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8

第八课


二、破常作存活想不起怖畏:

问曰:回遮死亡的生者是必然存在的,诚如由业力所驱使故而有生,现如今乃人寿百岁,吾命方至十六妙龄,未来还有八十四个春秋可以久存,是故吾当初始以少时享用欲境,而后当精勤断除死主的威胁。如是憧憬未来美好的前程,这难道不应理吗?

答曰:是语非也!故以颂明曰:

汝见去时短,未来时间长, 汝思等不等,显同怖呼唤。You see the past as brief Yet see the future differently. To think both equal or unequal Is clearly like a cry of fear.

【词汇释难】

去时:指出生后已经过去的时光。

未来时间:憧憬未来美好的前程光阴。

等不等:已经过去的生命与未来的生命时光相等或过去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般短暂,未来的时光却是那般天长地久不可称限,故而不相等。

呼唤:哀唤;惨叫;悲啼。

【释文】你见自己的人生已过去之时间短,未来的时间还很长,如是你计执过去与未来的时间相等或不相等而作常活之想,由此而说不怖畏死亡,这显然如同怖畏者反而大喊不害怕一样。

【释义】以为自己还剩有存活时间,就不必顾忌死亡,这种想法极不合理。在世间有很多人怀着这种想法而贪恋世俗欲乐,不顾生死大事。比如说,有些年轻人认为,现在是人寿百岁的时候,自己才活了十六岁,以后还有八十四年时间可以活,所以现在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人生,不必忙着苦修对治死亡之方便。这种想法无非是找借口懈怠放逸,其实毫无根据。寿命是不定的,人寿百岁的时期,并非每个众生都能活百岁。

诚如《法集要颂经·有为品》中所云:

或有在胎殒,或初诞亦亡,

盛壮不免死,老耄甘心受。

若老或少年,及与中年者,

恒被死来侵,云何不怀怖?

生命随时会为死缘所夺,你有何理由不怖畏死亡而安逸度日呢?同样,有些中年人认为自己的百年生命才过一半,还有相等的五十年;有些老年认为自己才活七十岁,虽然大半生命已尽,但仍有部分可以享受。如是思维自己尚有与已度时光等不等的日子可存活,可以不害怕死亡,这无非是自欺欺人之举。既然已了知生命在不断流逝,就应当对死亡生起警惕、恐惧,然自己不但不生惧意,反而以种种似是而非的想法为自己壮胆,说不用害怕死亡,这种说法如同人们步入怖畏之境时大声呼喊“不害怕”一样,显然是掩耳盗铃之举。

圣龙猛菩萨在《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中曰:

死缘百一种,寿命因不多,

此因或死缘,故恒应修善。

死亡的威胁在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平等存在着,故不应有一时不会死的分别邪计。譬如说,有一群婆罗门童子外出,黄昏到某处村庄借宿,晚上这些童子到处大便,染污了村庄的环境。清早群童一哄而散,只有几个婆罗门子没来得及走,被守村庄的巡夜人抓住。巡夜者对他们说:“你们本应受到处罚的,趁村长现在还不知道,赶紧将粪秽打扫干净吧!”几个婆罗门子只除去了自己所遗的粪秽,而对别人所遗的粪秽却捂着鼻子不愿清除。世人计执自己尚有一段不会死的存活时,这种邪计如同婆罗门子执自己的粪便为净一样,或认为村长会因一部分粪秽已除而对其余的粪秽不会计较,不会惩罚自己一样,何其愚痴也!

月称菩萨在《四百论大疏》中引喻曰:

[在一聚落的朽屋当中,有诸婆罗门子止宿过夜,夜间随地四处解便,次日凌晨,有些婆罗门子便扬长离去,还有一些嗜睡贪眠的婆罗门子在后面酣然入梦。是时,门房见诸沉睡的婆罗门子,呵斥曰:“咄咄愚憃小儿!未遭皮肉之苦前,速疾清除粪秽!”说是语已,诸婆罗门子,便将自己所遗的大便清理干净。便曰:“余者非自己所为”,而未作清理。斯等婆罗门童子,对自己的粪秽尚且生起我所执,故而称名为我执婆罗门童子。诸我执婆罗门童子被呵令清理粪秽时,他们对同等不净的粪秽,尚且分别此等粪秽是我的,彼等粪秽乃非我所之不等观。如是过去与未来完全相等,是根本无法分别出孰长孰短之差别的,然愚蒙小儿之辈却强加妄计已逝过去的时间短暂,未来尚有天长地久的美好岁月可度亦复如是。

