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57

第五十七课


二(断除他宗的诘难)分二:一、宣说他宗的诘难;二、回诤所说诘难。

一、宣说他宗的诘难:

不知为何,世亲论师却责难道:“首先,此中应问拨[1]无乐人(指圣天菩萨): ……”作是诸言论。

月称菩萨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没有将世亲论师对圣天菩萨的难问一一引述。然今为了较为详细地理解说实事师与中观师之间的辩论,我们在此先来了解一下世亲论师究竟是如何诘难圣天菩萨的。

婆薮盘豆[2]菩萨造论,由陈天竺三藏真谛[3]所翻译的《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分别圣道果人品》云:

[有余部[4]说:决定无乐受,一切受唯苦。云何知然?由《阿含[5]》及道理。云何由《阿含》?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复有别说,应以苦相观乐受。复有别说,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由《阿含》证如此。云何由道理?乐因不定故。何以故?随所有饮食、冷热等,众生计为乐因。若过量用、非时用,此因复成苦因[6]。此义不应然,谓由乐因增长、或由平等,于非时悉皆生苦,是故彼从初皆为苦因,非是乐因。后时此苦渐渐增长,方得显了[7]。威仪差别亦应如此于苦对治及于苦差别,由起乐想故。何以故?随世间所有饮食等生具,乃至未为别苦所逼,若受则不许为乐。别苦者,谓饥渴、寒热、疲惓、爱欲所生苦[8]。是故愚人于苦对治起乐想,非于乐[9];于苦差别亦尔,一切凡夫于中起乐想,譬如担重易肩[10]。是故由此道理,定知无乐。

阿毘达磨师说决定有乐,此执应理。云何知然?此中应问拨无乐人:何法名苦?若汝言:逼恼为体名苦。此乐云何逼恼?若[11]汝言:损害为苦。乐能增益,云何损害?若汝言:非所爱为苦。此即是所爱,云何为苦?是所爱后于圣人更非所爱,谓于离欲时,是故此乐不成就,不成就故非所爱,不由余义。何以故?若受由自体性是所爱,此受由自体性,无时无因成非所爱。此义应然。何以故?由圣人以别过失相厌恶此受故。彼观此受是放逸处,大功力所成,易变异无常。由如此义故,非所爱不由自体相。若此受由自体本非所爱,于中无有人生起爱欲,不应为离欲。此受以别道理观察过失,是故知由自体相定有乐受。是汝所言,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此经世尊自显了其义。经云:阿难陀!我依诸行无常及有为变异故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故知不依苦苦说此经,此义自然成。复次若由自性,一切受皆是苦,何用净命阿难陀问佛如此问:云何世尊说,受有三种,谓乐、苦、不苦不乐。世尊复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若如汝所执是理,净命阿难陀应问佛如此: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受有三?佛世尊应答阿难陀言:阿难陀!此说是由别意说,谓受有三。佛世尊既不说如此,是故由体性实有三受。故知此经言依别意说,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汝所言,应以苦相观乐受。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受中有二性:一有乐性,由自性是所爱故;二有苦性,由别道理,是变异无常法故。若以乐相观此受,则生他系缚,由有欲众生乐啖此味故。若以苦相观此受,则能解脱,有缚众生由于此得离欲故。如理所见能令解脱,诸佛世尊随如此理,善教众生令修学此观。云何得知此受由自性故乐?由此偈言:

                                          “已知行无常,复观彼变异,

     故说诸受苦,正遍觉智[12]者。”

是汝所言,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故知无乐。是义不然。何以故?此言是不了义说。世间有乐想,于受欲尘及生处中。此民乐受,由别道理有苦。若见此一向乐,是见名颠倒。欲尘少乐多苦,一向观有乐名颠倒。生处亦尔,是故由此证拨无乐。此义不成,若由自性一切受皆苦,复说受有三,此言有何功德?若汝言:由随顺世间故说。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受皆苦,此言由别意说故。复次由说真实言,如经云:是乐根、是喜根。应见此名乐受。是苦根、是忧根,应见此名苦受。如此广说已。若人如此由如实正智观察五根,此人即灭离三结[13]如此等。云何世间分别苦受有三品?若汝言于下、上、中品中如次第世间起乐受等意。是义不然,乐亦有三品故,于轻品得[14]苦中应起最上品乐意。若人正受香、味、触等胜类所生乐,是时受何苦?正受轻苦,于轻苦中起乐心。若尔,此轻苦受未[15]生时及灭时应生最上品乐意,由苦灭无余故。欲尘乐现前时应说如此。复次此执云何与理相应?谓于轻品苦受中明了最重领起,于中品苦受中而不分明?复次于三定乐受是轻苦,从第四定以上非苦非乐受,是中苦。此执云何如理?谓于轻品等苦中分别乐受等。佛世尊说云:摩诃那摩!若色但苦非乐,非乐所随,广说如经[16]。是故知有乐受,但不成就。不可由如汝所引经无,乐受义得成。是汝所言,由乐因不定故无乐。是义不然,由不解因义故说此言。何以故?诸尘观依止位差别,成为乐因、或成苦因,不但唯尘。若至此依止位差别,诸尘必成乐因,无时至此不成乐因,是故可立乐因为定。譬如火势,观应熟饮食位差别成为美熟因,此火势即是美熟因。若至此应熟饮食位差别必成美熟因,无时至此不成美熟因。于定民乐因云何不定?是汝所言,于苦对治由起乐想者,是义不然,此执于前已破。若人是时正用胜品香等差别所生乐受,是人于对治中生乐想。若此苦未生及以[17]灭,此乐想应最分明起。于定乐中若生乐想,是何对治?于担重易肩中别位所生必有乐受,乃至如此相身位未灭。若不尔,最后乐想应最重起。如此疲极人转威仪中应知亦尔。是汝所言,后时云何起苦想?若不从初渐渐生苦,是义不然,由身变异差别,譬如酒等初味甜后味酢[18]。是故乐受定有,此义应成,由三苦相应故,一切有流皆苦。是所说集谛即是苦谛,此言与经相违。何以故?于经中说唯贪爱为集,由贪爱胜故。经中说为集,不拨所余诸法为集。]


