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41

第四十一课


七、因此于苦性身宜应生厌离:

问曰:虽然于此身体有其本性的痛苦。然而可以用安乐的因于此加以对治的原故,因此对自己的身体远不足为虑。

答曰:

苦因缘众多,众病及外事,
不见于人类,有尔许乐因。
There seem to be many causes Of suffering, like sickness and others, But humans do not seem to have As many causes of pleasure.

【词汇释难】

苦因缘众多:致苦的因缘,就是众病和外事。众病代表内苦,外事代表外苦。这在前面讲“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时已经介绍了。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云: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云:

三界皆无乐,普遍一切苦,

众生为痴诳,而不生厌惓。

如是受苦已,痴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如果从种子。

尔许:是指如许、如此。

【释文】就此身体的苦因而言,有身体内在自身所引发的诸如四大不调等所引起的诸病患。复次,还有外在的寒热等外缘所生起的诸多令人厌恶的痛毒感受。身体有如是诸多受苦的内因外缘,令其受乐的内外因缘却寥若晨星,完全不能与苦因缘成正比。正是由于身体的苦因缘多多,乐因缘则少少然故,不得妄自造言说:“由于有是诸安乐的因故,我实不惧痛苦。”这样妄自尊大的言辞。如彼,追梦择公主为佳偶喻;顶生王劫夺多闻天子女喻。

<追梦择公主为佳偶喻>

    那些想要将皇家的公主据为自己佳偶的痴心汉子们,大多数人都会注定与痛苦长相厮守,因为公主只能让一人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婿。追求公主的痴心汉虽多,但却不果其愿。因此其余的男人也注定饱尝单相思苦的损恼。如喻所比,众生等也是苦因缘众多,乐因缘稀少。

<顶生王劫夺多闻天子女喻>

犹如顶生王劫夺了多闻天子女,是其成为他遭受众多痛苦的因。而完全没有成为令他享乐的因。因为两者的实力相当之故。

即说偈言:

身乐如水滴,苦痛譬汪洋,

智者明斯理,孰念身有乐!

【释义】人类的身体,其名言本性即痛苦,《因缘品》中说过:“此身多障恼,脓漏恒疾患。”对这种本性即苦的身体,有些人认为可以藉种种世俗安乐因缘对治,使其众苦消散,得以恒时保持安乐,而这是非理的想法。对人的身体来说,苦因极多,乐因极其稀微。身苦的众多因缘,在日常中皆可现见:从内缘来说,有四百零四或说八万四千种疾病;从外缘来说,有器界的地水火风种种灾难侵袭,其他有情的讥毁打击伤害等等。从内到外的众多法,稍加观察,无一不是苦缘,可是反过来观察,身体的安乐因缘,却极为罕见,也可以说是找不到。因为身内身外一切事物,皆不离无常苦害本性,即使有少许事物能引生刹那的安乐,而转瞬又会变成极大的苦因,正如月称菩萨说:

                    “如同苦海中,身乐如水滴,

   智者明此理,谁说身有乐!”

譬如说,国王有一非常美丽的公主,欲择佳偶,于是有众多青年云集,各个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公主的青睐,然而在成千上万年轻人中,能如愿的最多也只是一个人,其余得到的只会是失望、嫉妒等痛苦。同样,身体的安乐因如同娶到公主的人一样,只有一个,而痛苦因极其众多,如同失望的年轻人一样。因此有智者,应了知身的本性即苦,不值得任何贪爱,而应生起厌离。

《百喻经·田夫思王女喻》云:

[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1]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2],颜色瘀[3]黄即成重病。

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

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4]不能得故,是以病耳[5]。我若不得,必死无疑。”

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

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

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6]已可证得,如彼田夫悕望王女。]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若命终时,欲赍[7]财宝至于后世,无有是处,唯除布施作诸功德;若惧后世得贫穷者,应修惠施。