复次,有一贾客趋入危机四伏的险难处,身临匪徒贼窝之地,为了教自己壮胆,而撕心裂肺地高呼:“我什么都不怕!”一般,很明显表示畏惧。如是说言去时短暂而未来时间长远的作为也于此无别,显然等同恐怖而惨叫一样,纵然若此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慰藉。]

《法句譬喻经·喻老耄品》云: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食后为天人、帝王、臣民、四辈弟子说甘露法。时有远方长老婆罗门七人,来至佛所,稽首于[1]地,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闻圣化,久当归命而多诸碍[2],今乃得来觐覩圣颜[3],愿为弟子得灭众苦。”佛即受之悉为沙门,即令七人共止一房。然此七人覩见世尊,寻为得[4]道不惟无常,共坐房中但思世事,小语大笑不计成败,命日促尽不与人期,但共喜笑迷意三界。佛以三达[5]智知命欲尽,佛哀愍之,起至其房而告之曰:“卿等为道当求度世,何为大笑也[6]?一切众生以五事自恃[7]。何谓为五?一者、恃怙年少,二者、恃怙端政[8],三者、恃怙多力,四者、恃怙财富,五者、恃怙贵姓。卿等七人小语大笑,为何所恃[9]?” 于是[10]世尊即说偈言[11]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

 深蔽幽冥,不如求定[12]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

多想致病,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

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13],如御弃车,

      肉消骨散,身何可[14]怙?”

    佛说偈已,七比丘意解望[15]止,即于佛前得[16]阿罗汉道[17]。 ]

《出曜经·无常品》云:

                    [晨所覩见,夜则不现,

昨所瞻者,今夕则无。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

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到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18],遥见门外有众男子作倡伎乐而自娱乐。尊者阿难入城乞食讫欲还出城,见此伎[19][20]忽已命终,众人舁[21]举号哭相向[22]。时尊者阿难便生此念:“奇哉变怪无常对至,何其[23]速乎?我向晨朝[24]入城乞食,见此男子五乐[25]自娱,像如天子,如今受对取无常耶?”时尊者阿难出舍卫城祇洹精舍[26],收摄衣服净洗手足,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尊者阿难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向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见有男子作倡伎乐五欲自娱,便入城乞,还出在外,见此男子忽已命终,众人舁举号哭相向。时我,世尊!便生此念:‘奇哉变怪无常对至,何期速乎?我向晨朝入城乞食,见此男子五乐自娱,像如天子,如今受对,取无常耶?’我今所见甚为奇特,未曾所覩。”世尊告曰:“汝今,阿难!有何奇特?我曾所覩乃为奇特,出过汝今所见者上。我曾昔日到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乞食。时我,阿难!见有男子在祇洹门外作倡伎乐五欲自娱,时我入城乞食讫还出城外,见此男子作倡伎乐如本不误[27]。我见奇特出汝者上。”尔时阿难即白佛言:“此是常仪,有何奇特?”佛告阿难:“命速于风,逝难制御[28],汝今方言,有何奇耶?”[29]

尔时世尊观察此义寻究本末,欲使比丘明鉴此法,为将来众生现大光明,亦使正法久存于世,尔时世尊便说出曜[30]之偈:

                                              “晨所覩见,夜则不现,

昨所瞻者,今夕则无。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

    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31]所覩者[32],夜则不见者,晨朝所见众生之类数千百众,暮则不见,诸有众生思惟校计[33]善根具足,意不错乱,则自觉知命如琢[34][35]闪现已灭,谁当兴意贪著此乎?唯有无闻凡夫愚人,乃兴此心生贪着意。

昨所瞻者,今夕则无,如昨所见进止[36]行来,设彼有念思惟善本殖众功德,心便勇猛能自改悔,内自兴发不可乐想,是故说曰:‘晨所覩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也。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37],如有愚人无所闻知,自怙强壮气力炽盛,苟得[38]自纵随其所如[39]不顾后虑。自称端正颜貌殊特,余者卑贱非我等友[40],色力财富出众人表,既自盛壮独步无侣,所愿者得无能拒逆[41],所欲自恣不避豪强,亦复不思无常对至,不覩生死苦恼之患,是故说曰:‘我今少壮,无所恃怙’。

