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09

第二百零九课


二、若不修习厌离生死即不能得解脱:

问曰:若谓“无作得涅槃”者,那么为何汝于此论中宣说无常(苦、不净、无我)等诸法义耶?

答曰:是为了让贪执生死红尘的有情众生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故如颂曰:

谁不厌三有,彼岂敬寂灭?
如于自家室,难出此三有。
How can anyone who has no aversion To this take an interest in pacification? Like [leaving] home, it is also hard To leave worldly existence behind.

【词汇释难】

三有:欲、色、无色三有生死轮回。

寂灭:寂灭生死痛苦的解脱。

【释文】对轮回心生厌离者,为了了结生死从中出离故则会依止寂灭道。谁人若是不厌离三有轮回,彼人岂会敬重希求寂灭道耶?因无厌离心故,诸薄智劣慧者是不堪出离三有轮回的。这正如对于自己毫无实际意义的家室,由于非常难以断除贪执爱念的原故,那些无念薄智的群愚则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而实在难以割舍放下是同一回事。如彼,待宰者贪求甘饮喻。

<待宰者贪求甘饮喻>

    譬如,让某甲待宰刑戮的死囚,为了立即奔赴执行斩首的杀处,而将其从死牢中放出时,不去立即寻求如何逃离被斩的厄运,反而去贪求一杯甘饮之浆。如喻所比,于彼恩爱相系处亦复实难离贪断欲。

【释义】要获得无作涅槃的寂灭安乐,必须先在内心舍离三有世间,这是必须完成的前行。一个人如在内心对三界轮回生死不生起厌离心,那么他对寂灭涅槃之境必然无有敬重希求之念,试想一个对三界轮回之苦毫无厌烦,而是充满着贪爱者,他又怎么会追求出离解脱,抛弃一切贪爱去趋入涅槃之境呢?这就像有些贪著小家室者,即使自己的家室充满穷困痛苦,仍然会执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由此而无法离家另谋生计。同样道理,不能由了知三有苦谛而生起厌离之心者,则于究竟解脱安乐不会生希求。既无希求恭敬无为涅槃之心,他不可能无缘无故趋入无作空性之道,而无此般若空性道,即会如同《圣般若摄颂》中所言:

谁求声闻独觉果,乃至法王如来果,

必依般若法忍得,离此恒时不可得。

    并且于般若空性,必须依恭敬信心方可通达,而心希有漏福乐者,既然无敬重此道之心,当然也就无法得到涅槃解脱。

譬如说,有些人因贪恋家乡,虽然将他押赴刑场,他仍回头顾恋,想着自己的家室美食,如同有些牦牛在拉向屠场过程中,仍贪食路边的水草一般。同样,不知三有苦患者,虽在经受着极大痛苦,仍会贪著三有,不会寻求出离而敬重寂灭解脱之道,由此而断绝解脱的机会。因此,欲求无作涅槃者,首当对三有生起厌离。

如果不修习厌离生死,就算是已经成就了五神通,都无法获得永寂涅槃的妙乐。反而会因为贪执有自家室的故土而葬送今生解脱的因缘。

失译人名《杂譬喻经》云:

[昔罽宾国[1]中有一比丘,广训门徒数百余人,中有得四禅者、得五通[2]者、得[3]须陀洹[4]者、得[5]阿罗汉者。时有安息[6]人到罽宾国,见比丘教化如是,有信乐心,为作弟子。未久之间成五通行,便现神足于众人前。师告之曰:“汝虽得五通,意结未解,莫现神足以自贡高也!”便心恚师,谓师妒奇[7],自念曰:“当还生地现道德耳!”即飞到本国,诣安息王殿前,现神足飞来。王为作礼而问:“道人是何国人?”比丘言:“我王国人,诣罽宾国学道,今所以还,欲福土地报所生恩。”王大欢喜即长跪白[8]:“愿道人自从今日常住我宫中,受我供养。”比丘即可之。王手自供养,或使夫人及婇女来[9],比丘便有欲意向青衣[10],诸臣下知之,以白于王,王逆呵[11]之;王所以不信者,本见其[12]飞来故也。未久之间青衣腹大,诸臣复启王,王以夫人为验,乃知其实,即夺法衣,遣使令去出宫,以是道人故不加楚毒。比丘出外行作劫人贼,无当前者,王不知是前比丘也,谓:“募雄士使人生捕。”将来,定是前比丘,王问曰:“汝前犯欲谓为误耳,云何复劫人乎?”比丘叩头曰:“穷,无复余计故也!”王曰:“我本见汝神足飞来,故不忍加于汝毒。复[13]赦汝,勿复犯我界中。”解放令去。比丘念曰:“如行客作,求生活也!”即自衒[14]。有屠家顾[15]使搥[16]牛刺羊,事事皆为,后使打骨,迸挑[17]中面坏其眼根,无所复见,不复中使,主人遣令其去。于是持一破杅[18],顺巷行乞遂成贱人。

