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50

第五十课


三、明乘坐骑乘等本无真实安乐:

问曰:在此世间追逐安乐的人们,为了解除徒步涉足给双足带来的痛苦。便以车代步乘坐骏马、大象、马车等交通资具。若谓是中无有安乐可图,他们也就不会如此乘坐骑乘。以是言之,安乐必定是有的。

答曰:

诸人于乘等,安乐非恒常, 若初无发起,彼后何增长?There is never any pleasure For humans in riding and so forth. How can that which at the start Does not begin, in the end increase?

【词汇释难】

乘等:以乘代步比如乘坐骏马、大象、马车、鹿车、羊车、牛车、白牛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火箭等等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

【释文】骑乘等中并没有所谓的安乐可图,倘若是诸资具当中的确有所谓的安乐,最终就不应该变成痛苦。因为任何能最终现前为痛苦的法,其实痛苦在一开始就已经发起了。倘若痛苦在始初一开头的时候就没有以比较微细的形式发起,后来彼法相续持续的增长也就不可能呈现为是痛苦。正因为首尾两端悉皆为痛苦所摄,而并非是安乐。以是言之,骑乘等中并没有真实的安乐可图。如彼,愚夫欲食半饼充饥喻。

<愚夫欲食半饼充饥喻>

譬如,某甲愚夫将所啖的最后半枚煎饼视作是自己充饥果腹的正因。如喻所比,劣慧的世间有情也对骑乘等即享用骑乘、食物、饮料、眠寐等是诸威仪时,误以为后来方才生起了痛苦。

即说偈曰:

乘等若稍有,自性诸安乐,

终彼不成苦,性名为无坏。

【释义】对乘骑、饮食、沐浴等诸种受用,世人往往会执著有真实安乐,而究其实,此等也是一种颠倒执著。如果乘骑中有真实的安乐,那人们无论何时受用这些,都应该得到安乐,而不应有变化。可是实际中,人们于乘骑饮食等受用获得安乐,并非恒常,而是随时都会变,并且最终要回复到痛苦之中,越受用越增长痛苦。由此可知,乘骑等受用并非真正的安乐因,反而是发起痛苦之因,最初发起的这些受用如果不是苦因,那后来怎么会有痛苦的增长呢?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增长。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当人们最初得到车马乘骑时,似乎有些安乐生起,然而一时的高兴过后,这些车马乘骑的真面目便会显露出来,愈来愈为人们增添麻烦苦恼。例如色达县城有一辆豪华小轿车出了车祸,乘车者有的死了,有的受了伤。如果乘车是真实的安乐因,那这些死伤痛苦又从何处而来呢?不难推知,死伤者自坐上豪华小车,便种下或说发起了苦因,这些苦渐渐增长至出事前一刹那,那些人尚执著为安乐,然而后一刹那便彻底显露出这些“安乐”之真面目,到那时人们才认识痛苦的果。乘车的初、中、后际全部都是苦,但无知者只见到了苦果,却不知道这种苦果的生因,便是他们所认为的安乐受用,他们仍会执迷不悟,认苦为安乐,这是何等愚痴!

譬如说,昔日有一愚人十分饥饿,便饮用菸叶(即烟叶)水充饥,然而菸叶水并非是可以用来除饥的良因,而是会给人带来呕吐的苦因,于是愚人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众生执著乘骑等受用为除苦生乐之安乐因,以此而追逐贪执,可实际中乘骑等不仅不是乐因,反而是剧苦之因。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世人所谓的安乐,其实都是痛苦及痛苦因,理应断除此等颠倒贪执。

《百喻经·欲食半饼喻》云:

[譬如[1]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2]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3]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诸佛说言:

                     “三界无安,皆是大苦,

  凡夫倒惑,横生乐想。”]

    要是最后的那点煎饼就可以拿来充饥果腹的话,那下面这两只小猪就不会饥肠辘辘地忍饥挨饿了。因为它们也的确只吃到了那点最后仅存的煎饼而已。

《狐狸分饼》

[猪妈妈让小猪兄弟到集市买东西。临走时,猪妈妈给他们带了一张大饼,让他们在路上吃。这张饼好香啊,里面放了蜂蜜和果酱,上面还撒了密密麻麻的芝麻。

小猪兄弟在路上走啊走,不一会儿就走累了,便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哥哥,咱们把大饼拿出来吃了吧。”猪弟弟说。

“不行,还没到中午呢!”猪哥哥说。

终于等到了中午,小猪兄弟迫不及待地拿出大饼,猪哥哥用手一掰,就把大饼掰成了两半。可是,这两半一个大,一个小。

“我比你年纪大,我吃大的吧!”猪哥哥说。

“不行,不行,我比你年纪小,你应该让着我。”猪弟弟急忙说。

他们正忙着争论的时候,狐狸来了。狐狸看到他们手里的大饼,馋得直流口水。他转转眼珠,有了主意。于是走过来对小猪兄弟说:“你们在为分大饼发愁吧,让我来帮你们。我可是最公正的。”

小猪兄弟听了,都把手里的大饼交给了狐狸。狐狸接过大饼,就在大的那块上咬了一大口。

“给,这回公平了。”狐狸说。

“不行,大的那块又变成了小的。”

“这好办。”狐狸说着,又在另外一块大饼上咬了一口。

“不行,不行,还是一块大,一块小。”小猪兄弟急得直嚷嚷。

狐狸在这块大饼上咬一口,又在那块上咬一口。最后,两块大饼只有手指那么大了。

“这回两块一样大了。”小狐狸拍拍肚皮走了。

两只小猪看着手里的饼,傻了眼。他们的肚子还饿得咕咕直叫呢!

