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33

第三十三课


二(广说修苦之正理)分七:一、思惟此身多分为苦受;二、思惟不需勤作而苦易生;三、思惟身不超越苦之本性;四、思惟被苦所损恼的情状;五、思惟苦极具大力;六、思惟乐受如身中过客;七、因此于苦性身宜应生厌离。

一(思惟此身多分为苦受)分二:一、正说;二、思惟虽厌苦欣乐然唯苦相逐之正理。

一、正说:

问曰:虽然人们的痛苦皆源于身体,然而也有其对治方法,诚如享用种种能滋茂大乐之欲境——饮食、卧具、坐垫、车乘等不仅仅是对治所生诸苦之因而且也是兴起大乐的因。故是诸痛苦实乃寡不敌众,微乎其微,然而安乐则俯仰可得,比比皆是之故,不必专精一意怖惧痛苦。

答曰:于是诸痛苦唯应心生畏惧。颂云:

若人所生乐,不能大于苦, 如是极大苦,宁犹思惟小?When humans do not have As much pleasure as pain, Should so much pain Be considered negligible?

【词汇释难】

极大苦:生、老、病、死等这些身体自相具有的痛苦,同时又是极大、难忍的痛苦。

《法集要颂经·有为品》云:

诸患集成身,生多众苦恼,

人命亦如是,为老死所伺。

《入行论·智慧品》云:

轮回虽极苦,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呜呼堪悲愍!

如人数沐浴,或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犹自引为乐。

如是诸众生,度日若无死,

今生遭弑杀,后世堕恶趣。

宁:〈副〉岂;难道。是个反问词。

【释文】当痛苦逼临于身体上的时候,都是以剧烈、众多的形式而来临的,然而安乐则并非如此,此乃世间共称的名言现量。比如,天授敷设软绵绵的垫褥眠寐甚或宴坐其上,正当依止可意的色、声、香、味、触而尽情享受一切安乐来资助身乐。当尔之时,被蚊虻利如针尖的长嘴噆[1]肤蜇刺,不计之前所受的一切安乐,便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愤气填膺地陷入苦痛的崖底。又比如,将一人能享受的最大安乐,与他失去自己爱重入骨彻髓的心肝宝贝儿子时所带来的痛苦相较,其乐不及苦痛的十六分之一。虽然,他仍旧有被巨苦慑服微不足道的安乐,然而是诸安乐已经无力抗拒苦痛的入侵。倘若有所谓巨大的安乐,就不应当被痛苦所慑服,因为弱小者是无力慑服强大者的原故。所云身有大乐小苦者是言非也。

即说偈曰:

慑服大力者,彼力不甚微,

若被他慑服,不言是大力。

以是之故,以诸微小甚微的外缘苦因既能使其受苦的身体,不应执为苦寡乐众。如彼,逻伐拏鬼王劫走私多王妃喻。

<逻伐拏鬼王劫走私多王妃喻>

    譬如,逻伐拏鬼王劫走早已婚嫁给阿踰阇国逻摩王之正妃私多,并幽禁私多于楞伽城中,逻摩王遂举兵征伐逻伐拏鬼王,在长期的战争当中,最终征服了逻伐拏鬼王夺回了私多王妃,因斯杀害无量有情,逻伐拏鬼王因劫走私多王妃的事,身受巨大的痛苦乃至最以终命丧黄泉作为代价,然而从中也未曾得到丝毫的安乐。如喻所比,沉没在轮回淤泥的渊薮当中,执其为安乐者亦复如是。

【释义】不管人们如何努力,以种种安乐受用方便对治痛苦,然而身体本身即是苦受,任何安乐也无法超过或消除身体的苦受。不管人们享受的安乐如何强,只要有些微的苦受,安乐刹那之间便会烟消云散;而正在经受痛苦时,平时给人带来很大安乐的受用,也无法使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是普遍现量可见的事实。比如说,有一国王坐在皇宫中柔软的垫子上,享受着歌舞美食,沉浸在五欲满足的快乐中,在世间来说,这是很大的安乐。然而当一只小毒蜂飞进来,它的细针刺中国王时,刹那之间所有的乐受都会消失,他只会觉得痛苦难忍,这时候,歌舞美食软垫等安乐不论如何增加,也不可能压住小蜂蜇刺的苦受。苦受的作用,比乐受的作用大,这是名言中无欺的规律,如稍加观察,人们都会明白这种事实。月称菩萨说,很多人认为丰衣足食是生活中最大的安乐,然而在有吃有穿时,如果儿子死了,那么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解脱痛苦,让人生起快乐。因此,应知身体相续中的苦受,任何安乐也无法消除,佛陀说过: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有少许安乐也会变成痛苦。

譬如说,有一札左罗刹为了得到罗刹女“司达”,与别的罗刹打了十年仗,后来虽然得到了“司达”,然而依之却无法消除十年战争带来的痛苦,反而更为恐怖,时刻害怕别的罗刹来劫夺。同样,不管人们如何努力追逐世俗安乐,自身的苦受也无法消除,即使得到少分安乐,也会转变为痛苦。

《大智度论·序品》云:

[问曰:若乐有二分,慈心、喜心;悲心观苦,何以不作二分?

