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87

第八十七课


二(广释破我慢所执境之正理)分三:一、破权势骄;二、破种族骄;三、明远离恶行的其他方便。

一(破权势骄)分五:一、断除由五种因所生的骄傲;二、不应由王位而生骄傲;三、应明辨法及非法;四、国王应生厌离;五、不应过度贪著王位。

一(断除五种因所生的骄傲)分五:一、不应对由仆使假立之王名起骄傲;二、不应以施收财物有权而生骄傲;三、不应以受用诸欲境而生骄傲;四、不应由是世间的保护者而生骄傲;五、不应由保护众生为有福德者而生骄傲。

一、不应对由仆使假立之王名起骄傲:

问曰:一切肇始作事都是为了国王而施作,由于彼国王能掌控是诸一切(世间的)事业之故,王者理当生起骄傲。

答曰:

六分雇公仆,汝有何所骄?
随所负责任,要待他授给。
Society’s servant, paid with a sixth part, Why are you so arrogant? Your becoming the agent of actions Depends on being placed in control.

【词汇释难】

六分雇公仆:国王是如何形成的呢?

诚如《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世品》所云:

[劫初如色天,后渐增贪味,

由堕贮贼起,为防雇守田。

论曰:劫初时人皆如色界,故契经说:劫初时人有色意成,支[1]体圆满诸根无缺,形色端严身带光明,腾空自在饮食喜乐长寿久住。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2]。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起爱取尝便食,余人随学竞取食之。尔时方名初受段食[3]。资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闇便生,日月众星从兹[4]出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斯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耕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5]便生二道[6],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作意,欲贪鬼魅惑乱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发此时。尔时诸人随食早晚随取香稻无所贮积[7],后时有人禀性懒惰,长取香稻贮拟[8]后食,余人随学渐多停贮。由此于稻生我所心,各纵贪情多收无厌,故随收处无复再生,遂共分田虑防远尽。于己田分生悋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劫盗过起始于此时。为欲遮防共聚详议,铨量[9]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10]恩流率土[11],故复名大三末[12]多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时人或有情厌居家,乐在空闲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罗门名。后时有王贪悋财物,不能均给国土人民,故贫匮人多行贼事。王为禁止行轻重罚,为杀害业始于此时。时有罪人心怖刑罚,覆藏其过异想发言,虚诳语生此时为首。]

《大庄严论经》云:

汝莫生惊怖,终不令汝死,

但使吾身存,必当救于汝,

岂独救护汝,并护诸众生。

我为一切故,而作役力者,

如受国人雇,六分输我一。

我今于一切,即是客作人,

要当作守护,不令有苦厄。

【释文】劫初的时候由于世间盗匪恣意妄为,人们便作是念:“若推举此为吾等的守护者岂不善乎?”众人便以支付田地收入的六分之一作为薪资,而推举了一位强悍有力的大丈夫作为守田者。由于他守护田地有功做事得力令是诸有情皆大欢喜,人们便嘉奖称许他为“大三末多王”。从此以后,是诸王者都是以领取人们所收的六分之一作为自己的薪资而守护世间九生[13]——有情。因此,分获六分之一薪资的国王不能以世间一切事业悉皆依赖于我而心生骄慢。譬如,主人的仆从虽然对某些事情有其自我做主的权利,主人家的一小部分事情也的确是依赖仆从去办理,但是仆人不能因为办事对自己有所依赖而向主人家心生骄慢是同一个道理。再说纵然只需依赖一人就已经无法独子操控其事了,更何况说地主——国王办事要依赖于一切大众,无权心生骄慢就更不必言陈了。以是故说,此权势之骄是绝对不如理的。如彼,旷泽中的向导喻。

<旷泽中的向导喻>

譬如,某甲国王为了平定威慑四方便兴兵出征,教敕[14]一个贱民[15]在前面作向导带路。贱民引导国王及其军队绕险避渊越过千山万里,国王及其军队的行进虽然完全依赖于这个贱民,但是彼贱民也不敢因为国王及其军众依赖于自己而骄横跋扈。如喻所比,国王亦不能因为九生有情依赖于自己而心生骄慢。

即说偈曰:

权主一切事,人主若可骄,

六分雇佣故,岂不应离慢?

【释义】所谓“王”,并非是有权力决定一切世间事业的主人,而只是众人授权负责做事的公仆[16],所以不应由王位而骄傲。按古印度历史所载:在劫初时,人们自在享用着大地上自然生长的香稻,但后来福德渐衰,出现了一些盗窃香稻的现象;于是,人们共同商议雇人看守香稻、处罚盗贼等,并给他支付所看守香稻中的六分之一作为工资,这个被雇佣的人,人们名之为“王”。所以“王”实际上是众人的公仆,这种仆人名位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再说国王的权力,只不过是随着他所负担的责任才有。比如说看守稻谷的“王”,他有权力处罚盗贼、平息争议等,而这种权力的前提,是必须负责保护好众人的稻谷,如果他不负担这项重任,其权力肯定不会有。而且他所拥有的权力,也要众人商议,大家对他信任后才会授给,他自己只有服从众人使唤,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工作岗位。这就像现在西方国家民主选举的总统,他必须负担为公民谋求福利的责任,待公民投票选举而授给权力;他如果不能令公众满意,不随公众意愿好好工作,马上就要受到弹劾[17],被罢免下台。因此,王权只是一种公仆的权利,不应作为生骄傲的因。