我昔曾闻,有一国王名曰难陀,是时此王聚积珍宝规至后世,嘿[8]自思惟:“我今当集一国珍宝使外无余。”贪聚财故,以自己女置淫女楼上,敕侍人言:“若有人赍宝来求女者,其人并宝将至我边。”如是集敛[9]一国钱宝,悉皆荡尽聚于王库。时有寡妇唯有一子心甚敬爱,而其此子见于王女仪容瓖[10][11]姿貌非凡,心甚耽著,家无财物无以自通,遂至结病,身体羸瘦气息微惙[12]。母问子言:“何患乃尔?”子具[13]以状启白于母:“我若不得与彼交往,定死不疑。”母语子言:“国内所有一切钱宝尽无遗余,何处得宝?”复更思惟:“汝父死时,口中有一金钱,汝若发[14][15]可得彼钱,以用自通。”即随母言,往发父塜开口取钱。既得钱已至王女边。尔时王女遣送此人并所与钱以示于王,王见之已语此人言:“国内金宝一切荡尽,除我库中,汝于何处得是钱来?汝于今者必得伏藏[16]。”种种拷楚[17]征得钱处。此人白王:“我实不得地中伏藏。我母示我,亡父死时置钱口中,我发塜取故得是钱。”时王遣人往捡[18]虚实[19],使人既到果见死父口中钱处,然后方信。王闻是已而自思忖[20]:“我先聚集一切宝物,望持此宝至于后世;彼父一钱,尚不能得赍持而去,况复多也?”

即说偈言:

                                          “我先勤聚集,一切众珍宝,

望赍诸钱物,随己至后世。

今观发塜者,还夺金钱取,

    一钱尚不随,况复多珍宝?”

    复作是思惟:“当设何方便,

得使诸珍宝,随我至后世?

昔者顶生王,将从诸军众,

并象马七宝,悉到于天上;

  罗摩[21]造草桥,得至楞伽城[22]

  吾今欲升天,无有诸梯隥[23]

欲诣楞伽城,又复无津梁;

    我今无方计,持宝至后世。”

时有辅相聪慧知机,已知王意而作是言:“王所说者正是其理,若受后身必须财宝,然今珍宝及以象马,不可赍持[24]至于后世。何以故?王今此身尚自不能至于后世,况复财宝象马者乎!当设何方令此珍宝得至后身?唯有施与沙门、婆罗门、贫穷乞儿,福报资人必至后世。”

即说偈言:

                                           “庄严面目者,临水见胜好,

好丑随其面,影悉现水中。

庄严则影好,垢秽则影丑,

今身如面貌,后受形如影。

庄严形戒慧,后得可爱果,

若作恶行者,后受报甚苦。

信心以财物,供养父母师,

沙门婆罗门,贫穷困厄者,

即是后有水,于中见面像,

施戒慧业影,亦复彼中现。

王有众营从,宫人诸婇女,

  臣佐及吏民[25],音乐等倡妓。

如其命终时,悲恋送塜间,

到已便还家,无一随从者。

 后宫侍直[26]等,库藏众珍宝,

 象马宝辇舆[27],一切娱乐具,

国邑诸人民,苑园[28]游戏处,

悉舍而独逝,亦无随去者。

     唯有善恶业,随逐终不放。”

“若人临终喘气粗出,喉舌干燋不能下水言语不了,瞻视不端筋脉断绝,刀风解形支节舒缓[29],机关止废不能动转,举体酸痛如被针刺。命尽终时,见大黑暗如坠深坑,独游旷野无有党侣,唯有修福为作亲伴而拥护之。若为后世,宜速修福。”

即说偈言:

                                          “若人命终时,独往无伴党[30]

毕定当舍离,所爱诸亲友,

独游黑暗中,可畏恐怖处,

  亲爱皆别离,孤焭[31]无徒伴[32]

     是故应庄严,善法之资粮[33]。”

为满此义故,婆罗留支[34]以六偈赞王,即说偈言:

                                          “虽有诸珍宝,积聚如雪山,

象马众宝车,谋臣及咒术,

专念死时至,不可以救免,

宜修诸善业,为己得利乐。

  目如青莲者[35],应勤行戒施,

死为大恐畏,闻者皆恐惧。

一切诸世间,无不终没者,

以是故大王,宜应观死苦。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

为己得利乐,宜勤行戒施。

人命寿终时,财宝不随逐,

壮色及盛年,终不还重至。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

为己得利乐,宜勤行戒施。

弥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

及屯豆摩罗,娑伽跌利不,

翘离奢势夫,逾越频世波,

如是人中上,众胜大王等,

军众及群官,悉皆灭没去,

  欣戚[36]相续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莲者,应当修善业,

使己受快乐,宜勤行戒施。

财宝及荣贵,此事难可遇,

福禄非恒有,身力有增损。

一切无定相,地主亦非常,

如此最难事,今悉具足得。

目如青莲者,应具修诸善,

使己受快乐,宜勤修戒施。

劲勇有力者,能越渡大海,

专念健丈夫,能超度诸山。

设作如斯事,未足名为难,

          能利益后世,是事乃为难。”]


