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06

第二百零六课


四、示于空性舍离怖畏:

问曰:如若一切万法皆空,在说胜义时不可得者,应堕一切皆无。若一切皆无,应成无少许业用,即成全无作业、作者、作法与所作等。以无所作等故即成无解脱,汝所许者,咸成非理。

答曰:

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为?
若实有所作,此法非能灭。
Thinking, “Nothing exists, what is the use?” You may be afraid, But if actions did exist, This teaching would not be a prevention.

【词汇释难】

此法:即般若空性实相法门。

【释文】正是由于一切万法皆非实有故,此胜义实相法门方成流转三有的能遮。是故欲求止息生死流转者,云何不许所作等一切诸事的所依有实谓非有耶?设复就像流转门那样,彼还灭门中亦复实有所作,尔时,则彼所作(业因)的果法流转生死也会势必现前不息故,云何此(般若空门)法能变成是引生寂灭涅槃的还灭门耶!如彼,阳焰[1]喻。

<阳焰喻>

    譬如,虽然对阳焰生起甘饮想,然彼阳焱也不会变成是清流。若时于此阳焰妄起甘饮之想,也只不过是唐劳其功,损而无益。如喻所比,对诸蕴聚妄起我想者,亦复如是。

【释义】不能正确理解空性者,往往会混淆世俗谛与胜义谛,执空性为断灭一切之空,故对空性生起怖畏而认为:如果一切法无有自性,那么又何必勤修菩提道出离生死呢?因一切法皆不能成立,如是也无有一切因果,任你如何精进也无有果位可得。针对这种劣慧者的怖畏,作者没有直接指出他们对空性的错误理解,而是以反问驳斥其谬误:如果一切法实有不虚存在,那么空性慧也就根本无法灭除业果相续,轮回痛苦永远也无法灭除,因为实有的诸法则永远不可能断除。弥勒菩萨也说过:若能断实有,所断的烦恼障碍也是实有,那又如何能断除呢?若诸法本性不是无为空性,则任何般若空慧等法门也无法断除轮回生死,任何修行也成无用。因此,诸执蕴等万法实有而怖畏空性法者,应仔细思维:若诸法不空,即意味着痛苦轮回永远无法出离,那才是最可怕的!

譬如说,草场大漠[2]上的阳焰水,是一种虚幻现象,其本体为空性。能了知其真相,即不会希求去饮用,也无需畏惧水灾;如果这种水不是幻相而是实有,那么一切陆地上的有情即会遭灭顶之灾,这才是可怕的境相。同样道理,一切法本体为空,故而可以由了达其空性趋至无希无惧的大涅槃之境;若诸法本体不空,人们即无法解脱其束缚作用,那才是真正的可畏惧之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喻》时云:

[如焰者,焰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结使烦恼日光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如焰。

 复次,若远见焰,想为水,近则无水相。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焰。

 如水中月者,月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月,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凡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名如水中月。

 复次,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无智人亦如是,身见故,见有吾我;无实智故,见种种法;见已欢喜,欲取诸相,男相、女相等;诸得道圣人笑之。

 如偈说:

             “如水中月焰中水,梦中得财死求生;

  有人于此实欲得,是人痴惑圣所笑!”

复次,譬如静水中见月影,扰水则不见。无明心静水中,见吾我、憍慢诸结使影;实智慧杖扰心水,则不见吾我等诸结使影。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水中月。]

若人不知道宣说空性的必要,亦复不解所说空性的本体与缘起性空的真实含义等时即会产生极大的心灵恐慌,尤其是那些相续曾被说实有宗的邪见所染污者,龙树菩萨就此问题在《中论·观四谛品》中作了明确地说明。

《中论青目释·观四谛品》云:

[问曰:破四颠倒,通达四谛,得四沙门果。

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

若一切世间皆空无所有者,即应无生无灭;以无生无灭故,则无四圣谛。何以故?从集谛生苦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灭苦集谛名为灭谛,能至灭谛名为道谛,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如是四谛有因有果。若无生无灭则无四谛,四谛无故,则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无故,则无四沙门果;四沙门果无故,则无四向、四得者;若无此八贤圣,则无僧宝。又,四圣谛无故,法宝亦无;若无法宝、僧宝者,云何有佛?得法名为佛,无法何有佛?汝说诸法皆空,则坏三宝。

复次,

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

若受空法者,则破罪福及罪福果报,亦破世俗法。有如是等诸过故,诸法不应空。

答曰: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

汝不解云何是空相,以何因缘说空,亦不解空义,不能如实知故,生如是疑难。

复次,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故生虚妄法,于世间是实。诸贤圣真知颠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无生,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诸佛依是二谛,而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如实分别二谛,则于甚深佛法,不知实义。

若谓一切法不生是第一义谛,不须第二俗谛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皆因言说,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

复次,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若人钝根,不善解空法,于空有失而生邪见。如为利捉毒蛇,不能善捉反为所害;又如咒术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则还自害;钝根观空法亦如是。

复次,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世尊以法甚深微妙,非钝根所解,是故不欲说[3]