譬如说,有一大户人家雇佣一个仆人,授权他管理财务、建筑等各项事务,仆人对这些事务,必须忠心耿耿地去做,如果不能令主人满意,那么权力立即会被收回去。处在这种地位,仆人当然不应以自己暂时的权力而骄傲。同样,国王也只是公众的仆人,是公众授权做事的奴仆,实无有任何可生骄傲之处。

月称菩萨说:

若有主事权,则可生我慢,

六分雇佣故,不应起骄慢。

如果有人因此而生起我慢,其实是一种愚痴颠倒的表现,极不应理。诸有智者应明察自己的类似烦恼,切不应以暂时的权位而昏昏然地自命不凡。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摩诃迦旃延[18]在稠林中住。

  时,摩偷罗国[19]王是西方王子,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礼摩诃迦旃延足,退坐一面,问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自言:‘我第一,他人卑劣;我白,余人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是婆罗门子从口生,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尊者摩诃迦旃延,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摩偷罗王言:“大王!此是世间言说耳!世间言说言:‘婆罗门第一,余人卑劣;婆罗门白,余人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是婆罗门从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大王当知:业真实者,是依业者。”

  王语尊者摩诃迦旃延:“此则略说,我所不解,愿重分别。”

  尊者摩诃迦旃延言:“今当问汝,随问答我。”

  即问言:“大王!汝为婆罗门王,于自国土,诸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此四种人悉皆召来,以财以力使其侍卫,先起后卧,及诸使令,悉如意不?”

  答言:“如意。”

  复问:“大王!刹利为王、居士为王、长者为王,于自国土所有四姓悉皆召来,以财以力令其侍卫,先起后卧,及诸使令,皆如意不?”

  答言:“如意。”

  复问:“大王!如是四姓悉皆平等,有何差别?当知,大王!四种姓者,皆悉平等,无有胜如[20]差别之异。”

  摩偷罗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实尔,尊者,四姓皆等,无有种种胜如差别。”

  “是故,大王!当知四姓,世间言说为差别耳!乃至依业,真实无差别也。复次,大王!此国土中有婆罗门,有偷盗者,当如之何?”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中有偷盗者,或鞭,或缚,或驱出国,或罚其金,或截手足耳鼻,罪重则杀,及其盗者。然婆罗门,则名为贼。”

  复问:“大王!若刹利、居士、长者中有偷盗者,当复如何?”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亦鞭,亦缚,亦驱出国,亦罚其金,亦复断截手足耳鼻,罪重则杀。”

  “如是,大王!岂非四姓悉平等耶?为有种种差别异不?”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义者,实无种种胜如差别。”

  尊者摩诃迦旃延复语王言:“当知,大王!四种姓者,世间言说言:‘婆罗门第一,余悉卑劣;婆罗门白,余人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当依业真实、业依耶?”

  复问:“大王!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恚、邪见,作十不善业迹已,为生恶趣耶?善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作十不善业迹,当堕恶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复问:“大王!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离杀生,乃至正见,当生何所?为善趣耶?为恶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者,当生善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如是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复问:“云何,大王!如是四姓,为平等不?为有种种胜如差别耶?”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义者,则为平等,无有种种胜如差别。”

  “是故,大王当知:四姓悉平等耳,无有种种胜如差别。世间言说故有:‘婆罗门第一;婆罗门白,余者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作,婆罗门化,婆罗门所有。’当知业真实、业依。”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实如所说,皆是世间言说,故有:‘婆罗门胜,余者卑劣;婆罗门白,余者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化,婆罗门所有。’皆是业真实、依于业。”

  尔时,摩偷罗王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1] 支【CB】【丽-CB】【宋】【元】【宫】,肢【大】

[2] 郁馥:拼音yù fù,香气浓厚。

[3] 段食:拼音duàn shí,是一种佛学术语,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食之一,旧译云搏食或团食,吾人常用之食物也。香、味、触为体,分分段段受用,以资益身分,故云段食。

[4] 从兹:拼音cóng zī,犹从此。

[5] 蠲除:拼音juānchú,废除;免除。

[6] 二道:拼音èr dào,即指大便道与小便道。

[7] 贮积:拼音zhù jī,储藏,积蓄。

[8] 拟:拼音nǐ,打算:拟去信联系。拟议。

[9] 铨量:拼音quán liàng,衡量。

[10] 钦承:拼音qīn chéng,恭敬地继承或承受。

[11] 率土:拼音shuài tǔ,谓境域之内。

[12] 末【大】,未【明】

[13] 九生:九生是“众生”或“有情”的直译。即指从欲界死往生三界;从色界死往生三界;从无色界死往生三界。三界有情,往生九处,总为九生。

[14] 教敕:拼音jiào chì,教诫;教训。

[15] 贱民:拼音jiàn mín,印度种姓以外的社会地位最低的阶层。

[16] 公仆:拼音gōng pú,公众的仆人,比喻替公众服务的人。

[17] 弹劾:拼音tán hé,监察机关或民意机关,对违法失职的政府官员提出控诉,以监督其行为的行动,称为“弹劾”。

[18] 迦旃延:(人名)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诃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p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㲲延,迦㲲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为名。《慧琳音义》二十七曰:“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剔种男。剪剔,婆罗门姓也。”

[19] 摩突罗国:又作摩度罗、摩偷罗、摩头罗、秣菟罗,今世也译作马土腊、马图拉,意译孔雀城、三雀城、美蜜城、密盖,印度古国,位于今朱木那河西南一带。首都摩突罗城,又名秣菟罗城,位于今印度马图拉南方。城旁有跋提河。

[20] 胜如:拼音shèng rú,超过。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