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

第二课


《提婆菩萨传》

鸠摩罗什[1]  

    [提婆[2]菩萨者,南天竺[3]人,龙树菩萨弟子,婆罗门[4]种也。博识渊揽[5],才辩绝伦[6],擅名[7]天竺,为诸国所推[8]。赜探[9]胸怀[10]既无所愧,以为所不尽[11]者,唯以人不信用其言为忧。其国中有大天神铸[12]黄金像之座,身长二丈,号曰大自在天[13],人有求愿,能令现世如意。

    提婆诣[14]庙,求入拜见。主庙者言:“天像至神,人有见者,既不敢正视,又令人退后失守[15]百日。汝但诣问[16]求愿,何须见耶?”

    提婆言:“若神,必能如汝所说,乃但[17]令我见之;若不如是,岂是吾之所欲见耶?”

    时人奇[18]其志气[19],伏[20]其明正[21],追[22]入庙者数千万人。

    提婆既入于庙,天像摇动其眼,怒目视之。

提婆问:“天神则神矣,何其小[23]也?当以威[24][25]感人、智德伏物,而假黄金以自多[26],动颇梨[27]以荧惑[28],非所望也!”即便登梯,凿出其眼。

时诸观者咸有疑意:“大自在天何为一小婆罗门所困,将无[29]名过其实,理屈[30]其辞也[31]?”

    提婆晓[32]众人言:“神明远大,故以近事[33]试我。我得其心,故登金聚出颇梨,令汝等知神不假[34][35],精不托形。吾既不慢[36]神,亦不辱也。”言已而出。

即以其夜求诸供备[37],明日清旦[38]敬祠[39]天神。提婆先名既重,加以智参[40]神契[41],其所发言,声之所及无不响应[42]。一夜之中,供具精馔[43]有物必备。

大自在天贯[44]一肉形,高数四丈,左眼枯[45][46]而来在坐,遍观供馔[47],叹未曾有。嘉[48]其德力能有所致[49],而告之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汝以心供,人以质馈[50]。知[51]而敬我者──汝,畏而诬[52]我者──人。汝所供馔,尽善尽美矣,唯无我之所须;能以见与者,真上施也!”

提婆言:“神鉴我心,唯命是从!”

神言:“我所乏者左眼。能施我者,便可出之。”

提婆言:“敬如天命!”即以左手出眼与之。

天神力故,出而随生。索之不已,从旦终朝[53]出眼数万。

天神赞曰:“善哉!摩纳[54]!真上施也!欲求何愿?必如汝意。”

提婆言:“我禀明[55]于心,不假[56]外也,唯恨悠悠[57]童蒙[58],不知信受我言。神赐我愿,必当令我言不虚设[59]。唯此为请,他无所须。”

神言:“必如所愿!”

于是而退,诣龙树菩萨,受出家法、剃头[60]法服[61],周游扬化。南天竺王总御诸国,信用[62]邪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国人远近,皆化其道[63]

提婆念曰:“树不伐本则条[64]不倾[65],人主[66]不化则道不行。”

其国政法[67],王家[68]出钱雇人宿卫[69],提婆乃应募[70]为其将。荷[71][72]前驱,整行伍[73]、勒[74]部曲[75],威不严而令[76]行,德不彰而物[77]乐随。

王甚喜之而问:“是何人?”

侍者[78]答言:“此人应募,既不食廪[79]又不取钱,而其在事[80]恭谨[81]闲习[82]如此,不知其意何求何欲?”

王召而问之:“汝是何人?”

答言:“我是一切智人。”

王大惊愕[83]而问之:“言一切智人旷代[84]一有。汝自言是,何以验之?”

答言:“欲知智在说,王当见[85]问。”

王即自念:“我为智主大论议师,问之能屈[86],犹不足[87][88];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89]不问,便是一屈。”持疑[90]良久,不得已而问:“天今何为耶?”

提婆言:“天今与阿修罗[91]战。”

王得此言,譬如人噎[92]既不得吐又不得咽[93],欲非其言,复无以证之;欲是其事,无事可明。未言之间,提婆复言:“此非虚论[94]求胜之言,王小[95]待,须臾有验。”言讫,空中便有干戈[96]来下,长戟短兵[97]相系[98]而落。

王言:“干戈矛戟虽是战器,汝何必知是天与阿修罗战?”