比丘更变其间数年,师以道眼观察,欲知所在,见比丘如此在安息市乞。时门徒中但学五通不求断苦者五百余人,师告之曰:“汝等速严[19],今当共行省[20]往日安息弟子。”弟子皆喜曰:“彼道德必大茂盛。”师乃自屈往省,皆承神足须臾以到住于其前。师呼其名,即答师声言:“和上[21]来耶!”师言:“尔故来相省。”师问曰:“何缘乃尔?”弟子具陈本末[22],辩[23]说所犯意。师语诸弟子:“得五通,非坚固道也,不可恃怙矣!”师说是时,五百弟子皆得六通成应真[24]道,彼一弟子惭愧无辞,师徒一切更还本所。]

过度贪著有漏的安乐,尚且难以得戒,更别说是要获得解脱了。

《大方便佛报恩经·优波离品》云:

[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25]以问耆婆[26],正值诸天入欢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一切诸天无顾看者。耆婆后至,顾见目连,向举一手,乘车直过。

目连自念:“此本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乐都失本心。”

即以神力制车令住,耆婆下车礼目连足,目连种种因缘责其不可。

耆婆答目连曰:“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是故举手问讯,颇见诸天有尔者不?生天以著乐深心不得自在,是使尔耳!”

目连语耆婆曰:“有弟子病,当云何治?”

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

有时,目连劝释提桓因:“佛世难遇,何不数数亲近咨受[27]正法?”

帝释欲解目连意故,遣使敕一天子令来,反覆三唤,犹故不来。此一天子唯有一妇,有一伎乐[28],以染欲情深,虽复天王命重,不能自割。后不获已而来,帝释问曰:“何故尔耶?”即以实而对[29]

帝释白目连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乐,以自娱乐不能自割,况作天王?种种宫观,无数天女,天须陀[30]食自然百味,百千伎乐以自娱乐,视东忘西。虽知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而以染乐缠缚不得自在,知可如何?”

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诸天著乐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

红尘世间的确是充满着太多的迷乱与执着,使得那些情执深重的群品难以生起厌离心。下面再给诸贤圣弟子分享一则乾闼婆王‘善爱’因为过度贪著音声琴韵无法入道,后来世尊以技艺应身[31]调伏所化的公案。

《撰集百缘经·乾闼婆作乐赞佛缘》云:

[佛[32]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乾闼婆,善巧弹琴,作乐歌舞,供养如来,昼夜不离,名闻远彻,达于四方。时彼南城,有乾闼婆王,名曰善爱[33],亦巧弹琴,作乐歌舞,于彼土中,更无詶对[34],憍慢自大,更无有比。闻[35]其北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作乐歌舞,故从彼来,涉历[36]诸土[37],经[38]十六大国,弹一弦琴,能令出于七种音声,声有二十一解。时诸人民闻其弹琴作乐歌舞,欢娱自[39]乐,狂醉放逸不能自制,共相随逐来诣舍卫,欲得见王致意问讯角[40]试技[41]术。

时城郭[42]神及乾闼婆,启白[43]王言:“云南方国,有乾闼婆王,名曰善爱,快能弹琴,作乐戏笑,今在门外,致意问讯。云在彼间,遥承王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歌舞戏笑,故从远来,求共角[44]试弹琴技[45]术。愿王今者!听使所白[46]。”

