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78

第七十八课


四、破非有过失而不应呵毁:

问曰:身体虽然是不清净的,但在此世间还不足为患之故,不应该对(女)身有所呵毁。常言道:“梵志[1]较人净,女人为最净。”

答曰:

除人不净器,尚为所应呵,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
If, except to some people, A pot of filth is objectionable, Why would one not think objectionable That from which the filth comes?

【词汇释难】

法尊法师就本颂的翻译是根据宗大师高足——甲操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中的解读而译的,英文版的颂词也是根据同一个注释所译,所以汉英可以彼此对应。但是根据圣地印度的大德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大疏》中的解说与雪域吉祥萨迦派的高僧仁达瓦大师在《菩萨瑜伽行四百论释·句义显明论》中对本颂的注释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颂词的解读跟甲操杰、多昂丹碧尼玛尊者、堪布阿琼等有所不同。今根据月称菩萨与仁达瓦大师的解读将本颂改译为:

由人不正知,呵毁不净器,

不净所从出,何不思呵毁?

【释文】纵然是盛载出自不净身体之粪秽的容器,尚且都会遭人嫌弃呵毁为极不清净有诸过失的话。从中源源不绝地流泻出污秽不堪的不净粪聚的身体,心思正常的人如何认知为是清净的呢?是故,说言:“女身是不容有所呵毁。”者,是言非也,不契至理故,如彼,见女赍溺器喻。

<见女赍溺器喻>

某位富甲一方的长者有一位姿色出众的美貌侍女,为其赍持溺器除粪。很多贪图情欲的男人向她示爱并亲近她。没过多久,侍女便赍持着满满当当一溺器的不净呕吐物从家中走出来,正好撞见那些男人。他们便一个个数落其过失而捂着鼻子奔逸离去。殊不知这些不净物都是出自于身体。如喻所比,婴愚众生不将留存在自己体内的不净物视作是有过失,反而将其流出身外时称作是不净。

即说偈曰:

贪即为痴性,纵有净行赞,

愚诩有智人,说此非所呵。

【释义】即使从世俗层次而言,女人亦不是不应呵毁的对境,而世间认为女人比其他人清净,只是世人的邪执。颂词中的“除人”,有三种不同解释,甲操杰大师与堪布阿琼释为“除了疯狂者以外的人”,仁达瓦大师释为 “不了知身体不净的人”,俄巴活佛释为“除了人身体以外的”;而在大疏中,意义不是很明显,从字句上看三种解释方法都可以。不论是除疯狂者以外的正常人,或者那些不了知身体不净的人,对那些盛不净粪的器皿,如大小便桶,都会认为很不干净,是应该厌恶呵毁的物品。世人对这些人体以外的不净器如是反感厌恶,其原因当然是这些器皿盛过不净物,既然如是,按道理对不净物的出生之处,更应生起厌烦呵毁。而只要是正常人,谁都会知道,大小便桶里的不净物,其来源即是人们的身体,身体其实是一个恒时产生粪秽的器皿,所以谁能认为这样产生不净粪的器皿是洁净可爱之物呢?对盛装不净粪的器皿,人们尚认为应该厌恶呵毁,那么对不净粪的产生处,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不应呵毁呢?大疏中说:世人所贪爱的身体不管是男身、女身,其实都是不净器,愚笨者不知身体即是不净粪秽之源,还以为只有外面的不净器才应呵毁,而身体是洁净可爱之物,这是何其愚痴的分别妄执!

譬如说,以前有一富人,家中有一名仆女,为他打扫卫生。因仆女颇具姿色,许多男人都贪爱着她,也乐于受用她;有一次,这些男人见她端着马桶,觉得非常臭秽,都远远地避开了她。其实,那些男人所厌恶的不净臭秽,全部是身体中流出来的,他们所贪爱的那位仆女,其身内也同样装满了这种不净物,而他们对二者一厌一贪,实无有任何道理。世间一切贪爱女身或男身者,与此譬喻中的那些愚者,实无有任何差别。因此,有智者当认清此中真相,不应执粪秽之源的身体为净而生贪爱,理应与对待不净器一样,生起厌离与呵毁。

《出曜经·惟念品》云:

[若能寤意[2]念,解脱一心乐,

应时等行法,是度老死地。

若能寤意念者,彼修行者,系意在明不敢睡寤[3],成诸道果要由觉寤[4],不从睡寐而得道也,虽复觉寤,系意不专不成道果,意既觉寤加心专正,便越三有至无余界。是故说:‘若能寤意念’也。

解脱一心乐者,彼修行人已得定意众德具足,不得定人不能具诸德行。昔有婬逸[5]之人,意专女色不能去离觉寤,思女姿颜欲与言语交通,眠寐梦想容貌携手共游,时妇遇疾,骨消肉尽形骸[6]独立。

尔时彼家恒有知识道人往返,其妇白道人曰:“我今所患日夜困羸[7],将其意故欲陈我情,为可尔不?”

