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69

第一百六十九课


二、对唯陵弱者的嗔恚不宜敬重:

以是理故,亦应断嗔,因为嗔能殃及为害有情故。

如说颂曰:

特对强力者,嗔恚则不起,
嗔唯陵羸弱,汝何敬重彼?
Aggression especially Does not arise toward the powerful. Why then do you approve of Aggression which defeats the weak?

【词汇释难】

陵羸弱:欺陵羸弱者,即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欺软怕硬的卑劣之举。

【释文】嗔恚一向都是朝着不随意的对境发作的。言虽如此,然而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强而有力的劲敌时,由于(自己)无力克敌,仅闻对方的一番言辞就已经震慑住了自己,甚至会对前者(兴嗔者)造成一定的危害故,威光赫奕的明慧人,将此嗔恚视若非贤法而唯绝不快!可见大发雷霆的嗔恚也仅仅只是对那些羸弱者发作故,对此唯凌羸弱无力者的嗔恚,不管如何也不应该心生爱重。如彼,凌弱暴寡[1]喻。

<凌弱暴寡喻>

某甲君主欲想征服他方国土,便带着自己的军队,向别国进发。

国王调集众将士问言:“尔等可以各抒己见,向朕开怀畅言,本次战役中尔等欲想有何作为?”

对此诘问,有人回答说:“天王!我等以围城计,将斯城围困得水泄不通,不令任何人能进出此城。”

有人答言:“天王!我等当一直进发直抵深堑。”

有人答曰:“天王!我等当攻城越墙。”

其中亦有一人报言:“天王!吾我者当为天王龙颜大悦,自安其身之事。”

国王问他有何破敌良策时。是人继续回答说:“我想在众将士们完全征服了敌国君主后,叫他尝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夫人婇女等众眷属们,遭受我用粗重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她们。”

王闻是言,便作是念言:“这个烦恼炽盛的士兵却还是个欺软怕硬,唯陵弱者的软柿子[2]而已。”

国王对此士兵(的回答)感到非常的沮丧与失望,便开始薄贱厌离他。如喻所比,嗔恚亦特别容易跟势单力薄的羸弱者发作,而对强悍有力者却并非如是。是故对此以强凌弱的嗔恚汝都不应爱重。

即说偈曰:

威赫具力者,知当何处勇,

睿智有德人,不敬凌弱嗔。

【释义】从嗔恚烦恼所损害的对象方面观察,理应断除这种恶劣习气。一般凡夫的嗔恚损恼之心,在那些具有强大势力者前,比如说在国王及一些地方豪强前,嗔恚恶心一般不容易生起,即使生起少许也不敢发作,而是将它埋藏于内心或抑制消除。因为已了知对方具有强力,自己发嗔恚也无有能力损害对方,反而招来灾殃,以此而可以压制嗔恚。嗔恚对强者不敢作损害,但对那些羸弱无力者,在那些卑小软弱者前,它会肆无忌惮地发作,对那些没有能力抵抗者进行百般损恼。如是观察之下,这种嗔恚习气的恶劣、狡诈、欺弱怕强之相,也就昭然于目了。作为一个公平正直者理应断除它,而且由它害怕强力的弱点,也可迅速找到有效的对治方便加以断除,而没有任何理由害怕敬重这种低劣的恶习。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国王,率领将士攻打另一个国家,到了敌国的边境时,国王召集诸眷属,问他们准备如何征服敌人。有些勇士说:“我要直攻皇宫,打败他们。”有些人说:“皇宫我不敢进攻,但我可以到他们的边境上试一试。”这时又有一人说:“为了让国王您生起欢喜心,我可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敌国的女人。”国王听后很不满意地斥责他:“你是最下等的胆怯者,妇女们那么弱小,你怎么能欺负她们呢?”然后将他开除出去。同样,嗔恨心对具有强力者不敢发作,而只会欺凌弱小无力者,这种胆怯狡猾的恶习,理应彻底摒弃。

月称菩萨说:

于诸强力者,已知未生嗔,

具德诸智者,不应凌弱者。

    诸追求美德福善的修行人,理应认清嗔恚面目,而断除欺凌弱者的恶习。

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明断烦恼方便品》中亦云:

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

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

要想不兴瞋欺凌弱者,就得受持大慈心来禁制瞋心。给大家分享一则有关讲述菩萨在因地时,以畜生身受持慈心而不起以强凌弱之嗔恼的公案。

《菩萨本缘经·龙品》云:

                  [菩萨摩诃萨,处瞋犹持戒,

况生于人中,而当不坚持。

如我曾闻:菩萨往昔,以恚因缘堕于龙中,受三毒身:所谓气毒、见毒、触毒。其身杂色如七宝聚,光明自照不假日月,才貌长大气如韛[3]风;其目照朗如双日出,常为无量诸龙所绕,自化其身而为人像,与诸龙女共相娱乐。住毘陀山幽邃[4]之处,多诸林木华果茂盛甚可爱乐,有诸池水八味具足[5],常在其中游止受乐,经历无量百千万岁。

