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95

第九十五课


三、破国王治罚暴恶者不成有罪:

问曰:为了保护九生有情惩办暴恶有罪之人,这对国王不应该成为有罪,因为这有利于正士大众之故。

答曰:

自生欢喜因,随处皆非无,
由教等为因,不能灭非福。
There is nothing that will not serve As a reason for happiness. Reasons such as scriptural statements Will not destroy demerit.

【词汇释难】

因:颂文中的两个“因”其义相同都表示原因、道理、理由等。

由教等:由用外道邪教的非理教典与歪理邪说作为依据等。

【释文】所谓令自心生欢喜的原因,随时随处皆非无有。(比如)捕鱼宰猪等喜欢造作罪业的屠人。是这样认为的:“杀戮生命此乃我等的祖传家业,斯乃九生有情主(救世主)为治生所化。兹杀害生灵不可能有任何些许的罪业。”如此这般我们就寻得了开脱罪责使其心生喜悦的理由。由用彼等(外道邪)教(的歪理邪说作)为(开脱自己罪责的理由或原)因是不能灭除其所造的非福罪业。如其所云,国王所作的罪业也是与此相同。如是要认清(国王)自身罪孽深重,见到因此要在诸恶趣中感受其惨痛的异熟果报时,使其自心被忧虑的烈火灼烧而变得分崩离析。为了蠲除[1]是诸忧虑,此(有罪的国王)便将是诸非贤圣之见观察得来的鄙浊有染的邪见作为自我安慰的救命稻草,纵然若斯,也是不能灭除其(自己所犯的)非福罪业。就比如说,为了使其正士们百福具臻,对他们深怀饶益资助之心是贤善之法那样,为了惩办是诸罪恶之徒,于彼等以非饶益的恶心相向之则成罪业。乘土君主们由于缺乏悲心内心阴险歹毒,在世人的眼中就跟罗刹鬼(王)不相上下,他们怎么可能还有获持善趣的机便呢?——(比喻量[2]

“残忍无道的暴君及读诵非法(经论)等皆是恶戒[3]者。”在诸契经中(世尊)也声明了其危害性。——(圣言量[4]

君主等是具足恶戒的,以损恼他众故,如彼屠夫。——(比量[5]

可有这样的比量推理而证知。这对那些已经具足能洞见异熟业报天眼通的瑜伽行者而言还仅仅是现量。——(瑜伽现量[6]

因此说可以通过圣言量、比量、比喻量及现量(瑜伽现量)证知其非福性的罪业故,君主们的确是罪责难逃。如彼,未消化当作是已消化而复进饮食喻。

<未消化当作是已消化而复进饮食喻>

某甲愚夫虽然尚未消化所啖之食,但他认为自己已经消化了食物,令自欢喜后便去问诸婆罗门:“我还可以进食吗?”

彼婆罗门众答言:“请尽情享用。”

如是复问:“饮水后可得眠寐乎?”

如是等都一一作了询问。彼婆罗门众亦都附和称许。愚夫亦遂作了一切所问的事情,而最终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医师问言:“你为何要这样去做呢?”

他回应说:“我没有作任何,未曾请教(他人)的事情。”

譬如,这个愚痴的世夫请教别人试图令自心安而行事不当,让自己深受大苦。如喻所比,国王等也是寻得一些令自欢喜的似是而非的(歪门邪)理掩耳盗铃似的造诸罪业。因此就(给自己)缔造了去有情地狱感受大苦的因缘。即便是把正论当作是定量者,也要了知,斯等造孽者所感得的不如意异熟果报,完全是由(自作自受的)非法恶业所使然故。

即说偈曰:

以教害众生,国王若无罪,

圣化生死众,如是岂非法?

【释义】国王如果毫无悲愍地治罚罪犯,本身即是恶行,并不会以此符合一些教派的教义及一些世俗法规的规定,就能灭去这种行为的罪恶。在世间,将非法恶业颠倒执为福德善法,以便让自己生起欢喜,这种邪说到处都有。比如说有些地区的人们认为,杀死年老的父母有功德;有些人说,杀蚂蚁能得梵天果报;有些人说,杀蚯蚓能得到龙王的果报等等。由此,许多愚昧无知者造作这些恶业,并以此而生起欢喜。在古印度,人们非常注重祖业的传续,有些人因祖辈是屠夫,自己也对杀猪宰羊生起欢喜,当时的婆罗门教典中也说:“一切旁生皆是上天为了我们吃肉而提供,虽然宰杀也无有罪过。”同样,认为国王残暴处死暴恶者无有罪过的邪说及法规等,也唯是为了让国王生欢喜的邪教。造作恶业时,以此类邪教为依据,如此不可能灭去恶业的不善果报而成为福德。一切智智本师释迦佛曾说过:国王惩罚罪犯不能以非法手段。月称菩萨也以推理方式说:坏戒者无有功德,杀害众生故,如屠夫杀害旁生。从瑜伽士的现量观察上分析,杀生罪业无疑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国王如果以邪教为因,而行非法恶业,只是掩耳盗铃般的愚痴行为,不可能不受罪业的恶果。

