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66

第一百六十六课


五、对卑劣者言说恶语不应起嗔:

问曰:虽言若兹,然从卑鄙恶劣人所,听闻到不悦意语时,云何不会令人不愤气填膺耶?

答曰:

从诸恶劣人,非仅出恶语,
恶人发恶语,实属于少分。
Abuse from inferiors Does not ensure escape. Abuse from inferiors thus should be Seen as isolated and trivial.

【词汇释难】

恶劣人:卑鄙下流,秉性粗暴,十恶不赦的人。

【释文】由于从是诸喜欢为非作歹,罪大恶极,见人受苦为乐的卑鄙恶劣之人所,并非仅仅口出一些恶言詈辞就能让人善罢甘休,因为他们无恶不作的缘故。倘若(是诸恶人)仅仅只是几句恶言詈辞即能善罢甘休,而不去进行杀戮、捆缚有情等岂非快哉所为?所以说对此令人称快叫绝的事,云何反去动怒兴嗔耶?如彼,富楼那尊者喻;牛犊脐毒菅[1]喻。

<富楼那尊者喻>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楼那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富楼那:“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眼见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欣悦、赞叹、系著,欣悦、赞叹、系著已欢喜,欢喜已乐著,乐著已贪爱,贪爱已阨碍。欢喜、乐著、贪爱、阨碍故,去涅槃远。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富楼那!若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故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贪爱故不阨碍。不欢喜、不深乐、不贪爱、不阨碍故,渐近涅槃。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告富楼那:“我已略说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诫,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

  佛告富楼那:“西方输卢那人凶恶、轻躁、弊暴、好骂。富楼那!汝若闻彼凶恶、轻躁、弊暴、好骂、毁辱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彼西方输卢那国人,面前凶恶、诃骂、毁辱者,我作是念:‘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于我前凶恶、弊暴、好骂、毁辱我,犹尚不以手、石而见打掷。’”

  佛告富楼那:“彼西方输卢那人但凶恶、轻躁、弊暴、骂辱,于汝则可,脱[2]复当以手、石打掷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西方输卢那人脱以手、石加于我者,我当念言:‘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以手、石加我,而不用刀杖。’”

  佛告富楼那:“若当彼人脱以刀杖而加汝者,复当云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当彼人脱以刀杖而加我者,当作是念:‘彼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以刀杖而加于我,而不见杀。’”

  佛告富楼那:“假使彼人脱杀汝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西方输卢那人脱杀我者,当作是念:‘有诸世尊弟子,当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以绳自系,或投深坑;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

  佛言:“善哉!富楼那,汝善学忍辱,汝今堪能于输卢那人间住止。汝今宜去度于未度,安于未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尔时,富楼那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富楼那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出,付嘱[3]卧具,持衣钵去,至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到已,夏安居,为五百优婆塞说法,建立五百僧伽蓝[4],绳床、卧褥、供养众具悉皆备足。三月过已,具足三明,即于彼处入无余涅槃。]

<牛犊脐毒菅喻>

又譬如,曾有一人身处在牛犊脐毒菅下方,身受其害而开始烦恼,彼人因此而咨叹呼嗟,愁眉不展。

其余知情人便慰劳劝言曰:“与这样的剧毒有所沾染,没有夺走你的性命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你就别再怨天尤人[5]了!因为身中此毒者还未曾有过一人能幸免遇难,你可谓是幸运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岂非是件大快人心值得庆幸的事耶?”

如喻所比,在是诸鄙恶之人所,若时仅仅只是听闻一些恶言詈辞就能善罢甘休者,是件极其令人大快人心的好事,而并非是件令人愁眉不展的坏事。

即说偈曰:

劣人无不说,亦无恶不作,

若仅发恶语,实属于少分。

【释义】世间有一些秉性粗恶之人,修行人在遇到他们口出粗恶语辱骂时,应该理解这是很幸运的遭遇,以此而保持安忍与欣庆的态度。对粗恶之人来说,他们由于无明覆心,嗔恚等恶劣习气炽盛,平时会不断地造恶业;而且所造恶业不只是说一些粗恶语,他们还会做杀害、殴打、偷盗、邪淫等这些大罪行。在遇到这种不知因果的愚人恶人时,如果彼等口发恶语,百般毁骂,这只是他们烦恼恶习的少分流露,而其相续中更厉害的粗恶烦恼,还没有爆发出来给人造成伤害。了解到此层意义后,修行者自然会以欢喜心安忍他们的恶语,而无丝毫嗔恼情绪。