复次,

汝谓我著空,而为我生过;

汝今所说过,于空则无有。

汝谓我著空故,为我生过。我所说性空,空亦复空,无如是过。

复次,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成就。若无空义,则皆不成就[4]

复次,

汝今自有过,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自忘于所乘。

汝于有法中有过不能自觉,而于空中见过,如人乘马而忘其所乘。何以故?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汝说诸法有定性,若尔者,则见诸法无因无缘。何以故?若法决定有性,则应不生不灭,如是法何用因缘?若诸法从因缘生则无有性,是故诸法决定有性则无因缘。若谓诸法决定住自性,是则不然。何以故?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诸法有定性,则无因果等诸事。

如偈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是法无性故不得言有,亦无空故不得言无。若法有性相,则不待众缘而有;若不待众缘则无法,是故无有不空法。汝上所说空法有过者,此过今还在汝。何以故?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若一切法各各有性不空者,则无有生灭;无生灭故,则无四圣谛法。何以故?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苦不从缘生故则无苦。何以故?经说无常是苦义,若苦有定性,云何有无常?以不舍自性故。

复次,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若苦有定性者,则不应更生,先已有故。若尔者,则无集谛,以坏空义故。

复次,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苦若有定性者,则不应灭。何以故?性则无灭故。

复次,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法若定有,则无有修道。何以故?若法实者则是常,常则不可增益。若道可修,道则无有定性。

复次,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诸法若先定有性,则无苦集灭谛。今灭苦道,竟为至何灭苦处?

复次,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若先凡夫时,不能见苦性,今亦不应见。何以故?不见性定故。

复次,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可见者,后亦不应见,如是亦不应有断集、证灭、修道。何以故?是集性先来不断,今亦不应断,性不可断故;灭先来不证,今亦不应证,先来不证故;道先来不修,今亦不应修,先来不修故。是故四圣谛,见、断、证、修四种行,皆不应有;四种行无故,四道果亦无。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诸法若有定性,四沙门果先来未得,今云何可得?若可得者,性则无定。

复次,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果、向果者;无八贤圣故,则无有僧宝。而经说八贤圣,名为僧宝。

复次,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行四圣谛得涅槃法,若无四谛则无法宝。若无二宝,云何当有佛宝?汝以如是因缘,说诸法定性,则坏三宝。

问曰:汝虽破诸法,究竟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有,因是道故名为佛。

答曰: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汝说诸法有定性者,则不应因菩提有佛,因佛有菩提,是二性常定故。

复次,

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

以先无性故,如铁无金性,虽复种种锻炼,终不成金。

复次,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若诸法不空,终无有人作罪福者。何以故?罪福性先已定故,又无作、作者故。

复次,

汝于罪福中,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汝于罪福因缘中,皆无果报者,则应离罪福因缘而有果报。何以故?果报不待因出故。

问曰:离罪福可无善恶果报,但从罪福有善恶果报。

答曰: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若离罪福无善恶果,云何言果不空?若尔离作、作者则无罪福,汝先说诸法不空,是事不然。

复次,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汝若破众因缘法第一空义者,则破一切世俗法。何以故?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义,则一切果皆无作无因。又不作而作,又一切作者不应有所作,又离作者应有业、有果报、有受者,但是事皆不然,是故不应破空。

复次,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若诸法有定性,则世间种种相,天、人、畜生万物,皆应不生不灭常住不坏。何以故?有实性不可变异故。而现见万物,各有变异相生灭变易,是故不应有定性。

复次,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若无有空法者,则世间、出世间所有功德未得者,皆不应得,亦不应有断烦恼者,亦无苦尽。何以故?以性定故。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若人见一切法从众缘生,是人即能见佛法身,增益智慧,能见四圣谛苦、集、灭、道,见四圣谛得四果灭诸苦恼。是故不应破空义,若破空义则破因缘法,破因缘法则破三宝,若破三宝则为自破。]


[1] 阳焰:拼音yáng yàn,1.亦作“阳焱”。 2.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语本《楞伽经》卷二上云:“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3.指炽热的阳光。

[2] 大漠:拼音dàmò,无边的沙漠。

[3]《方广庄严经·大梵天王劝请品》云:

我得甘露无为法,甚深寂静离尘垢,

一切众生无能了,是故静处默然住。

[4] 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曰:

 [偈言:

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

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此偈明何义?若人信空,彼人则信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何以故?若人信空,则信因缘和合而生;若信因缘和合而生,则信四谛;若信四谛,彼人则信一切胜证;若人能信一切胜证,则信三宝,谓佛、法、僧。若信因缘和合而生,彼人则信法因法果;若人能信法因法果,彼人则信非法因果;若人能信法因法果、信非法因信非法果,则信烦恼、烦恼和合、烦恼法物。彼人如是一切皆信,如是前说,彼人则信善行恶行;若人能信善行恶行,彼人则信善恶行法;若人能信善恶行法,则知方便过三恶道。彼人如是能信一切世间诸法,如是无量不可说尽。]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