提婆言:“构之虚言,不如校[99]以实事。”言已,阿修罗手足指及其耳鼻从空而下。

王乃稽首[100],伏其法化。殿上有万婆罗门皆弃其束发,受成就戒。

是时,提婆于王都[101]中建高座[102],立三论,言:“一切诸圣中,佛圣最第一;一切诸法中,佛法正第一;一切救世中[103],佛僧为第一。八方[104]诸论士有能坏此语者,我当斩首以谢其屈。所以者何?立理不明,是为愚痴。愚痴之头非我所须,斩以谢屈,甚不惜也!”

八方论士既闻此言亦各来集,而立誓言:“我等不如,亦当斩首,愚痴之头亦所不惜!”

提婆言:“我所修法仁活万物。要不如者,当剃汝须发,以为弟子,不须斩首也。”

立此要[105]已,各撰名理[106]、建无方[107]论,而与酬酢[108]。智浅情短者,一言便屈;智深情长者,远至二日则辞理俱匮[109],即皆下发[110]。如是日日,王家日送十车衣钵。终竟三月,度百余万人。有一邪道弟子凶顽[111]无智,耻其师屈,形虽随众,心结怨忿,啮[112]刀自誓:“汝以口胜伏我,我当以刀胜伏汝!汝以空刀困我,我[113]以实刀困汝!”作是誓已,挟[114]一利刀伺[115]求其便。

诸方论士英杰[116]都尽,提婆于是出就闲林,造《百论》二十品,又造《四百论》,以破邪见。其诸弟子各各散诸树下,坐禅思惟。

提婆从禅觉[117]经行,婆罗门弟子来到其边,执刀穷[118]之曰:“汝以口破我师,何如[119]我以刀破汝腹!”即以刀决[120]之,五藏[121][122]地。

命未绝间,愍此愚贼而告之曰:“吾有三衣[123]钵釪[124],在吾坐处,汝可取之。急上山去!慎勿下就[125]平道[126]。我诸弟子,未得法忍[127]者必当捉汝;或当相得送汝于官,王便困汝。汝未得法利,惜身情重,惜名次之;身之与名,患累[128]出焉,众衅[129]生焉。身名者,乃是大患之本也。愚人无闻,为妄见所侵,惜其所不惜,而不惜所应惜,不亦哀哉!吾蒙佛之遗法[130],不复尔也!但念汝等为狂心所欺,忿毒所烧,罪报未已[131],号泣受之。受之者实自无主[132],为之者实自无人;无人、无主,哀酷[133]者谁?以实求之,实不可得!未悟此者,为狂心所惑,颠倒所回[134],见得心着,而有我、有人,有苦、有乐。苦乐之来,但依触[135]著;解著则无依,无依则无苦,无苦则无乐,苦乐既无则几乎[136]息矣。”

说此语已,弟子先来者失声大唤,门人各各从林树间集。未得法忍者,惊怖号咷[137]、拊匃[138]扣地:“冤哉!酷哉!谁取我师乃如是者?”或有狂突[139]奔走追截[140]要路,共相分部[141],号叫:“追之!”声聒[142]幽谷。

提婆诲诸人言:“诸法之实,谁冤、谁酷、谁割、谁截?诸法之实,实无受者、亦无害者。谁亲、谁怨、谁贼、谁害?汝为痴毒所欺,妄生著见而大号咷,种不善业。彼人所害,害诸业报,非害我也。汝等思之,慎无以狂追狂、以哀悲哀也!”[143]于是放身,脱然[144]无矜[145],遂蝉蜕[146]而去。

初出眼与神故,遂无一眼。时人号曰:迦那[147]提婆[148]也。]


[1]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344 ~ 413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罗什是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0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大乘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大智度论》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

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僧肇序载:罗什译经时,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义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

[2] 提婆:一、迦那提婆(梵文Kāṇa-deva)之略称,又称提婆(梵文Deva)、圣提婆(梵文Ārya-deva)、译曰“圣天”。三世纪时南印度人。因系独眼,人称独眼提婆。居萨罗国龙树之弟子,深解空之理法,屡次摧破外道邪说,著有《百论》二卷、《四百论》、《大乘广百论》、《百字论》等。后至波咤梨城传道,然因遭忌,遂被狙击而死。

[3] 南天竺:南部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国,分东、南、西、北、中五部。

[4] 婆罗门:古印度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5] 1.揽=览【元】【明】。2.揽:拼音lǎn,通“ 览 ”。看,观赏。