譬如说,有一个人刚进完餐还没有消化的时候,他觉得还想吃,便问旁人:“我现在可不可以再吃?”旁人赶紧回答:“可以,可以。”“那我可以喝汤吗?”“可以,可以。”于是那个人又吃又喝,结果把胃撑坏了,不得不找医生诊断治疗。医生知道原因后,问他:“你明明还没消化完,为什么又吃那么多呢?”他回答说:“我问了别人,别人告诉我可以吃,还可以喝。”然后医生又问那个旁人:“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医生,我是为了让他高兴,其实是他自己想吃……”同样,世间论典中那些邪说,并非是随顺因果道理而说,只是为了让愚人生起欢喜,而随顺他们的贪嗔痴习气说一些邪理,愚者不知取舍辨别而盲目听从邪说,结果只会为自己带来痛苦。

月称菩萨说:

以教害众生,国王若无罪,

则诸度轮回,圣者何无罪?

    国王以婆罗门等邪教为依据,做残害众生的行为,如果这些堕落轮回的行为无罪而唯是福德,那么圣者所说与之相反的度脱轮回行为,岂不是成了罪恶,而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成立的。所以,有智者当细心鉴别真伪正邪,否则为世俗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所迷,以为权贵者能随意惩治暴恶而无罪,并因此以权位生起我慢,其结果定会使自己懊悔莫及。

《出曜经·亲品》云:

[愚者尽形寿,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

愚者处世虽受[7]百年与智者同俱,然意曚曚[8]不别真法,是以圣人以瓢为喻,终日酌物不知咸酢[9],喻彼愚者虽遇贤圣,意迷心惑不达正教,寄生于世无益于时。

是故说曰:

                   ‘愚者尽形寿,承事明智人,

       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10]’。

智者斯须间,承事贤圣人,

一一知真法,如舌知众味。

智人所学意志捷疾,闻一知万豫达未然,随时之行亦不错谬,悉能分别亦无滞碍,犹舌尝味,甜酢咸淡悉能知之;学人所习究畅本末别白黑法,知病所兴知病所灭,斯非颠倒斯是颠倒,皆能别了投之圣药,是故说曰:

                                          ‘智者斯须间,承事贤圣人,

一一知真法,如舌知众味’

也。

略说其事,彼不解慧愚人所习,唯有智者能究其事,彼无眼目,所谓愚者是也;眼目者,贤圣眼目是也,唯有智者而有此耳。彼不知真法,三耶三佛[11]说,所谓不知真法者,愚者是也。]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住王舍城》云:

[复次,往古世时,此国有王名婆薮,心厌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诸出家仙人共论议。

居家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祀中应杀生啖肉。”

诸出家仙人言:“不应天祀中杀生啖肉。”共诤云云。

诸出家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

诸居家婆罗门言:“信。”

诸出家仙人言:“我以此人为证,后日当问。”

诸居家婆罗门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种种问已,语婆薮仙人:“明日论议,汝当助我。”

如是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天祀中应杀生啖肉不?”

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祀中应杀生啖肉。[12]

诸出家仙人言:“于汝实心云何?应杀生啖肉不?”

婆薮仙人言:“为天祀故,应杀生啖肉。此生在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

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即唾之言:“罪人灭去!”

是时,婆薮仙人寻陷入地没踝[13],是初开大罪门故。

诸出家仙人言:“汝应实语,若故妄语者,汝身当陷入地中。”

婆薮仙人言:“我知为天故杀生啖肉无罪。”即复陷入地至膝,如是渐渐稍没,至腰至颈[14]

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语,得现世报!更以实语者,虽入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罪。”

尔时,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贵重人,不应两种语。又婆罗门四韦陀[15]法中,种种因缘赞祀天法。我一人死,当何足计!”一心言:“应天祀中杀生啖肉无罪。”

诸出家仙人言:“汝重罪人,摧去!不用见汝!”于是举身没地中。

从是以来,乃至今日,常用婆薮仙人王法,于天祀中杀生。当下刀时言:“婆薮杀汝!”]