     答曰:乐是一切众生所爱重故,作二分,是苦不爱不念故,不作二分。又受乐时心软,受苦时心坚。如阿育王弟韦陀输,七日作阎浮提王,得上妙自恣五欲。过七日已,阿育王问言:“阎浮提主,受乐欢畅不?”答言:“我不见、不闻、不觉。何以故?旃陀罗日日振铃高声唱:‘七日中已尔许日过,过七日已,汝当死!’我闻是声,虽作阎浮提王,上妙五欲,忧苦深故,不闻、不见。”以是故知苦力多,乐力弱。若人遍身受乐,得一处针刺,众乐都失,但觉刺苦。乐力弱故,二分乃强;苦力多故,一处足明。”]

《六度集经·忍辱度无极章》云:

[“昔者[2]菩萨为大国王,常以四等育护众生,声动遐迩靡不叹懿[3]。舅亦为王,处在异国,性贪无耻,以凶为健。开士[4]林叹:‘菩萨怀二仪之仁惠。’虚诬[5]谤讪[6]为造訧端[7],兴兵欲夺菩萨国。菩萨群僚[8][9]曰:‘宁[10]为天仁贱,不为犲狼贵也。’民曰:‘宁[11]为有道之[12]畜,不为无道民矣。’料选武士陈军振旅[13],国王登台观军情[14][15],流泪涕泣[16]交颈曰:‘以吾一躬毁兆民之命,国亡难复,人身难获,吾之[17][18][19],国境咸康,将谁有患乎?’王与元[20][21]俱委[22]国亡[23]。舅入处国,以贪残为政,戮[24]忠贞、进佞蛊[25],政苛[26]民困,怨泣相属,思咏[27]旧君犹孝子之存慈亲也。

王与元[28]妃处于山林,海有邪龙,好妃光颜,化为梵志,讹[29]叉手箕坐[30]垂首靖[31]思,有似道士惟禅定时。王覩欣然[32],日采果供养。龙伺王[33]行,盗挟[34]妃去,将还海居。路由两山夹[35]道之径,山有巨鸟,张翼塞径,与龙一[36]战焉。龙为震电[37]击鸟,堕其右翼,遂获还海。“王采果还,不见其妃,怅然而曰:‘吾宿行违[38],殃咎[39]隣臻[40]乎?’乃执弓持矢,经历诸山寻求元[41]妃。覩有荥[42][43],寻极其原[44],见巨猕猴而致哀恸[45],王怆然[46]曰:‘尔复何哀乎?’猕猴曰:‘吾与舅氏并肩为王,舅以势强夺吾众矣,嗟乎[47]无诉。子今何缘翔[48]兹山岨[49]乎?’菩萨答曰:‘吾与尔其忧齐矣!吾又亡[50]妃,未知所之。’猴曰:‘子助吾战,复吾士众;为子寻之,终必获矣。’王然之曰:‘可。’明日猴与舅战,王乃弯弓擩[51]矢,股肱[52]势张,舅遥悚惧[53],播[54]徊迸驰,猴王众反,遂命众曰:‘人王元[55]妃,迷在斯山,尔等布索。’猴众各行,见鸟病翼,鸟曰:‘尔等奚[56]求乎?’曰:‘人王亡其正妃,吾等寻之。’鸟曰:‘龙盗之矣!吾势无如,今在海中大洲之上。’言毕鸟绝。

猴王率众,由径临海,忧无以渡[57]。天帝释即化为猕[58]猴,身病疥㿅[59],来进曰:‘今士众之多,其踰[60]海沙,何忧不达于彼洲乎?今各复[61]负石杜[62]海,可以为高山,何但通洲[63]而已?’猴王即封之为监[64],众从其谋,负石功成,众得济度,围洲累沓[65]。龙作[66]毒雾,猴众都病无不仆地。二王怅愁[67],小猴重曰:‘令[68]众病[69]瘳,无劳圣念。’即以天药傅[70]众鼻中[71],众则[72]奋鼻而兴,力势踰前。龙即兴风云以拥[73]天日,电耀光海,勃怒霹雳震干动地[74]。小猴曰:‘人王妙射,夫电耀者即龙矣。发矢除凶,为民招福,众圣无怨矣。’霆[75]耀电光,王乃放箭,正破龙胸,龙被射死,猴众称善。小猴拔龙门钥[76],开门出妃,天鬼咸喜。二王俱还本山,更相辞谢,谦光[77]崇让。