[6] 绝伦:拼音jué lún,无与伦比。

[7] 擅名:拼音shàn míng,享有名声。

[8] 推:拼音tuī,推赞,推重,推许。

[9] 1.赜探=探赜【宋】【元】【明】,=探【宫】。2.赜:拼音zé,探测,探求。3.探赜:探索奥秘。

[10] 胸怀:拼音xiōng huái,1.胸襟,胸中所怀者,指抱负。2.犹心中。3.怀抱着。

[11] 不尽:拼音bù jìn,1.未完。2.不完全。

[12] 铸:拼音zhù,熔炼金属或以液态非金属材料浇制成器的统称。

[13] 大自在天:梵名 Maheśvara,巴利名 Mahissara。音译作摩酰首罗、莫酰伊湿伐罗。又作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传说为噜捺罗天(梵 Rudra)之忿怒身,因其居住地之不同,又有商羯罗(梵 Śaṃkara)、伊舍那(梵 Īśāna)等之异名。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信奉此天者被称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为世界之本体,谓此天乃一切万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风雷电,凡人间所受之苦乐悲喜,悉与此天之苦乐悲喜相一致。故此天喜时,一切众生均得安乐;此天瞋时,则众魔现,国土荒乱,一切众生均随其受苦;若世界毁灭时,一切万物将归入大自在天中。此盖为大自在天神格之表现;然除杀伤、暴恶等性格之外,此天亦具有救护、治疗之性格,而以吉祥神之面貌出现。初时,此天与那罗延天同列于梵天之下,其后,其神位渐次升高,而成为最高神格,于婆罗门教中,被视为“其体常住,遍满宇宙”,而有“以虚空为头,以地为身”之泛神论之神格。然湿婆神进入佛教后,即成为佛教之守护神,称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像为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之天人形,有大威力,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独尊于色界。

[14] 诣:拼音yì,〈动〉本义:前往,去到

[15] 失守:拼音shī shǒu,惊恐不能自持。

[16] 问=门【宋】【元】【明】【宫】。

[17] 但=从【宋】【元】【明】【宫】。

[18] 奇:拼音qí,1.赏识,看重。2.指惊奇,惊异。

[19] 志气:拼音zhìqì,1.意志和精神。2.志向和气概。

[20] 伏:拼音fú,通“服”。佩服,服气。

[21] 明正:拼音míng zhèng,辨明。见“明证”。

[22] 追:拼音zhuī,跟随,追随。

[23] 小:拼音xiǎo,1.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同“大”相对。2.狭隘,低窄。

[24] 威=精【宫】。

[25] 1.威:德,功德。2.灵:圣明。汉·刘向《说苑‧修文》:“积恩为爱,积爱为仁,积仁为灵。”向宗鲁 校证:“《诗·大雅‧灵台》传:‘神之精明者称灵。’”

[26] 自多:拼音zì duō,自满,自夸。

[27] 颇梨:拼音pō lí,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2.案:此处指水晶宝石所做的眼睛。

[28] 荧惑:拼音yíng huò,炫惑。

[29] 将无:拼音jiāng wú,莫非。

[30] 理屈:拼音lǐ qū,理亏,理由被驳倒。

[31] 也=耶【宋】【元】【明】【宫】*。

[32] 晓:拼音xiǎo,告知使明白,开导。

[33] 近事:拼音jìn shì,浅鄙之事。

[34] 假:拼音jiǎ,凭借,依靠。

[35] 质:拼音zhì,1.物质。2.形体,外貌。

[36] 慢:拼音màn,1.轻忽,怠忽。2.骄傲,怠慢。

[37] 供备:拼音gòng bèi,备办供给。

[38] 清旦:拼音qīng dàn,清晨。

[39] 祠:拼音cí,祭祀。

[40] 参:拼音cān,领悟,琢磨。

[41] 神契:拼音shén qì,1.谓与神灵相合。2.犹神交。

[42] 响应:拼音xiǎng yìng,赞同,支持,追随。

[43] 馔:拼音zhuàn,食物,菜肴。

[44] 贯:拼音guàn,灌注,注入。

[45] 枯:拼音kū,指眼睛干瘪失明。

[46] 涸=没【宋】【元】【明】【宫】。一、涸:拼音hé,竭,尽。二、没:拼音mò,尽,终。《诗‧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毛传:“没,尽也。”三、案:“枯涸”或“枯没”,描述失去眼睛之后的内陷样貌。

