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95

第一百九十五课


二、破积集非福业:

又,仅为(善趣乐报之)果而许造善业者。此亦不然,故次颂曰:

如佣人修福,全同为工资,
若尚不乐善,何能作不善?
Merit is in every way Just like a wage for a wage earner, How could those who do not want [Even] virtue do what is non-virtuous?

【词汇释难】

佣人: 受雇为人做事的客作之人。

【释文】“如佣人修福,全同为工资”譬如,欲求薪资酬劳果报的佣作之人,完全是为了工资而辛勤劳作服役,同样是人也是为了世荣乐报而施作布施等福业。如有东施效颦般步佣人后尘之嫌故,不应为图可意乐报故而勤作惠施等福业。此中于诸有智者就更加无需忧虑会施作恶不善业。即如颂曰:“若尚不乐善,何能作不善?”若人欲成盛事,善法福根可谓是成就自他利乐的最极胜因,谁若将此(善法福根)亦被视作是生成轮回的因,而尚且有所不乐者,何能施作令自他永遭非义不饶益苦的恶不善业呢?是人虽然无法断除必不遭苦的嫌疑,然而极有可能永尽生死轮回,因不积生成轮回因的(有漏)业故。如彼,让戛打乞士诬蔑太子偷食喻。

<让戛打乞士诬蔑太子偷食喻>

曾有一位赤贫如洗,立字名曰让戛打的乞士。一日他在某处乞得一些吃剩的粗恶饮食,便用自己破烂不堪,脓血沾染,垢浊难言的弊恶衣衫将此残羹冷饭给缠裹起来。放逸不慎的他竟然让狗子们给劫走了自己的食物。离此不远处,则有一位欲求本尊垂爱眷顾而禁食持斋的皇子。

乞儿便诬蔑皇子道:“是此皇子劫走偷食了我的饮食。”

并大声扬言道:“皇子已失斋戒。”

皇子尚且不忍食用皇家御厨善加烹饪的百味肴膳而持斋禁食,岂忍劫走乞儿污秽不堪的残羹冷饭而食呢?如喻所比,由是生死因缘故,若人尚且不忍修集福业者,是人岂忍修集能引恶趣苦报的非福业呢?

【释义】修习大乘佛法者,不能像一般世人一样,为求增上生与异熟果报而积集福业,要断除这种贪求,首先应反复思维观察三有世间的苦患,贪求异熟果报的过患等这些道理。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在后世得到人天安乐果,而修集福德善业,这种做法实际上如同佣人的行为一样,并非真正的福德善业。佣人们每日辛辛苦苦为主人做事情,其目的是为了求得一些工资财产,而非真正的发善心利益他,同样求人天安乐者,也是为了自利而行持,由于发心非贤善,其果报也就非真正的福果,仍旧在生死轮回之中。能现见这些因果真相的智者,由了知为我执烦恼所染的有漏善业是生死轮回之因,是痛苦的业因,以此也会视其如同恶趣一样而生起畏惧厌离,而不乐意去做。如是对有漏善法尚且不愿意做,更何况恶趣之因的非福业呢?这更是不用考虑的问题。作为修行人,对如上所说法义深加思维,若能生起坚固信解,则必然会断除令人沉堕轮回的一切有漏福业与非福业。

譬如说,一个名为让戛打的乞丐,乞得了一些残羹剩饭,便用粘满脓血污垢的衣服包好,放在歇身之处,结果被野狗偷吃了,这时旁边坐着一个修习断食苦行的王子,发现食物不见的乞丐便诬蔑王子偷吃了,而实际上王子不可能吃这些不净食物。因为王子一心修习断食苦行,断弃了进饮食的心念;即使王子要进饮食,皇宫中也有丰盛的美味佳肴,皇宫中的佳肴尚不愿食用,更何况乞丐的不净食物呢?同样,修习佛法追求解脱者,对人天善趣的福业尚无希求,更何况是三恶趣的不善业因呢?诸志求解脱者,其发心愈广、智慧愈高,于诸因果取舍则愈会细微。如是若求无上菩提者,应努力学习思维诸圣者的教言,而彻断一切堕轮回的业因。

心向解脱的贤圣弟子,连转轮圣王这样的世荣福德都无所求,况言积集非福的恶不善业!若有行人欣求世荣,定遭佛呵。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尔时,质多罗长者病苦,诸亲围绕,有众多诸天来诣长者所,语质多罗长者言:“长者!汝当发愿得作转轮王。”

  质多罗长者语诸天言:“若作转轮王,彼亦无常、苦、空、无我。”

  时,长者亲属语长者:“汝当系念[1]!汝当系念!”

