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46

第四十六课


三、违逆如怨之诸大种会聚不应执为乐:

问曰:虽然安乐实无自性,然而在聚合中难道不就可以产生安乐吗?

答曰:

无能诸大种,和合说名生, 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Though powerless, the combining of All the elements produces [the body]; Thus it is not at all proper to call What is incompatible pleasurable.

【词汇释难】

无能:即指无能为力,无能独立自主地维持一个身体。

诸大种:即是组成有情这个色身所需的诸大种——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些合成色身不可或缺的元素。

相违:此处的相违是指因明中所提及的不并存相违、互绝相违、量识相违三种相违或三种矛盾中的“不并存相违”的意思。

三种相违:

(1)不并存相违:相违之一,由于相互损伤、抵触,使彼此不能持续平衡相伴并存的事物。如光明与黑暗、所断与对治等。

(2)互绝相违:相违之一,彼此相互排除,不能同一者。如柱子与瓶子、常与无常。

(3)量识相违:直接认识自境之正量,与其反面心识抵触之相违,如常与所作性二者:认识声音是所作性之心,能生声音是无常之心,而认识声音是无常之心,与以声音是恒常之执著相抵触,成为对立量识相违。烟与寒觉二者:确定有火之正量,能引出彼处无有寒觉之正量,故与有寒觉之执著相抵触,成为不同处量识相违。

【释文】在此要明白的是安乐与痛苦是观待身体而产生的,然而身体是由诸地等大种的合集而生起的。正因为诸大种各自要成就身体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要合集而生起身蕴。譬如,正在结胎初期的凝酪位时倘若没有地大的参与,其余水大、火大、风大就没办法凝固坚实下来。即在凝酪位的下一个阶段就会各自分崩离析散离而去。所以说地大使其凝固并坚实了下来。设若没有水大的参与就不会形成收摄一处的蕴合体性;由于水大的收摄使其诸大种聚合成蕴体,而并非是像各自离散不容的一把散沙的体性;假如没有火大的参与,在结胎凝酪位时的父精母血就会随之而腐烂败坏,然今有火大令其成熟干涸使其不至于腐败;假设没有风大的参与,凝酪状就无法蓬勃发展、增上与拓展,然今有风大令其蓬勃发展增上。虽言若斯,是诸大种在生成身体的时候,倘若缺乏了其中一大种的参与,其余诸大种就没办法生起完整的身体,所以就得聚合在一起才能生起身蕴。

是诸大种同时又倾向于违逆彼此。比如,地大倾向于停滞风大轻举妄动的步伐;风大却倾向于竭尽全力吹散地大;水大倾向于熄灭火大;火大却又倾向于干涸水大。因此说是诸大种皆悉为彼此相违的法。这些相违的诸大种聚合在一个身体当中仅成了生苦的因,而不会施与一丝一毫安乐的机会,所以说身体实际上唯独就是痛苦的本性。如彼,一绳所系之六禽兽喻;四妇所兴众苦喻。

<一绳所系之六禽兽喻>

譬如,秉性与举止自相违逆的骏马、野干、虺蛇[1]、飞禽、野鹿、食人巨鳖等六种禽兽,虽然可以将其用一根绳子系缚聚合在一起,可是由于它们各自的那些互不兼容的举措,使得这种聚合当中没有丝毫的安乐性可言是一样的。

即说偈曰:

众禽处一室,如彼无安乐,

相违诸大种,和合亦无乐。

<四妇所兴众苦喻>

又,譬如,有四个自相违逆势不两立的妇人。其中一者极其骄慢自命不凡,一者时常以泪洗面恸哭不止,一者时常怒火四射暴跳如雷,第四者经常疯疯癫癫诳惑难抑。是诸妇人一起成办主人吩咐的事情时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又因其自相违逆的本性,根本无法如理和睦恭顺地服侍主人与承办事物那样。由业力所支的四界中云何有其安乐可言呢?