小猪兄弟本应该互相谦让,默契地一起对付狡猾的狐狸。可是,却为了一张饼而起了争执,让狐狸有了可乘之机,左一口右一口地把大饼吃得所剩无几,然后满足地拍拍肚皮走了。]

《百喻经》中还有几则类似的公案如下。

《百喻经·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云: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识师

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4]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5]证最妙法。” ]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云:

[昔[6]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7]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8]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9]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至于饮用菸叶水充饥的解读也可以讲述一则相关的公案。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诸欲求利者,或得或不得,有真善心者不求自得利实,无真善心者为得贪利,故应作真善心。

我昔曾闻,有一国王,时辅相子其父早丧,其子幼稚未任绍继,钱财已尽,无人通致可得见王,穷苦自活。遂渐长大有辅相才,理民断事一切善知,年向成立盛壮之时,形体姝[10]大勇猛大力才艺备具,作是思惟:“我今贫穷,当何所作?又复不能作诸贱业。今我无福,所有才艺不得施行,复不生于下贱之家,又闻他说是偈言:

                   “业来变化我,穷困乃如是,

父母之家业,今无施用处。

下贱所作业,非我所宜作,

若我无福业,应生下贱家。

生处虽复贵,困苦乃如是,

贱业极易知,然我所不能。

当作私窃业,使人都不知,

正有作贼业,覆隐人不觉。

腰系二箭筒,并持钢利剑,

 缚𨄔[11]手秉弓,种种自庄严,

    喻如师子儿,都无有所畏。”

说是偈已作是思惟:“设劫余处或令他贫,我当劫王。”

作是念已,至王宫中诣王卧处,王觉有贼怖不敢语,持王衣服并诸璎珞[12]取安一处。时王头边有一器水,边复有灰,饥渴所逼,谓灰是𪎊[13]和水而饮,饮已饱满,乃知是灰。

即自思惟:“灰犹可食,况其余物?我宁食草,何用作贼?先父以来不为此业。”

即弃诸物还来归家。王见空出,叹言善哉!即唤其人而语之言:“汝今何故既取此物,还置于地而便空去?”

白言:“大王!听我所说。”

即说偈言:

                                          “何故作非理?以为饥渴故,

灰水止饥渴,是故息贼心。

今知是饥渴,易可得止息,

我饮灰水已,掷器著地中,

惭愧生悔恨,不复更造恶。

大王应当知,我非凡庶人,

乃是辅相子,由家穷困故,

故来至王宫,造作非法事。

从今日已去,常欲饮灰水,

食草而自活,不为偷盗业。

我家昔先人,自有家礼教,

    宁当自灭身,不毁旧法训。”

王见此事叹未曾有,称种姓子真实不虚,虽有愆过[14]寻能改悔,即说偈言:

                                          “贫穷坏志耐,并弃于惭愧,

凡下鄙恶人,速疾造恶业。

以己家法钩,能制非法象,

汝能自抑心,不违家教法,

能有是贤行,还袭汝父处。

汝今除痴心,能作难有事,

我今极欢喜,用汝为辅相。

不须覆[15]观察,我已见汝行,

心坚志勇健,兼复有智能。

我今自见知,斯事实难有,

     才业倍胜父,以心真善故。”

是故智者,当作真实,不应虚伪。]


[1] 如【大】*,于【明】*

[2] 知【大】,如【宋】【元】【明】

[3] 番:拼音fān,〈量〉片;枚;块 [piece]宫中造清思院新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旧唐书》

[4] 倍【大】,位【宋】【元】【明】

[5] 能令我【大】,令我等【宋】【元】【明】

[6] 昔【大】,若【明】

[7] 既得盐【大】,〔-〕【明】

[8] 返【大】*,反【宋】*【元】*【明】*

[9] 而【大】,而美故而【明】

[10] 姝:拼音shū,美丽,美好:姝丽。姝好。

[11] 𨄔:拼音shuàn,异体字: 腨。小腿肚子:“刺腨入二寸。”

[12] 璎珞:拼音yīng luò,以珠玉缀成的颈饰。《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云:“其王者着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也作“缨络”。

[13] 𪎊:拼音chǎo,同“麨”。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朝出移秧夜食麨。”

[14] 愆过:拼音qiān guò,是指罪恶,罪过。

[15] 覆:拼音fù,〈副〉同“复” 再,重来:复习。复诊。复审。复现。复议。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