时波斯匿王告[47]守门者,疾唤来入。共王相见,各怀欢喜。善爱白言:“承闻王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歌舞戏笑,今在何许?我今当共角[48]试技[49]术。”

王即答曰[50]:“我不相惮[51],去此不远,我今共汝往至于[52]彼,随意角[53]试。”

时王然可。至世尊所,佛知王意,寻自变身,化作乾闼婆王,将天乐神般遮尸弃[54],其数七千,各各手[55]执琉璃[56]之琴,侍卫[57]左右。

时波斯匿王语善爱言:“此皆是我作乐诸神,汝今可共角试琴术。”

时善爱[58]王,即便自取一弦之琴,而弹鼓之,能令出于七种音声,声有二十一解,弹鼓合节甚可听闻,能令众人欢娱舞戏,昏迷放逸不能自持[59]

[60]时如来复取般遮尸弃琉璃之琴,弹鼓一弦,能令出于数千万种,其声婉妙[61]清彻可爱,闻者舞笑,欢娱爱乐,喜不自胜。

时善爱王闻是声已,叹未曾有,自鄙惭愧先所弹琴所出音声,即便引伏,长跪叉手:“请为大师,更咨琴法。”

[62]时如来见善爱王,除去我慢,心已[63]调伏,还服[64]本形,诸比丘僧,默然而坐。心惊毛竖,寻于佛前,深生信敬,长跪合掌,求入道次[65]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未久之间,得阿罗汉果[66]

时波斯匿[67]见善爱王,心已调伏,复得道果,心怀欢喜,长跪请佛及比丘僧。佛即然可。敕[68]诸群臣,奔驰道路,除去瓦石污秽不净,建立幢幡[69],悬诸宝铃[70],香水洒地散众名华,安置床榻[71],设诸肴膳[72],供养佛僧。

时诸比丘见是供养,怪未曾有[73],而白佛言:“如来世尊[74]宿殖[75]何福,今者乃有如是音乐供养如来,终不远离?”

[76]时世尊[77]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78]。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曰正觉[79],将诸比丘,远[80]行教化,至梵摩王国,在一树下,结跏趺坐[81],入火光三昧,照于天地。时彼国王,将诸群臣数千万众,出城游戏,作倡伎乐,歌舞戏笑。遥见彼佛及比丘僧,在于树下,结跏趺坐,光明赫弈[82],照于天地,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将诸伎女[83],往到佛所,前礼佛足,作乐供养,长跪请佛:‘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大慈怜愍,来入宫中,受我供养。’佛即然可[84]。设诸肴膳,供养讫已,佛即为王种种说法,发菩提心,即授王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梵摩王者则我身是,彼时群臣者今诸比丘是,皆由彼时供养佛故,无量世中,不堕地狱、畜生、饿鬼[85],天上人中常受快乐,乃至今者自致成佛,有是音乐而供养我,终不远离。”

[86]时诸比丘闻佛所说[87],欢喜奉行。]

若人能够对生死轮回生起厌离心,即便是在即将受刑处死之时,亦都不是为时已晚,还是有可能让行人步向解脱的一线希望的诚如下说。

《撰集百缘经·如愿临当刑戮求佛出家缘》云:

[[88]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愚人,名曰如愿,好喜杀生、偷盗、邪婬,为人纠告[89],王敕收捕,系缚送市,顺行唱令:“送至杀处。”规[90]欲刑戮[91],值见世尊,作礼归躬,具说罪状,“今当就死,命在不久,唯愿世尊!大慈怜愍,为我白王,听使出家,死不复恨。”尔[92]时如来[93]即便然可,告阿难曰[94]:“汝可往语波斯匿王,云吾今日,从王乞索此一[95]罪人,用为出家。”是时阿难受佛教敕,寻即往到,语波斯匿王:“今日世尊,从王乞索此一罪人,用为出家。”王闻佛语,敕放罪人,送与世尊,度令出家,精勤修习,未久之间,得阿[96]罗汉果。时诸比丘,见是如愿,临死得脱,出家未久[97],复获道果,叹未曾有,而白佛言:“如来世尊宿殖何福?出言信用[98],救彼罪人,得济身命。不审世尊其事云何[99]?”