会舅王死,无有嗣子,臣民奔驰寻求[78]旧君,于彼山阻[79]君臣相见,哀泣俱还,并获舅国,兆民欢喜称寿万岁,大赦宽政,民心欣欣含笑且行。王曰:‘妇离所天[80]只行一宿,众有疑望,岂况旬朔[81]乎?还于尔[82]宗事合古仪。’妃曰:‘吾虽在秽虫之窟,犹莲华[83]居于污[84]泥。吾言有信,地其坼[85]矣。’言毕地裂,曰:‘吾信现矣。’王曰:‘善哉!夫贞洁者沙门之行。’自斯国内,商人让利,士[86]者辞位,豪能忍贱,强不陵弱,王之化也。婬妇改操,危命守贞,欺者尚信,巧伪守真[87],元[88]妃之化也。”

佛告诸比丘:“时国王者,我[89]身是也。妃者,俱[90][91]是。舅者,调达是。天帝释者,弥勒是也。菩萨法忍度无极行忍辱如是。”]

《杂宝藏经·十奢王缘》云:

[昔人寿万岁时,有一王,号曰十奢,王[92]阎浮提。王大夫人,生育一子,名曰罗摩。第二夫人,有一子,名曰罗漫。罗摩太子,有大勇武,那罗延[93]力,兼有扇罗,闻声见形,皆能加害,无能当者。时第三夫人,生一子,名婆罗陀。第四夫人,生一子,字灭怨恶。第三夫人,王甚爱敬,而语之言:“我今[94]于尔,所有财宝都无悋惜[95],若有所须,随尔所愿。”夫人对言:“我无所求,后有情愿,当更启白。”

时王遇患,命在危惙[96],即立太子罗摩,代己为王,以帛[97]结发,头著天冠,仪容轨则,如王者法。

时小夫人,瞻视王病,小得瘳差[98],自恃如此,见于罗摩绍[99]其父位,心生嫉妒,寻启于王求索先愿:“愿以我子为王,废于罗摩。”

王闻是语,譬如人噎[100]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正欲废长,已立为王;正欲不废,先许其愿。”

然十奢王,从少已来,未曾违信;又王者之法,法无二语,不负前言。思惟是已,即废罗摩,夺其衣冠。

时弟罗漫,语其兄言:“兄有勇力,兼有扇罗,何以不用,受斯耻辱?”

兄答弟言:“违父之愿,不名孝子。然今此母,虽不生我,我父敬待,亦如我母,弟婆罗陀,极为和顺,实无异意。如我今者,虽有大力、扇罗,宁可于父母及弟,所不应作而欲加害。”弟闻其言,即便默然。

时十奢王,即徙[101]二子,远置深山,经十二年,乃听还国。罗摩兄弟,即奉父敕,心无结恨,拜辞父母,远入深山。

时婆罗陀,先在他国,寻召还国,以用为王。然婆罗陀,素与二兄,和睦[102]恭顺,深存敬让。既还国已,父王已崩,方知己母妄兴废立,远摈二兄,嫌所生母所为非理,不向拜跪,语己母言:“母之所为,何期[103][104][105],便为烧灭我之门户。”向大母拜,恭敬孝顺,倍胜于常。

时婆罗陀,即将军众,至彼山际,留众在后,身自独往。当弟来时,罗漫语兄言:“先恒称弟婆罗陀义让恭顺[106],今日将兵来,欲诛伐我之兄弟?”

兄语婆罗陀言:“弟今何为将此军众?”

