斗战难为胜;

若不加报者,是则名为上。

不瞋胜于瞋,行善胜不善;

布施胜悭贪,实言胜妄语;

不瞋不害者,常与贤圣俱。

 近诸恶人者,积瞋如丘山[12]

   瞋恚如狂马[13],制之由[14]辔勒[15]

辔勒未为坚,制心乃名坚。

  是故我今者,名为善调乘。”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不假思索,随便对别人心生嗔恚而谩骂他人像畜生等不悦意语,这些恶语就像是空谷中的回音那样,一直追逐着自己的身心相续,纵经百劫也不会衰亡,而终究感报在自己的身心相续上。吾等就来解读几则相关的公案。

《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16]过去世时,造何业行,生畜生中,为鹿女也?”

佛告阿难:“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摩耶夫人宿世行业因缘,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化。灭度之后于像法中,尔时有国,号波罗奈。其国有一婆罗门,唯生一女。其父命终,婆罗门妇养育此女,年转长大。其家唯有一果园,其母以女守园自往求食;既自食已,后为其女而送食分,日日如是。其母一日而便稽迟[17],过时不与。其女悒迟[18],饥渴所逼,而便恚心言:‘我母今日何因缘故,不与我食,不来见看?’乃至烦惋再三,寻复恚言:‘我母今者不如畜生!我见畜兽野鹿,子饥渴时,心不舍离。’如是未久,母持食至。正欲饮食,有一辟支佛沙门,从南方来飞空北过。尔时,其女见此比丘,心生欢喜,即起合掌,头面作礼,即便请之,为敷净座,取好妙华,减其食分奉施比丘。比丘食已,为说妙法示、教、利、喜。尔时,其女即发愿言:‘愿我来世,遭遇贤圣,礼事供养。使我面首端正,尊荣豪贵,若经行时,莲华承足。’”

佛告阿难:“尔时女者,鹿母夫人是。以其一食净华覆上施辟支佛,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莲华承足。愿力因缘,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

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19]。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佛说此经时,有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辟支佛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与阿难入王舍城,乞食已还出城。于城门外有大深坑。时王舍城人担持大小便利,弃是坑中,天雨恶水亦入其中。尔时,此汪水中有一虫。其形似人,众多手足,遥见如来擎头出水,视于如来流泪满目。如来见已,愍而哀伤,惨然不悦,即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敷尼师檀,如来坐上结加趺坐。

尔时,阿难观察众心,问如来言:“世尊!向所见汪水中虫者,先世造何业行?生此水中,为几时耶?复于何时当得解脱?”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善听,当为汝说。阿难!乃往过去无量千劫,尔时有佛出兴于世,教化已周,迁神涅槃,灭度之后,于像法中有一婆罗门,造立僧房,供养众僧。时有檀越多送酥油。时有客比丘来,尔时知事维那心生嗔恚,嫌客僧来多,隐匿酥油停持不与。客众僧言:‘何不付酥油蜜耶?’维耶答言:‘汝客我旧。’客比丘言:‘此是檀越施现前僧。’尔时,维那凶恶可畏,即便骂詈:‘汝何不啖屎尿也!云何从我乃索酥油?’以此恶言,从是已来九十亿劫,常生于是汪水之中。尔时,维那者,今此洸水中虫是。由过去世发一恶言诃骂众僧,无量千世住此屎中。”

佛告诸弟子:“当护于口,口之过患,甚于猛火。父母、众僧,宜应赞叹软语,常念其恩。众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何以故?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士,供之得福进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

佛告阿难:“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种二福田。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

佛说此经时,无量百千众生、人及非人,或得初果乃至四果,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发声闻、辟支佛心,各各合掌,礼佛右绕,欢喜而去。]

一世恶语所积怨,世世相值必遭损,

孰知业报无错谬,不自谨慎三思行?