时道人曰:“但说无苦,设有隐匿[8]之事,我当覆藏不使彰露[9]。”

妇人白言:“我夫禀性婬欲偏多,昼夜役娆不容食息,由是生疾恐不自济。”

时彼道人告妇人曰:“若汝夫主近汝身者,便以此语其夫曰:‘须陀洹[10]法礼应尔耶?’”

后果如所言,夫主来近妇寻[11]语曰:“夫为须陀洹道,为应尔耶?”

夫闻妇言甚怀惭愧内自思惟:“我将不审[12]是须陀洹乎?”

即便息意在闲静处思惟校计[13],成斯陀含、阿那含果。自知已得道迹,便不复与女人从事。

妇人问夫:“汝今何故永息欲心不与吾从事?”

夫告妇曰:“吾审见汝已,何由复共往反?”

妇语其夫:“汝言审见我,我有何咎?我恒贞[14][15]不犯女礼,何以见骂乃至于斯?”

妇人即集五亲宗族,告语之曰:“今我夫主意见疏薄[16],永息亲情不复交通,复见骂詈[17]称言见我,今于众前便可说之。”

夫言:“且止!须我引证乃得自明。”

夫主还归彩画好瓶,成[18]满粪秽牢盖其口,香华芬熏,还至彼众告其妇曰:“审爱我不?若爱我者,可抱弄[19]此瓶如爱我身。”

妇随其语抱瓶玩弄意不舍离。夫主见妇已爱着此瓶,即打瓶破,臭秽流溢[20]蛆虫[21]现出,复语妇曰:“汝今故能抱此破瓶不耶?”

妇答曰:“我宁取死,终不能近此破瓶,宁入火坑投于深水,高山自投于下,头足异处,终不能近此瓶。”

夫告其妇:“前言见汝,正见此事耳。我观汝身剧于此瓶,从头至足分别思惟三十六物[22],有何可贪?”

尔时复重说偈曰: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兴尘,

      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23]。”

是故说:‘解脱一心乐’也。

应时等行法者,夫修行人凭善知识,或诸天卫护外邪不入,求道甚[24]易无所畏难。犹如远行之人迷失大道反从小径,惺寤[25]之士告其人曰:“此非正道,时可变悔[26]从彼正路。”时迷路[27]者从其言教,还复大路安隐得归。彼修行人亦复如是,凭善知识获致正道,是故说:‘应时等行法’也。

是度老死地者,犹人涉路多诸恐畏,或遇虎狼盗贼,或遭奸邪恶鬼,或值道路崄难侧身傍过,如此众难数百千变,复值水浆乏短,其人自念:“设道路有一难犹尚叵过,况复多崄?”即自建意昼夜不息,得越彼难安隐得归不[28]失财宝。彼修行人观察三界皆悉炽燃,欲得远离求无为道,是故说:‘是度老死地’也。]

《生经·佛说分卫比丘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行分卫,一一次第,入婬荡家舍。于时婬女,见比丘入至其家舍,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寻而奉迎[29],稽首[30]足下,请入[31]就座。又问:“比丘!仁从何来?”比丘答曰:“吾主分卫,故来乞匃。”于时[32]女人,即为施设肴馔[33]众味,盛之满钵,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彼时比丘,得是美食甘美丰足,心中欢喜,不能自胜,数数往诣婬荡女舍。时女心念:“计此比丘守法难及。”频为兴设甘脆[34]肥美之食,而授与之。往返不息,学问未明,所作不办,未伏诸根。见婬荡女颜色妙好,婬意为动,志在放逸。著婬荡女,口出软柔恩情之辞,怀亲附[35]心,与语周旋彼家日日不懈。

分卫比丘睹其好色,听闻音声,婬意为乱,迷惑愦错,不能自觉。而佛经曰:“目见好色,婬意为动。”又世尊曰:“虽覩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姉[36];少者如妹、如子、如女。当内观身念皆恶露[37]无可爱者,外如画瓶,中满不净。观此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合成,本无所有。”时彼比丘,不晓空观,但作色视,婬意则乱,为婬女人,而说颂曰:

                                “淑女年幼童清净,颜貌端正殊[38]妙好,

      一一观容无等伦[39],吾意志愿共[40]和同。”

时婬荡女,见此比丘所说如是。“吾本不知凶恶贪婬,反以清净奉戒意待,谓之仁贤,憙犯罪舋[41]。随其来言,当折答之。”

即时以偈而报颂曰:

                                          “当持饮食来,香华好衣服,

    若干种供养,尔乃与仁俱。”

    于是比丘,以偈答女颂曰:

                                          “吾无有财业,观我行举动,

     以乞匃而立,所得者相与。”

    于是婬女,以偈颂曰:

                                “假使卿身无财业,何为立志求难致?

    如卿所作无羞惭,驰走促出离我家。”

时逐出比丘,追[42]至祇树门。诸比丘即来诣佛,启白世尊,具说本末。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鳖,婬女曾作猕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还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恼患。于今如是,志愿婬女,愿不从心,逆见折辱,惭愧而去。”

佛言:“乃往过去无数世时,大江水中,鳖所居游,其江水边,树木炽盛,彼丛树间,有一猕猴,止顿彼树。于时彼鳖,从江水出,遥见树木,有此猕猴,而与谈语,稍稍前行,欲亲近之,数数往返。相见有日,日日如是,覩之不懈,则起婬意,心为迷惑,污染秽浊,不能自觉。

则时以偈而叹,颂曰:

                                 ‘颜貌赤黄眼而青,游丛树间戏枝格[43]

     吾今欲问毛滑泽,欲何志求何所存?’

