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70

第七十课


六(明不应贪爱女人的其他理由)分五:一、与女人交会的欲乐并非是欲界之胜乐;二、贪爱女人不能随自主宰; 三、与女人交会的贪欲不应该是乐因;四、与女人交会的乐因不应该唯属女人;五、痴男数数追求怨女彼乐并非可贪。

一、与女人交会的欲乐并非是欲界之胜乐:

问曰:这种舒爽的欲乐可谓是欲界之最胜,乃与女人交会而产生,彼因即是女人。由此为是义故摄持女人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呀!

答曰:

不贪者无乐,非愚亦无贪, 若意常外驰,彼乐为何等?Those without desire have no pleasure, Nor do those not foolish have it. How can there be pleasure for one Whose mind constantly strays?

【词汇释难】

无乐:此处是指无此由性欲所生的乐受。如乐变化天的天人一般。  

乐变化天:梵名须涅蜜陀,旧译化自乐天,或化乐天。新译乐变化天,或妙变化天。欲界六天中第五重之天也。自以通力自在变作妙乐而娱乐,故名。《大智度论·释初品中现普身》第九卷曰:“化自乐者,自化五尘而自娱乐,故言化自乐。”

非愚:指至少已经断除了部分颠倒执著的修行者。

【释文】在此与欲界女人交会的欲乐,于诸不贪者则无有这种欲乐。当生起贪爱的时候由于贪习成性的缘故,欲贪使其本不宜贪爱的对境当作是可贪的对境而受其转趣,可以说没有无明痴倒则不会生起贪欲。由于无明不得现见欲境的自性。心智完全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所夺。就像是个机关幻人一般,用心专注于那普皆令人盲冥的欲境的自性当中。使其心识外驰魂不守舍而不得如实体悟任何一法。无体悟故就不能如实个别了知安乐。没有个别了知安乐,唯独除了颠倒妄想分别之外,此中不可能产生任何些许的安乐。所以说:“女人能生起欲乐,摄持女人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言此论者不合至理也。如彼,愚夫贪求皇后喻;纺织师喻。

<愚夫贪求皇后喻>

某甲愚夫曾睹见了皇后的花容月貌后,便情不自禁于彼皇后起了极大的贪欲之心。随后他便想方设法拉拢皇后身边的一位侍女,给侍女各种各样的馈赠后,他便畅言道:“能否引荐自己与天后会上一会?”

侍女答曰:“能。”

随后侍女便将其愚夫的心愿传递给了皇后。

皇后回言:“皇宫里戒备森严难如其愿,待本宫外出游观之时办妥斯事。”

侍女就把皇后的口谕传达给了这位愚夫。这位愚夫为了盛情迎请天后的到来,一整年当中都在忙忙碌碌地探寻末香、熏香、鲜花、花鬘、琵琶、胭脂粉黛[1]等等。皇后出巡游观的时刻即将到来,愚夫心想:“自己翌日就要跟甲冠天下[2]的天后双双相逢了。”便按捺不住地善加布设自己的家宅。可是天意不成全美事,就在那个当天,那可怜愚夫的师长将自家的牯牛[3]给弄丢了,便派遣他去寻找。恰巧正当他外出去寻找牯牛之际,天后光临其舍。见不到他的踪影便起驾归宫。如喻所比,愚夫于一整年之中,心思外驰想入非非受尽了极度的辛酸苦毒那样,由于贪爱心识外驰的人们怎么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纺织师喻>

复次,有一位纺织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贪恋皇后,欲贪使其发疯癫狂。整天唠叨着唱言道:“呜呼!汝见天后乎?哀哉!岂有驾临乎?嗟嗟[4]!岂有问哉乎?”去一一询问每一位路人。

即说偈曰:

痴男求怨女,盲逐探欲乐,

是中难见乐,犹观动水影。

【释义】与女人相会所生的乐受,并非真正的胜乐,也不值得贪求。如果这种欲乐是真实的安乐,那么任何人与异性相会时,都应生起乐受,可是实际上,对于不贪者与非愚者而言,接触女人并无乐感。所谓不贪者,指有些凡夫,如后世当生欲界乐变化天的人,依其福德善习,于接触女人时无有乐受,按《楞严经》所述:“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5]时,味如嚼蜡[6],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非愚者指那些具足智慧的人,他们已现见贪欲烦恼的过患,并依修持断除了非理妄执,对他们来说,即使与女人相会也不会生起有漏的安乐。所以贪爱女人,只是那些愚痴少福众生的恶习,他们以迷乱恶习执著依女人的乐受是最大快乐。有些男人甚至认为,如果为了得到女人,自己的生命都可以舍弃(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7]),如果得不到女人,生活就没有价值等等,有各种各样的邪执。而依理观察,这些愚人为了贪求女人,心思恒时向外散乱驰骋,时刻为得到女人而焦虑不安、魂不守舍[8],这种所谓的快乐,又能算是什么样的快乐呢?其实是以苦为乐的颠倒妄念。甲操杰大师解释此颂后两句为:贪著女人者,他的心往外散乱,始终不能悟入真实义,云何说彼是殊胜乐?另有注疏中释为:贪著女人者,心思恒常往外散乱,怎么会有快乐呢?