【释义】从身体组合成分观察,身体也唯是痛苦的本性,不可能有任何安乐。组成诸色法的地、水、火、风四大种,其中任何单独一种、两种或三种,都不可能组成有情那具有种种能力的身体,而只有四大种完整地聚合时,才可名之为有生命力的身体。《大乘五蕴论》中说,地大性属坚强,水大性属流湿,火大性属温燥,风大性属轻动。由于身体是四大聚合而成,那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为什么呢?四大中的风大要吹散其他大种;火大要令水大干枯,令地大烧坏;水大要令火大熄灭,令地大疏散;而地大要令风大、水大停滞。四大之间相互排斥,冲突不停。

正如《金光明最胜王经·金胜陀罗尼品》云:

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

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

此四大蛇性各异,虽居一处有升沈;

或上或下遍于身,斯等终归于灭法。

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

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乖违众病生。

因此,这样一个时刻充满着矛盾冲突的结合体,怎么会有调和安乐生起呢?

譬如说,以前一男人有四个妻子。四个妻子中,一个非常傲慢(喻地大),一个有猛烈的嗔恨心(喻火大),一个精神不正常(喻风大),一个非常柔弱(喻水大)。由于她们性格各异,那位男人的家中也就恒时充满着矛盾冲突,无论他如何努力,四个妻子之间的冲突也无法平息。同样,众生如同那位痛苦可怜的男人一样,身体“家”中也有着那四位性格相异的四大种“妻子”,由此而恒时有着无法调和的冲突,在这样的身体中,怎么会存在安乐呢?

另有譬喻说,将马和豺狼、毒蛇和鸟、鹿和鳄鱼聚合在一起,彼此决定不会安宁和合;同样,自性相违的四大聚合在一身,身体也决定不会调和安乐。所以应当明了自身的痛苦本性,不应执本为痛苦的生命体为安乐。

世亲菩萨在《大乘五蕴论》中云:

[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诸色。

云何四大种?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云何地界?谓坚强性。云何水界?谓流湿性。云何火界?谓温燥性。云何风界?谓轻等动性。

云何四大种所造诸色?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无表色等。]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系著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2],次得猕猴,得斯众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冢间。失收摩罗者,长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林。此六众生悉系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系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此六种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如彼士夫系六众生于其坚柱,正出用力随意而去,往反疲极,以绳系故,终依于柱。

诸比丘!我说此譬,欲为汝等显示其义。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著,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四虺蛇,凶恶毒虐,盛一箧中。时,有士夫聪明不愚,有智慧,求乐厌苦,求生厌死。时,有一士夫语向士夫言:‘汝今取此箧盛毒蛇,摩拭洗浴,恩亲养食,出内以时。若四毒蛇脱有恼者,或能杀汝,或令近死,汝当防护。’尔时,士夫恐怖驰走。忽有五怨,拔刀随逐,要求欲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及五拔刀怨,驱驰[3]而走。人复语言:‘士夫!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内六贼,恐怖驰走,还入空村,见彼空舍,危朽腐毁,有诸恶物,捉皆危脆,无有坚固。人复语言:‘士夫!是空聚落当有群贼,来必奄[4]害汝。’尔时,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贼、内六恶贼、空村群贼,而复驰走。忽尔道路临一大河,其水浚急[5],但见此岸有诸怖畏,而见彼岸安隐快乐,清凉无畏,无桥船可渡得至彼岸,作是思惟:‘我取诸草木,缚束成筏[6],手足方便,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于岸傍,缚束成筏,手足方便,截流横渡。如是士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内恶贼,复得脱于空村群贼,渡于浚流,离于此岸种种怖畏,得至彼岸安隐快乐。