    猕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鳖本末,为国王子有聪明,

    今卿何故而问我?我闻此言怀狐疑[44]。’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怀恩爱思想念[45]

     以是之故而相问,当以何法而得会?’

    猕猴以偈报,颂曰:

                                 ‘鳖当知之我处树,不应与君[46]共合会,

     假使欲得与我俱,在丛树间相供养。’

    于是鳖复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软甘美胜果蓏[47]

    不当贪求不可获,当为汝致众㮈果[48]。’

    尔时猕猴以偈报曰:

                                ‘假使卿身不处树,何为求我不可致[49]

    如今观我无羞惭[50],且自驰走不忍见。’

佛告诸比丘:“尔时猕猴,今婬荡女人是,鳖者,分卫比丘是。彼时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愿,今亦如是。”

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1] 梵志:意译为净行。指婆罗门。古印度的贵族僧侣阶级名。

[2] 意【大】,忆【明】

[3] 寤【大】,寐【宋】【元】【明】睡寐:拼音 shuì mèi,瞌睡;打盹。

[4] 寤【CB】【丽-CB】,悟【大】觉悟:拼音juéwù,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证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

[5] 婬逸:拼音yín yì,即指淫逸。淫乱;淫荡。

[6] 形骸:拼音xíng hái,形体(多指人的)

[7] 困羸:拼音kùn léi,疲惫﹐瘦弱困乏。

[8] 隐匿:拼音yǐn nì,隐藏。

[9] 彰露:拼音zhāng lù,彰露暴露。

[10] 须陀洹:预流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预流果是见道位,一般来说见道分十六个刹那,前十五刹那是预流向,第十六刹那才得果。

[11] 寻:拼音xún,〈副〉顷刻,不久。

[12] 不审:拼音bù shěn,不明白、不知道。

[13] 校计:拼音xiào jì,清点,查清。

[14] 贞【大】,真【明】

[15] 良【大】,洁【宋】【元】【明】

[16] 疏薄:拼音shū báo,释义:疏远淡薄。

[17] 骂詈:拼音mà lì,骂,斥骂。多用作书面语。

[18] 成【大】,盛【宋】【元】【明】

[19] 抱弄:拼音bào nòng,意思是怀抱逗弄。

[20] 流溢:拼音liú yì,液体满溢出来。

[21] 蛆虫:拼音qū chóng,蝇类的幼虫。

[22] 三十六物:(名数)人身有三十六之不净物。《大智度论·释四念处品》云:“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作是念:‘身中有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脬、尿、屎、垢、汗、目、泪、涕、涎、唾、脓血、黄、白痰、髀、肪、𦙽、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谷,种种充满,稻、麻、黍、粟、豆、麦。明眼之人,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观是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发毛、爪齿,乃至脑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23] 画瓶:拼音huà píng,(譬喻)譬人身为盛粪秽画瓶也。

[24] 甚【大】,其【宋】

[25] 寤【大】,悟【宋】【元】【明】

[26] 变悔:拼音biàn huǐ,是指改悔;反悔。

[27] 路【大】,〔-〕【宋】【元】【明】

[28] 不【CB】【丽-CB】,大【大】

[29] 奉迎:拼音fèngyíng,敬辞,出迎贵人。

[30] 稽首:拼音qǐshǒu,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31] 入【大】,屈【宋】【元】【明】

[32] 时【大】,是【元】【明】

[33] 肴馔:拼音yáo zhuàn,丰盛的饭菜。

[34] 脆【大】,[绝-糸+月]【明】

[35] 亲附:拼音qīn fù,解释是指亲近依附。

[36] 姉:拼音zǐ,古同“姊”。姐姐:姊妹(a.姐姐和妹妹;b.同辈女朋友亲热的称呼)。姊夫。

[37] 恶露:拼音è lù,佛教上指身上不净之津液。如脓、血、尿、屎等。

[38] 殊【大】*,姝【宋】*【元】*【明】*

[39] 伦:拼音lún,〈动〉类比,匹敌。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40] 共【大】,其【明】

[41] 舋:拼音xìn,罪过。

[42] 追【大】,遗【宋】【元】【明】

[43] 枝格:拼音zhī gé,长枝条。

[44] 狐疑:拼音hú yí,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45] 念【大】,尔【宋】【元】

[46] 君【大】,吾【宋】【元】【明】

[47] 果蓏:拼音guǒ luǒ,木实为果,草实为蓏。后用为瓜果的总称。

[48] 㮈果:拼音nài guǒ,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亦称“花红”、“沙果”。

[49] 致:拼音zhì,〈动〉通“至”。到达。

[50] 羞惭:拼音xiūcán,感到羞耻和惭愧。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