时,金翅鸟为饮食故,乘空束身飞来欲取。当其来时,诸山碎坏,泉池枯涸。尔时,诸龙及诸龙女,见闻是事,心大恐怖,所服璎珞、华香、服饰,寻悉解落裂在其地。诸龙夫人恐怖堕泪,而作是言:“今此大怨,已来逼身,其 [6]金刚多所破坏,当如之何?”龙便答曰:“卿依我后。”时,诸妇女寻即相与,来依附龙[7],龙复念言:“今此妇女各生恐怖,我若不能作拥护者,何用如是殊大之身?我今此身为诸龙王[8],若不能护何用王为?行正法者悉[9]舍身命以拥护他,是金翅鸟之王有大威德。其力难堪除我一身余无能御[10],我今要当舍其身命以救诸龙。”

尔时,龙王语金翅鸟:“汝金翅鸟,小复留神听我所说。汝于我所常生怨害,然我于汝都无恶心,我以宿业受是大身禀得三毒,虽[11]有是力未曾于他而生恶心。我今自忖审其气力,足能与汝共相抗御,亦能远炎大火投干草木,五谷临熟遇天恶雹,或变大身遮蔽日月,或变小身入藕丝孔,亦坏大地作于江海,亦震山岳能令动摇,亦能避走远去令汝不见我。今所以不委去者,多有诸龙来依附我,所以不与汝战诤者,由我于汝不生恶故。”

金翅鸟言:“我与汝怨,何故于我不生恶心?”

龙王答言:“我虽兽身善解业报,审知少恶报逐不置[12],犹如形影不相舍离。我今[13]与汝所以俱生如是恶家,悉由先世集恶业故,我今常于汝所生慈愍心,汝应深思如来所说:

                                               ‘非以怨心,能息怨憎,

     唯以忍辱,然后乃灭。’

譬如大火投之干薪,其炎转更倍常增多,以瞋报瞋,亦复如是。”

时,金翅鸟闻是语已,怨心即息,复向龙王说如是言:“我今于汝常生怨心,然汝于我乃生慈心。”

龙王答言:“我先与汝俱受佛语,我常忆持抱在心怀,而汝忘失了不忆念。”

金翅鸟言:“唯[14]愿仁者为我和上[15],善为我说无上之法,我从今始惠施一切诸龙无畏。”说是语已,即舍龙宫,还本住处。

尔时,龙王遣金翅鸟还本处已,慰喻[16]诸龙及诸妇女:“汝见金翅生怖畏[17]不?其余众生睹见汝时,亦复如是生大怖畏。如汝诸龙爱惜身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当观自身以喻彼身,是故应生大慈之心,以我修集[18]慈心因缘故,令怨憎还其本处,流转生死所可恃怙无过慈心。夫慈心者,除重烦恼之妙药也,慈是无量生死饥饿之妙食也。我等往昔以失慈心故,今来堕此畜生之中,若以修慈为门户者,一切烦恼不能得入,生天人中及正解脱,慈为良乘[19]更无过者。”诸龙妇女闻是语已,远离恚毒修集[20]慈心。

尔时,龙王自见同辈,悉修慈心欢喜自庆:“善哉!我今所作已办,我虽业因生畜生中,而得修行大士之业。”

尔时,龙王复向诸龙,而作是言:“已为汝等作善事竟,为已示汝正真之道,复为汝等然正法炬[21]、闭诸恶道、开人天路,汝已除弃无量恶毒以上甘露,补置其处欲请一事。汝等当知于十二月前十五日,阎浮提人以八戒水洗浴其身,心作清净为人天道而作资粮,远离憍慢、贡高、贪欲、瞋恚、愚痴,我亦如是,欲效彼人受八戒斋法。汝当知之,若能受持如是八戒,虽无妙服而能得洗浴、虽无墙壁能遮怨贼、虽无父母而有贵姓,离诸璎珞身自庄严、虽无珍宝巨富无量、虽无车马亦名大乘,不依桥津而度恶道,受八戒者功德如是。汝今当知,吾[22]于处处常受持之。”

诸龙各言:“云何名为八戒斋法?”

龙王答言:“八戒斋者: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婬;四者、不妄语;五者、不饮酒;六者、不坐卧高广床上;七者、不著香华、璎珞以香涂身;八者、不作倡伎乐不往观听,如是八事庄严不过中食,是则名为八戒斋法。”

诸龙问言:“我等若当离王少时,命不得存,今欲增长无上正法,炽然法灯请奉所敕。佛法之益无处不可,何故不于此中受持?亦曾闻有在家之人,得修善法,若在家中行善法者,亦得增长,何必要当求于静处?”

