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08

第二百零八课


二(教诲希求解脱)分七:一、精进则容易得解脱;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即不能得解脱;三、生死过患极大故应勤修解脱;四、不应最初开示实相义;五、如何为引导之次第;六、诸法的究竟实际体无差别;七、因此经说须修习布施等福德资粮并不相违。

一、精进则容易得解脱:

问曰:因为舍离一切诸损恼故,涅槃的确是最极究竟的安乐。然而获得涅槃的方便却难以行持的原故,实难企及彼涅槃。生死红尘则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营办故,容易成就,是故我等应该转趣实施生死红尘法。

答曰:

无作得涅槃,有作招后有,
涅槃无碍念,易得余非易。
Not acting brings about nirvana; Acting again brings worldly existence. Thus, without complication, nirvana Is easy to attain, but not the latter.

【词汇释难】

涅槃:涅槃即是寂灭一切有为实执的无为境界。

作:遮立、取舍的意思。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顶现观品》中说:

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

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说:

此无何所破,亦无少所立,

真实观真性,见真性解脱。

龙树大士在《因缘心论》中说:

此中无可见,亦无少安立,

于真以观真,见真而解脱。

《桑布扎续》云:

此中无可见,亦无少安立,

于真以观真,见真而解脱。

【释文】由于对一切所作止息无作,心无碍念即能获得涅槃故,寂灭涅槃是容易得到的。要行持善与不善业后方能营办故,较涅槃相比招致后有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是故睿智之人不应弃舍不费勤作即能获得的涅槃(无为大乐),而去希求通过历经种种劬劳方能成办的后有红尘。如彼,成就无病免疫力[1]喻。

<成就无病免疫力喻>

    譬如,要去成就无病康强的免疫力,则见需要达成诸多因素。但是只要自己随遇而安,无欲无求,就会变得无所希求(轻松自在)了。

【释义】许多人认为涅槃的安乐境界太难证得,而善趣有漏安乐只要种下善因,即可获得,以此他们对解脱失去希求心。这种想法是不应理的,解脱涅槃其实比有漏安乐更容易获得。涅槃即是寂灭一切有为实执的无为境界,若依佛菩萨善知识的教言,通达一切法本体即空,由是而息灭一切实执,当下即可获得涅槃。六祖惠能大师指点慧明禅师言:“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不思善恶护持清净自心之境即是涅槃,每个有情本来具足,无需任何勤作即可获得。涅槃不假外求,但令自心通达实相即可,内心无需取舍勤作,了达安住真如本性,即名解脱涅槃,因而这又有何困难呢?可是轮回中的安乐就不一样了,它需要人们劳损身心,有所执著地营求才可在将来获得,而且这些作业会招致种种不悦意的后有。因此说,涅槃无需内心挂碍虑念,即不用一切担心考虑与勤作,就很容易获得,可是轮回诸法并非如是,它们需要身心种种劳作辛苦,很不容易得到。

譬如说,要希求身体健壮无病,则需要经常求医疗治,不断锻炼保养,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是,若内心无求,则无需这些劳作,任其自然即可。同样,内心充满实执挂念[2],欲求五欲安乐,则须付出许多艰辛才可获得;而内心舍弃一切实执,无取无舍无希无惧者,当下即得解脱,获得无上涅槃之乐。故诸修行人当知,能依善知识教言空诸内心所有邪执,则涅槃极易获得,而不必有任何难得的顾虑。

从下面摩诃迦叶夫妇的因缘中即能看出生死红尘法极难营办,而出世间的寂灭法却极易成就。因为生死流转法则依赖于弃恶从善或是十恶不赦等方能得逞。然其出世的涅槃法则无作无碍念即能逮及,是故聪明黠慧的睿智者理应希求解脱。

比丘道略集《杂譬喻经·大迦叶妇因缘喻》云:

