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56

第五十六课


二(略示本品的旨趣)分二:一、以经论重申无真实安乐;二、断除他宗的诘难。

一、以经论重申无真实安乐:

为了捐弃生、老、病、死等之轮回旷野,当开启智者离欲之方便道。圣天菩萨金口玉言的本品旨趣,即是为了使所化众生对浩如虚空生无止尽的三有轮回生起厌离心;并安置众生于大悲心之精髓——无上等觉心与无二般若空性慧的修习之中。结合世尊的教言密语而敷演其义。

佛经云:“生是苦,老是苦、爱别离是苦、怨憎会是苦、求不得是苦。取要言之,五受蕴身即是苦。”[1]

如是,“诸比丘!彼亦是刹那性。”

如是,世尊在诸论藏中也将五近取蕴身说成是苦。

《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界品》云:

有漏名取蕴,亦说为有诤,

及苦集世间,见处三有等。[2]

如是《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又云:

苦由三苦合,如所应一切,

可意非可意,余有漏行法。[3]

如是敷演轮回的过患后,对诸心生畏惧并想希求解脱的众生,为了必定会聚彼等进入大乘的修习,世尊教谏说:“诸比丘!于长夜在轮回中漂泊的有情众生之中,不可称其为若父、若母、若子、若女、若宗族五亲的有情众生,于众生界中了不可得。”

是诸菩萨亦应当将世尊的教言视作正量,了知轮回是一座一味痛苦的汪洋大海,是诸生、老、病、死等诸巨鳖、鲨鱼、海牛、巨鲸等出没的根源。是投生转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世界处的大漩涡,雷鸣大作像一大巨鼓被百千万鼓槌一时重击。将这些无始相续轮回当中,曾作为自己父母亲属之类,败落无诸恃怙的一切有情众生,悉皆堪忍用此大乘传规的巨舶来普皆度之,如偈颂曰:

《中观四百论·明菩萨行品》云: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等在本论的<明菩萨行品>当作广泛地开演。

诸菩萨等在欲、色、无色三界百般无尽的诸有之中,善于修集彼彼诸能滋生安乐的业——禅定、等持、等心及对普集众善、修诸离垢福蕴具足彼彼方便。为一切众生获诸善趣与解脱的圆满吉祥,将是诸善根普皆回向于一切无余诸有情。对一切周旋轮回含识的无余痛苦生起极大的厌离心,欲度脱是诸群生类,灭尽他们的所有痛苦,(菩萨众)宜当继晷焚膏[4]不辞劳苦地恒加精进。

《圣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如是诸菩萨,见已求菩提,

然彼由悲心,受生至菩提。

《圣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既无身之苦,岂有意之苦?

彼悯世间苦,长久而安住。

如是《月灯三昧经》云:

以智了达诸法空,知已不与烦恼俱,

以戏论故言说有,见已寂灭行世间。

是故以此三界轮回悉皆充赛着生死之苦的教言,使其所化众生对轮回深堑的牢狱生起厌离心。于是诸具有生等众苦的群生之类,圣天菩萨金口玉言地在本品中作了开示。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

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

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

     是故诸天、人、非天、人非人[5]、腹行、成就、持明等处的诸有情类,从他们的所证量中,由于凡夫异生的慧眼都被无明痴暗所翳而失毁了自性。将不真实惟由颠倒所立子虚乌有的法诸如安乐、欣喜等成立为有其自性。宛若在梦中享受诸所欲对境时所产生的安乐与心喜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故于此三界当中,安乐等诸法怎么可能有其所谓的真实性可言呢?

如颂曰:

若谓实有生,彼堕断见等,

世间边无边,于彼则相违。

倘若斯法为即生即灭者,则会堕入断见。如说被火焚毁的种子中生长出苗芽等一样。是故由因缘所生以内外可判为不同差别的万法,皆悉为自性实有所空——谓实体中不存在。明达唯独是分别妄想的罗网故作妖艳的姿态而令其炳然呈现罢了。

《中观四百论·破根境品》云:

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

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


[1]《杂阿含经》云: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苦者,云何为苦?”舍利弗言:“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

《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云:

 [何等名为五盛阴苦?五盛阴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

[2]《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界品》云:

有漏名取蕴,亦说为有诤,

及苦集世间,见处三有等。

  [论曰:此何所立?谓立取蕴亦名为蕴,或有唯蕴而非取蕴,谓无漏行。烦恼名取,蕴从取生故名取蕴,如草糠火;或蕴属取故名取蕴,如帝王臣;或蕴生取故名取蕴,如花果树。此有漏法亦名有诤,烦恼名诤。触动善品故,损害自他故,诤随增故,名为有诤。犹如有漏,亦名为苦,违圣心故;亦名为集,能招苦故;亦名世间,可毁坏故。有对治故,亦名见处,见住其中随增眠故。亦名三有,有因有依三有摄故。如是等类是有漏法随义别名。如上所言。]

[3]《阿毗达磨俱舍论·分别贤圣品》云:

苦由三苦合,如所应一切,

可意非可意,余有漏行法。

  [论曰:有三苦性:一、苦苦性,二、行苦性,三、坏苦性。诸有漏行如其所应与此三种苦性合故,皆是苦谛,亦无有失。此中可意有漏行法与坏苦合故名为苦。诸非可意有漏行法与苦苦合故名为苦。除此所余有漏行法与行苦合故名为苦。何谓为可意非可意余?谓乐等三受如其次第由三受力令顺乐受等诸有漏行得可意等名。所以者何?若诸乐受由坏成苦性。如《契经》言:“诸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若诸苦受由体成苦性。”如《契经》言:“诸苦受生时、苦住时苦。不苦不乐受由行成苦性,众缘造故。”如《契经》言:“若非常即是苦,如受顺受诸行亦然。有余师释:“苦即苦性名苦苦性”,如是乃至行即苦性名行苦性。应知此中说可意非可意为坏苦、苦苦者,由不共故。理实一切行苦故苦,此唯圣者所能观见。]

[4] 继晷焚膏:拼音jì guǐ fén gāo,夜以继日的勤读不怠。

[5] 人非人:人耶非耶?梵音译作紧捺落。传说天龙八部化作人形在佛前听法,似人而非人,故名。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