龙王答言:“欲处诸欲心无暂停,见诸妙色则发过去爱欲之心。譬如湿地雨易成泥,见诸妙色发过去欲心,亦复如是。若住深山则不见色,若不见色则欲心不发。”

诸龙问言:“若处深山则得增长,是正法者当随意行。”

尔时,龙王即将[23]诸龙至寂静处,远离婬欲瞋恚之心。于诸众生增[24]修大慈[25],具足忍辱以自庄严;开菩提道自受八戒,清净持斋经历多日,断食身羸,甚大饥渴疲极眠睡。龙王修行如是八[26]戒具足忍辱,于诸众生心无害想。

时,有恶人至龙住处,龙眠睡中闻有行声,即便惊寤[27]。时,诸恶人见已,心惊喜相谓曰:“是何宝聚从地涌出。”

龙见诸人心即生念:“我为修德来至此间,而此山间复有恶逆破修德者,若令彼人见我真形则当怖死,怖死之后我则毁坏修行正法。我于往昔,以瞋因缘受是龙身,三毒[28]具足气、见、触毒如是。诸人今来至此,必贪我身断绝寿命。”

时,诸恶人复相谓曰:“我等入山经历多年求觅[29]财利,未曾得见如是龙身,文彩庄严[30]悦可人目,剥取其皮以献我王者,可得重赏。”时,诸恶人寻以利刀,剥取其皮。

龙王尔时,心常利乐一切世间,即于是人生慈愍想,以行慈故三毒即灭。复自劝喻慰沃[31]其心:“汝今不应念惜此身,汝虽复欲多年拥护,而对至时不可得免。如是诸人今为我身贪其赏货当堕地狱,我宁自死终不令彼现身受苦。”

诸人寻前执刀㓟剥,龙复思惟:“若人无罪,有人支[32]解,默受不报不生怨结,当知是人为大正士。若于父母,兄弟,妻子生默忍者,此不足贵。若于怨中生默受心,此乃为贵。是故我今为众生故,应当默然而忍受之,若我于彼生忍受者,乃为真伴我之知识。是故我今应于是人生父母想,我于往昔,虽无量世故舍身命,初未曾得为一众生。彼人若念剥此皮已,当得无量珍宝重货,愿我来世常与是人无量法财。”

尔时,龙王既被剥已,遍体血出苦痛难忍,举身战动[33]不能自持。尔时,多有无量小虫,闻其血香悉来集聚[34]唼食[35]其肉,龙王复念:“今此小虫,食我身者,愿于来世当与法食。”

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时,乃至剥皮食肉都不生怨,况复余处也。]


[1] 凌弱暴寡:拼音拼音líng ruò bào guǎ,解释为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单的。

[2] 软柿子:拼音ruǎn shì zǐ,比喻懦弱怕事的人。

[3] 韛:拼音bài,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韛吹之。”

[4] 幽邃:拼音yōusuì,幽深;深远。

[5] 池水八味具足:《大宝积经·菩萨藏会·如来不思议性品》云:“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所谓一、轻,二、冷,三、软,四、澄静,五、无秽,六、清净,七、乐饮,八、多饮无患。”

[6] :拼音zuǐ, 【大】,组字式:[此/束] 觜【宋】【元】【明】觜:拼音zuǐ,同“嘴”。

[7] 附龙【大】,〔-〕【宋】

[8] 王【CB】【丽-CB】【宋】【元】【明】,主【大】

[9] 悉【大】,恶【宋】【元】【明】

[10] 禦【大】,御【宋】【元】【明】

[11] 虽【大】,顾【宋】【元】【明】

[12] 置【大】,远【元】【明】

[13] 今【大】,本【宋】【元】【明】

[14] 唯【大】,惟【宋】【元】

[15] 上【大】,尚【宋】【元】【明】

[16] 慰喻:拼音wèi yù,1.亦作”慰谕”。 2.抚慰;宽慰晓喻。 3.谓解释宽慰。

[17] 畏【大】,畏者【宋】【元】【明】

[18] 集【大】*,习【元】【明】*

[19] 乘【大】,药【明】

[20] 集【大】*,习【元】【明】*

[21] 法炬:拼音fǎ jù,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22] 吾【大】,我【明】

[23] 将:拼音jiāng,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24] 增【大】,〔-〕【宋】【元】【明】

[25] 慈【大】,慈心【宋】【元】【明】

[26] 八【大】,以【宋】【元】【明】

[27] 寤【大】,觉【宋】【元】【明】惊寤:拼音jīng wù,意思是受惊动而醒来。

[28] 三毒:拼音sān dú,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29] 求觅:拼音qiú mì,1.寻找。 2.索取。

[30] 庄严【大】,严庄【宋】【元】【明】

[31] 沃【CB】【丽-CB】【宋】【元】【明】,[泛-之+友]【大】沃:拼音wò,〈动〉 把水从上浇下。

[32] 支【大】,肢【宋】【元】【明】

[33] 战动:拼音zhàn dòng,意思是颤动;抖动。

[34] 集聚【大】,聚集【宋】【元】【明】

[35] 唼食:拼音shà shí,释义为犹咬;吞食。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