[1] 世【CB】,[-]【大】

[2] 遂:拼音suì,〈动〉顺,如意:遂心。遂愿。

[3] 瘀:拼音yū,血液凝滞:瘀血。活血化瘀。

[4] 通【大】,游【宋】【元】【明】

[5] 耳:拼音ěr,<语气>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6] 菩提【大】,善根【元】【明】

[7] 赍:拼音jī,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

[8] 嘿:拼音mò,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9] 敛:拼音liǎn,收拢,聚集。

[10] 瓖:拼音guī,同“瑰”美,美丽。

[11] 玮:拼音wěi,美好的;珍奇的。

[12] 惙:拼音chuò,忧;忧愁。

[13] 具:拼音jù,古同“俱”,都,完全。

[14] 发:拼音fā,〈动〉挖掘。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

[15] 塜:拼音zhǒng,即冢,坟墓。

[16] 伏藏:拼音fú cáng,凡伏藏者有天、有神、有人。人所埋藏者为人大伏藏。鬼神所守名曰神藏。亦名地藏。诸天守护者为天伏藏。天藏尚能得见。况地伏藏及人藏乎。应作福事随意受用。

[17] 拷楚:拼音kǎo chǔ,谓身体所承受的被打之苦。

[18] 捡:拼音jiǎn,古同“检”,查。

[19] 虚实:拼音xū shí,虚假和真实。

[20] 思忖:拼音sī cǔn,释义是思忖,考虑;思量。

[21] 罗摩:阿逾陀国的王子,是印度古代传说的伟大英雄,为印度教所信奉的重要神祇之一。他是大史诗《罗摩衍那》的主角,也是主神毗湿奴的化身之一。现存在南亚一带的不少宗教画像也可看到其踪迹。

[22] 楞伽城:“楞伽”:楞伽是山名,也是城名,以此城在楞伽山顶,故以山名为城名。楞伽为梵语,中文译为“不可往”、“不可到”、“难入”。因为此山城极高,原为夜叉王所据,在此瞰食生灵,无路可通,无神通者不可往,故名。又楞伽山在今之锡兰岛上,锡兰为古名即今之斯里兰卡(SRl LANKA),其中“兰卡”即为楞伽之今译。

[23] 梯隥:拼音tī dèng,(譬喻)渐渐升高之木阶也,以譬渐教。止观一曰:‘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隥。’同辅行曰:‘梯者,说文木阶也。极高用梯,次高用隥故。隥字亦可从足,谓升蹑也。从木者雉茎反,非此所用,从石者谓山坡渐高也。亦可义用。正应从邑。何,此蹬字亦梯类也,可以升高也。’

[24] 赍持:拼音jī chí,指捧持。

[25] 吏民:拼音lì mín,官吏与庶民。

[26] 侍直:拼音shì zhí,意思是在宫廷内伺候听命或宿夜值班;犹言在宫廷内做官任职;旧指官署中当班值勤人员。

[27] 辇舆:拼音niǎn yú,人抬的车。即后世轿子。

[28] 园苑:拼音yuán yuàn,是指园囿。

[29] 舒缓:拼音shū huǎn,缓慢。

[30] 伴党:拼音bàn dǎng,跟随做伴的仆从或朋友。

[31] 焭:拼音qióng,古同“茕”。 没有兄弟,孤独:“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2] 徒伴:拼音tú bàn,是指同伙,伙伴。

[33] 资粮:拼音zīliáng,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34] 婆罗留支:又作婆留支。乃阿阇世王之别称。意译折指、无指。阿阇世王初生时,相者言凶,其父遂令人从楼上抛下而不死,但断损一指,故以为名。

[35] 目如青莲者:(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眼目之相,故取以譬佛之眼。《法华经·妙音品》曰:“目如广大青莲华叶。”《维摩经·佛国品》曰:“目净修广如青莲。”注“肇曰:天竺有青莲华,其叶修而广,青白分明,有大人目相。故以为喻也。

[36] 欣戚:拼音xīn qī,释义是喜乐和忧戚。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