  质多罗长者语亲属:“何故汝等教我系念、系念?”

  彼亲属言:“汝作是言:‘无常、苦、空、无我。’是故教汝系念、系念也。”

  长者语诸亲属:“有诸天人来至我所,语我言:‘汝当发愿得作转轮圣王,随愿得果。’我即答言:‘彼转轮王亦复无常、苦、空、非我。’”

  彼诸亲属语质多罗长者:“转轮王有何,而彼诸天教汝愿求?”

  长者答言:“转轮王者以正法治化,是故诸天见如是福利故,而来教我为发愿求。”

  诸亲属言:“汝今用心,当如之何?”

  长者答言:“诸亲属,我今作心,唯不复见胞胎受生,不增丘冢,不受血气,如世尊说,五下分结[2]我不见有,我不自见一结不断;若结不断,则还生此世。”

  于是长者即从床起,结跏趺[3]坐,正念在前,而说偈言:

                 “服食积所积,广度于众难,

施上进福田,植斯五种力[4]

以斯义所欲,俗人处于家,

我悉得此利,已免于众难。

世间所闻习,远离众难事,

生乐知稍难,随顺等正觉。

供养持戒者,善修诸梵行,

漏尽阿罗汉,及声闻牟尼。

如是超越见,于上诸胜处,

常行士夫施,克终获大果。

习行众多施,施诸良福田,

于此世命终,化生于天上,

五欲具足满,无量心悦乐。

获斯妙果报,以无悭吝故,

  在所处受生,未曾不欢喜。”

  质多罗长者说此偈已,寻即命终,生于不烦热天[5]

  尔时,质多罗天子作是念:“我不应停此,当往阎浮提礼拜诸上座比丘。”如力士屈伸臂顷,以天神力至庵罗林中,放身天光,遍照庵罗林。

  时,有异比丘夜起出房,露地经行,见胜光明普照树林,即说偈言:

                 “是谁妙天色,住于虚空中?

  譬如纯金山,阎浮檀净光。”

质多罗天子说偈答言:

                 “我是天人王,瞿昙名称子。

是庵罗林中,质多罗长者,

以净戒具足,系念自寂静,

解脱身具足,智慧身亦然。

我知法故来,仁者应当知:

  当于彼涅槃,此法法如是。”

    质多罗天子说此偈已,即没不现。]

《增壹阿含经·等法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转轮圣王出现世间,尔时便选择好地而起城郭,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土地丰熟,快乐不可言。尔时,彼城外郭,七重围绕,七宝厕其间。所谓七宝者,金、银、水精、琉璃、琥珀、玛瑙、砗磲,是谓七宝。复有七宝堑绕彼七重,极为深广,人所难逾,其间皆有金沙。复有七重树兼生其间,然彼树复有七种色:金、银、水精、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然彼城中周匝有七重门,皆悉牢固,亦七宝所造。银门以金间施其间,金门以银间错其间,水精门以琉璃间错其间,琉璃门以水精间错其间,玛瑙门以琥珀间错其间,甚为快乐,实不可言。然彼城中四面有四浴池,一一浴池纵广一由旬,自然有水,金、银、水精所造。银池水冻,便成银宝,金池水冻,便成金宝,然转轮圣王以此为用。

尔时,彼地城中有七种音声。云何为七?所谓贝声、鼓声、小鼓声、钟声、细腰鼓声、舞声、歌声,是谓七种声。尔时,人民以此恒相娱乐,然彼众生无有寒温,亦无饥渴,亦无疾病。然转轮圣王在世游化,成就此七宝及四神足,无有缺减,终无亡失。转轮圣王云何成就七宝?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居士宝、典兵宝。复有千子,极为勇猛,能降伏外寇;此阎浮里地不以刀杖化彼国。”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轮宝?”

