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13

第二百一十三课


六、诸法的究竟实际体无差别:

问曰:如何方能获得无所取受的寂灭胜道耶?

答曰:当从睹见一切诸法空无自性(的实相)而得。

若复征问:诸法其量无边,云何堪能睹见诸法的一切范畴耶?又复未见未断一法,则不能得作苦边。

如世尊云:“任由一刹那的般若胜慧,即能现前妙觉一切凡可知者、可见者与可证者。”

故次问曰:当如何观照[1]此义呢?

答曰:

说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
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
Whoever sees one thing Is said to see all. That which is the emptiness of one Is the emptiness of all.

【词汇释难】

一法见者:现见一法的真如实际者。

一切见者:即同于现见了悟一切万法的真如实际者。

【释文】色蕴的本性空,即是受等诸蕴的自性空;如是眼处的本性空,亦即是十二处的自性空;如是眼界的本性空,亦即是十八界的自性空;如是凡以事物、处所、时间与所依处的差别而分门别类[2]森罗万象[3]的无量无边诸法中,一法的本性空即是一切万法的自性空。虽然瓶、盆等法其相有别,但其中的虚空却毫无别致。同理,虽然色等诸法其相有别,但色等诸法的自性无生(本体)无别故。若能仅仅明达一法的自性无生者,亦能尽测一切万法的自性无生。如是触类旁通[4]推知[5]断舍等是诸法类。

是故《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云:

若知一法同诸法,如幻阳炎无所取;

虚妄空寂不常恒,彼人不久成真觉。

如是《月灯三昧经》亦云:

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

虽有种种说,而不起于慢。

犹知我无性,智究一切法,

万法皆彼性,凝然如虚空。

如彼,饮一滴海水喻。

<饮一滴海水喻>

    譬如,海水悉皆一味故,若人饮用一方海水的咸味者,即同于饮用了一切方及方所的海水之味。如喻所比,一切万法的有为空性[6]亦复如是。

【释义】要通达一切法的实相才能断尽烦恼迷惑,得到究竟解脱,这并非意味着一切法无有边际故无人能得到解脱。对修习大乘般若法门者而言,若能于一法中见到远离四边戏论的空性实相,他即见到了一切法的法性,佛在《三昧王经》中说过:“以一知一切,以一切知一。”《圣虚空藏三昧经》中也云:“谁不执一法实有,便知诸法如幻焰。”修习离戏大空性的大乘利根修行人,若见一法空,便能由此而见一切法皆如幻影阳焰,均无自性。以般若智观,见一法实相,即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由此空性慧,即可照见诸法实相,度一切苦厄。一法的实相,即一切法的实相,于胜义中诸法皆是平等离戏大空,远离一切缘执戏论,彼等本体毫无差异。因而诸法数量虽无边际,然法性是唯一的,若现见一法之实相者,则可无难通达所有法的离戏实相,如同海水虽多,然仅尝一滴便可知所有海水的味道。

譬如说,诸圆形、方形器皿外形虽有别,然而器内的虚空无任何实质区别;同样,诸法外相虽千差万别,然而其离一切戏论之大空本体无有丝毫差异。因此诸大乘利根修行人,可由一法见空而通达一切法的实相。于此有疑:若一法见空即见一切空,那么阿罗汉等二乘修行人亦已通达一部分法的空性,为何不许他们已见一切法的空性呢?应知此处所言的一法见者即一切见者,是特对大乘利根行人而言,而且所见之空是指以般若慧现见离四边的大空性,而非暂时的单空。对此俄巴活佛在注疏中有过较详分析,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释》中也有详细阐述,诸学人可参阅。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明十地功德》时云:

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

是故正知同一味,妙智剎那达所知。

    《出曜经·华品》云:

[愚诵千章,不解一句,

智解一句,即解百义。

愚诵千章,不解一句者,愚者无智、无行、无见、无眼、不修闻,但有浅智粗智,贪食彼千句不解一句,是故说:‘愚诵千章,不解一句’也。

智解一句,即解百义者,智者有眼有见,能细思惟彼一义,围绕义如[7]此法应尔、不应尔,是故说:‘智解一句,即解百义’也。]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云:

