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93

第九十三课


三(应明辨法及非法)分五:一、成立国王作损害他人的事则是非法;二、破国王作损害他人的事是法; 三、明仙人所说非完全是定量;四、损害仇人是非法;五、临阵死亡非是乐趣之因。

一(成立国王作损害他人的事则是非法)分三:一、不应依仗王是护世者而生骄慢;二、国王治罚罪人不应是法;三、破国王治罚暴恶者不成有罪。

一、不应依仗王是护世者而生骄慢:

问曰:一切世间的护卫都要仰仗于国王,是以之故,(国王)是理当骄慢的。

答曰:

要由我保护,取世间工资,
若自作罪恶,无悲谁同彼?
Claiming that: “Protection depends on me,” You take payment from the people, But if you perform ill deeds, Who is equally merciless?

【词汇释难】

工资: 国王向世人榨取民脂民膏作为自己的工资。

无悲:国王对自己所统治的众生无有任何慈悲怜悯之心可言。

【释文】假如说要由我来保护世间——即世间的保护事业要依赖于我,国王便向世人索取榨取民脂民膏作为工资。彼国王应该追随贤圣之道,分别立志扶危救羸,若如是者,国王则兑现了自己曾经所作的承诺。然此王者并非如此如说而行。国王将是诸无力支付赋税者及诸有罪之人,通过杀戮、关押、鞭笞、恐吓与流放等惩罚的形式而相待之,夺走无数众生的性命及有情赖以生存的赀财。行事惩办也可谓是肆无忌惮,无所节制。所以说这个无耻之徒的国王,以保护为名的目标就是向黎民百姓榨取民脂民膏。为了收取保护费的薪资这一目标,国王自己躬自造诸罪业的缘故,无慈无悲者于此世间中除了国王以外还有谁人更甚呢?由于入诸罪业(王者)可谓是精贯虱心的娴熟之故,解义所趣即为唯独只有国王方可被认定为是最无慈悲的人了。如彼,屠夫之医师喻。

<屠夫之医师喻>

某甲屠夫在劈骨头时,一根骨刺迸入眼中。他便就医疗治。医师给他施予息苦止痛的涂抹眼药令其镇痛止苦,而没有取出痛苦根源的骨刺。随后屠夫便反反复复救治求医。医师也只是作一些舒缓眼疾的皮面功夫,而没有拔出其骨刺以绝后患。从而在患者处榨取了许多钱财。有一次,医师自己前往别的城市去作诊治,在此期间医师的儿子将其骨刺从屠夫的眼中拔出使其一劳永逸。如喻所比,如医师所为,国王亦复如是。向世人榨取众多民脂民膏,却不会为一切人在一切时尽心尽职地办事。

即说偈曰:

贪资令哭诉,粗暴害他人,

除王于世间,无慈人更谁?

【释义】国王以保护世人为借口,夺取众人的活命资财,这是非法恶业,而不应引以为骄傲。国王往往说“世间人要由我保护,所以我要如何如何做”,实际上他的发心并非是为保护世人而做事。作为凡夫人,自私自利的贪心很难断除,国王在行持国政时,其作为往往要侵害世人的利益,这方面最明显的是榨取众人的资财、收取贿赂,大量掠夺众人赖以活命的土地粮食金钱等。在保护国家的借口下,国王还会做出许多罪业,比如像历史上那些恶王一样,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为自己修宫殿、坟墓;有些还以种种手段,毁坏人们的精神财富,摧毁人们的精神信仰等。像这样毫无悲愍地掠夺人们赖以活命的各种资财,夺走无数生命的国王,谁也无法否认其罪业;而且在世间,一般人也无法有那样大的造罪能力,也不会像他那样无有悲心,作为这样的国王,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屠夫,在砸骨头时,一粒碎骨渣弹进了他的眼睛,屠夫觉得特别痛,便去找医生。那个医生非常狡猾,为了骗取更多的钱财,他只是渐次给一些止痛药,而不把碎骨取出来,还假装慈悲地说这需要长时医疗,让屠夫不断来买药。后来有一天那位医生出去了,他的儿子将屠夫眼睛里的碎骨渣取了出来,才将眼病全部治愈。同样,国王如同那位恶医一样,恶医假装慈悲给人治病,其目的在于榨取钱财,而国王借口要保护众人,其目的也是同样,他其实是在残害人们。

月称菩萨评论说:

贪执取工资,粗行害他人,

此世更无有,无悲粗暴者。

    故诸有智者,当知权位的罪恶而应常依正念摧毁我慢妄执。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云:

[昔佛在王舍城灵鹫[1]山中,时与诸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2],所领五[3]百国各有姓名,近有一国,名曰越祇,不顺王命欲往伐之,即召群臣讲宣[4]议曰:“越祇国人,富乐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于我。宁可起兵[5]往伐之不?”