[迦叶父者名曰尼俱律陀[3],摩竭国[4]人也,出自婆罗门种,宿命福德生世大富,其珍奇宝物于彼国第一,比国王财富千分少一耳。夫妇孤独乏无儿息[5],近在舍[6]侧有大树神,时彼夫妇为欲有儿故求彼树神,三生[7]祭祠岁岁不绝,故其所求,永无本末,其人遂忿便急与之,期告树神曰:“我更尽心七日相事[8],若复无验当揃[9]伐汝,弃都道头以火烧之。”树神闻其言甚大惊怖,不知何方令得子息,即便上告息意天王[10],具以事情向天王说。息意天王即将树神诣帝释[11],以其所告白天帝释。释即以天眼观欲界中,未有堪任为彼子者,帝释便告梵天王[12],具以事情向梵王说。梵王即以天眼观视其界,见一梵天临当寿终,便告之曰:“汝可下生阎浮提[13],为摩竭国尼俱律陀婆罗门作子。”梵天对曰:“婆罗门者多诸邪见,我若下生,不能为其作子。”梵王答曰:“婆罗门宿时大德,欲界众生无有堪任为作子者,汝若往生,吾当敕天帝释,令拥护汝,不使中道堕邪见也。”梵天曰:“诺,不违圣教。”时天帝释即还欲界,具以此意告敕树神,树神欢喜还告长者:“勿忧勿惧勿见瞋恨!却后七日必令有子。”如其所言七日已满,其妇人便觉有娠[14],满十月已其子乃生,躯身金色而有光明。相师占曰:“此儿宿福有大威德,志力清远不贪世务,若后出家必登圣道。”父母闻之复大愁忧,恐儿长大弃吾出家,以何方便当制止之?复自思惟:“欲界所重遂在美色,当为择取端正好女以系之耳。”至年十五欲为娶妇,迦叶闻之甚大愁忧,语父母言:“我志乐清净,不须妇也。”迦叶辞至三,父母答如初。于时迦叶语父母言:“我不用凡女人为妇也,若能得紫金色女端正无比,尔乃取之耳。”所以然者,欲必令此事不可办故也。

于是其父母召诸婆罗门,令循行[15]国中,其有女子身体金色具足女相端正殊好,尔乃取之。于是诸婆罗门设权策[16]铸作金女神,颜貌端正光色微妙,舁[17]天像行,从国至国高声大唱:“诸有女人得见金女神礼拜供养者,后出嫁时当得好聟[18],体黄金色颜貌殊妙智慧无比。”聚落[19]国邑[20]诸有女人,闻此唱者莫不虚心,皆出奉迎礼拜供养。唯有一女躯体金色端正殊好,独处闲室不肯出迎。诸女谏[21]曰:“其有见金女神者皆得如愿,汝何以独不出迎?”答曰:“吾志闲净,不好余愿也。”诸女复曰:“虽无所愿,暂共一观当复何损?”尔时诸女遂共此女出到金女神前。此女既到光色明净,映夺[22]金女神光金不复现。于是诸婆罗门见已,还报长者具足广说。于是长者即遣媒人,到其女家宣长者意,其女父母先亦闻迦叶名,敬承往意遂相然可[23]。彼女闻之甚大愁愦[24],父母所逼事不获已,遂便适[25]长者家。既到与迦叶相见,二人相对志各凝洁[26],虽为夫妇了无恩情。其妇遂与迦叶结誓:“我与君等,各处异房,要不相触。”尔时夫妇各处一房,其父伺迦叶出时,密遣人坏去一房,唯令与妇共同一室,虽共同室而复异床。其父寻复遣人持一床去,于是夫妇虽共同床,其妇更与夫誓:“我若眠时君当经行[27],君眠时我当经行。”时其妇卧,一臂垂地,有大毒蛇欲来啮[28]之,迦叶见已有慈愍心,持衣裹[29]手举着床上。寻时惊觉,便大瞋怒语迦叶言:“我先有要,如何相犯?”迦叶报言:“汝臂落地,毒蛇欲啮,是故相救,非故触也。”毒蛇故在边住,指而示之,其妇乃悟。于是夫妇自相与议:“我等何不出家修道?”时夫妇二人遂辞父母,俱共出家山泽[30]行道。

时有婆罗门将五百弟子亦住此山,见迦叶夫妇便生毁谤言:“出家之法宜各贞洁[31],何有夫妇共相随理?”于时迦叶便舍其妇,以五百两金贸致[32]衲衣[33],别处一林;其妇即依止婆罗门求为弟子。婆罗门五百弟子,见此女人形色端正日日行婬,此女人不得自在,遂不能堪,便告其师,师便为之戒约[34]弟子,令节其所欲。