少壮亦死,男女无数[42],正使无数众生之类,男女大小受形分者,气力殊特财富无数,所欲自恣年皆盛壮,于人世间壮者命终多于老者皆为无常,所见蹈藉[43],然彼终者先在世时不修功德,诸善之本无所恃怙,从今世至后世流驰五趣无有懈息,是故说曰:‘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在胎自败,初出亦殇[44]

既生子坏,孩抱而丧[45]

诸老少壮,及[46]中间人,

渐渐以次,如果待熟[47]

    六十千生,六十百生,于生藏坏斯由害人,所谓人者国王一亿则害[48]导师、商人、父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兴心起意害此辈人,或入阿鼻地狱,或热、大热、啼哭、大啼哭、等活、黑绳、等会地狱。毕此罪已,生六畜中,经历劫数往来周旋,乃复人身,于其中间在生藏中不卒其命,是故说曰:‘在胎自败’也。

初出[49]胎亦坏[50]者,或有众生始出[51]胎门而命终者,或有众生,始欲造福功业未果,便于胎门中夭命者,斯由前身兴心伤害彼造福人,是故说曰:‘初出亦殇’。

既生子坏者,或有众生施功立德,在诸塔寺施设园菓、浴池、桥梁、圊[52][53],功业未就为人所害,斯由先世害福德人,死入地狱、畜生、饿鬼,经历久远乃还复人,既生离胎于中逝殇,是故说曰:‘既生子坏’也。

孩抱而丧者,或有众生于塔寺中施功立德,施设园菓[54]、浴池、桥梁、圊厕,功业已就余[55]功未几,便为人所害,斯由前身兴心殇[56]害彼造福人,身坏命终入地狱中,于中毕罪生畜生中,虽得为人未别白黑,便于孩抱夭其命也。

诸老少壮,及中间人,

  渐渐以次,如菓[57]待熟。

    昔日尊者马声说偈曰:

                                          “或有在胎丧,已生在外终,

  盛壮不免死,老耄[58]甘心受。

犹树生狂花,结实时希有,

       志[59]故必欲舍,伺[60]命召不忍。”

犹彼菓树随时繁茂,狂华生长遇风凋落结实者尠[61],或已[62]结实遇雹堕落,或有未花而凋落者,或有已华而凋落者,其中成实待熟落者,少少耳[63]。此众生类亦复如是,于百千生其中身,若一若二处胎、出胎、少壮、老疾,悉归斯道无免此患,于百千生老寿命终若一若二,少壮死者不可称计,是故说曰:

                                             ‘诸老少壮,及中间人,

  渐渐以次,如菓[64]待熟。’

  命如菓[65]待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昔恶生明王严驾[66]翼从[67]诣后园游观,众菓[68]树木行列相当,彼国常礼,菓[69]熟乃食终不噉生[70]。时王有教敕守园者,若有菓[71][72]堕落[73]地者不应献上,有犯此制当枭[74]其首。时守园人内自思惟:“此恶生明王暴虐无道[75],杀害生类无慈愍心,若当我今犯制者,死在旦夕不免其困。然今此园树菓[76]众多,在树既少堕落者众,设责[77]我菓[78]更无于出。且自逃走求出家学[79]。”即踰[80]墙出至世尊所,五体投地愿为沙门。佛即然可,得在道次,静寂无为,不兴巧便坐禅诵经,亦复不习戒律、阿毘昙,谓为行道齐是而已,亦复不惟空闲旷野经行讽诵十二[81],难得勤劳之要,自凭三事不虑后缘,内自喜庆:“我今已脱形急之患,今且自安焉知余者。”

尔时世尊观其人心,欲使免苦济众厄难,欲使安处善法妙堂,欲拔根本离生死原[82],将入解脱无退转道。

尔时在众便说此出曜偈曰:

                                          “命如菓[83]待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尔时比丘闻佛所说,内自怨责[84],怀惭愧心,在闲静处思惟恶露止观[85]之道,即于彼处成阿罗汉。]

《出曜经·无常品》云:

