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270

第二百七十课


二(总破我)分四:一、执有人我是颠倒[1];二、常我即不能解脱生死;三、解脱时不应许言有我;四、破无我的解脱是实有。

一、执有人我是颠倒:

复次,若谓我体即如火之煖热性,自体性实有者,以我有实体故,决定应见我体。是事则不然。如是执有我论者,但随自宗妄起种种我见差别。为显此义,故次颂曰:

或观我周遍,或见量同身,
或执如极微,智者达非有。
Some see it as ubiquitous and for some The person is the mere [size of the] body. Some see it as a mere particle. The wise see it as non-existent.

【词汇释难】

量:是指是诸外道所计我体的形量或体积。

智者:特指洞见诸法如相的有智者。

【释文】“或观我周遍”者,此中一类外道观见我体于一一身中,都无差别周遍一切。一类外道则见一切众生的我体即如明月仅此一个。一我别相的理由就是,众生因彼彼身相施设自我。即如不同种类的油器与水器中所现种种不同的明月影像一般[2]。斯我是则虚通周遍一切,如彼所执,即说偈曰: “或观我周遍”;“或见量同身”者,如是一类外道则计执我体如蚊虻、蝼蚁、大象等之身量大小有卷有舒。或复另有外道因为无法忍受我体有卷有舒,改计我体仅如极微。然今依于如来圣教起诸正慧,现见诸法缘起法性的是诸贤圣智者则达我体定非实有。若时我体实有自性,能无倒见法如相的佛道行人应如斯照见我相,诸外道行人于我见境上也不应有如此这般众说纷纭[3]的见地[4]分歧。然此一切皆非实有,故说我体非自体性实有。

【释义】于三界轮回中流转的众生皆有我执,为了清楚我到底为何物,自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人进行了观察思索,由是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宗派观点。然而除了一切智智佛陀所宣说的正法外,这些外道所许的我皆是非理遍计,是追求解脱者必须从内心根除的种种邪见。在古印度,数论派与胜论派认为我是常恒存在之法,这种我如同虚空一样周遍一切时处;裸形外道认为补特伽罗我其量如同身体那样大小,比如一只蚂蚁,其我会如同蚂蚁身体那样小,一只大象,其我会如同大象身体那样大;还有另一种宗派,堪布阿琼说是无忍派,他们认为我如极微一样,是万法的常恒生因等等。对数论外道与胜论外道所许的我,在前面已破讫;对裸形外道所承认量同身的我,可以观察:若我量同身,与身一体则成为有形色之无常法,与身异体则成无有任何住处之法,如同龟毛兔角一般,如是即可推翻其立论;对所谓的极微我, 可以用分析极微不存在的方法,破析极微我为常法的邪计[5]。以正理无倒通达一切法真实性的智者,彼等已用慧眼,勘破一切即蕴我与离蕴我的邪见,彻达了补特伽罗无我的实相。

大疏中云:因我于究竟中根本不存在,如是照见诸法实相的佛陀圣者,并不见实有的补特伽罗我存在。以圣者的现量即可打破一切外道的遍计我,不只如此,若无误掌握中观正理,以比量推理观察,一切实有我的立论也不可能有成立的根据。能使如是教理智慧火炽燃于自相续者,定能迅速焚尽一切邪见,到达无我的解脱彼岸也。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外计受者常法我,无德无作非作者,

依彼少分差别义,诸外道类成多派。

如石女儿不生故,彼所计我皆非有,

此亦非是我执依,不许世俗中有此。

由于彼彼诸论中,外道所计我差别,

自许不生因尽破,故彼差别皆非有。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我品》云:

[又,我不能为我见境,无作用故,犹如兔角。此我见等亦不缘我,有所缘故,如缘色心。若实有我能生我见,此我云何如善幻术,随其所愿现种种相,诳惑世间令起种种我见差别?为显此义,故次颂曰:

或观我周遍,或见量同身,

或执如极微,智者达非有。

“或观我周遍,或见量同身,

或执如极微。”

论曰:一类外道执我周遍于一切处受苦乐故,我无形质亦无动作,不可随身往来生死,故知内我遍于一切。

一类外道作如是言:我若周遍如虚空者,不应随身受诸苦乐,应如空界无所往来,其性湛然[6]非作受者。是故我性应如色等,随所依身形量不定,虽无形碍而有所依,转变随身受诸苦乐。虽依形质有卷有舒,而我体性无生无灭,如油渧水随水广狭,虽有卷舒而无增减。

一类外道复作是言:若我体性随形量者,即应如身有分有变。又汝执我随所依身,似水依堤如油逐水,是则此我如彼水油,既变既多非常非一。引此为喻而言我体为常为一,与理相违。是故我体住于身内,形量极细如一极微,不可分析体常无变,动虑动身能作能受。此亦不然。以违理故。众微聚积成极大身,我住其中形量甚小,云何小我能转大身,举体同时皆见动作?若汝意谓我量虽小,而于身中往来击发,渐次周匝如旋火轮,以速疾故谓言俱动。若尔我体巡历[7]身中,应有生灭及成众分。但是迁流至余处者,定归生灭必有众分。既言我转,所至非恒,如彼灯光岂有常一?常必非动,动即非常。我动而常,深违[8]正理。又,所执我有住有行,何得说为是常是一?若行时我不舍住性,应如住位则无所行。若行时我舍其住性,别体即生,常一何在?如是等类我执无边,以理推征皆不成立。为显此义,故次颂曰:

“智者达非有。”

论曰:若有实我性相皆同等以为缘生我见者,如是我见不应得有种种差别更互相违。以此知无常住实我,但由久习虚妄我见熏在识中功能成熟,如身[9]逐业缘变不同,我见随因缘别亦尔。唯有心相变现众多,于中都无一我实体。故诸贤圣积无倒因,方便勤求证我非有。]


[1] 执有人我是颠倒:任杰教授将此译作“执有补特伽罗的我是颠倒”者,其义无别。

[2] 南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十八云:“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3] 众说纷纭:拼音zhòng shuō fēn yún,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

[4] 见地:拼音jiàn dì,意思是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多指对事物深刻、全面的认识,高出人们一般的理解。它建立在丰富的经历和体会的基础上,并由简约的形式表达出来。

[5]《入行论·智慧品》云:

手复指聚故,理当成何物?

指亦指节聚,指节犹可分。

分复析为尘,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如空无微尘。

[6] 湛然:拼音zhàn rán,释义:安然的样子。

[7] 巡历:拼音xún lì,依次经历。

[8] 违【大】,遵【宫】

[9] 身【大】,是【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