[1] 拨:拼音bō,〈动〉1.废弃 [abandon] 秦拨古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2.佛经古译亦作“诽谤”、“损减”、“衰损”。今译作“抹杀”、“歪曲”等。

[2] 婆薮盘豆:《大唐西域记》云:“伐苏畔度,唐言世亲。旧曰婆薮盘豆,译曰天亲,讹谬。”言天亲者,菩萨乃是毗纽天亲,故云天亲。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受业,本自北印度至于此也(阿踰陀国大城中故伽蓝)。无著命其门人,令往迎候,至此伽蓝,遇而会见。无著弟子,止户牖外。早晚分,各诵《十地经》及《无尽慧所说经》,世亲闻已,感悟追悔,甚深妙法,昔所未闻。毁谤之愆,源发于舌,舌为罪本,今宜断除。即执铦刀,将自断舌。乃见无著住立告曰:夫大乘教者,至真之理也。诸佛所赞,众圣攸宗。言欲诲汝,尔今自悟,悟其时矣!何善如之?诸佛圣教,断舌非悔。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作是语已,忽复不见。世亲承命,遂不断舌,旦诣无著,咨受大乘。于是研精覃思,制大乘论,凡百余部,并盛宣行。

[3] 真谛:(公元499——569年)(实际出生日期不明,后人根据年俞五十推算为公元499年,也有其他说法),印度优禅尼国人,精通大乘佛教。在南北朝梁武帝时,真谛携带大量梵文经典,乘船来到梁都建康,在准备开始译经之时,爆发了“侯景之乱”,于是他辗转到富春,才开始译经。之后,真谛又多次迁移,虽在兵荒马乱年代,但始终坚持译经,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师。真谛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48部232卷,著名的有《无上依经》、《十七地论》、《摄大乘论》、《俱舍释论》等。

[4] 余部:此处即指中观空性宗。

[5] 阿含:即指引用契经圣教量来证知其义。

[6]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安乐俱因缘,现见可回转,

众苦俱因缘,终无回转者。

[7]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诸人于乘等,安乐非恒常,

若初无发起,彼后何增长?

[8]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诸有情常有,饥渴等逼迫,

逼迫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9]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寒冷等对治,非能常时有,

正坏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10] 《中观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云: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

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11] 若【大】,苦【宋】【元】【明】【宫】

[12] 遍觉智【大】,觉遍知【宋】【元】【明】【宫】

[13] 三结:即指身见结、戒取见结、疑结。

[14] 得【大】,等【宋】【元】【明】【宫】

[15] 未【大】,味【宋】【元】【明】【宫】

[16]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有离车名摩诃男,日日游行,往诣佛所。时,彼离车作是念:“若我早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识比丘皆悉禅思;我今当诣七庵罗树阿耆毗外道所。”即往诣彼富兰那迦葉住处。

 时,富兰那迦葉外道众主,与五百外道前后围绕,高声嬉戏,论说俗事。时,富兰那迦葉遥见离车摩诃男来,告其眷属,令寂静住:“汝等默然!是离车摩诃男是沙门瞿昙弟子,此是沙门瞿昙白衣弟子,毗耶离中最为上首,常乐静寂,赞叹寂静。彼所之诣寂静之众,是故汝等应当寂静。”

 时,摩诃男诣彼众富兰那所,与富兰那共相问讯,相慰劳已,却坐一面。时,摩诃男语富兰那言:“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有此论,汝为审有此,为是外人相毁之言?世人所撰,为是法、为非法,颇有世人共论、难问、嫌责以不?”

 富兰那迦葉言:“实有此论,非世妄传。我立此论,是如法论;我说此法,皆是顺法,无有世人来共难问而呵责者。所以者何?摩诃男!我如是见、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富兰那所说,心不喜乐,呵骂已,从座起去,向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向与富兰那所论事,向佛广说。

 佛告离车摩诃男:“彼富兰那为出意语,不足记也。如是,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有垢,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有垢?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恼。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摩诃男!以识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识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恼。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有垢。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清净?摩诃男!若色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色而生厌离。摩诃男!以色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色;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识而生厌离。摩诃男!以受、想、行、识,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知法及重担,往诣观欲贪,

 生及与略说,法印富兰那。]

[17] 以【大】,已【宋】【元】【明】【宫】

[18] 酢【大】,酸【宋】【元】【明】【宫】酢:拼音cù,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 [vinegar]。如:酢酒(醋酒,苦酒)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