我说此譬,当解其义。比丘!箧者,譬此身色粗四大,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秽食长养,沐浴衣服,无常变坏危脆之法。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地界若诤,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风诤亦复如是。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阴。六内贼者,譬六爱喜。空村者,譬六内入。善男子!观察眼入处,是无常变坏,执持眼者,亦是无常虚伪之法;耳、鼻、舌、身、意入处亦复如是。空村群贼者,譬外六入处,眼为可意、不可意色所害;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为可意、不可意法所害。浚流者,譬四流,欲流[7]、有流[8]、见流[9]、无明流[10]。河者,譬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此岸多恐怖者,譬有身。彼岸清凉安乐者,譬无余涅槃。筏者,譬八正道。手足方便截流渡者,譬精进勇猛到彼岸。婆罗门住处者,譬如来、应、等正觉。如是,比丘!大师慈悲安慰弟子,为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当作其所作,于空闲树下,房舍清净,敷草为座,露地、冢间,远离边坐,精勤禅思,慎莫放逸,令后悔恨!此则是我教授之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增上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四大毒蛇极为凶暴,举著一函中。若有人从四方来,欲令活、不求死,欲求乐、不求苦,不愚不暗,心意不乱,无所系属。是时,若王、若王大臣唤此人而告之曰:‘今有四大毒蛇极为凶暴,汝今当随时将养,沐浴令净,随时饮食,无令使乏。今正是时,可往施行。’是时,彼人心怀恐惧,不敢直前,便舍驰走,莫知所凑。复重告彼人作是语:‘今使五人皆持刀剑而随汝后,其有获汝者,当断其命,不足稽迟!’

是时,彼人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捉持刀剑者,驰走东西,不知如何?复告彼人曰:‘今复使六怨家使随汝后,其有得者,当断其命;欲所为者,可时办之。’是时,彼人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持刀杖者,复畏六怨家,便驰走东西。彼人若见空墟之中,欲入中藏,若值空舍,若破墙间无坚牢处,若见空器,尽无所有。若复有人与此人亲友,欲令免济,便告之曰:‘此间空闲之处多诸贼寇,欲所为者,今可随意。’

是时,彼人复畏四大毒蛇,复畏五人持刀杖者,复畏六怨家,复畏空墟村中,便驰走东西。彼人前行,若见大水极深且广,亦无人民及桥梁可度得至彼岸,然复彼人所立之处多诸恶贼。是时,彼人作是思惟:‘此水极为深广,饶诸贼寇,当云何得度彼岸?我今可集聚材木草蘘作筏,依此筏从此岸得至彼岸。’是时,彼人便集薪草作筏已,即得至彼岸,志不移动。

诸比丘当知:我今作喻,当念解之。说此义时,为有何义?言四毒蛇者,即四大是也。云何为四大?所谓地种、水种、火种、风种,是谓四大。五人持刀剑者,此是五盛阴也。云何为五?所谓色阴、痛阴、想阴、行阴、识阴是也。六怨家者,欲爱是也。空村者,内六入是也。云何为六?所谓六入者:眼入、耳入、鼻入、口入、身入、意入。

若有智慧者而观眼时,尽空无所有,亦不牢固;若复观耳、鼻、口、身、意时,尽空无所有,皆虚、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大筏者,贤圣八品道是也。云何为八?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是谓贤圣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权方便精进之力也。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灭身邪也。此岸者,阿阇世国界也;彼岸者,毗沙王国界也。此岸者,波旬国界也;彼岸者,如来之境界也。”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四妻子喻》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比丘:“比丘听!”“受教。”佛便说:“是比丘!人有四因缘,贪爱有轻重,从是离道。

比丘!譬一人有四妇,第一妇为夫所重,坐起行步动作卧息未曾相离,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寒暑饥渴摩顺护视,随其所欲未曾与诤。

第二妇者坐起言谈常在左右,得之者喜,不得者忧,或致老病,或致斗讼。

第三妇者时共会现,数相存问苦甘恣意[11],穷困瘦极便相患厌,或相远离适相思念。

第四妇者主给使令,趣走作务,诸剧难苦,辄[12]往应之,而不问亦不与语,希于护视不在意中。

此四妇夫一旦有死事,当远徙[13]去,便呼第一妇:‘汝当随我去。’第一妇报言:‘我不随卿。’聟[14]言:‘我重爱无有比,大小多少常顺汝旨,养育护汝不失汝意,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虽爱重我,我终不能相随。’