譬如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富楼那尊者于一次结夏安居圆满后,到佛陀面前请求去“学那”(输卢那国)边地布道弘法。当时学那地方的人非常野蛮,世尊告诉尊者:“富楼那,你还是另选一地去弘法吧,学那地方的人非常粗野凶暴,如果去那儿,他们会伤害你,那时你该如何应付呢?”富楼那尊者说:“佛陀!正是因那儿很险恶,没有人去传教,所以我祈求世尊您慈悲开许,加持我去那儿弘法。对于危险,我已有准备,如果他人毁骂,我会觉得他们很好,因为这些野蛮人只是辱骂而没有用棍棒打我;如果他们用棍棒打我,我仍会认为他们很好,因为他们没有用刀枪伤害我;即使用刀枪伤害,我也会为他们没有杀死我而保持慈悲;如果杀死我的色身,即助成我的道业而帮我进入涅槃,因此我会始终对他们怀以好感而忍受。”佛陀对富楼那尊者的忍辱修证深表赞叹,也允许了尊者的请求。

还有一个譬喻说,以前卫当地方有一棵卫当树,这棵大树非常邪恶,凡有在树下睡觉歇凉的人,都会受到损害。有一天,一个过路人在树下休息过夜,第二天醒来时,他觉得全身非常痛,于是忍不住哭了起来。别人将其送往一个大医师处疗治,医师了知原由后说道:“你看样子是有大福报的人,在那棵树下过夜者,以前从未有人逃脱死难,而你只是生病而已。你应该高兴,不要再哭了!”同样,遇到恶人只是挨了一些辱骂,而没有遭受打杀伤害,自己也应欣然忍受。

月称菩萨说:

劣者无不说,无恶不作故,

仅说此恶语,彼属于少分。

    诸欲修习忍辱对治烦恼者,对这些对治智慧理应细心揣摩,铭记于心。

行人应如佛所说,谨遵圣教。

《出曜经·梵志品》云:

                    [见骂见击,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是谓梵志。

击人得击,骂人得骂,皆由不忍致此患害,夫能忍者战中为上,忍为良药能愈众病,若有骂者默然不对。是故说曰:

                                               “见骂见击,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是谓梵志。”]

“从诸恶劣人,非仅出恶语”可以通过下面的公案来解析。

《杂宝藏经·娑罗那比丘为恶生王所苦恼缘》云:

[昔优填王子,名曰娑罗那,心乐佛法,出家学道,头陀苦行,山林树下,坐禅系念。时恶生王,将诸婇女,巡行[6]游观,至于此林,顿驾憩息[7],即便睡眠。诸婇女等,以王眠故,即共游戏,于一树下,见有比丘坐禅念定,往至其所,礼敬问讯。尔时比丘为其说法。王后寻觉,求觅婇女,遥见树下,有一比丘,颜貌端正,其年壮美,诸婇女等,在前听法。

    即往问言:“汝[8]得阿罗汉不[9]?”答言:“不得。”

“得阿那含不[10]?”答言:“不得。”

“得斯陀含不[11]?”答言:“不得。”

“得须陀洹不?”答言:“不得。”

“得不净观不?”答言:“不得。”

王便大瞋,作是言曰:“汝都无所得,云何以此生死凡夫,与诸婇女,共一处坐。”即捉挝打[12],遍身伤坏。诸婇女言:“此比丘无过。”王转增瞋恚,又见被打,皆啼[13]哭懊恼,王倍瞋剧。

是时比丘,心自念言:“过去诸佛,能忍辱故,获无上道;又复过去忍辱仙人,被他刖[14]耳、鼻、手、足,犹尚能忍;况我今日,身形固完[15]而当不忍?”