  世尊告曰:“是时,转轮圣王十五日清旦沐浴洗头,在大殿上玉女围绕。是时,轮宝千辐具足,从东方来而在殿前,光曜煌煌,非人所造,去地七仞[6],渐渐至王前住。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说:‘吾从旧人边闻:转轮王十五日沐浴头、手,在殿上坐,是时轮宝自然从东方来,在王前住。吾今当试此轮宝。’是时,转轮王以右手执轮宝,而作是说:‘汝今以法回转,莫以非法。’是时,轮宝自然回转,又在空中住。转轮圣王复将四部兵,亦在虚空中。是时,轮宝回向东方,转轮圣王亦从宝轮而去。若轮宝住时,是时转轮圣王所将之众,亦在中住。是时,东方粟散王及人民之类,遥见王来,皆悉起迎。又以金钵盛碎银,银钵盛碎金,奉上转轮圣王,而白王言:‘善来!圣王,今此方域人民炽盛,快乐不可称计,惟愿大王当于中治化!’是时,转轮圣王告彼民曰:‘汝等当以法治化,莫以非法,亦莫杀生、窃盗、淫泆,慎莫非法治化。’是时,轮宝复移至南方、西方、北方,普绥化人民;还来至王治处,去地七仞而住。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轮宝也。”

  是时,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象宝?”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转轮圣王于十五日中,沐浴澡洗,在大殿上。是时,象宝从南方来,而有六牙,衣毛极白,七处齐整,皆以金、银、珍宝而校饰之,能飞行虚空。尔时,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念:‘今此象宝极为殊妙,世之希有,体性柔和,不行卒暴,我今当试此象宝。’是时,转轮圣王清旦日欲初出,乘此象宝,游四海外,治化人民。如是,转轮圣王成就象宝。”

  是时,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马宝?”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是时马宝从西方来,毛衣极青,尾毛朱光,行不移动,能飞在虚空,无所罜碍;见已,极怀喜悦:‘此马宝实为殊妙,今当役之,又体性良善,无有暴疾。吾今当试此马宝。’是时,辅轮圣王即乘此马,经四天下,治化人民,还来至王治处。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马宝。”

  比丘白佛言:“复以何缘成就珠宝乎?”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是时珠宝从东方来,而有八角,四面有火光,长一尺六寸。转轮圣王见已,便作是念:‘此珠宝极为殊妙,吾今当试之。’是时,转轮圣王夜半悉集四部之兵,以此摩尼宝举著高幢头,是时光明照彼国界十二由旬。尔时,城中人民之类,见此光已,各各自相谓言:‘日今已出,可理家事。’是时,转轮圣王在殿上普见人民已,还入宫中。是时,转轮圣王持此摩尼举著宫内,内外悉明,靡不周遍。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珠宝也。”

  尔时,比丘白佛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玉女宝?”

  世尊告曰:“比丘当知:若转轮圣王出现世时,自然有此玉女宝现,颜貌端正,面如桃华色,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体性柔和,不行卒暴,口气作忧钵华香,身作栴檀香;恒侍从圣王左右,不失时节,常以和颜悦色,视王颜貌。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玉女之宝。”

  是时,比丘白佛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居士宝?”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便有此居士宝出现世间,不长不短,身体红色,高才智达,无事不开,又得天眼通。是时,居士来至王所,而白王言:‘惟愿圣王延寿无穷!若王欲须金、银、珍宝者,尽当供给。’是时,居士以天眼观有宝藏者、无宝藏者,皆悉见之。王有所须宝,随时给施。是时,转轮圣王欲试彼居士时,便将此居士度水,未至彼岸,便语居士言:‘我今欲须金、银、珍宝,正尔便办。’长者报曰:‘前至岸上当供给。’转轮圣王言:‘我今此间须宝,不须至岸上。’是时,居士即前长跪叉手向水,寻时水中七宝踊出。是时,转轮圣王语彼长者:‘止!止!居士,更不须宝。’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居士宝也。”

  是时,比丘白佛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典兵之宝?”

