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49

第四十九课


六、为求蝇头小利而植种苦因不应执为乐。

问曰:世人为了克获诸根触受的安乐,纵然赴汤蹈火去感受彼彼痛苦的严峻考验,也甘愿以身犯险去换取安乐,这就足以证明安乐是一定存在着的。

答曰:

自于此后世,常应防罪恶 有恶趣云乐,毕竟不应理。In this [life] and in others, always One should guard against ill deeds. Calling them pleasurable is not at all Proper when there are bad rebirths.

【词汇释难】

此后世:此生与后世。也即三世因果业报。

《三世因果经》云: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释文】贪执欲境的有情众生,为了克获诸根触受的安乐而以身犯险去造作诸多罪恶。而诸明达业因果的智者们便作是思惟:“是诸杀戮、系缚、捆绑、棒捶等罪恶,会成为自己此世或身坏命终后众苦交加的因。”作是念已便为了令自己于此世他生去苦就乐,是诸智者就会想方设法守护自身令其不堕入罪恶果报的痛苦深渊当中。自己尚且有恶趣的深堑在不远处的将来静候着自己,正当身处于遭值万劫不复,身临恶趣悬崖边缘的危脆之身,又如何称许有其所谓的安乐可言呢?绝对不符合道理。如彼,不慎得便的怨敌喻。

<不慎得便的怨敌喻>

譬如,对怨敌究竟是谁、埋伏在何处等事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会令人时常生起怖畏。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嘛!如喻所比,对于当趋向何处,何时当发趣等事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理当恒常于诸罪恶及地狱等处善加防护好自己。

即说偈曰:

由需从此生,他世众畏中,

若当常自防,于彼岂有乐?

【释义】世间人不惜劳累而忙忙碌碌,并非是有真正的安乐可以获得,而是因为他们愚痴无知,才会有这些为求虚假小利乐而种大苦因的行为。愚痴的世人,他们在即生中所做的行为,都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为了今生受用资财、名声、地位等,他们不惜劳苦,也不顾因果,恒时以贪、嗔、痴为发心而造恶业。例如为了口腹之欲而捕鱼杀生,为了获得钱财权势而欺骗、偷盗、杀掠等,观察世人每天的作为,起心动念举止言谈几乎无一不是恶业。而造恶业者,今生会遭受灾难、多病、短命等痛苦,来世将感受地狱、恶鬼、旁生等痛苦。如果是一个智者,能明白因果不虚的道理,理应为了今生后世而经常防护三门,远离罪业。可是绝大多数世人不但不知防护罪恶,反而将自己的恶行、自己的痛苦之因执为安乐之因或安乐。一边往恶趣火坑里跳,一边还认为自己很安乐,这种愚痴颠倒,是极不合理、极应呵责的。比如有些人为了欢宴亲朋好友,到酒店要上活鱼活虫,让亲友们狼吞虎咽,他们一边造堕地狱的恶业,一边还觉得快乐无比,这种愚痴癫狂徒,还认为自己是有科学理智头脑的人,认为肉眼不见即不会有业果轮回存在。他们怎么不想:自己的根识连下一刹那将要发生的事都不能见,又怎能见到将来的业报呢?业报虽然一般人暂时不能现见,但它却一直像影子一样追随不舍,并不会因人们当下无法现见而不存在。

譬如说,某人身边有一个阴毒的怨敌,他没有发觉正是此人经常给自己带来痛苦,还认为这是自己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天天对他非常好,这种做法当然是极不应理的。同样,世人将剧烈痛苦之因的恶业,执为现世的安乐,也是极端愚昧、极不应理的颠倒执著。有智者当观察此中的颠倒,为今生后世而慎护三门,断除贪执小利乐的恶习。

