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97

第九十七课


二、具慧的国王由爱而保护世间是非法的譬喻:

问曰:由于在此世间一切众生都要仰仗于国王,所以不能众口一辞地去呵毁君主啊!

答曰: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善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This example shows the ruler on whom The people rely as reprehensible. The excellent see attachment to existence As mother of all those in the world.

【词汇释难】

有爱:对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轮回的爱著。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云:

轮回生死苦,由爱故增生,

善法可勤修,应诃诸不善。

本偈颂文的第三句中的“善”严格来说应该译作“圣”即“贤圣”或“圣者”的意思。今改译如下:

世间依国王,国王尤可诃,

喻圣诃有爱,普为世间母。

【释文】若谓在家出家,世间的一切事业都要依赖于国王而得以实行。虽然如此,国王也应当算作是卑劣者尤可呵毁。譬如,现见具爱者则转生世间,离爱者则不见转生世间,故有爱能生世间众生的原故,可谓是一切众生的生母。虽然若兹,有爱将世间一切众生紧紧地系缚在轮回的牢狱当中,是生起轮回的正因之故,便成为了具有无倒正见之贤圣人辈们所呵毁的对象一样,国王亦复如是尤可呵毁。若谓国王是一切世间有情的父亲,纵然若此王者做事暴虐无道与必定将(很多)众生推至于恶趣大苦果报的深渊当中,是故(国王是)尤其需要呵毁的。如彼,偏僻处的商贾喻。

<偏僻处的商贾喻>

譬如,在偏僻处为了如理维持大众的生计还得依赖于商贾们所提供的商品。可是(他们)要价过度昂贵离谱的原故是理当呵责的,然而合理经营者则不被呵毁。如喻所比,守护世间等作诸有益的事情还得仰仗于国王,但是国王还是应当被呵责的,因为(王者)只是立志专注于个人利益的成就得失之故。

即说偈曰:

住德之君主,虽能利世间,

然以其过愆,如风圣所呵。

【释义】有许多世间人,要依顺国王而谋生计,国王有时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令他们免除各种危难,对此也不用否认。但是,国王会依此而做许多骄慢放逸的非法行为,他对子民们所谓的慈善保护,也是以傲慢自私之发心,为了个人的地位、财产、名誉、眷属等受用而做;而且他会以种种方便,令臣民更加依赖信任他。表面上看这些国王的作为如理如法,而实际上其发心唯是我慢烦恼,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而对这样狡猾的国王,更应该呵责他的非法行。这就像那些无倒现见三有世间真相的圣者,对世间凡夫所依顺的无明爱著习气,一定会加以呵责一样。三有世间[1],皆是由爱(十二缘起中的爱支)所生,爱欲实际上是三界众生之母,是众生堕入轮回苦海的根本烦恼,虽然众生都在依顺它对诸境生起爱著,而实际上它有着巨大过患,是应该呵责舍弃的法。同样,世间人虽然对一些国王非常依顺,觉得他非常慈愍,而实际上他对众人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尤其应当呵责。

譬如说,有一个商人,向一非常偏僻的地方供应商品。商人对那些顾客说:你们想买东西很困难,所以我要帮助你们。当地人对他非常感激,买生活用品都依赖于他,然而商人供给的商品,价钱十分高,他从当地人身上榨取了许多钱财。同样,世间的国王也是如此,虽然在表面上为一些人提供了保护,另一方面,他却在侵害人们的利益。

月称菩萨说:

具德之国王,虽利世间众,

然以其过患,智者应呵责。

    因此,有智者对这些国王,也应该呵责,而作为具德的国王也不应以国王之位生起骄傲。

《增壹阿含经·三宝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比丘,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2],然复外识未应来趣,便不成胎。若复欲识来趣,父母不集,则非成胎。若复母人无欲,父母共集一处,尔时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

  若复父母集在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不成胎。若复父母集在一处,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集在一处,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

  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时识神来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若复有时父母应集一处,识神来趣,然复父母身俱得疾病,则非成胎。