  世尊告曰:“于是,比丘!转轮圣王出现世时,便有此宝,自然来应,聪明盖世,豫知人情,身体好色,来至转轮圣王所,白圣王言:‘惟愿圣王快自娱乐!若圣王欲须兵众,正尔给办,进止之宜,不失时节。’是时,典兵宝随王所念,云集兵众,在王左右。是时,转轮圣王欲试典兵宝。是时,便作是念:‘使我兵众正尔云集。’寻时,兵众在王门外。若转轮圣王意欲使兵众住便住,进便进。如是,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典兵之宝。比丘当知:转轮圣王成就此七宝。”

  是时,彼比丘白世尊言:“转轮圣王云何成就四神足,快得善利?”

  佛告比丘:“于是,转轮圣王颜貌端正,世之希有,出过世人,犹彼天子无能及者。是谓转轮圣王成就此第一神足。”

  复次,转轮圣王聪明盖世,无事不练,人中之雄猛,尔时智慧之丰,无过此转轮圣王。是谓成就此第二神足。”

  复次,比丘!转轮圣王无复疾病,身体康强,所可饮食,自然消化,无便利之患。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三之神足。”

  复次,比丘!转轮圣王受命极长,寿不可计,尔时人之命,无过转轮圣王之寿。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成就此第四神足。是谓,比丘!转轮圣王有此四神足。”

  尔时,彼比丘白佛言:“若转轮圣王命终之后,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转轮圣王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受命千岁。所以然者?转轮圣王自不杀生,复教他人使不杀生;自不窃盗,复教他人使不偷盗;自不淫泆,复教他人使不行淫;自不妄语,复教他人使不妄语;自行十善之法,复教他人使行十善。比丘当知:转轮圣王缘此功德,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

  尔时,彼比丘便作是念:“转轮圣王甚可贪慕!欲言是人,复非是人;然其实非天,又施行天事,受诸妙乐,不堕三恶趣。若我今日持戒勇猛,所有之福,使将来之世得作转轮圣王者,不亦快哉!”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告彼比丘曰:“今在如来前勿作是念。所以然者?转轮圣王虽成就七宝,有四神足,无能及者,犹不免三恶之趣:地狱、畜生、饿鬼之道。所以然者?转轮圣王不得四禅、四神足,不得四谛,由此因缘,复堕三恶趣。人身甚为难得,遭值八难,求出甚难;生正国中,亦复不易;求善良友,亦复不易;欲与善知识相遇,亦复不易;欲从如来法中学道者,亦复难遇;如来出现,甚不可遭;所演法教,亦复如是,解脱、四谛及四非常,实不可得闻。转轮圣王于此四法,亦不得究竟。若,比丘,如来出现世时,便有此七宝出现世间。如来七觉意宝,至无边究竟,天、人所誉。比丘今日善修梵行,于此现身得尽苦际,用此转轮圣王七宝乎?”

  尔时,彼比丘闻如来如是之教,在闲静之处,思惟道教,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欲修无上正业: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尔时,彼比丘便成罗汉。

  尔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系念:拼音xì niàn,牵挂,挂念。

[2] 五下分结:包含身见、戒取、疑(三结),加上贪欲、瞋恚。又称五顺下分结,下分是欲界的意思,这五结都是欲界烦恼,因此被称为五下分结。断五下分结,就得证声闻三果成阿那含,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

[3] 跏趺:拼音jiā fū,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4] 五种力: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5] 不烦热天:色界十八天: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四、少光天,五、无量光天,六、光音天,七、少净天,八、无量净天,九、徧净天,十、无云天,十一、福生天,十二、广果天,十三、无想天,十四、无烦天,十五、无热天,十六、善见天,十七、善现天,十八、色究竟天。

[6] 仞:拼音rèn,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仞。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