夫便恨去,呼第二妇:‘汝当随我去。’第二妇报言:‘卿所重爱第一妇尚不随卿,我亦终不相随。’聟言:‘我始求汝时,勤苦不可言,触寒逢暑忍饥忍渴,又更水火县官盗贼与人共诤,儇儇[15]咋咋[16]乃得汝耳,为那不相随?’妇言:‘卿自贪利强求为我,我不求卿,何为持勤苦相语耶?’

夫便恨去,复呼第三妇:‘汝当随我去。’第三妇报言:‘我受卿恩施,送卿至城外,终不能远行到卿所至处。’

夫自恨如去,还与第四妇共议言:‘我当离是国界,汝随我去。’第四妇报言:‘我本去离父母来给卿使,死生苦乐当随卿所到。’此夫不能得可意所重三妇自随,但得苦丑不可意者俱去耳。”

佛言:“上头所譬喻说,一人者是人意神,

第一妇者是为人之身也,人好爱其身过于第一妇,至命尽死,意神随逐罪福当独远去,身僵[17]在地不肯随去。”

佛言:“比丘不随四行不得度脱。何等为四?一者、忧苦,二者、习欲,三者、尽空,四者、消灭诸恶。道要有八行[18],至诚在四谛[19]

第二妇者是人之财产,得之者喜不得者愁,至命尽时财宝续在世间,亦不自随去空坐之愁苦。

第三妇者,谓父母、妻子、兄弟、五亲、知识、奴婢,以生时恩爱转相思慕,至于命尽啼哭而送之到城外冢间,便弃死人各自还归,忧思不过十日,便共饮食捐忘死人。

第四妇者是人意,天下无有自爱守护意者,皆放心恣意贪欲瞋恚不信正道,身死当堕恶道,或入地狱或为畜生或为饿鬼,皆快意所致也。

比丘!为道当自端心正意,当去愚痴之心,无愚痴之行,息不行恶,不行恶不受殃,不受其殃不生,不生亦不老,不老亦不病,不病亦不死,不死便得无为泥洹道。”

佛如如说是,比丘受欢喜。]


[1] 虺蛇:拼音huī shé,虺蛇是指毒蛇。

[2] 失收摩罗:鳄鱼长二丈余,有四足,似鼍,齿至利,禽鹿入水,啮腰即断。又翻杀子鱼,广州有之。

[3] 驱驰:拼音qū chí,策马奔走。

[4] 奄:拼音yǎn,忽然,突然:奄弃(忽然抛弃)。奄忽(忽然,如“奄奄如神”)。奄然。

[5] 浚急:拼音jùn jí,解释为湍急;濬急:水深而急。

[6] 筏:拼音fá,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竹筏。皮筏。

[7] 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

[8] 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二界。

[9] 见流:三界之见惑也。

[10] 无明流,三界之无明也。有情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为流。

[11] 恣意:拼音zì yì,纵心、任意。

[12] 辄:拼音zhé,〈副〉1.立即;就。2. 总是,每次。

[13] 远徙:拼音yuǎn xǐ,迁移到远处。

[14] 聟:拼音xù,古同“婿”。丈夫:夫婿。

[15] 儇儇:拼音xuān xuān,象声词。鸟鸣声。

[16] 咋咋:拼音zǎ zǎ,象声词。形容呼叫声、咬牙声等。

[17] 僵:拼音jiāng,〈动〉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18] 道要有八行:即指八正道。《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

正见命勤念,正定语业思,

此谓八圣道,为寂可修治。

[19] 四谛:即四圣谛。《大乘宝性论·事业品》云:

当知疾病当断因,当得乐住当依药,

苦因灭彼如是道,当知当断当证依。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