如此思惟,默然忍受。受打已竟,举体疼痛,转转增剧,不堪其苦,复作是念:“我若在俗,是国王子,当绍王位,兵众势力,不减彼王。今日以我出家单独,便见欺打。”

深生懊恼,即欲罢道还归于家,即向和上[16]迦旃延所,辞欲还俗。和上[17]答言:“汝今身体新打疼痛,且待明日,小住止息,然后乃去。”时娑罗那,受教即宿。于其夜半,尊者迦旃延便为现梦,使娑罗那自见己身,罢道归家,父王已崩,即绍王位,大集四兵,伐恶生王。既至彼国,列阵共战,为彼所败,兵众破丧,身被囚执。时恶生王得娑罗那已,遣人持刀,将欲杀去。时娑罗那极大怖畏,即生心念:“愿见和上[18],虽为他杀,不以为恨。”其时[19]和上[20],应念知心,执锡持钵,欲行乞食,于其前现,而语之言:“子我常种种为汝说法,斗诤求胜,终不可得;不用我教,知可如何?”

答和上[21]言:“今若救济弟子之命,更不敢。”

尔时迦旃延,为娑罗那语王人言:“愿小停住,听我启王救其生命。”作是语已,便向王所。其后王人,不肯待住,遂将杀去。临欲下刀,心中惊怖,失声而觉[22]。觉[23]即具以所梦见事,往白和上[24]

和上[25]答言:“生死斗战,都无有胜。所以者何?夫斗战法,以残他为胜,残害之道,现在愚情,用快其意,将来之世,堕于三涂,受苦无量。若其不如为他所害,丧失己身,殃延众庶,增他重罪,令[26]陷地狱,更相残杀,冤[27]家不息,轮转五道,无有终竟,反[28]复寻之,何补身疮拷[29]楚之痛?汝今欲离生死怖惧鞭打痛者,当自观身以息怨谤。所以者何?是身者众苦之本,饥渴寒热,生老病死,蚊䖟毒兽之所侵害。如是诸怨,众多无量,汝不能报,何独欲报恶生王也?欲灭怨者,当灭烦恼。烦恼之怨,害无量身;世怨虽重,正[30]害一身。烦恼之怨,害善法身;世怨虽酷,正[31]害有漏臭秽之身。由是观之,怨害之起,烦恼为根。汝今不伐烦恼之贼,云何乃欲伐恶生王也?”如是种种为其说法。

时娑罗那闻此语已,心开意解,获须陀洹;深乐大法,倍加精进,未久行道,得阿罗汉。]


[1] 菅:拼音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很坚韧,可做炊帚、刷子等。杆叶可作造纸原料。

[2] 脱:拼音tuō,〈连〉倘若,或许:脱有不测。

[3] 付嘱:拼音fù zhǔ,杂语,亦作“付属”,即委付、嘱告的意思。付者,付以物也;嘱者,以言语托所思也。义为以种种财物相委付,以种种言语相叮嘱。

[4] 僧伽蓝:拼音sēng qié lán,胡语音译。谓佛教僧团所住的林苑。一般指佛教寺院。

[5] 怨天尤人: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抱怨天,埋怨人。指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归咎于客观。

[6] 行【大】,历【宋】【元】【明】

[7] 憩息:拼音qì xí,歇息。

[8] 汝【大】,汝等【宋】【元】【明】

[9] 不【大】*,耶【宋】*【元】*【明】*

[10] 不【大】*,耶【宋】*【元】*【明】*

[11] 不【大】*,耶【宋】*【元】*【明】*

[12] 挝打:拼音zhuā dǎ,释义是殴打。

[13] 啼【大】,〔-〕【宋】【元】【明】

[14] 刖:拼音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

[15] 固完【大】,固皃【宋】,完固【元】【明】

[16] 上【大】*,尚【宋】*【元】*【明】*

[17] 上【大】*,尚【宋】*【元】*【明】*

[18] 上【大】*,尚【宋】*【元】*【明】*

[19] 其时【大】,时其【宋】【元】【明】

[20] 上【大】*,尚【宋】*【元】*【明】*

[21] 上【大】*,尚【宋】*【元】*【明】*

[22] 而觉【大】,〔-〕【宋】

[23] 觉【大】,〔-〕【元】【明】

[24] 上【大】*,尚【宋】*【元】*【明】*

[25] 上【大】*,尚【宋】*【元】*【明】*

[26] 令【大】,今【明】

[27] 冤【大】,怨【宋】【元】【明】

[28] 反【大】,返【宋】【元】【明】

[29] 拷【大】,考【宋】【元】【明】

[30] 正【大】*,止【宋】*【元】*【明】*

[31] 正【大】*,止【宋】*【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