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20

第二百二十课


五(如是修习则能必得涅槃)分二:一、正说;二、了知真性能得解脱但尚有未解脱者的原因。

一、正说:

设若由于某些因缘尚未具足者,则如颂曰:

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
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Through knowing reality, even if now One does not attain nirvana, One will certainly gain it effortlessly In a later life, as it is with actions.

【词汇释难】

知真性:证知真如实性。

无功用:不费功用。

如是业:指如同此顺次受业与顺后受业一般的意思。众生所造的业在感果时有三种感果的次第。何谓为三?一者、顺现受业,二者、顺次受业,三者、顺后受业。本偈《中观四百论》颂文中所指即是第二、第三种现象即顺次受业及顺后受业。

一、顺现受业:顺现法受业。今生所造强而有力的业,即于今生受果报者。

二、顺次受业:来世或后一生中定当受报的业。

三、顺后受业:来生以后始感其果之业。

【释文】为现见真如圣智而精勤修学,设若在即生中未得作苦边的离欲涅槃胜位。但是由于成就了知真性的第一义圣智故,在后生来世当中则无须功用勤作,决定能得到涅槃(圣果),如同受是业报[1]。譬如,由无明使然所造的定业,设若即于今生未曾受报,但是就如同种子前一甫[2]灭,苗芽、叶子、花果等遂即得生一般。在后生来世当中毋庸置疑定当感得其果。

《中论·观法品》云:

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如彼,食啖[3]芒果后植种其子[4]喻。

<食啖芒果后植种其子喻>

    譬如,若人食啖成熟的芒果后,将其种子毫无损伤地植种于沃壤[5]肥泽[6]的田地中。虽然无法辄[7]得其果,然而在其余诸时,则能丰获大利。因为能够如其所愿地获得累累硕果[8]故。

【释义】今生中若依内外种种善缘,已了知诸法的真实面目,但是以种种业缘自己没有证得涅槃之境,后世决定会因此而无假功用获得涅槃解脱。因为对空性的了知,是不可退转灭失的随解脱分善业,以此善业为因,后世中必将成熟无漏解脱的果报,比如往昔有些独觉,虽然在听闻佛法的即生没有证悟无我实义,但后世中无需善知识引导,能自发觉醒生起厌离,安住于寂静兰若,无难证得涅槃果位。这种道理就像有情所造的顺后受业,今生虽未现前报应,后世也决定现前报应;同样,了知空性的善业,今生万一未成熟,后世亦决定会自然现前果报,获得解脱胜位。

如龙树菩萨在《中论·观法品》中说:

若佛不出世,声闻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诸独觉依前世修习真性的善业,即生中虽无有善知识开示,亦能自发证悟,由此可见修习了知空性实相的巨大功德。

譬如说,芒果的种子种下后,当时虽然见不到它的果实,但若干年后一定会有果实可得;同样,诸闻思修习空性法义者,即使现世中无有涅槃果现前,但后世决定有解脱胜果可得。因此,诸修行人理应为通达空性实相而精进不懈,而不必顾虑当下有无果报现前。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观察学者品》中也说:

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

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

能有如是长远目光修学佛法,岂有不成功之人!

分别明菩萨[9]在《般若灯论释·观法品》中云:

[如论偈说:

不一亦不异,不断亦不常,

是名诸世尊,最上甘露法。

释曰:甘露者,谓得无分别智因故。如诸佛以己[10]所得智,于一切众生界,以佛日言说光,随众生机令开慧花。复次,诸声闻人,以习闻思修慧得真实甘露法,现证涅槃息一切苦。或为福智聚未满足故,虽不证解脱,后世决得。其义云何?如论偈说:

                    “诸修真实者,今虽未得果,

    将来决定得,如业不假勤。[11]

释曰:诸修真实行者,若此世、若后世而不得果者,因熏习诸行,未来世中自然得真实智。亦无他为缘,如论偈说:

诸佛未出世,声闻已灭尽,

然有辟支佛,依寂静起智。

释曰:如《三密[12]经》说:“辟支佛依寂静故起实智慧者,由身心寂静为因故智慧得起,是名甘露法。若今世、若后世有能修真实者,必定得甘露法。”是故欲得解脱,应当修行是真实法。此品中破外人立验,亦说自验无过,而令信解诸阴我我所空,是此品义意,以是故我义得成。