对那些没有任何信乐的愚夫异生要讲述其正量逻辑推理形同对牛弹琴。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16]见蔡桓公[17],立[18]有间[19]

扁鹊曰:“君[20]有疾[21]在腠理[22],不治将恐[23]深。”

桓侯曰:“寡人[24]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5]。”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26]。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27],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28]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29]

桓侯故[30]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31]之所及[32]也;在肌肤,针石[33]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34]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35],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36]。”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37]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38]死。]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1] 蠲除:拼音juān chú,废除;免除。

[2] 比喻量:根据已知类似或例证之正确理由,以推测对自己为隐蔽的事物亦同如是之例证者。如果思惟苗芽是谛实无,有如镜中之影像,野黄牛犹如黄牛等。

[3] 恶戒:又作“非律仪”,“不律仪”。持续从事损他之行。不护身语,如屠夫娼女等邪恶言行所系表色。

[4] 圣言量:三察清净之教言。即信许比量。如佛语量。所谓的信许比量:凭借信许正因,了知最极隐蔽所量对境之无谬智。三察清净者。三分宣说所量事物:一、于现前者,不违现量;二、于隐蔽者,不违比量;三、于最极隐蔽者,不与前后自语相违。现、比、自语三不相违,过患清净,称为三察清净至教、圣言。

[5] 比量:在明见因由、确立关联之后,推断所立之宗或了知隐蔽之事物者。如以烟及水欧,为因由,比知有火有水。

[6] 现量:这里的现量是指“瑜伽现量”。瑜伽现量者,指依各自不共增上缘即止观双运三摩地所生,对真实自境离分别、无错乱、新生之真实智。如第一刹那一切种智及见、修道根本智。

[7] 受【大】,寿【宋】【元】【明】

[8] 曚曚【大】,朦朦【宋】,蒙蒙【元】【明】

[9] 酢:拼音cù,〈名〉用酒发酵或以米、麦、高粱等酿制而成的酸味液体。

[10] 食【大】,食也【宋】【元】【明】

[11] 三耶三佛:(术语)又曰三藐三佛陀,三耶三佛檀。梵音Samyakaṁbuddha之具略耳。译言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等。如来十号之一。

[12] 这是婆罗门教的论证,即吾人可以为祭祀而宰杀生物,因为作为牺牲的动物可以转生天上。在汉译《摩登伽经》卷上在一段讨论种姓平等的经文,该处即对上述婆罗门的论证加以反击:“汝婆罗门,性嗜美味,而作是言:‘若祠祀者羊咒羊杀之,羊必生天。若使咒之便生天者,汝今何故不自咒身杀以祠祀求生天耶!何故不咒父母、知识、妻子、眷属而尽屠害使之生天!’”

[13] 踝:拼音huái,〔踝骨〕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亦称“踝子骨”。

[14] 颈:拼音jǐng,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亦称“脖子”),亦指事物像颈的部分:颈项。头颈。

[15] 四围陀:即四吠陀。1、梨俱吠陀——赞颂明论,2、沙摩吠陀——歌咏明论,3、夜柔吠陀——祭祀明论,4、阿闼婆吠陀——禳灭明论。

[16] 扁鹊:拼音biǎn què,姓姬,秦氏,名越人,战国时齐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地人,属于早期秦人一支。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17] 蔡桓公:据考证应该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本名田午,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

[18] 立:拼音lì,站立。

[19] 有间:拼音yǒu jiān,一会儿。

[20] 君:拼音jūn,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21] 疾:拼音jí,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22] 腠理:拼音 còu lǐ,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23] 恐:拼音kǒng,恐怕,担心。

[24] 寡人:拼音guǎ rén,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25]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26] 不应:拼音 bù yīng,不回答;不答应。

[27] 居十日:待了十天。

[28] 益:拼音yì,更加:益发。日益壮大。

[29] 还走:拼音xuán zǒu,转身就跑。 还(xuán)——通“旋”,回转。走——跑。

[30] 故:拼音gù,特意。

[31] 汤熨:拼音tāng yùn,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32] 及:拼音jí,达到。

[33] 针石:拼音zhēn shí,用金属做的针和石头做的针刺入一定的穴位治病,指针灸。

[34] 火齐:拼音 huǒ 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35] 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36]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

[37] 索:拼音suǒ,寻找。

[38] 遂:拼音suì,于是、就。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