尔时[100]世尊[101]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㮈国有佛出世,号曰帝幢[102],将诸比丘,游诸聚落,教化众生。于其路次,值一仙人,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103]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请命就座[104],设诸肴膳,供养佛已,因发愿言:‘使我来世出言信用。’佛即答言:‘使汝所求必得如愿,如我今者无有异也。’时彼仙人闻佛语已,即于佛前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即为[105]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仙人者则我身是,以我过去敬顺佛故,今者出言无不信受,救彼罪人得免身命及获道果。”

[106]时诸比丘闻佛所说[107],欢喜奉行。]


[1] 罽宾国:拼音jì bīn guó,南北朝時西域国名。即即今之克什米尔(Kashmir)地区。

[2] 五通:拼音wǔ tòng,即五神通。天眼、天耳、如意、他心智、自识宿命。

[3] 得【大】,〔-〕【宋】【元】【明】

[4] 须陀洹:拼音xū tuó huán,预流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预流果是见道位,一般来说见道分十六个刹那,前十五刹那是预流向,第十六刹那才得果。

[5] 者得【大】,〔-〕【宋】【元】【明】

[6] 安息:伊朗高原古国名。

[7] 奇【大】,伎【宋】【元】【明】

[8] 白【大】,曰【宋】【元】【明】

[9] 来【大】,〔-〕【宋】【元】【明】

[10] 青衣:拼音qīng yī,指侍女、宫女。

[11] 逆呵:拼音nì hē,逆拒并呵斥。

[12] 其【大】,〔-〕【明】

[13] 复【大】,今复【宋】【元】【明】

[14] 自衒:拼音zìxuàn,见“自炫 ”。释义是炫耀自己;自我吹嘘。

[15] 顾【大】,雇【宋】【元】【明】

[16] 搥【CB】【丽-CB】,槌【大】,椎【宋】【元】【明】搥牛:拼音chuíniú,指击杀牛。

[17] 挑【大】,掉【宋】【元】【明】

[18] 杅【大】,孟【宋】【元】【明】杅:拼音yú,盛汤浆的器皿。

[19] 速严:拼音sù yán,急整行装。

[20] 省:拼音xǐng,探望,问候。

[21] 和上【大】,和尚【宋】【元】【明】

[22] 本末:拼音běn mò,始末,原委。

[23] 辩【大】,徧【宋】【元】【明】

[24] 应真:拼音yìng zhēn,即阿罗汉之旧译。

《出三藏记集》曰:“旧经无著果,亦应真,亦应仪,新经阿罗汉,亦言阿罗诃。”《玄应音义》曰:“应仪道,又言应真,或言真人,旧云无著果,亦云阿罗诃,今言阿罗汉,皆是一义。”

[25] 忉利天:拼音dāo lì tiān,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释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26] 耆婆:拼音qí pó,梵语Jivaka的音译。印度古代名医。精药理,后被尊为神。

[27] 咨受:拼音zī shòu,谓赞叹受教。

[28] 伎乐:拼音jì lè,指歌舞女艺人。

[29] 对:拼音duì,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30] 须陀:拼音xū tuó,梵语的音译,指甘露。

[31] 技艺应身:又作“事业化身”。佛薄伽梵为教化众生而示现种种能工巧匠的化身,如为教化乐神乾闼婆王善爱,佛自化为乐师,演奏乾闼婆琴使其调化。佛三化身之一。

[32] 佛【大】*,尔时佛【圣】*

[33] Supriya.