国有贤公丞相名曰雨舍[6],对曰:“唯然。”

王告雨舍[7]:“佛去是不远,圣哲[8]三达靡事不贯,汝持吾声往至佛所,如卿意智[9]委悉问之,欲往伐彼宁得胜不?”

丞相受教,即严车马往至精舍,前到佛所头面着地为佛作礼。佛命令坐,公即就坐,佛问国丞相:“从何所来?”

公言:“王使臣来。稽首佛足,问讯起居餐食如[10]常?”

佛即问公:“王及国土人民臣下皆自平安不?”

公言:“国主[11]及民皆蒙佛恩。”

公白佛言:“王与越祇国有嫌,欲往伐之,于佛圣[12]意为可得胜不?”

佛告丞相:“是越祇国人民奉行七法不可胜之。王可[13]谛思,勿妄举动。”

公即问佛:“何等七法?”

佛言[14]:“越祇国[15]人数相聚会,讲议[16]正法修福[17]自守,以此为常,是谓为一。越祇国人君[18]臣常和,所任忠良教谏承用不相违戾,是谓为二。越祇国人奉法相率[19]无取无舍[20],不敢犯过上下循[21]常,是谓为三。越祇国人礼化[22]谨敬[23],男女有别长幼相承不失仪法,是谓为四。越祇国人孝养父母逊悌[24]师长,受诫[25]教诲以为国则,是谓为五。越祇国人承天[26]则地[27],敬畏社稷[28]奉顺四时民农不废,是谓为六。越祇国人尊道敬德,国有沙门得道应真[29]方远来者,供养衣被床卧医[30]药,是谓为七。夫为国主行此七法难可得危,极天下兵[31]共往攻之不能得胜。”

佛告丞相:“若使越祇国人持一法者[32]尚不可攻,何况尽持如是七法?”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利胜不足恃,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胜法,已胜无所生[33]。”

雨舍丞相闻佛说偈即得道迹,时会大小皆得须陀洹道。公即从坐起,白佛言:“国事烦多欲还请辞。”

佛言:“可,宜知是时。”

即从坐起礼佛而去,还至具事白王,即止不攻,持佛严教以化国内。越祇国人即来顺命,上下相奉国遂兴隆。]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五百人俱。

  尔时,提婆达兜恶人便往至婆罗留支[34]王子所,告王子言:“昔者,民氓[35]寿命极长,如今人寿不过百年。王子当知:人命无常,备不登位,中命终者不亦痛哉!王子,时可断父王命,统领国人。我今当杀沙门瞿昙,作无上至真、等正觉。于摩竭国界,新王、新佛,不亦快哉!如日贯云,靡[36]所不照;如月云消,众星中明。”尔时,婆罗留支王子即收父王,著铁牢中,更立臣佐[37],统领人民。

  尔时,有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食,便闻提婆达兜教王子收父王,著铁牢中,更立臣佐。是时,众多比丘乞食已,还归所在,摄举衣钵,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曰:“朝入城乞食,闻提婆达兜愚人教王子使收父王,闭著牢狱,更立臣佐。复敕王子言:‘汝杀父王,我害如来,于此摩竭国界,新王、新佛,不亦快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主治化,不以正理,尔时臣佐亦行非法;臣佐已行非法,尔时王太子亦行非法;太子已行非法,尔时群臣、长吏[38]亦行非法;群臣、长吏已行非法,尔时国界人民亦行非法;国界人民已行非法,尔时人众兵马亦行非法;兵众已行非法,尔时日月倒错,运度[39]失时;日月已失时,便无年岁;已无年岁,日差月错,无复精光;日月已无精光,尔时星宿现怪;星宿已现变怪,便有暴风起;已有暴风起,神祇[40]瞋恚;神祇已瞋恚,尔时风雨不时。尔时谷子在地者便不长大,人民之类、蜎飞蠕动[41],颜色改变,寿命极短。

  若复有时,王法治正,尔时群臣亦行正法;群臣已行正法,时王太子亦行正法;王太子已行正法,尔时长吏亦行正法;长吏已行正法,国界人民亦行正法;日月顺常,风雨以时,灾怪不现;神祇欢喜,五谷炽盛,君臣和穆相视,如兄如弟,终无增损;有形之类,颜色光润,食自消化,无有灾害,寿命极长,人所爱敬。”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犹如牛渡水,导者而不正,

一切皆不正,斯由本导故。

众生亦如是,众中必有导,

导者行非法,况复下细人!