[47] 供馔:拼音gònɡ zhuàn,指宴饮时所陈设的食品。

[48] 嘉=喜【宫】。嘉:拼音jiā,嘉许,表彰。

[49] 所致:拼音suǒ zhì,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

[50] 馈:拼音kuì,1.赠送。2.输送粮食等。3.祭祀。

[51] 知=智【宋】【元】【明】【宫】。

[52] 诬:拼音wū,1.加之以不实之辞,妄言。2.夸说,吹嘘。3.欺骗。4。歪曲。

[53] 终朝:拼音zhōng cháo,1.早晨。2.整天。

[54] 摩纳:梵语māṇava 或 māṇavaka。又作摩纳缚迦、摩纳、摩那婆。意译为儒童、少年、仁童子、年少、年少净行、净持。即青年,又特指婆罗门之青年而言。

[55] 禀明:拼音bǐng míng,向尊上说明情况。

[56] 不假:拼音bù jiǎ,1.不借用。2.不需要,不凭借。

[57] 悠悠:拼音yōu yōu,众多貌。

[58] 蒙=蒙【宋】【元】【明】【宫】。2.蒙:蒙昧无知。3.童蒙:幼稚愚昧。

[59] 虚设:拼音xū shè,空谈。

[60] 头=发【宫】。

[61] 法服:拼音fǎ fú,僧、道所穿的法衣。

[62] 信用:拼音xìnyòng,1.谓信任和委用。2.相信和采用。

[63] 皆化其道=感受其化【宋】【元】【明】【宫】。

[64] 1.条=枝【宋】【元】【明】【宫】。2.条:拼音tiáo,细长的树枝。

[65] 倾:拼音qīng,斜,偏斜,倾斜。

[66] 人主:拼音rén zhǔ,人君,君主。

[67] 政法:拼音zhèng fǎ,法制。

[68] 王家:拼音wánɡ jiā,犹王室,王朝,朝廷。

[69] 宿卫:拼音sù wèi,1.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2.保卫,守护。

[70] 应募:拼音yìng mù,响应招募。

[71] 荷:拼音hè,〈动〉拿,持。

[72] 戟:拼音jǐ,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略似戈,兼有戈之横击、矛之直刺两种作用,杀伤力比戈、矛为强。

[73] 行伍:拼音háng wǔ,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74] 勒:拼音lè,约束,抑制。

[75] 部曲:拼音bù qū,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2.部属,部下。

[76] (自)+行【宋】【元】【明】【宫】。

[77] 物:拼音wù,人,众人。

[78] 侍者:拼音shì zhě,陪侍左右,供差遣的人。

[79] 廪:拼音lǐn,1.指粮食。2.公家发给粮食。3.泛指俸禄。

[80] 在事:拼音zài shì,居官任事。

[81] 恭谨:拼音gōng jǐn,恭敬谨慎。

[82] 闲习:拼音xián xí,熟习。闲,通“嫺”。

[83] 惊愕:拼音jīng è,惊奇震愕。

[84] 旷代:拼音kuàng dài,1.久历年代。2.空前,绝代。

[85] 见:拼音jiàn,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唐·周贺《留别南徐故人》诗:“三年蒙见待,此夕是前程。”

[86] 屈:拼音qū,使屈服,屈服,折节。

[87] 不足:拼音bù zú,不值得,不必。

[88] 名:拼音míng,形容,称说。

[89] 若其:拼音ruò qí,假如,如果。

[90] 持疑:拼音chí yí,犹豫,迟疑。

[91] 阿修罗:拼音ā xiū luó,佛教六道之一,也是八部众之一。为梵语 Asura的音译,意为非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常与忉利天交战。在佛教中认为虽属天界,但无天人的德行,性情谄诈,所以称非天,有的佛教部派将之从天道分出,独立为一类。

[92] 噎:拼音yē,食物塞住了嗓子:因噎废食。噎着了。

[93] 咽:拼音yàn,吞入,吞食。

[94] 虚论:拼音xū lùn,浮夸空泛的议论。

[95] 小:拼音xiǎo,稍,略。

[96] 干戈:拼音gān gē,泛指武器。

[97] 短兵:拼音duǎn bīng,与长兵相对而言的较短兵器。如刀、剑、斧、钺等。

[98] 相系:拼音xiāng xì,犹相继。

[99] 校:拼音jiào,考核,考察。

[100] 稽首:拼音qǐ shǒu,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101] 王都:拼音 wáng dōu,天子的都城。