[34] 詶对:拼音zhòu duì,应对。

[35] 闻【大】,〔-〕【圣】

[36] 涉历:拼音shèlì,经过;经历。

[37] 土【CB】【丽-CB】,士【大】

[38] 经【大】*,迳【圣】*

[39] 娱自【大】,自娱【圣】

[40] 角【大】*,捔【宋】*

[41] 技【大】*,伎【宋】*【圣】*

[42] 城郭:拼音chéng guō,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43] 启白【大】,王启自【圣】

[44] 角【大】*,捔【宋】*

[45] 技【大】*,伎【宋】*【圣】*

[46] 白【大】,〔-〕【圣】

[47] 告【大】,若【圣】

[48] 角【大】*,捔【宋】*

[49] 技【大】*,伎【宋】*【圣】*

[50] 曰【大】*,曰言【宋】*【元】*【明】*

[51] 惮:拼音dàn,〈动〉怕,畏惧:忌惮。惮服。肆无忌惮。过则不惮改。

[52] 于【大】,于【圣】

[53] 角【大】*,捔【宋】*

[54] 般遮尸弃:Pañcaśikha.(人名),仙人名。译曰五顶,五髻。

[55] 手【大】,手乾【圣】

[56] 琉璃【大】,流离【圣】

[57] 侍卫:拼音shì wèi,侍从并护卫。

[58] 爱【大】,〔-〕【圣】

[59] 自持:拼音zìchí,自我克制和把持。

[60] 尔【大】*,〔-〕【圣】*

[61] 婉妙:拼音wǎn miào, [声音]婉转优美。

[62] 尔【大】*,〔-〕【圣】*

[63] 已【大】,以【圣】

[64] 服【大】*,复【宋】*【元】*【明】*【圣】*

[65] 道次:拼音dào cì,途中。

[66] 阿罗汉果:拼音ā luó hàn guǒ,罗汉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四果。欲、色、无色三界的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以后得阿罗汉果。按大乘的观点,阿罗汉断尽的只是烦恼障,其相续中还有所知障。

[67] 匿【大】,匿王【圣】

[68] 敕:拼音 chì,〈动〉皇帝下命令 [order imperially]。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69] 幢幡【大】*,宝憧【圣】*

[70] 宝铃:拼音bǎo líng,寺庙中悬挂的铃。

[71] 床榻:拼音chuáng tà,床和榻的总称。泛指床。

[72] 肴膳:拼音yáo shàn,饭菜。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无端絻,虽 公西赤 不能以为容;无肴膳,虽 闵 曾 不能以养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 唐 杜甫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

[73] (供养…有)六字【大】,事已【圣】

[74] 世尊【大】,〔-〕【圣】

[75] 殖【大】*,植【宋】*【元】*【明】*

[76] 尔【大】*,〔-〕【圣】*

[77] 世尊【大】*,佛【圣】*

[78] (汝等…说)十二字【大】*,〔-〕【圣】*

[79] Prabodhana.

[80] 远【大】,游【宋】【元】【明】【圣】

[81] 结跏趺坐:拼音jié jiā fū zuò,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

[82] 赫弈:拼音hè yì,盛大显赫貌。

[83] 女【大】,乐【圣】

[84] 然可:拼音rán kě,同意;应允。

[85] 地狱…鬼【大】*,三途【圣】*

[86] 尔【大】*,〔-〕【圣】*

[87] 闻佛所说【大】*,〔-〕【圣】*

[88] 佛【大】*,尔时佛【圣】*

[89] 纠告:拼音jiū gào,检举告发。

[90] 规【大】,亲【宋】【元】【明】,顽【圣】

[91] 刑戮:拼音xíng lù,刑罚或处死。

[92] 尔【大】*,〔-〕【圣】*

[93] 如来【大】,佛【圣】

[94] 曰【大】,言【宋】【元】【明】

[95] 一【大】,〔-〕【圣】

[96] 阿【大】,〔-〕【圣】

[97] 久【大】,久之间【圣】

[98] 出言信用【大】,〔-〕【圣】

[99] (不审…何)八字【大】,〔-〕【圣】

[100] 〔不审…时〕十字-【圣】(复次)尔时【大】,〔-〕【圣】

[101] 世尊【大】*,佛【圣】*

[102] Indradhvaja.

[103] (三十…种)七字【大】*,相【圣】*

[104] 请命就座【大】,〔-〕【圣】

[105] 为【大】,佛为【圣】

[106] 尔【大】*,〔-〕【圣】*

[107] 闻佛所说【大】*,〔-〕【圣】*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