  若复,比丘,父母集在一处,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复父母俱相有儿,此则成胎。是谓有此三因缘而来受胎。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断三因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为了对称月称菩萨所引述的那则偏僻处的奸商譬喻,来给大家讲述一则来自雪域高原偏僻之处作奸商者作茧自缚的故事。

《阿古登巴故事集·贪心的商人》云:

[有个大商人,为人心黑手狠,十分贪财,经常倒弄一些假货,到拉萨的市场上去欺哄[3]众人,谋取暴利。阿古登巴知道了,心中忿忿不平,便拿定主意,要好好惩治他一下。

一天早上,阿古登巴提着一个瓦罐,来到那个贪心的商人每次去拉萨要经过的路上,在路旁草坡上挖了一个洞,烧起干牛粪来。阿古登巴先把瓦罐盛满水,再搁上茶叶,稳稳当当地坐在火上,不一会儿工夫,茶就烧开了。这时阿古登巴把早准备好的一块又薄又大的石板,盖在火塘上,四周掩上土,再把瓦罐放在石板中间,让茶水继续开着。一切都妥了,便取出糌粑,坐在旁边吃喝起来。

正在这时,那个大商人骑着马来了,看见阿古登巴在路旁喝茶,觉得有些饥渴,便翻身下马,向阿古登巴那里走去。阿古登巴见大商人来了,忙起身打招呼。“您好!尊贵的客人,快来喝碗茶,歇歇再走吧!”

商人凑到跟前,刚要动手倒茶,一下子愣住了。看见没有生火,瓦罐的茶却“咕嘟咕嘟”地开着,便惊奇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伙计,这玩艺儿是从哪儿买来的?”

阿古登巴假装没听明白,反问道:“买什么?你说啥?”

商人说:“我说的是你的茶罐,没生火怎么就能把茶都烧开了。你到底是从哪儿买来的?快卖给我吧,我出高价!”

阿古登巴慢慢悠悠地回答说:“唔,这宝罐嘛,走到哪儿也买不着。你别小看它,这是祖上留下来的宝物,都传了不知多少辈儿啦!”

“伙计,真的不用生火就能熬茶吗?”

“当然啦!要不,还算啥传家宝?”

“卖给我吧,我给你五十两银子。”

“你不要和我开玩笑,祖袓辈辈传下来的宝罐,哪儿能卖?”

“好啦,好啦,把我随身带的这些货物也加上,总该卖了吧?”

“请你不要缠住我,时间不早了,我该走啊!”

“这样吧,把我骑的这匹最心爱的马也添上,快卖给我吧!”

那个大商人不让阿古登巴再开口,便把银子、货物、连同他骑的那匹高头大马一块交给阿古登巴,然后,拎[4]着瓦罐就走了。

阿古登巴眼看商人走得远远的了,才喊道:“哎!等——等!你记住,使用这个宝罐的时候,每次都要先念“嘛呢[5]”,再用木棍敲打三下,才能把茶水烧开;假如还不开,就多敲几下,一定要诚心啊!……”

那个贪心的商人以为发横财[6]的好时机到了,匆匆忙忙赶到拉萨大街上,在最热闹的地方大声叫卖:“宝罐,宝罐,大家快来买不用火就能熬茶的宝罐啊!”

一刹那,人们蜂拥而上,把商人团团围住,都挤着来看稀奇的宝罐。商人看见四周的人愈来愈多,十分得意,便盘腿坐在地上,把装上茶叶和水的瓦罐摆在面前,暗暗地念起“嘛呢”来,念完以后,就用木棍轻轻地敲了瓦罐三下。过了一会儿,茶水没有开,他又敲了三下。可是茶水依然没有开。这时,他看见众人开始骚动[7]起来,心里不免有点发慌,赶忙说道:“诸位别笑,是我敲得太轻啦!”说着,拿起木棍使劲敲打瓦罐。“哗啦”一声,宝罐被他敲得稀巴烂,茶水流了一地。众人见此情景,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一哄而散。那个贪心的商人,变得狼狈不堪。过了好久,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啦。于是,他急忙跑回去找阿古登巴。