[102] 高座:拼音gāo zuò,仿自释尊成道时所坐之金刚宝座,而于说法、讲经、说戒、修法时,设置一个较通常席位为高之床座。其形状依律之规定,大小各异。大多为一、二公尺平方,三十至五十公分高。我国讲经法师,依古式,必登高座讲经或说法,称开大座。

[103] 中=众【宫】。

[104] 八方:拼音bā fāng,一、四方和四隅。二、泛指各方。

[105] 要:拼音yāo,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

[106] 名理:拼音míng lǐ,名称与道理。

[107] 无方:拼音wú fāng,无定法,无定式。

[108] 酬酢:拼音chóu zuò,应对,应付。

[109] 匮:拼音kuì,穷尽,空乏。

[110] 下发:拼音xià fā,落发,剃发。

[111] 凶顽:拼音xiōng wán,凶恶愚顽。

[112] 啮:拼音niè,同“啮”。咬。

[113] 我+(当)【宋】【元】【明】【宫】。

[114] 挾 :拼音xié,携带。

[115] 伺:拼音sì,1.窥伺。2.守候,等待。

[116] 英杰:拼音yīng jié,才智杰出的人,英豪。

[117] 觉=起【宋】【元】【明】【宫】。

[118] 穷:拼音qióng,困窘,窘急。

[119] 何如:拼音hé rú,何似,比……怎么样。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120] 决:拼音jué,1.剖开。2.穿通。

[121] 五藏:亦作“五臧”。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

[122] 委:拼音wěi,坠落。

[123] 三衣:拼音 sān yī,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2.亦泛指僧衣。

[124] 钵釪:拼音bō yú,僧人所用的盛饭器。

[125] 就:拼音jiù,〈动〉靠近;走近;趋向。

[126] 平道:拼音píng dào,平正之道,平坦之道。

[127] 法忍:拼音fǎ rěn,1.谓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瞋心。2.印顺法师在《般若经讲记》中云:“梵语羼提,即是忍。忍不但忍辱,还忍苦耐劳,忍可(即认透确定)事理。所以论说忍有三:忍受人事间的苦迫,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叫法忍;忍可诸法无生性,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

[128] 患累:拼音huàn lèi,犹忧患。

[129] 衅:拼音xìn,1.祸患。2.争端,仇怨。

[130] 遗法:拼音yí fǎ,指前代传下的佛法。

[131] 未已:拼音wèi yǐ,不止,未毕。

[132] 主:拼音zhǔ,引申为主体。

[133] 酷:拼音kù,1.悲惨,痛苦。2.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极,甚。

[134] 回:拼音huí,1。运转,循环。2.改易,转变。

[135] 触:拼音chù,指境(对象)、根(感官及其机能)、识(认识)三者和合时所产生之精神作用;亦即指主观与客观接触之感觉而言。此时之根、境、识各分为六种,则触亦有六触(六触身,身为复数之意)。例如由眼根、色境、眼识三者和合而产生之触为眼触,如由耳、鼻、舌、身、意产生耳触乃至意触。此为说一切有部所立三和合生触之义,即根、境、识和合时,能生其他心所。经量部则唯以根、境、识三者和合名为触,无有别体,名三和成触。

[136] 几乎:拼音jīhū,接近于。

[137] 咷:拼音táo,同“啕”。大哭。

[138] 拊匃=抚胸【宋】【元】【明】【宫】。案:拊:拼音fǔ,古同“抚”,安抚,抚慰。匃是匈的异体字。匈:拼音xiōng,古同“胸”。指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为胸的本字。

[139] 狂突:拼音kuáng tū,谓狂妄地挑起战事。

[140] 追截:拼音zhuī jié,追赶堵截。

[141] 分部:拼音fēn bù,1.谓部署,分派。2.划分区域。

[142] 聒:拼音guō,喧闹,声音高响或嘈杂。

[143] 这段话正好应验了圣天菩萨在《中观四百论·明菩萨行品》中所云:

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

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

[144] 脱然:拼音tuō rán,超脱无累。

[145] 矜:拼音jīn,苦,劳困。

[146] 蝉蜕:拼音chán tuì,1.形同蝉蜕的现象。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敬政》云:“及明,讶其起迟,开门视之,衣服委于床上,若蝉蜕然,身已去矣。”2.喻脱胎换骨。多指修道成真或羽化仙去。

[147] 迦那:独眼之意。

[148] 提婆:意指天。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