[善男子!云何菩萨入于法界甚深理趣,见一切法与诸法界,互相周遍平等一性?法界者亦名离欲界,离一切尘故;亦名不生界,无聚集故;不相违界,本无生故;无往界,无等故;无来界,无碍故;无住界,不生起故;如如界,三世平等故;无我界,本来清净故;无寿者界,由胜义故;无了别界,无所住故;无阿赖耶界,无染污故;无生起界,性决定故;如虚空界,性清净故;如涅槃界,无戏论故;如是名为入法界理趣。若菩萨入如是理趣,凡所演说一一语言,皆与法界理趣互相周遍,即知欲界、法界无二无别。

复次,欲性法界、嗔性法界无二;嗔性法界、痴性法界无二;痴性法界、烦恼性法界无二;烦恼性法界、欲界性法界无二;欲界性法界、色界性法界无二;色界性法界、无色界性法界无二;无色界性法界、空性法界无二;空性法界、眼界性法界无二;眼界性法界、色性法界无二;色性法界、眼识界性法界无二;眼识界性法界乃至意界性法界无二;意界性法界、意识界性法界无二;意识界性法界、蕴界性法界无二;蕴界性法界、地、水、火、风界性法界无二;地、水、火、风界性法界、空性法界无二;乃至八万四千法蕴行、一切法法界无二;是为一切法法性界。若菩萨由平等智入如是法界,则能见一切法平等性理趣。善男子!是为菩萨入法界理趣。]

《中观四百论颂》此处所谓的空性即指一切万法平等不二的究竟法性,《说无垢称经·不二法门品》中对此即有细致入微的精辟演说。

《说无垢称经·不二法门品》云:

[时无垢称普问众中诸菩萨曰:“云何菩萨善能悟入不二法门?仁者皆应任己辩才各随乐说。”

时众会中有诸菩萨各随所乐次第而说。

时有菩萨名法自在,作如是言:“生、灭为二。若诸菩萨了知诸法本来无生,亦无有灭,证得如是无生法忍,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胜密,作如是言:“我及我所分别为二。因计我故便计我所,若了无我亦无我所,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无瞬,作如是言:“有取、无取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无取则无所得,无所得故则无增减、无作、无息,于一切法无所执著,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胜峯,作如是言:“杂染、清净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杂染、清净无二则无分别,永断分别趣寂灭迹,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妙星,作如是言:“散动、思惟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一切无有散动、无所思惟,则无作意。住无散动,无所思惟、无有作意,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妙眼,作如是言:“一相、无相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诸法无有一相、无有异相、亦无无相,则知如是一相、异相、无相平等,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妙臂,作如是言:“菩萨、声闻二心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二心性空如幻,无菩萨心、无声闻心,如是二心其相平等皆同幻化,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育养,作如是言:“善及不善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善性及不善性无所发起,相与无相二句平等,无取、无舍,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师子,作如是言:“有罪、无罪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有罪及与无罪二皆平等,以金刚慧通达诸法,无缚、无解,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师子慧,作如是言:“有漏、无漏分别为二。若诸菩萨知一切法性皆平等,于漏、无漏不起二想,不著有想、不著无想,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净胜解,作如是言:“有为、无为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二法性皆平等,远离诸行,觉慧如空,智善清净,无执、无遣,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那罗延[8],作如是言:“世出、世间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世间本性空寂,无入、无出,无流、无散,亦不执著,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调顺慧,作如是言:“生死、涅槃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生死其性本空,无有流转亦无寂灭,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现见,作如是言:“有尽、无尽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都无有尽、无尽,要究竟尽乃名为尽,若究竟尽不复当尽则名无尽。又,有尽者谓一刹那,一刹那中定无有尽则是无尽。有尽无故,无尽亦无。了知有尽、无尽性空,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普密,作如是言:“有我、无我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有我尚不可得,何况无我?见我、无我其性无二,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电天,作如是言:“明与无明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无明本性是明,明与无明俱不可得,不可算计、超算计路,于中现观平等无二,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憙见,作如是言:“色、受、想、行及识与空分别为二。若知取蕴性本是空,即是色空、非色灭空,乃至识蕴亦复如是,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光幢,作如是言:“四界与空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四界即虚空性,前、中、后际四界与空性皆无倒,悟入诸界,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妙慧,作如是言:“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一切其性皆空,见眼自性于色无贪、无瞋、无痴;如是,乃至见意自性于法无贪、无瞋、无痴,此则为空。如是见已,寂静安住,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无尽慧,作如是言:“布施、回向一切智性各别为二;如是,分别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及与回向一切智性各别为二。若了布施即所回向一切智性,此所回向一切智性即是布施;如是,乃至般若自性即所回向一切智性,此所回向一切智性即是般若。了此一理,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甚深觉,作如是言:“空、无相、无愿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空中都无有相,此无相中亦无有愿,此无愿中无心、无意、无识可转。如是,即于一解脱门具摄一切三解脱门。若此通达,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寂静根,作如是言:“佛、法、僧宝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佛性即是法性、法即僧性,如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诸法亦尔。若此通达,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无碍眼,作如是言:“是萨迦耶[9]及萨迦耶灭分别为二。若诸菩萨知萨迦耶即萨迦耶灭,如是了知,毕竟不起萨迦耶见,于萨迦耶萨迦耶灭,即无分别、无异分别。证得此二究竟灭性,无所猜疑、无惊、无惧,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善调顺,作如是言:“是身、语、意三种律仪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如是三种律仪皆无作相,其相无二。所以者何?此三业道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语无作相、语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意无作相即一切法俱无作相——若能随入无造作相,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福田,作如是言:“罪行、福行及不动行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罪行、福及不动皆无作相,其相无二。所以者何?罪、福、不动如是三行性相皆空,空中无有罪、福、不动三行差别,如是通达,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华严,作如是言:“一切二法皆从我起。若诸菩萨知我实性即不起二,不起二故即无了别,无了别故无所了别,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胜藏,作如是言:“一切二法有所得起。若诸菩萨了知诸法都无所得则无取舍,既无取舍,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月上,作如是言:“明之与暗分别为二。若诸菩萨了知实相无暗、无明,其性无二。所以者何?譬如苾刍[10]入灭尽定,无暗、无明;一切诸法其相亦尔。如是妙契[11]诸法平等,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宝印手,作如是言:“欣厌涅槃、生死为二。若诸菩萨了知涅槃及与生死不生欣厌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为生死之所系缚则求解脱;若知毕竟无生死缚,何为更求涅槃解脱?如是通达,无缚、无解,不欣涅槃、不厌生死,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珠髻王,作如是言:“正道、邪道分别为二。若诸菩萨善能安住正道,邪道究竟不行;以不行故,则无正道、邪道二相;除二相[12]故则无二觉;若无二觉,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复有菩萨名曰谛实,作如是言:“虚之与实分别为二。若诸菩萨观谛实性尚不见实,何况见虚?所以者何?此性非是肉眼所见,慧眼乃见。如是见时,于一切法无见、无不见,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如是,会中有诸菩萨随所了知各别说已,同时发问妙吉祥[13]言:“云何菩萨名为悟入不二法门?”