如《般若经》中说:“极勇猛!色非是我、非是无我,乃至受、想、行、识非是我,非是无我。若[13]色、受、想、行、识非我体非无我体,是名般若波罗蜜。”

如经偈言:

                   “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受者,

 但众缘名身,佛得如是解。”

此中明我、人、众生及诸行聚,是等皆空无有因起。

又如《空寂所问经》说:“一切众生,竖我见幢、张无明帆、处烦恼风、入生死海。诸佛大悲,张大教网捞[14][15]天人,置涅槃岸。”

如上偈说:

不二安隐门,能破诸邪见。

  诸佛所行处,是名无我法。[16]]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则出自《六度集经》能显明因今生听闻般若空性法后虽然未能即生得涅槃,然其所感得的顺次受业者究竟如何呢?请阅经文。

《六度集经·小儿闻法即解经》云: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常守[17]梵行,在精舍止[18]。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说经声妙无能及者,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19]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诵说经声,即寻音往诣精舍中,礼比丘已却坐一面,听其经言,时说色本,闻之即解,儿大欢喜。经句绝已,便问比丘。比丘应答[20],不可儿意。是时小儿反为解说,其义甚妙,昔所希[21]闻。比丘闻之,欢喜甚悦,怪此小儿乃有智慧,非是凡人。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散走入山,儿寻其迹[22]追逐求索。尔时,值[23]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魂神[24]即转,生长者家,第一夫人作子。

夫人怀妊[25],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长者家,素不知法,怪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下问谴祟[26],无所不至,无能知者。长者甚愁,不知夫人那得此病,家中内外皆悉忧惶[27]。是时比丘入城分卫诣长者门,遥闻经声心甚喜悦,住门有顷。主人偶[28]出,见此比丘亦不作礼,比丘怪之:‘此贤者家内说经声妙乃尔乎[29]!今此长者不与我语。’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深经者,音声微妙乃如是耶!’长者报言:‘我内中妇闻得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尔乃知长者家为不解法,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将比丘入至妇所。妇见比丘即为作礼,比丘咒愿[30]言:‘得佛疾。’便与比丘相难[31]说经法,反[32]复披解,比丘甚喜。长者问言:‘此何等病?’比丘报言:‘无有病也,但说深经甚有义理,疑此夫人所怀妊儿,是佛弟子。’长者意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饮食毕讫,比丘便退[33]精舍,展转相谓:‘有一长者夫人怀妊,甚可奇怪,口诵尊经,所说如流,其音妙好,解释经理甚深。’

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普及众僧悉令诣舍,办饮[34]食具。时至,皆到坐定,行水饮[35]食已,咒愿达嚫[36]。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却坐一面,复为比丘快说经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比丘具足解说,众僧踊跃欢喜而退。日月满足,夫人在产,娩娠[37]得男,又无恶露[38]。其儿适生,叉手长跪,诵[39]般若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如本时无所复知,如梦寤[40]已了无所识。长者即复呼众僧。比丘都集,往睹小儿,说经故事,初无踬碍[41]。是时众僧各各一心观此小儿本,皆不能知。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慎莫惊疑,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42]其启受。’

时儿长大至年七岁,悉知微妙,道俗皆备,与众超绝,智度无极。诸比丘等皆从受学,经中误脱[43]有所短少,皆为删定,足其所乏。儿每入出有所至止,辄[44]开化人使发大乘;长者家室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发摩诃衍意[45],悉行佛事。儿所教授城郭市里,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弟子乘者五百人,诸比丘闻儿所说本漏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净。”

佛告阿难:“是时小儿者,吾身是也。时比丘者,迦叶佛是也。如是,阿难!我往昔时,一从比丘闻<摩诃衍品>,赞善开解,心意欢喜不转,精进不忘,深识宿命,自致无上平等正觉。一闻之德乃尚如是,何况终日遵修道者?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下面再跟众贤圣佛子分享一则顺后受业的因缘公案。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十喻》时云:

[如文殊师利本缘: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46]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是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瞋恚相、愚痴相,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瞋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得法忍,于实法中不动如山。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十二头陀[47],得四禅、四无色定。胜意诸弟子钝根多求,为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欲、知足,行头陀行,闲处禅寂;訾毁[48]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邪见中,是说淫欲、瞋恚、愚痴,无所挂碍[49]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淫欲法,名何等相?’答言:‘淫欲是烦恼相。’问言:‘是淫欲烦恼,在内耶?在外耶?’答言:‘是淫欲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居士言:‘若淫欲烦恼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四维[50]、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空无所有,云何能作烦恼?’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著邪道中。’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瞋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从居士家至林树间,入精舍中,语诸比丘:‘当知喜根菩萨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因缘。’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淫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淫怒痴及道,

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

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不能令心恼,

若人计吾我,淫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是不离有无;

     若知有无等,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脱。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二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诸根暗钝。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日明王。尔时,胜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

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瞋恚。”

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

答言:“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


[1] 受是业报:感受此顺次受业及顺后受业之果报。

[2] 甫:拼音fǔ,〈副〉方才,刚刚。年甫弱冠。惊魂甫定。

[3] 食啖:拼音shí dàn,吃。

[4] 子:拼音zǐ,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5] 沃壤:拼音wòrǎng,肥沃的土地。

[6] 肥泽:拼音féi zé,土地肥润。

[7] 辄:拼音zhé,〈副〉立即;就。

[8] 硕果累累:拼音shuò guǒ léi léi,意思是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

[9] 分别明菩萨:又作“清辨论师”。昔印度一中观派阿阇黎著《般若灯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

[10] 己【CB】,已【大】己:拼音jǐ,自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中观四百论·净治弟子品》云:

今生知真性,设未得涅槃,

后生无功用,定得如是业。

[12] 密【大】,蜜【明】【宫】

[13] 若【大】,苦【宋】【元】

[14] 捞【大】,涝【宫】

[15] 捞漉:拼音lāo lù,1.亦作“捞摝”。 2.水中探物。 3.泛指营求,寻取。

[16]《中观四百论·破见品》云:

空无我妙理,诸佛真境界,

能坏众恶见,涅槃不二门。

[17] 守【大】,修【宋】【元】【明】

[18] 止:拼音zhǐ,〈动〉居住。

[19] 厥:拼音jué,其;他的;她的。

[20] 应答:拼音yìng dá,释义:对答,答话。

[21] 希【大】,常【明】

[22] 迹【大】,跡【宋】【元】【明】

[23] 尔时值【大】,时值遇【宋】【元】【明】

[24] 魂神:拼音hún shén,魂灵。

[25] 怀妊:拼音huái rèn,怀胎,妊娠。

[26] 谴祟:拼音qiǎn suì,谓天或鬼神所显示于人的灾祸。

[27] 忧惶:拼音yōu huáng,忧愁惶恐;忧惧。

[28] 主人偶【大】,长者适【宋】【元】【明】

[29] 说经声妙乃尔乎【大】,中说经音声乃尔【宋】【元】【明】

[30] 咒愿:拼音zhòu yuàn,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31] 相难【大】,难【宋】【元】【明】

[32] 反【大】,及【宋】【元】【明】

[33] 退【大】,退自还【宋】【元】【明】

[34] 饮【大】*,饭【宋】*【元】*【明】*

[35] 饮【大】*,饭【宋】*【元】*【明】*

[36] 达嚫:拼音dá chèn,佛教语。施舍。

[37] 娠【大】,身【宋】【元】【明】娩娠:拼音miǎn shēn,母体产出婴儿的动作或过程。

[38] 恶露:拼音è lù,产妇分娩后由子宫排出的余血和浊液。正常情况下,产后二至三周完全排尽。

[39] 诵【大】,说【宋】【元】【明】

[40] 寤:拼音wù,〈动〉睡醒:“七日而寤”。寤寐以求。

[41] 踬碍:拼音zhìài,颠仆受阻。

[42] 从【大】,往【宋】【元】【明】

[43] 误脱:拼音wù tuō,谓文字脱漏讹误。

[44] 辄:拼音zhé,总是,就:动辄得咎。浅尝辄止。

[45] 摩诃衍意:大乘心。即指菩提心。

[46] 阿僧祇:拼音ā sēng qí,梵语的译音。义译为无数。相当于10的140次方。

[47] 十二头陀:《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云:“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

[48] 訾毁:拼音zǐ huǐ,非议诋毁。

[49] 挂碍:拼音guà ài,牵挂;惦念。

[50] 四维:拼音sìwéi,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