譬如说,曾经有一青年,对国王的公主生起了贪爱,他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买通了公主的一名侍女,通过她向公主表达了钟情。那位公主居然动了心,虽然她身边时常都有很多侍卫,但仍然想与那名青年约会,并让侍女告诉他等待。那位喜出望外的男子将房间打扫干净,准备了许多鲜花、花鬘、妙香等,然后一直在盼望与焦虑中等待。等到大约一年的时候,有一天那位青年男子的主人家里丢失了牛,让他出去寻找,那时公主刚好找到了机会,悄悄地让侍女带她到那位青年的房间里,可是等了一会,不见他的人影,只得扫兴回宫。那位青年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想到自己受了这么长的相思之苦,最终却无法满愿,不由得伤心欲绝。同样,世人为贪求女人要经受长时的痛苦煎熬,而其结果,却如贪爱公主的青年一样,只有苦上加苦,整个过程无有丝毫安乐可言。

在五浊兴盛的时代,众生的这种迷乱颠倒更为严重,因贪爱异性,许多人断送了自己今生与后世的安乐,陷入了彻底的疯狂之中。月称菩萨讲过一个公案,说有一名织布的年轻人,贪爱国王的公主,最后因无法满愿而精神错乱。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现象就越来越多了,年轻人之中殉情自杀的事态也日趋严重。作为欲界众生,贪爱异性虽然是难免的烦恼,然而有头脑者,应当想想:难道生活的快乐,其唯一来源就是男女的相会,难道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获得异性欲乐;这种欲乐到底有什么价值……无论出家在家者,若恒持颠倒的贪爱,不仅今生的安乐事业无法成就,而且后世的处境也唯有痛苦。沉迷于颠倒贪执的世人,应当详察此中过患,断除痛苦之因的贪欲。

《出曜经·欲品》云: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并将[9]侍者阿难,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中,乞食已周还出城外。有一妇人[10]抱儿持瓶诣井汲水[11],有一男子颜貌端正,坐[12]井右边弹瑟[13]自娱。时彼女人欲意偏多躭著彼人,彼人亦复欲意炽盛躭著女人,女人欲意迷荒,以索系小儿颈悬于井中,寻还挽[14]出小儿即死,愁忧伤结呼天堕泪,而说颂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向所闻偈,过去恒沙诸佛所说,汝善诵习。日晡集众,在众人中宣畅[15]此偈。”尔时世尊食后收摄三衣[16],即集大众诣普会讲堂,在众人中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向清旦将阿难入城乞食,已复周遍还出城外,见有妇人抱儿持瓶诣井汲水,去井不远复有一人弹瑟自娱。二人相见各兴欲意,熟视相看目不移转,错[17]系儿颈悬于井中,寻还挽出儿已命终。愁忧[18]号悲,寻说颂曰: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佛告比丘:“婬[19]火炽盛,便能燔[20][21]诸善之本,婬荒[22]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23]辱,不阙[24]婬性以违其志。或因婬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婬逸罪及五逆[25],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婬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我[26]今当说犯婬[27]之本,汝等善听!昔有一人奸婬不止,父母所生唯此一子,夜非人时天阴雷电,带刀持箭至他婬女村中。时母觉知,即捉晓谕:‘今夜冥闇[28]阴曀[29]雷电,设不果者便为人所害,吾宿尠[30]德唯有一子,会遇恶者吾无所恃。’子报母曰:‘子要当去,不得复住。’母知意正[31]便向儿拜。‘今暮且住,须明日乃往。’儿语母曰:‘速放我去,若违我情当取母杀。’母报儿言:‘宁取我杀,不忍见汝为他所害。’儿复语母:‘可时放我,及闇至彼,若不见听正尔杀母。’母语儿曰:‘死死不放汝。’儿即拔刀取母刺杀,不虑后世殃罪深重,即至彼家打门微唤,女人应曰:‘汝是何人?’其人以颂报曰:

                                          ‘婬恚诸根羸,为想所谬误,

不虑众事业,为愚闇覆蓋[32]

   念[33]汝取母害,折伏犹汝奴[34]

    翘立在门外,如客附使役。’

尔时女人复遥见[35]问曰:‘审[36]杀母耶?’