                    [是身不久,还归于地,

  神识已离,骨干[86]独存。

昔佛在毘舍离甘梨园中。尔时阿梵和利自怙色貌与世无双,进过人貌退及天形,形范端严视无厌足,然家里财富不可称限,饶财多宝七珍备足。时,阿梵和利严饰羽宝[87]之车,自严庄校饰[88]、沐浴、澡洗、香华、芬薰,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是时,众多比丘欲爱未断在凡夫地,见阿梵和利来至佛所,皆兴爱欲起不净想,佛知其意即告之曰:“云何,比丘!阿梵和利者受四大形,臭处秽污无一可贪。比丘当知!此阿梵和利如是不久,当卧好高广床上,衣裳芬薰价直一亿,于彼床上忽然命终,舁[89]诣冢圹[90]取耶旬[91]之。”时诸比丘闻之愕然[92]。“无常迅急不避老少,此人形貌世之希有,受如是形便当弃捐[93]在于冢间。”尔时世尊以此因缘寻究本末,为后世人示现大明,亦使正法久存于世,即于众中而说颂曰。其中四部众闻此教诫,或起无常无我之想,或起不净止观之心,或念安般守意[94]、顶法、煖法、忍法、世间第一法,或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或有兴发求无上道,或有求辟支佛、阿罗汉道。尔时世尊以此一偈,化毘舍离无数童子。

以此因缘而说颂曰:

                                               “是身不久,还归于地,

      神识已离,骨干[95]独存。”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1] 于【大】,丁【圣】

[2] 碍【大】,难【宋】【元】【明】【圣】

[3] 圣颜:拼音shèng yán,释义:圣容

[4] 为得【大】,得为【宋】【元】【明】【圣】

[5] 三达:拼音sān dá,三达是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6] 也【大】,〔-〕【宋】【元】【明】

[7] 自恃:拼音zì shì,自以为有所依靠;倚仗。自恃人多势大。

[8] 政【大】,正【圣】

[9] 所恃【大】,恃怙【宋】【元】【明】【圣】

[10] 是【大】,时【圣】

[11] 即说偈言【大】,如偈颂曰【圣】

[12] 定【大】,锭【圣】

[13] 从【大】,徒【宋】【元】【明】

[14] 可【大】,足【圣】

[15] 望【大】,妄【宋】【明】

[16] 得【大】,逮得【宋】【元】【明】【圣】

[17] 道【大】,〔-〕【圣】

[18] 分卫:拼音fēn wèi,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19] 伎【大】,技【元】【明】

[20] 伎人:拼音jì rén,指女歌舞艺人。

[21] 舁【CB】【丽-CB】,[臼/丌]【大】舁:拼音yú,抬:“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22] 相向:拼音xiāng xiàng,面对面。

[23] 其【大】,期【宋】【元】【明】

[24] 晨朝:拼音chén zhāo,意指清晨。

[25] 乐【大】,欲【宋】【元】【明】

[26] 精舍:拼音jīng shè,寺院。因是精勤修行者所居,故称为“精舍”。

[27] 误【大】,娱【明】

[28] 制御:拼音zhì yù,统治,控制。

[29]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

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若得瞬息停,卧起成希有。

[30] 出曜:拼音chū yào,‘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

[31] 前【大】,晨【宋】【元】【明】

[32] 者【大】,见【宋】【元】【明】

[33] 校计:拼音xiào jì,1.计算,核算。 2.犹计较。

[34] 琢【大】,斵【宋】【元】【明】

[35] 琢石:拼音zhuó shí,使石块表面磨平、成形的动作或过程。

[36] 进止:拼音jìn zhǐ,1.进退、去留。2. 行动举止。

[37] 怙【大】,怙者【宋】【元】【明】

[38] 苟得:拼音gǒu dé,不当得而得。

[39] 如【大】,知【宋】【元】【明】

[40] 友【大】,有【明】

[41] 拒逆:拼音jù nì ,是指违抗。

[42] 数【大】,数者【宋】【元】【明】

[43] 藉【大】,躤【元】【明】蹈藉:拼音 dǎo jí,践踏。

[44] 殇:拼音shāng,未成年而死:幼子早殇。

[45] 在胎以下十六字作四句偈【宋】【元】【明】

[46] 及【CB】【丽-CB】,乃【大】

[47] (诸老…熟)十六字【大】,〔-〕【明】

[48] 则害【大】,财主【宋】【元】【明】

[49] 出【大】*,生【宋】*【元】*【明】*

[50] 坏【大】,殇【宋】【元】【明】

[51] 出【大】*,生【宋】*【元】*【明】*

[52] 圊【CB】【宋】【元】【明】*,清【大】*(cf. T04n0212_p0613c10 校勘[18])