迦叶后值佛出世,闻法受化即得罗汉,闻其本妻在梵志边,便将来诣佛。佛为说法得罗汉,头发自落法服在身,成比丘尼,游行教化。正值波斯匿王大会,诸比丘尼便得入王宫里,教化诸夫人皆令持一日斋。王暮还宫命诸夫人,皆云持斋无肯来者,王便大瞋怒语使人言:“谁教诸夫人斋?”使人答言:“某甲比丘尼!”王便呼来,令九十日代诸夫人受婬欲。此皆是昔之因缘誓愿所追还也,故使虽得罗汉不能相免。]

六祖慧能大师可谓是“心无作得涅槃”的顿悟者。其事诚如下说。

《六祖坛经》云: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35]韦刺史[36]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37]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38]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慧能行由得法事意:

“慧能严父,本贯范阳[39],左降[40]流于岭南[41],作新州[42]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43],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44]黄梅县[45]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46]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47]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48]五祖。

慧能安置[49]母毕,即便辞违[50]。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51],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52]和尚[53]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54]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55],经八月余。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56]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57]!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58]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59]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60]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61]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62],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63]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64]别驾[65],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66]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67],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68],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69]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70]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71]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1] 免疫力:拼音miǎn yì lì,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的能力。

[2] 挂念:拼音guà niàn,想念;牵挂。放心不下。

[3] 尼俱律陀:树名。原语有生长于下之树之意味。即榕树也。以下诸释中以纵广树为最当。

[4] 摩竭国:即摩揭陀王国,又称摩揭、摩羯陀(英文名称,Magadha kingdom),是古代中印度王国,佛陀时代印度四大国之一,鼎盛于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王时期,疆域包括恒河南岸(今比哈尔邦),国都在王舍城(今拉杰吉尔丘陵Rajgir) 。在不同王朝统治下,摩揭陀王国的疆域有很大变化,有时以摩揭陀为核心区域的政权会扩张为囊括整个北印乃至南印部分地区的大帝国。

[5] 儿息:拼音ér xī,子嗣。

[6] 舍:拼音shè,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7] 三生:拼音sān shēng,释义:1、是佛教语。指前生、今生、来生。2、 三辈子。

[8] 相事:拼音xiāng shì,互相侍奉。

[9] 揃:拼音jiǎn,剪断:“公旦自揃其爪以沉于河。”

[10] 息意天王:即毗沙门天王,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11] 天帝释:拼音tiān dì shì,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12] 梵天王:拼音fàn tiān wáng,色界梵天之王。佛教的护法神。

[13] 阎浮提:拼音yán fú tí,梵语,即南赡部洲。阎浮,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义译为洲。洲上阎浮树最多,故称阎浮提。诗文中多指人世间。

[14] 娠:拼音shēn,胎儿在母体中微动,泛指怀孕:妊娠(怀孕)。

[15] 循行:拼音xún háng,巡视;巡行。

[16] 权策:拼音quán cè,权谋,计策。

[17] 舁【CB】【丽-CB】,[臼/丌]【大】舁:拼音yú,〈动〉携带。

[18] 聟:拼音xù,古同“婿”。 丈夫:夫婿。

[19] 聚落:拼音jù luò,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

[20] 国邑:拼音guó yì,1.国都。 2.城邑。

[21] 谏:拼音jiàn,〈动〉本义:直言规劝。

[22] 映夺:拼音yìng duó,光辉夺目。

[23] 然可:拼音rán kě,同意;应允。

[24] 愁愦:拼音chóu kuì,忧闷烦乱。

[25] 适:拼音shì,本义:往,到。

[26] 凝洁:拼音níng jié,解释是庄重高洁。

[27] 经行:拼音jīng xíng,修行者为提高对身体的明觉度和摄受力,锻炼心念对身体的控制,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属于四念住修行中的身念住的修行方法。

[28] 啮:拼音niè,咬:啮齿动物。虫咬鼠啮。

[29] 裹:拼音guǒ,〈动〉包;缠绕:裹脚。把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30] 山泽:拼音shān zé,1.山林与川泽。 2.泛指山野。

