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66

第二百六十六课


二、破许我体是常遍:

又,若时斯我能尽其众生的一一数量而能遍及一切,若尔颂曰:

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
彼于彼自体,言障不应理。
If the self is in everyone then why Does another not think of this one as “I”? It is unacceptable to say that It is obscured by itself.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我品》云:

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

能障既言通,不应唯障一。

德:指思、识,包括苦、乐等受。

【释文】“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者,如汝所宗我体即如太虚[1]能及[2]、能遍一切处所。若于尔时,由于其余有情也被吾我所遍及故,即于是处如于自我,云何不起我执?设复如我,其余有情亦于吾我同起我执,若尔者,即能成就我体能遍能及一切时处。不可谓言:其他有情身中,有他我障蔽[3]吾我,他我所见境处亦非不许有吾我存在,因为已许我体能及能遍一切时处故。

若处无别,是则不可谓言彼于彼自体言说有诸障蔽,为显此义,故次颂曰:“彼于彼自体,言障不应理。”由于所处无别故,即如吾我自体,不可谓言吾我能障他我故,是则应堕他我即成吾我我执的所见境。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谓言我体能虚通周遍一切(时处)。

【释义】再破尼也耶派[4]所计的神我,若神我如汝等所许,具有常恒无方分周遍一切法的功德,那么你所执著的神我,其他众生也应同样执著为自我。神我周遍一切,有什么理由他人不对你的神我起相同的执著呢?如果众生所执的我各各不同,即打破了神我是常而周遍法的立宗,因此外道救云:神我虽然周遍一切,然而有情各有自体的我,由自体我为障碍,有情只见自体我,不见他人的我,以此也就没有神我非周遍常法的过失。

中观师破曰:这是不应理的。若汝等许我是常恒周遍法,如是一切有情的补特伽罗[5]我应是同一体性,是全然无异的一体法,如是同一体性的我,又怎么会对自体存在障碍呢?若各个有情的我,能障碍其他有情的我,如是各个有情的我,应成有不同体性、不能周遍一切的法。如果承认为常恒周遍法,一切有情的我应成一体,如是自于自体,不存在能障所障,如同黑暗于自身非能障蔽,因此说有障碍也不应理。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我品》云:

[复次,有余苟[6]避如是过网,不许我体少分起用,执能依德遍所依我。此亦不然。德若遍我,根等和合便为无用,无根等处有乐等故。若言不尔,由我一分与根等合遍生乐等,如在一处炷等行力发起灯光明遍多处。若尔颂曰:

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

能障既言通,不应唯障一。

“我德若周遍,何为他不受?”

    论曰:若我与德体俱遍者,一人乐等应遍诸我,何为余我皆不受耶?宁许一分我与意合,即于是处生苦乐等,我能领受,无此过失。若汝复言,我所有物唯属于我,我能领纳一人乐等。虽遍诸我然唯属一、不系余人,云何令他受我苦乐?世间现见所有财物,唯主能受、非他所用。若处有别,是事可然。既是同居,何妨共受?诸同处物若不属己,虽无取舍自在受用,见触受用谁复能遮?现见世间非属己物,若同一处见触无遮。今苦乐等无形质故,唯能见触不可取舍,是故汝言不成救义。若言余我于他苦乐,由有闇障[7]不能领受,如世间物虽复同居,眼无障者能有所见,眼若有障即无所观。我亦如是,于自苦乐无闇障故,便能领受于他苦乐,虽复同居有闇障故不能领受。若尔闇障少分转耶?彼言不也,周遍转故。此障彼我处不同耶?复言不也,处无别故。若尔颂曰:

“能障既言通,不应唯障一。”

论曰:一闇障处有无量我,处既无别,一我被障、余则不然。谁能信解闇相无别、我相是同,能障所障处复无别?所受乐等其义亦然,是则有障及以无障、受与不受一切应同。不见世间有诸外闇,如汝所计内闇差别。前虽执德不遍所依,而我体遍与他德合,应亦能受,过同此言。我岂不说乐等与意,其处要同方能领受,故无受他乐等过失。汝等外道随自意言,非随意言能契[8]正理。非可照物处灯明中,而此灯明不能照了。我亦应尔,云何不受?若汝复言:虽一切我体皆周[9]遍,而自乐等不共于他。何以故?乐等诸德由行势力而得生故,此行势力依法非法而能受果,故此义成。如是方便于理无益,过失同前,不成救义。如是论者依理推征,邪观为先,立我常遍能作能受,义不得成。]


[1] 太虚:拼音tài xū,天,天空。

[2] 及:拼音jí,〈动〉至,达到。

[3] 障蔽:拼音zhàng bì,遮挡;遮蔽。

[4] 尼也耶派:即正理派。

[5] 补特伽罗:拼音bǔ tè jiā luó,佛教语。意译为人、众生、数取趣。旧译为“福伽罗”、“弗伽罗”、“富特伽耶”等。

[6] 苟:拼音gǒu,〈副〉姑且,暂且:苟安。苟延残喘。苟且。

[7] 闇障:即指无明之障碍。《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云:“一切法中,悉有闇障,坏闇障故,即是菩提。”

[8] 契:拼音qì,〈动〉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

[9] 周【大】,同【宋】【元】【明】【宫】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