《佛说鬼问目连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目连晡时从禅定起,游恒水边,见诸饿鬼受罪不同。时诸饿鬼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患头痛。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以杖打众生头。今受花报[1],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资财无量而乐着弊衣[2]。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布施作福,还复悔惜[3]。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宿无常处,恒倚[4]巷陌[5]。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客来投止[6],不肯安处;见他客止,方复瞋恚。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食不噉[7]一斛[8]而不得饱。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饭饲众生,初不令足。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腹大如瓮[9],咽细如针孔,不得下食。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聚落主,自恃[10]豪强[11],轻欺百姓,强打拍[12]人,索好美食。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男根疮烂,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佛图[13]精舍清净之处,行于婬欲。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多有儿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断绝,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噉肉;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14]。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15],常来噉我。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将狗猎,残害众生,无有慈心。今受花报,果在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人持诸利刀,常割我肉,尽便持去,须臾寻生而复来割,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屠割[16]众生,初无慈心。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身体,处处皆痛,不可得忍。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渔猎,所网得鱼投之沙土,令其苦死。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顽[17]无所知。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强劝人酒,令其颠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热渴,行见恒河,冀入其中以除热渴。方入其中,身体焦烂,肌肉离骨;渴欲饮之一口入腹,五藏[18]焦烂,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焚烧山泽[19],残害众生。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饥渴,欲至厕上取粪噉之。厕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能得近。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佛图主。有客比丘来,悭惜不与食。待客去后,乃行与旧僧。悭惜僧物故,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处不净,臭恼缠身,不能得离;饥渴之时,还食此不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婆罗门子。有一道人,中后来就汝乞食。汝尔时当作是方便,令此道人不复来乞,便取其钵,盛粪著底,以饭覆之。道人得钵,还至本处,著一面澡漱既讫,摄钵欲食,钵中臭秽不可得近。以是之故,堕在地狱,汝将来世堕粪屎弥犁地狱中。”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肩上有铜瓶,盛满中洋铜[20]。一手捉铜杓[21]以取之,还灌其头,痛不可言。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僧维那[22]知僧事。有一瓶酥藏着余处,不行与僧,待客去后,乃行与旧僧。此酥是招提[23]僧物,一切有分。悭惜僧物故,今受花报,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镬汤[24]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天祠[25]主,烹杀三牲,祭祀[26]天神,血肉灌洒四方,语众人言:‘汝等祠祀[27],大得吉利!’作此魔邪之言、妖孽[28]之语,轻欺百姓,诳惑父母。以是之故,果入地狱。”

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常吞铁丸。何罪所致?”

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沙弥子,取净水作石蜜浆。石蜜[29]坚大,盗打取少许;众僧未食,盗食一口故。以是因缘,果入地狱,汝将来世常吞铁丸。”

尔时目连与诸饿鬼说往昔因缘经竟,还来在耆阇崛山[30]

一切大会,闻佛所说,稽首[31]奉行。]

《杂譬喻经·卖酪自存喻》云:

[昔天竺国有二贫人,营生[32]计俭常卖酪自存,二人各头戴酪瓶诣市欲卖。时值天雨道路泥滑,一人有智自思惟言:“今日泥雨道路难行,我或倾倒瓶破失尽,今并出酥,若我当倒所失无几。”一人少智全持诣市,中路泥滑二人俱倒,一人愁忧涕泣宛转卧地,一人都无愁色亦不懊恨。有人问言:“汝等二人酪瓶俱破,所失亦等,彼此无异,何故一人独愁涕泣懊恨[33],一人静然都无恨色?”一人答曰:“我所持酪都未出酥,今日瓶破所失荡尽,是以懊恨不能自胜。”一人答言:“我所持酪先已出酥,今瓶虽坏所失无几,是以坦然[34]无所恨也。”瓶喻身也,酥喻财物也。有人悭贪悋惜[35]财物,贪求现利不念非常,身瓶顿坏财物失尽。喻若彼人忘失酥酪,懊恼追恨悔无所及。有人深信后世果报,所有财物并用惠施,身瓶虽坏丧失无几。亦如彼人酪瓶虽坏所失甚少,其心坦然无所追恨。]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生闻梵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有亲族,极所爱念,忽然命终,我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

  佛告婆罗门:“非一向得。若汝亲族生地狱中者,得彼地狱众生食,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饮食;若生畜生、饿鬼、人中者,得彼人中饮食,不得汝所施者。婆罗门!饿鬼趣中有一处,名为入处饿鬼,若汝亲族生彼入处饿鬼中者,得汝施食。”

  婆罗门白佛:“若我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中者,我信施,谁应食之?”

  佛告婆罗门:“若汝所可为信施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者,要有余亲族知识生入处饿鬼趣中者,得食之。”

  婆罗门白佛:“瞿昙!若我所为信施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中,亦无更余亲族知识生入处饿鬼趣者,此信施食,谁当食之?”

  佛告婆罗门:“设使所为施亲族知识不生入处饿鬼趣中,复无诸余知识生饿鬼者,且信施而自得其福。彼施者所作信施,而彼施者不失达嚫[36]。”

  婆罗门白佛:“云何施者行施,施者得彼达嚫?”

佛告婆罗门:“有人杀生行恶,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如<淳陀修多罗>广说,而复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贫穷、乞士,悉施钱财、衣被、饮食、灯明、诸庄严具。婆罗门!彼惠施主若复犯戒,生象中者,以彼曾施沙门、婆罗门钱财、衣被、饮食,乃至庄严众具故,虽在象中,亦得受彼施报:衣服、饮食乃至种种庄严众具。若复生牛、马、驴、骡等种种畜生趣中,以本施惠功德,悉受其报,随彼生处所应受用,皆悉得之。

婆罗门!若复施主持戒,不杀、不盗乃至正见,布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乞士钱财、衣服、饮食,乃至灯明;缘斯功德,生人道中,坐受其报:衣被、饮食,乃至灯明众具。复次,婆罗门!若复持戒生天上者,彼诸惠施天上受报:财宝、衣服、饮食,乃至庄严众具,婆罗门!是名施者行施,施者受达嚫,果报不失。”

时,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杂阿含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来诣佛所,稽首佛足,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而说偈言:

                 “愚痴人所行,不合于黠慧,

自所行恶行,为自恶知识,

  所造众恶行,终获苦果报!”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既作不善业,终则受诸恼,

造业虽欢喜,啼泣受其报!

