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30

第三十课


三、明修无常的利益:

问曰:虽知前往林间修道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尚有我与我所贪执者的异生而言,的确令人从中悚然战栗而不敢往诣林间修道啊!

答曰:

若谁有此念,思我定当死,
彼已舍贪故,于死更何畏?
Whoever with certainty has The thought, “I am going to die,” Having completely relinquished attachment, Why would they fear even the Lord of Death?

【词汇释难】

舍贪:舍弃对恒常不易的我与我所的贪执。

畏:畏惧或害怕死主的治罚。

【释文】孰等具有智慧的仁者,顺应契经,定当意念思惟吾我必死无疑者,他已经舍弃了一切尘缘愦闹葛藤的束缚。尚且对极需珍惜守护的生命都全然捐弃了贪执,故而对死主都已经无所忌惮者,对捐舍妻息奔赴林间出家学道又何足为惧呢?是故理当精勤随念死亡无常。如彼,为除食中毒而戴指环喻。

<为除食中毒而戴指环喻>

譬如,人们为了解除食物中的毒害物,故而在手指上戴指环。如喻所比,有智者也应当为了调伏烦恼恶毒的损伤,故而理当深惟重虑无常想。犹若弃舍具毒的食物令自身心泰然,善妙吉祥。同样,捐弃一切诸贪执也会令自逮及决定胜之无为妙乐。

圣天论师撰造之《菩萨瑜伽行四百论·明破常执方便品》第一品释终。

【释义】有些人虽然略晓诸法无常之义,然而因深厚的我与我所执障蔽,心中对离开亲人独自去森林静处修行充满了恐惧。如害怕自身得不到衣食受用,害怕林中有非人猛兽的违缘,害怕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一想到这些,出离修行的念头便会消失,这其实是因没有从内心生起真正的死亡无常之念而导致的。一个人若能如实地认识无常,心中能持念:我必定会死,很快会死,并且随时有可能死!如是生起无疑的无常之念后,便能无难地远离世俗,根本不会有上述恐惧。因为他认识到我与我所是无常变灭之苦谛法,以此他就能迅速舍弃对自我的贪爱,这种贪爱已舍,对死主的怖畏也就自然消释。死都不害怕,其他的孤寂饥寒、非人猛兽等诸怖畏,也就根本不值得计较了,此时一切违缘都不会动摇他修持正法、寻求解脱的决心。

《增壹阿含经》中,导师佛陀教授了念死无常的殊胜利益:“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死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譬如说,若人持有银镯子,在饮食时他便能以银镯子检验食品,发现有毒便立刻舍弃,不致受到毒害。同样,观修无常的心念,如同银镯子一般,能使人们认识对世俗诸法常有执著的有害本质,以此而能无难地舍弃常执,不为所害,趣入解脱正道。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

吾初畏死赴山中,数数观修死无定,

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

博朵瓦格西也教诫过:“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若有信者,应当数数思惟如上所说之无常教义,乃至未生定解前,当以观修无常为唯一所修之正法。

《增壹阿含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死,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惟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死。所谓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根断绝,宗族分离,无形无响,亦无相貌。如是,诸比丘,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死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智度论·释初品》云:

[问曰:菩萨何以故行是无常想?

答曰:以众生著常颠倒,受众苦,不得免生死。行者得是无常想,教化众生言:“诸法皆无常,汝莫著常颠倒,失行道时!”诸佛上妙法,所谓四真谛,四谛中苦谛为初,苦四行中无常行为初[1]。以是故,菩萨行无常想。

问曰:有人见无常事至,转更坚著。如国王夫人宝女从地中生,为十头罗刹将渡大海,王大忧愁!智臣谏言:“王智力具足,夫人还在不久,何以怀忧?”答言:“我所以忧者,不虑我妇叵得,但恐壮时易过。”亦如人好华好果,见时欲过,便大生著。如是知无常,乃更生诸结使,云何言无常能令心厌,破诸结使?

答曰:如是见无常,是知无常少分,为不具足,与禽兽见无常无异。以是故,佛告舍利弗:“当具足修无常想。”]

《旧杂譬喻经》云:

[昔有三道人共相问:“汝何因得道?”