[53] 圊厕:拼音qīng cè,解释为厕所。

[54] 菓【大】*,果【宋】*【元】*【明】*

[55] 余【大】,于【明】

[56] 殇【大】,伤【元】【明】

[57] 菓【大】*,果【宋】*【元】*【明】*

[58] 老耄:拼音lǎo mào,七﹑八十岁的老人。亦指衰老。

[59] 志【大】,忘【明】

[60] 伺:拼音sì,〈动〉守候,等待。

[61] 尠:拼音xiǎn,同“鲜”。少: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62] 已【大】,以【宋】【元】【明】

[63] 耳【大】*,尔【宋】*【元】*【明】*

[64] 菓【大】*,果【宋】*【元】*【明】*

[65] 菓【大】*,果【宋】*【元】*【明】*

[66] 严驾:拼音yán jià,整备车马。

[67] 翼从:拼音yì cóng,辅翼随从。

[68] 菓【大】*,果【宋】*【元】*【明】*

[69] 菓【大】*,果【宋】*【元】*【明】*

[70] 生:拼音shēng,〈形〉生的,未煮熟的。

[71] 菓【大】*,果【宋】*【元】*【明】*

[72] 果蓏:拼音guǒ luǒ,木实为果,草实为蓏。后用为瓜果的总称。

[73] 堕落【大】,落堕【宋】【元】【明】

[74] 枭:拼音xiāo,〈动〉悬头示众。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枭首。枭示(枭首示众)。

[75] 暴虐无道:拼音bào nüè wú dào,所做所为残暴狠毒,丧尽天良。

[76] 菓【大】*,果【宋】*【元】*【明】*

[77] 责:拼音zé,〈动〉责令;要求 [order;demand]

[78] 菓【大】*,果【宋】*【元】*【明】*

[79] 学【大】,学道【宋】【元】【明】

[80] 踰:拼音yú,同“窬”。从墙上爬过去:穿窬之盗(穿墙和爬墙的贼)。

[81] 讽诵十二:即指讽诵十二部经:亦称十二分教即(1)长行、(2)重颂、(3)孤起、(4)譬喻、(5)因缘、(6)无问自说、(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广、(11)论议、(12)授记。

[82] 原【大】,源【元】【明】

[83] 菓【大】*,果【宋】*【元】*【明】*

[84] 怨责:拼音yuàn zé,埋怨责怪。

[85] 止观:拼音zhǐ guān,停下来观看。

[86] 干【大】*,骭【元】【明】*

[87] 宝【大】,葆【元】【明】

[88] 校饰:拼音xiào shì,装饰。

[89] 舁:拼音yú,抬:“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

[90] 冢圹:拼音zhǒng kuàng,意思是墓穴。

[91] 耶旬:又曰阇毘,阇维阇鼻多,耶维,耶旬。译为焚烧,犹言火葬,僧死而焚其尸也。《玄应音义》四曰:“耶维,或言阇鼻,或言阇维,或言阇鼻多,义是焚烧也。”同五曰:“耶旬,或云阇毘阇维同一义,正言阇鼻多,义是梵烧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阇毘或言阇维,或荼毘。古云耶旬。此云焚烧也。”同四十三曰:“耶维,或言阇维,皆讹也。正言阇鼻多,义是焚烧。”《大唐西域记》六曰:“涅叠般那(Nirdhāpana),唐言焚烧。旧云阇维,讹也。”

[92] 愕然:拼音è rán ,惊奇的样子。

[93] 弃捐:拼音qì juān,1.抛弃;废置。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3.人死的婉词。

[94] 安般守意:即安般念(梵语anapana-smrti,巴利语anapana-sati),又称阿那波那、安那波那、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念入出息、持息念、阿娑颇那伽法等。

[95] 干【大】*,骭【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