造诸善业者,终则不热恼,

  欢喜而造业,安乐受其报!”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增壹阿含经·三宝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恶行。云何为三?所谓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是谓,比丘!有三恶行。当求方便,修三善行。云何为三?身恶行者,当修身善行;口恶行者,当修口善行;意恶行者,当修意善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当护身恶行,修习身善行;

念舍身恶行,当学身善行。

当护口恶行,修习口善行;

念舍口恶行,当学口善行。

当护意恶行,修习意善行;

念舍意恶行,当学意善行。

身行为善哉,口行亦复然,

意行为善哉,一切亦如是。

护口意清净,身不为恶行,

净此三行迹,至仙无为处。

如是,诸比丘!当舍三恶行,修三善行。如是,比丘,当作如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花报:拼音huā bào,花是未成熟之果,是结果之前的状态,当然没有果有营养价值;果是花的升华和结晶,营养价值高于花。佛教里往往用花果来比喻和划分善恶业报,善恶业报分为花报和果报,花报是指现世就受的回报,果报是未来世业缘成熟所受的回报。一种业行,如果有花报,也就有果报,没有花报也有果报。花报越大果报越小,没有花报,果报最大。

[2] 弊衣:拼音bì yī,破旧之衣。

[3] 悔惜:拼音huǐxī,后悔与吝惜。

[4] 倚:拼音yǐ,〈动〉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

[5] 巷陌:拼音xiàng mò,街巷的通称。

[6] 投止:拼音tóu zhǐ,投奔托足;投宿。

[7] 噉:拼音dàn,同“啖”。〈动〉 吃或给人吃:啖饭。啖以肉食。

[8] 斛:拼音hú,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9] 瓮:拼音wèng,〈名〉本义: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10] 自恃:拼音zìshì,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

[11] 豪强:拼音háo qiáng,强横而有权势的人,经常对那些比自己弱小者恐吓、苛刻或残酷的人。

[12] 打拍:拼音dǎ pāi,敲击。

[13] 佛图:拼音fótú,塔的别名。

[14] 痛毒:拼音tòng dú,1.痛苦之甚。 2.使痛苦;毒害。

[15] 赫赤:拼音hè chì,深红;火红。

[16] 屠割:拼音tú gē,屠杀分割;屠戮。

[17] 顽:拼音wán,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18] 五藏:拼音wǔ zàng,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19] 山泽:拼音shān zé,释义:1、山林与川泽。2、泛指山野。

[20] 洋铜:拼音yáng tóng,熔铜。洋,用同“烊 ”。

[21] 杓:拼音sháo,同“勺”。一种有柄的可以舀取东西的器具:勺子。饭勺儿。掌勺儿的(厨师)。

[22] 维那:拼音wéi nà,佛教寺院中的职称,为三纲之一。负责掌管僧众内外事务,并在早晚课时担任起腔唱诵、敲引磬领众的事宜。

[23] 招提:拼音zhāo tí,原为四方僧的住处,后泛指寺院或僧房。引申指出家僧侣。音译自胡语。

[24] 镬汤:拼音huò tāng,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25] 天祠:拼音tiān cí,梵语deva-kula。印度祭祠大自在天等天部诸神之所。

[26] 祭祀:拼音jì sì,祭神祀祖的泛称。

[27] 祠祀:拼音cí sì,释义为祭祀;立祠祭神或祭祖。

[28] 妖孽:拼音yāoniè,古时指怪异反常的事物。

[29] 石蜜:拼音shí mì,1.亦作“石密”。用甘蔗炼成的糖。 2.野蜂在岩石间所酿的蜜。

[30] 耆阇崛山:拼音qí shé kū shān,梵语的译音﹐又译为灵鹫山﹑灵鸟山﹑灵鸟顶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为释迦牟尼说法之地。

[31] 稽首:拼音qǐ shǒu ,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

[32] 营生:拼音yíng shēng,1.谋生或维持生活。2.特指经商,做生意。

[33] 懊恨:拼音ào hèn,指因过错而自恨。

[34] 坦然:拼音tǎn rán,坦白心安、处之泰然的样子。

[35] 悋惜:拼音lìn xī,顾惜,舍不得。

[36] 达嚫:拼音dá chèn,佛教语。施舍。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