曰:“我于王国中,观蒲萄大盛好,至晡时[2]人来折灭[3]取,悉败狼藉在地,我见觉无常,缘是得[4]道也。”

一人曰:“我于水边坐,见妇人摇手澡器,臂镮更相叩,因缘合乃成声,我缘是得[5]道也。”

一人曰:“我于莲华水边坐,见华盛好,至晡有数十乘车来,人马于中浴,悉取华去,万物无常乃尔,我觉是得道[6]也。”]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田夫,于夏末秋初深耕其地,发荄[7]断草;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譬如,比丘,如人刈[8]草,手揽[9]其端,举而抖擞,萎枯悉落,取其长者;如是,比丘,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庵罗果著树,猛风摇条,果悉堕落;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楼阁,中心坚固,众材所依,摄受不散;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一切众生迹,象迹为大,能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阎浮提一切诸河,悉赴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悉摄受故;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暗冥;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譬如转轮圣王,于诸小王最上、最胜;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佛说是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又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随死念俱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倘若在修行人的相续当中生起真实不昧的念死无常观,就会时时刻刻策发自己精勤修习一切善法——圣道解脱道而不敢有稍许的放逸与懈怠。所以说念死无常想实际上是诸善法之本,诸修行之所依处。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黑沉水香是众香之上;如是种种善法,不放逸最为其上。

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10]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为根本。如是乃至涅槃。

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11]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皆不放逸为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陆地生华,摩利沙华[12]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比丘,一切畜生迹中,象迹为上;如是一切诸善法,不放逸最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畜生,师子为第一,所谓畜生主;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屋舍堂阁,以栋[13]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譬如一切阎浮果,唯得阎浮名者,果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是一切俱毗陀罗树[14],萨婆耶旨罗[15]俱毗陀罗树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山,以须弥山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金,以阎浮提金[16]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衣中,伽尸[17]细氎[18]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鸟,以金翅鸟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王,转轮圣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天王,四大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释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化乐天,以善化乐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他化自在天,以善他化自在天子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梵天,大梵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众流皆顺趣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以容受故;如是一切善法皆顺不放逸。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雨滴皆归大海;如是一切善法皆顺趣不放逸海。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萨罗,阿耨大萨罗[19]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河,四大河为第一,谓恒河、新头、搏叉、司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星光明,月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大身众生,罗睺阿修罗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受五欲者,顶生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欲界诸神力,天魔波旬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众生,无足、两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无想,如来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诸法,有为、无为,离贪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诸法众,如来众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所有诸界苦行,梵行圣界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标称品名:

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明破常执方便品》第一品释终。

能断财利贪爱缚,静处勤修胜策法,

诸经密语殊胜法,最初思惟死无常。


[1] 四谛中苦谛为初,苦四行中无常行为初:《大智度论·序品》云:“十六者,观苦四种:无常、苦、空、无我。观苦因四种:集、因、缘、生。观苦尽四种:尽、灭、妙、出。观道四种:道、正、行、迹。”

[2] 晡时:拼音bū shí,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

[3] 灭【大】,搣【宋】【元】【明】搣:拼音miè,用手拔。

[4] 得【大】*,〔-〕【宋】*【元】*【明】*

[5] 得【大】*,〔-〕【宋】*【元】*【明】*

[6] 是得道【大】,是道【宋】【元】,得道【明】

[7] 荄:拼音gāi,草根。

[8] 刈:拼音yì,〈动〉割(草或谷类):刈除。

[9] 揽:拼音lǎn,〈动〉把持:揽持。独揽大权。

[10] 赤栴檀:又称牛头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曰牛头栴檀。

[11] 优钵罗华:红莲花。又作“青莲华”;“睡莲”。

[12] 摩利沙华:茉莉花。又译为“末利”。

[13] 栋:拼音dòng,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栋梁。栋宇。画栋雕梁。

[14] 俱毘陀罗:是羊蹄甲,为豆科羊蹄甲属落叶小乔木。有的佛学辞典中则说是“黑檀木的一种”,但实在找不到佐证,倒是有人称羊蹄甲为“野乌檀”,不知是否相关。

[15] 萨婆耶旨罗:又作“波利质多罗”即忉利天的树王“昼度树”,然而“昼度树”据传是刺桐树,为豆科刺桐属的落叶大乔木。

各经以连续且以一样的顺序称呼“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经查阅古来各注释或翻译,有的主张“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是忉利天的一株树,有的主张是忉利天的两株树。

[16] 阎浮提金:释义是指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阎浮是恒河的七大支流之一,阎浮檀金意思是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此金色泽赤黄,又带着紫气,为金中最高贵者。

[17] 伽尸:即迦尸国。英文Kashi,该国因盛产名为“迦尸”的竹子而得名。该国名又作“婆罗痆斯国”(梵文Vārānasī瓦拉纳西),是将都城名作为国名称谓。佛教典籍中又作:伽尸国、伽翅国、迦夷国、迦赦国、伽奢国等。意译为光有体国、芦苇国等。

[18] 㲲:拼音dié,细棉布。

[19] 阿耨大萨罗:无热恼池。位于雪山山顶,香醉山以南,是四条大河的发源地,住有阿耨达龙王。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