萌类尽受苦,由王法不正,

以知非法行,一切民亦然。

犹如牛渡水,导者而行正,

从者亦皆正,斯由本导故。

众生亦如是,众中必有导,

导者行正法,况复下庶人!

萌类尽受乐,由王法教正,

  以知正法行,一切民亦然。”

  “是故,诸比丘,当舍非法而行正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云:

[譬如有人卒患脊偻[42]请医疗之[43],医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44]估贩[45]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


[1] 鹫【大】,鸟【圣】

[2] 阿阇世:即阿阇世王(?—约前462或前516—前489),亦译“阿阇贳”,意译“未生怨”。古印度摩揭陀国悉苏那伽王朝国王(一说前493-前462在位) 。佛陀时代中印度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皇后韦提希的太子。皇后怀胎时,占师预言此子长大后将会弑父,频婆娑罗王与皇后十分惊恐,就在他出生不久,把他从楼上抛掷至地面,但只摔折了他的手指,婴儿却活了下来。由于他处胎时就与自己结下恶缘,所以频婆娑罗王便把他取名为未生怨。相传长大弑父纂位,都王舍城。在位期间,向外扩张,打败憍萨罗国与邻近小邦,称雄北印度(今比哈尔邦)。生平与耆那教教主筏驮摩那和佛陀相好,皈依佛门。佛陀卒后,在王舍城资助由迦叶主持的佛教第一次结集。

[3] 五【大】,〔-〕【宋】【元】【明】

[4] 宣【大】,室【圣】

[5] 起兵【大】,〔-〕【圣】

[6] 舍【大】*,捨【圣】*

[7] 舍【大】*,捨【圣】*

[8] 哲【大】,喆【圣】

[9] 智【大】,知【圣】

[10] 如【大】,胜【元】【明】【圣】

[11] 主【大】,王【明】

[12] 圣【大】,〔-〕【圣】

[13] 可【大】,〔-〕【圣】

[14] 佛言【大】,〔-〕【圣】

[15] 国【大】,〔-〕【宋】【元】【明】

[16] 议【大】,宣【宋】【元】【明】【圣】

[17] 福【大】,备【宋】【元】【明】

[18] 君【大】,群【圣】

[19] 率【CB】【丽-CB】【圣】,牵【大】

[20] 取无舍【大】,所不调【宋】【元】【明】【圣】

[21] 循【大】,修【圣】

[22] 化【大】,让【宋】【元】【明】

[23] 谨敬:拼音jǐn jìng,谨慎诚敬。

[24] 悌【大】,弟【圣】逊悌:拼音xùn tì,又作”逊弟”。谓敬顺兄长。

[25] 诫【大】*,戒【圣】*

[26] 承天:拼音chéng tiān,承奉天道。

[27] 则地:拼音zé dì,以地为法则。

[28] 社稷:拼音shèjì,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29] 应真:拼音yìng zhēn,阿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佛教罗汉之别名。意为上应乎真道者。

[30] 医【大】,毉【圣】

[31] 兵【大】,人【宋】【元】【明】

[32] 者【大】,〔-〕【宋】【元】【明】

[33] 所生【大】,生所【圣】

[34] 婆罗留支:(人名)阿阇世王之别名,此曰折指,又云无指。

[35] 民氓:拼音mín méng,民众,百姓。

[36] 靡:拼音mǐ,〈动〉本义:无;没有。

[37] 臣佐:拼音chén zuǒ,泛指臣僚官佐。

[38] 长吏:拼音zhǎng lì,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

[39] 运度:拼音yùn dù,指日月星辰运行的躔度。

[40] 神祇:拼音shén qí,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41] 蜎飞蠕动:拼音xuān fēi rú dòng,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

[42] 脊偻:拼音jǐ lǚ,脊背向前弯曲;驼背。

[43] 之【大】,治【宋】【元】【明】

[44] 治生:拼音zhì shēng,经营家业;谋生计。

[45] 估贩:拼音gū fàn,经商,贩卖。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