时妙吉祥告诸菩萨:“汝等所言虽皆是善,如我意者,汝等此说犹名为二。若诸菩萨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表、无示,离诸戏论、绝于分别,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时妙吉祥复问菩萨无垢称言:“我等随意各别说已,仁者当说,云何菩萨名为悟入不二法门?”

时无垢称默然无说。

妙吉祥言:“善哉善哉!如是菩萨是真悟入不二法门,于中都无一切文字言说分别。”

此诸菩萨说是法时,于众会中五千菩萨皆得悟入不二法门,俱时证会无生法忍。]


[1] 观照:拼音guān zhào,佛教语。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

[2] 分门别类:拼音fēn mén bié lèi,意思是把一些事物按照特性和特征分别归入各种门类。

[3] 森罗万象:拼音sēn luó wàn xiàng,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4] 触类旁通:拼音chù lèi páng tōng,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5] 推知:拼音tuīzhī,经过推理论证而知道。

[6] 有为空性:因缘所生三界器世间法性。十六空之一。

[7] 如【大】,智【宋】,知【元】【明】

[8] 那罗延: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意译为金刚力士。

[9] 萨迦耶:即坏聚。一刹那顷即行坏灭,本由多种聚积而成之人身。

[10] 苾刍:拼音bì chú,即比丘。意译作“净乞食”、“乞士”。别解脱七众之一。承认守护《毗奈耶经》所说二百五十三戒而如仪受持律仪的男子。本西域草名,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

[11] 妙契:拼音miào qì,解释为神妙的契合。

[12] 相【大】,想【宋】【元】【明】【宫】【圣】

[13] 妙吉祥:即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菩萨”、“曼殊室利菩萨”、“闻随师离菩萨”。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