[31] 贞洁:拼音zhēn jié,指人在节操上没有污点。中国古代礼教所提倡的道德观念。

[32] 贸致:拼音mào zhì,释义是招致。

[33] 衲衣:拼音nà yī,僧衣。

[34] 戒约:拼音jiè yuē,如戒约束。

[35] 韶州:拼音sháo zhōu,开皇九年(589年)改东衡州置。以州北韶石得名。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省韶关市南武水之西)。

[36] 刺史:拼音cìshǐ,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37] 大梵寺:此寺院建于韶州,曾名开元寺、崇宁寺、天宁寺及报恩光孝寺,为佛教禅宗六祖最初“开山”传法之处。

[38] 儒宗:拼音rú zōng,儒者的宗师。汉以后亦泛指为读书人所宗仰的学者。

[39] 范阳:范阳郡,三国到隋朝初以及唐朝天宝的郡。今日北京、天津、涿州一带。

[40] 左降:拼音zuǒ jiàng,贬官。多指京官降职到州郡。

[41] 岭南:是中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

[42] 新州:中国南北朝时南梁设置的州。南梁梁武帝置新州,治所在新兴县(今属广东省)。

[43] 孤遗:拼音gū yí,指无父母的子女。

[44] 蕲州:拼音qízhōu,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

[45] 黄梅县:是湖北省黄冈市管辖的一个县,地处湖北省的最东端,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与江西九江市隔江相望。面积1,701平方千米,地方方言黄梅话,人口97.3万人。

[46] 五祖忍大师:弘忍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传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说,后传法于六祖惠能。弘忍圆寂于咸亨五年,春秋七十四,葬于东山之冈。

[47] 宿昔:拼音sù xī,从前;往常。

[48] 参礼:拼音cān lǐ,犹参拜。

[49] 安置:拼音ān zhì,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也有就寝、安放等意思。

[50] 辞违:拼音cí wéi,辞别。

[51] 獦獠:拼音gé liáo,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以泛指南方人。

[52] 未审:拼音wèi shěn,不知。

[53] 和尚:(梵语:upādhyāya,巴利语:upajjhāya),佛教术语,又作和上、和阇、和社、殟社、鹘社、乌社、邬波驮耶、摀波地耶、优婆陀诃、郁波第耶夜。意译亲教师、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在藏传佛教中称堪布或堪钦。与其他教派共用的有:大师、法师、师傅、师父。

[54] 槽厂:拼音cáo chǎng,(杂名)马房也。

[55] 踏碓:拼音tà duì,踩踏杵杆一端使杵头起落舂米。

[56] 般若:拼音bō rě,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

[57] 迟滞:拼音chízhì,延缓滞留。

[58] 谩:拼音màn,〈形〉通“漫”。不切实,散漫。

[59] 神秀:(606年-706年),俗姓李,洛阳尉氏人,唐朝禅宗大师。禅宗五祖弘忍首座弟子,为汉传佛教禅宗的北宗开创者。其教义传遍西京长安、东京洛邑,并曾获得武后、中宗、睿宗三帝之皈依,有“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之尊号,谥大通禅师,当时与其同修惠能分庭抗礼,有南能北秀之称。

[60] 奚:拼音xī,〈代〉什么,何。

[61] 拟:拼音nǐ,打算:拟去信联系。拟议。

[62] 恍惚:拼音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63] 炷香:拼音zhù xiāng,烧,燃香:炷香。

[64] 江州:中国西晋时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包括今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隋朝以后辖境缩小,成为二级行政区划,包括今江西省。

[65] 别驾:别驾从事史,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各州的通判,职任似别驾,后世因以别驾为通判之习称。

[66] 轻:拼音qīng,轻视;不重视。轻人轻己(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轻觑(轻视;鄙薄);轻意(轻慢;简慢);轻量(轻视);轻亵(轻慢;不敬);轻倨(傲慢无礼);轻易(轻视;不尊重);轻渎(轻慢冒犯);轻利(轻视名利)

[67] 嗟讶:拼音jiē yà,惊叹;叹息。

[68] 舂米:拼音chōng mǐ,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

[69] 筛:拼音shāi,〈动〉用筛子过物。

[70] 三鼓:拼音sān gǔ,三更。第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71] 何期:拼音hé qī,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