再说,阿古登巴把大商人的马匹和金银,分给了穷哥儿们以后,也来到拉萨城附近转游。当他瞧见那个大商人冲他走来时,便不慌不忙地走进一座寺院。这个时候,寺里的喇嘛正在佛殿里念经,他们的靴子都脱下来放在门外边。阿古登巴见了这堆喇嘛的靴子,就从腰间抽出小刀,躲在佛殿外边,装着在割靴底的样子。大商人远远瞧见阿古登巴进了寺院,也朝寺里跑去。等他赶到阿古登巴身边,只见阿古登巴抱着喇嘛的长靴,埋头正割得起劲哩!

大商人气呼呼地说:“哼!你卖给老爷的是什么宝罐!快把金银和马匹还给我,别以为老爷找不着你!”

阿古登巴惊讶地问道:“宝罐怎么啦?是你强要我卖的呀!你要金银、马匹吗?好,快把宝罐还给我!”

大商人一听要还宝罐,就觉得理亏,知道阿古登巴也不是好惹的,就换了一副嘴脸说:“宝罐,老爷我不小心打碎了,那些金银就算赔给你了,那匹马是老爷的心肝宝贝,你得赶快还我!”

“你的马,还在我家里拴着哩!”

“那好,我们一块牵马去。”

“不行啊,我这会儿有要事在身。你不是看见我正忙着割靴底吗?这是大喇嘛交给我的差事。我要是擅自离开,会挨揍[8]的。”

“这么办吧,你去牵马,老爷我来替你割靴底。”

大商人从腰间抽出刀子去割靴底,阿古登巴趁此机会溜走了。

过了一会儿,喇嘛们念完经从佛殿里出来,一看靴底全给割掉了,十分恼怒[9],一哄而上把那个大商人狠狠地揍了一顿。喇嘛们问他:“是谁叫你割的?”

“那,那,那个人给我牵马去了,我替他割的。”

“哼!还要撒谎!佛爷饶不了你!”说完就连打带推,把大商人撵出[10]寺院了。

阿古登巴又往另一座寺走去。他看见通往佛殿的甬道[11]口铺着许多石头,喇嘛们正在里面念经。他就找了一根杠子,装着要把石头撬[12]起来的样子。这时,大商人又找来了,一见阿古登巴正在撬石头,便说道:“好家伙,老爷替你割靴底,结果喇嘛揍了老爷一顿。得了吧,快把马还给我!”阿古登巴满不在乎地说:“谁不给你牵马去,可眼下没那份工夫啊?你瞧这么多石头,管家嗽嘛要我统统撬起来,要是慢了一点,就得处罚。”

“老爷我来撬吧!你快去牵马!”

阿古登巴又走了。没多大工夫,喇嘛们出来看见甬道上的石头被大商人撬得乱七八糟,非常气愤,抓起他劈头盖脑就是一阵猛打。那个大商人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阿古登巴又到了一座寺。进去一看,寺里的喇嘛正在念经。他到院里找来一根木棒,拿到佛殿门口等着。当大商人来这里找他时,他就举起木棒,好像要打里面出来的人似的。大商人又要阿古登巴还马,阿古登巴说:“唉,哪能走得开啊!你看,铁棒喇嘛[13]给我派了这个差事,叫我拿着木棒守候在这里,谁要跑出来就打谁,我可不敢擅自离开这里。”

“好,好,好!老爷来替你看守,你快些去牵马吧!”阿古登巴把木棒递给大商人以后,就走了。大商人果真举着木棒,站在佛殿门口守着。喇嘛们念完经出来,走在前面的那个先伸出头来,“啪”的一声,立刻被打倒在地上。佛殿里的喇嘛们蜂拥而上,抓住大商人,你一拳,我一脚,狠狠地收拾了一通。大商人被打得屁滚尿流[14],好久才逃了出来。

阿古登巴来到拉萨最繁华的八角街[15]上,站在高大的旗杆下,假装在那里看守旗杆的样子,大商人逃出寺院以后,又在八角街上找到了阿古登巴。他一把拽住阿古登巴,咬牙切齿地骂到:“骗子!老爷为了这匹马,已经替你挨了三顿打啦。你不赶快把马还给我,老爷饶不了你!”