弟白兄言:“恐涉道路,逢于贼难,故将兵众,用自防卫,更无余意。愿兄还国,统理国政。”

兄答弟言:“先受父命,远徙来此。我今云何,辄得还返[107]?若专辄者,不名仁子孝亲之义。”如是殷勤,苦求不已,兄意礭然,执志弥固。弟知兄意终不可回,寻即从兄,索得革屣[108],惆怅[109]懊恼,赍[110]还归国,统摄国政。常置革屣于御坐[111]上,日夕朝拜问讯之义,如兄无异。亦常遣人,到彼山中,数数请兄。然其二兄,以父先敕十二年还,年限未满,至孝尽忠,不敢违命。其后渐渐年岁已满,知弟殷勤屡遣信召,又知敬屣如己无异,感弟情至,遂便还国。既至国已,弟还让位而与于兄。

兄复让言:“父先与弟,我不宜取。”

弟复让言:“兄为嫡长[112],负荷父业,正应是兄。”

如是展转,互相推[113]让,兄不获已,遂还为王。兄弟敦穆[114],风化大行,道之所被[115],黎元[116]蒙赖,忠孝所加,人思自劝奉事孝敬。婆罗陀母,虽造[117]大恶,都无怨心。以此忠孝因缘故,风雨以时,五谷丰熟,人无疾疫[118],阎浮提内,一切人民,炽盛丰满,十倍于常。]


[1] 噆:拼音zǎn,叮咬:“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2] 者【大】,有【宋】【元】【明】

[3] 叹懿:拼音tàn yì,赞颂美德。

[4] 开士:拼音kāi shì,佛教用语。指菩萨。因其能开悟众生,使生信心。

[5] 虚诬:拼音xū wū,虚假欺骗,凭空诬陷。

[6] 谤讪:拼音bàng shàn,诽谤。

[7] 訧端:拼音yóu duān,责怪的事端。

[8] 群僚:拼音qún liáo,指百官。

[9] 佥:拼音qiān,〈代〉众人;大家。

[10] 宁【大】,吾宁【宋】【元】【明】

[11] 宁【大】,宿【宋】

[12] 之【大】,人【宋】

[13] 振旅:拼音zhèn lǚ,整顿军队。

[14] 情【大】,精【宋】

[15] 猥:拼音wěi ,众,多。

[16] 泣【大】,泗【宋】【元】【明】

[17] 之:拼音zhī,〈动〉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18] 遁【大】,道【宋】