报曰:‘审杀。’

女人问曰:‘何故杀母?’

男子报曰:‘母不见放来至此间。’

女人报曰:‘不须入家里。’

是时,女人以颂报曰:

                                          ‘咄嗟背恩养,害母种罪灾,

何忍见汝颜?宜速远吾家。

父母抱育养,为子历众苦,

害母行地上,地不陷汝杀。

立身无慈仁,加害诸亲族,

     我是外种类,岂能恩德将?’

    尔时彼男子复报曰:‘由汝害母造无边罪,小见宽恕见为开门,暂得言谈便复还家。’女人报曰:‘听我偈言:

                                          ‘宁入投炭炉,从山投幽谷,

      生把[37]七步蛇,不与愚从事。’

    是时,二人各各共相[38]别离。男子还家,道逢恶寇为贼所害,死入阿鼻地狱,受罪无数劫。婬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39]亦及他人,不至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曰,婬不可从。”

爱欲生忧,爱欲生畏,

无所爱欲,何忧何畏?

爱欲生忧,或遭妇丧为人所夺,或抱久患,夫或远行积久不归,是故说曰:‘爱欲生忧’。

爱欲生畏者,为豪贵见夺其妇,或抱久患命在旦夕,或适他方。是故说曰:‘爱欲生畏’。

无所爱欲者,云何无所爱欲?阿那含、阿罗汉者,别二人者无忧无畏。何以故?已离诸忧无所畏难。

有忧畏者,欲界色界,阿那含者欲界忧畏尽,阿罗汉者三界结使尽,于中不生忧畏想,是故说曰:‘无所爱欲,何忧何畏?’]


[1] 粉黛:拼音fěn dài,泛指妇女涂饰的颜料。

[2] 甲冠天下:拼音jiǎ guàn tiān xià,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3] 牯牛:拼音gǔ niú,母牛或阉割过的公牛。

[4] 嗟嗟:拼音jiē jiē,表悲叹的语气词。

[5] 横陈:拼音héng chén,横卧。

[6] 嚼蜡:拼音jué là,比喻无味。

[7]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在《自由与爱情》中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8] 魂不守舍:拼音hún bù shǒu shè,神魂不在人体内。比喻心神恍惚不定。

《红楼梦》第九八回云:“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

[9] 将【CB】【丽-CB】,[-]【大】

[10] 人【大】,女【宋】【元】【明】

[11] 汲水:拼音jí shuǐ,从井里取水。亦泛指打水。

[12] 坐【CB】【丽-CB】【碛-CB】,座【大】

[13] 瑟:拼音sè,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瑟。

[14] 挽:拼音wǎn,拉,牵引:挽弓。挽留。

[15] 宣畅:拼音 xuān chàng,1.宣扬;传布。 2.舒散;抒发。 3.流畅。

[16]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

[17] 错【大】,索【宋】【元】【明】

[18] 愁忧:拼音chóu yōu,是指忧愁。

[19] 婬【大】,组字式:[婬-女+火] 【明】

[20] 燔【大】*,焚【宋】*【元】*【明】*

[21] 燔烧:拼音fán shāo,焚烧。

[22] 婬荒:拼音yín huāng,即指“淫荒”。耽于逸乐;纵欲放荡。

[23] 形【大】,刑【明】

[24] 阙:拼音quē,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5] 五逆:拼音wǔ nì,五逆罪,又作‘五无间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云:“复次,大梵!有五无间大罪恶业。何等为五?一者、故思杀父。二者、故思杀母。三者、故思杀阿罗汉。四者、倒见破声闻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无间大罪恶业。若人于此五无间中,随造一种,不合出家及受具戒。若令出家或受具戒,师便犯罪,彼应驱摈令出我法。”

[26] 我【大】,〔-〕【宋】【元】【明】

[27] 婬【大】,婬泆【宋】【元】【明】

[28] 闇【CB】【丽-CB】,喑【大】

[29] 阴曀:拼音yīn yì,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

[30] 尠:拼音xiǎn,同‘鲜’少。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31] 正【大】,止【元】【明】

[32] 覆蓋:拼音fù gài,遮盖;掩盖

[33] 念【大】,今【宋】【元】【明】

[34] 奴【大】,如【元】

[35] 见【大】,〔-〕【宋】【元】【明】

[36] 审:拼音shěn,〈副〉真实;确实。

[37] 把【大】,抱【宋】【元】【明】

[38] 相【大】,〔-〕【宋】【元】【明】

[39] 道【大】,盗【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