《法句譬喻经·言语品》云:

[昔弗加沙王入罗阅祇城分卫[20],于城门中为新产牸牛[21]所觝[22]杀。牛主怖懅[23],卖牛转与他人。其人牵牛欲饮之,牛从后复觝杀其主。其主有子[24],瞋恚取牛杀之,于市卖肉。有田舍人买取牛头,贯担持归去舍里余,坐树下息,以牛头挂树枝上[25],须臾绳断牛头来下正堕人上,牛角刺人即时命终。一日之中凡杀三人。

瓶沙王闻之,怪其如此,即与群臣行诣佛所,到作礼毕却坐王位,叉手白佛言:“大可怪!世尊!一头牸牛而杀三人,将有变故?愿闻其意。”

佛告瓶沙王:“罪对有原,非[26]适今也。”

王曰:“愿闻其由。”

佛言:“往昔有贾客三人,到他国治生[27],寄住孤独老母舍,应雇[28]舍直,见老母孤独,欺不欲与,伺老母不在,默声舍去竟不与直。老母来归不见贾客,即问比居,云皆已去。老母瞋恚,寻后追逐疲顿乃及,责索舍直。三贾客逆骂詈言:‘我前已相与,云何复索?’同声共觝不肯与直。

老母单弱不能奈何,懊恼咒誓语三贾客:‘我今穷厄,何忍欺觝于我?愿我后世所生之处,若当相值要当杀汝,正使得道终不相置也,杀汝乃休,不尔不止[29]。’”

佛语瓶沙王[30]:“尔时老母者,今此牸牛是也;三贾客者,弗迦沙等三人为牛所觝杀者是也[31]。”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恶言骂詈,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32],疾怨兹[33]生。

  逊言顺[34]辞,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佛说是时,瓶沙王官属一切莫不恭肃,愿崇善行,作礼而去。]


[1] 瞽目:拼音gǔ mù,瞎眼。

[2] 挛躄:拼音luán bì,手脚蜷曲不能伸展。

[3] 瑕疵:拼音xiá cī,比喻缺点、毛病。

[4] 过愆:拼音guò qiān,过失;错误。

[5] 淡然置之:拼音dàn rán zhìzhī,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6] 眇:拼音miǎo,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

[7] 摩纳:拼音mó nà,又作摩纳缚迦、摩纳、摩那婆。意译为儒童、少年、仁童子、年少、年少净行、净持。即青年,又特指婆罗门之青年而言。

[8] 以【大】,有【宋】【元】【明】

[9] 饷:拼音xiǎng,〈动〉赠送 [present] 以诗赋饷孙权。—— 胡冲《吴历》

[10] 毁呰:拼音huǐ zǐ,诋毁中伤。

[11] 正【大】,至【宋】【元】【明】

[12] 丘山:拼音qiū shān,1.山丘;山岳。2. 比喻重、大或多。

[13] 马【大】,象【宋】【元】【明】

[14] 由【大】,如【宋】【元】【明】

[15] 辔勒:拼音pèi lè,驾驭牲口用的缰绳和带嚼子的笼头。

[16] 摩耶夫人:(梵语Māyādevī,?-前563年?)古印度后妃。又称摩耶王后,摩耶在梵语和巴利语中意为“幻化”,是迦毗罗卫的邻邦天臂城善觉王的妹妹,后嫁给迦毗罗卫的净饭王,并生下释迦牟尼佛。

[17] 稽迟:拼音jī chí,耽误、拖延。

[18] 悒迟:拼音yì chí,忧郁盼望。

[19] 七圣财:《劝发诸王要偈》云:“信戒施多闻,智慧有惭愧,佛说不共财,余财一切共。”

[20] 分卫:拼音fēn wèi,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21] 牸牛:拼音zìniú,母牛。

[22] 觝:拼音dǐ,同“抵”。 顶撞,冲突,矛盾:抵触。

[23] 怖懅:拼音bù jù,恐惧;害怕。

[24] 有子【大】,〔-〕【圣】

[25] 上【大】,〔-〕【宋】【元】【明】,许【圣】

[26] 原非【大】,无不【圣】

[27] 治生:拼音zhìshēng,1.经营家业;谋生计。

[28] 雇【大】,顾【明】雇:拼音gù,〈动〉给价,付报酬 [pay]

[29] 也杀…不止【大】,〔-〕【宋】,杀…不止【元】【明】(杀…止)八字【大】,〔-〕【圣】

[30] 王【大】,〔-〕【宋】【元】【明】【圣】

[31] 也【大】,〔-〕【宋】【元】【明】

[32] 行【大】,意【宋】

[33] 兹【大】,滋【宋】【元】【明】【圣】

[34] 顺【大】,慎【圣】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