[19] 遁迈:拼音dùn mài,犹言远走高飞。

[20] 元【大】*,于【宋】*

[21] 后【大】,妃【元】【明】

[22] 委:拼音wěi,抛弃,舍弃:委弃。委之于地。

[23] 亡【大】,去【宋】【元】【明】

[24] 戮:拼音lù,〈动〉杀:戮尸。杀戮。

[25] 佞蛊:拼音nìng gǔ,奸佞;邪恶。

[26] 苛【大】,荷【宋】

[27] 思咏:拼音sī yǒng,意思是思慕咏叹。

[28] 元【大】*,于【宋】*

[29] 讹:拼音é,敲诈,假借某种理由向人强迫索取财物或其他权利:讹诈。

[30] 箕坐:拼音jī zuò,犹箕踞。两腿张开坐着﹐形如簸箕。

[31] 靖【大】,静【宋】【元】【明】

[32] 欣然【大】,心欣【宋】【元】【明】

[33] 王【大】,王出【宋】【元】【明】

[34] 挟:拼音xié,〈动〉携带。

[35] 夹【大】,陿【宋】【元】【明】

[36] 一【大】,〔-〕【宋】【元】【明】

[37] 电【大】,雷【宋】【元】【明】

[38] 违【大】,遗【宋】【元】【明】

[39] 殃咎:拼音yāng jiù,灾祸。

[40] 臻:拼音zhēn,到,来到:百福并臻。

[41] 元【大】*,于【宋】*

[42] 荥【大】,荣【宋】【元】【明】

[43] 荥流:拼音yíng liú,小水流。

[44] 原【大】,源【宋】【元】【明】

[45] 哀恸:拼音āi tòng ,哀伤悲痛。

[46] 怆然:拼音chuàng rán ,悲伤哀痛的样子。

[47] 乎【大】,呼【宋】【元】【明】嗟乎:拼音jiē hū,1.亦作“嗟呼”。2.叹词。表示感叹。

[48] 翔:拼音xiáng,〈动〉悠闲自在地行走。

[49] 岨【大】,阻【宋】山阻:拼音shān zǔ,险要的山地。

[50] 亡:拼音wáng,〈动〉失去:亡佚。亡羊补牢。

[51] 擩【大】,搏【宋】【元】【明】擩:拼音rǔ,〈动〉塞。永生又擩给 尤大哥几颗手榴弹。

[52] 股肱:拼音gǔ gōng,大腿和胳膊。均为躯体的重要部分。

[53] 悚惧:拼音sǒng jù,恐惧、害怕。

[54] 播【大】,幡【宋】,旛【元】【明】

[55] 元【大】,于【宋】【元】【明】

[56] 奚:拼音xī,〈代〉什么,何。

[57] 渡【大】,度【宋】【元】【明】

[58] 猕【大】,〔-〕【宋】【元】【明】

[59] 㿅【大】,廯【宋】【元】【明】㿅:拼音xiǎn,异体字: 癬 同“癣”,由霉菌引起的某些皮肤病的统称,患处常发痒:癣疥。头癣。手癣。体癣。足癣。

[60] 踰【大】,喻【宋】【元】【明】

[61] 复【大】,使【宋】,使众【元】【明】

[62] 杜:拼音dù,〈动〉 堵塞。

[63] 通洲:此处即指通往师子洲或楞伽岛。即位于印度半岛南端之锡兰岛(即今斯里兰卡)。又称师子洲、执师子国。或称僧伽罗、宝渚。

[64] 监:拼音jiān,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65] 累沓:拼音lèi tà,谓多层。

[66] 作【大】,化【宋】【元】【明】

[67] 怅愁:拼音chàng chóu,惆怅忧伤。

[68] 令【大】,今令【宋】【元】【明】

[69] 病【大】,〔-〕【宋】【元】【明】

[70] 傅【CB】【丽-CB】,传【大】

[71] 中【大】,口【宋】

[72] 则【大】,即【宋】【元】【明】

[73] 拥【大】,壅【宋】【元】【明】

[74] 震干动地:案:虽然诸不同版本的经典中都写作“震干动地”,但应该是“震天动地”。

[75] 霆:拼音tíng,劈雷,霹雳:雷霆万钧。

[76] 钥【大】,籥【宋】

[77] 谦光:拼音qiān guāng,尊者虽谦抑退让,但其德性更见光明磊落。

[78] 求【大】,本【宋】【元】【明】

[79] 阻【大】,岨【元】【明】

[80] 天【大】,夫【宋】【元】【明】

[81] 旬朔:拼音xún shuò,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不长的时日。

[82] 于尔【大】,尔女【宋】【元】【明】

[83] 华【大】,〔-〕【宋】【元】【明】

[84] 污【大】,淤【宋】【元】【明】

[85] 坼【大】,拆【元】【明】坼:拼音chè,裂开:干坼。坼裂。天旱地坼。

[86] 士【大】,仁【宋】,仕【元】【明】

[87] 真【大】,贞【明】

[88] 元【大】,于【宋】【元】【明】

[89] 我【大】,吾【宋】【元】【明】

[90] 俱【大】*,裘【宋】*【元】*【明】*

[91] 俱夷:意译牛护、密行、明女、守护地、覆障。为悉达太子之妃。

[92] 王:拼音wàng〈动〉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93] 那罗延:(天名)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慧琳音义》六曰:“那罗延,欲界中天名也,一名毗纽天。欲求多力者承事供养,若精诚祈祷多获神力也。”同二十五曰:“此云力士。”

[94] 今【大】,令【明】

[95] 悋惜:拼音lìn xī,顾惜,舍不得。

[96] 危惙:拼音wēi chuò,病危、病重将死。

[97] 帛【大】,自【宋】【元】【明】

[98] 小得瘳差【大】,得小瘳瘥【宋】【元】【明】瘳差:拼音chōu chà,是指病愈。

[99] 绍:拼音shào,〈动〉连续,继承:绍复(继承恢复)。绍述(继承)。绍世(连续几世)。

[100] 噎:拼音yē,〈动〉本义:食物堵住喉咙。

[101] 徙:拼音xǐ,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徙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

[102] 睦【大】,穆【宋】【元】【明】

[103] 何期:拼音hé qí,岂料。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有想到。

[104] 勃【大】,牸【元】【明】

[105] 勃逆:拼音bó nì,叛逆。

[106] 顺【大】,敬【宋】【元】【明】

[107] 返【大】,反【宋】【元】【明】

[108] 革屣:拼音gé xǐ,皮制的鞋。

[109] 惆怅:拼音chóu chàng ,悲愁、失意。

[110] 赍:拼音jī,〈动〉携带;持。

[111] 御坐:拼音yù zuò,皇帝的宝座。

[112] 嫡长:拼音dí zhǎng,解释为嫡长子。正室所生的长子。

[113] 推【大】,揖【宋】【元】【明】

[114] 敦穆:拼音dūn mù,亦作“ 敦睦 ”。1.亲厚和睦。2. 指使亲厚和睦。

[115] 被:拼音bèi,〈动〉及;到达。

[116] 黎元:拼lí yuán,百姓、民众。

[117] 造【大】,经【宋】【元】【明】

[118] 疾疫:拼音jí yì,释义:1、疫病;瘟疫。2、 发生疫病。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