“哎呀,真是天大的冤枉!我怎么知道你为啥挨揍呢?现在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事,要在这里看守旗杆,根本没空给你牵马去。”

“别罗嗦啦,老爷我来替你守,那匹马你不赶快还来,小心你的狗命!”

“这样也好。啊!告诉你,这根旗杆快倒了,只要你瞧见它在摇动,就赶紧叫大家。记住,这是大喇嘛给的差事,你可不能打马虎眼啊!”

大商人站在旗杆下面,一直呆呆地望着。时间长了,他的眼睛有些发花。忽然,他看见天上的白云在飘动,以为旗杆在摇晃,就发疯似地大叫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旗杆要倒啦!”

街上的行人跑来了,庙里的大喇嘛带着一帮人跑来了。众人一看,旗杆是好好的。大喇嘛以为大商人存心捣蛋,说最不吉利的话,十分气忿,让大家抓住他,七手八脚地往死里打。当那个大商人正在八角街上挨揍的时候,阿古登巴已经离开拉萨城,到别的地方去了。]

暴虐无道的君主们,作事一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手段残忍,滥用王法,仅仅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般个人名誉的得失,都会动用一些非常严苛的刑法来处治犯者。

《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云: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16]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17]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18]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19]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渴[20]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灭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割[21]人之脊取人之肉,以余肉[22]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1] 三有世间:欲有世间、色有世间、无色有世间。

[2] 止宿:拼音zhǐsù,停留住宿。

[3] 欺哄:拼音qī hǒng,欺骗;哄骗。

[4] 拎:拼音līn,提:拎水。拎提包。

[5] 嘛呢: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简称。

[6] 发横财:拼音fā hèng cái,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不应该得到的钱财。

[7] 骚动:拼音sāo dòng,扰乱不安。

[8] 挨揍:拼音āi zòu,被打。

[9] 恼怒:拼音nǎo nù,激恼、惹怒。

[10] 撵出:拼音niǎn chū,直截了当地将 “某人”赶走。

[11] 甬道:拼音yǒng dào,院落或墓地中用砖石砌成的路,也叫“甬路”

[12] 撬:拼音qiào,〈动〉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或挑(tiǎo)起东西:把瓶盖撬开。溜门撬锁。把这块大石头撬下来运走。撬杠(亦称“撬棍”)。

[13] 铁棒喇嘛:(藏文དགོ་བསྐོས)藏传佛教中僧人之称谓,亦称格贵、纠察僧官、掌堂师。主要掌管各个寺院或扎仓僧众的名册和纪律,也是负责维持僧团清规戒律的寺院执事。常随身携带铁杖,故得名。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的护法武僧。

[14] 屁滚尿流:拼音pì gǔn niào liú,形容非常惊惧害怕,狼狈不堪。

[15] 八角街:(藏文བར་སྐོར)音译作“八廓”亦译作“中绕”。八角街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古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率部迁徙到拉萨后,首先建造了大昭寺,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围绕大昭寺转经,逐渐形成一条道路,成为拉萨三条转经道的中转经道(另两条为环绕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拉萨老城的外转经道“林廓”——林绕。和大昭寺内的内转经道“囊廓”——内绕),藏族人称八廓为“圣路”,藏语“廓”的意思即为“转经道”。八廓是一条单行道,在八廓上行走,必须和转经筒的旋转方向一致,即顺时针行走(右绕)。街上也有许多信徒在一步一长跪地转经。

[16] 佞人:拼音nìng rén,有口才但心术不正的人。

[17] 百【大】,千【宋】

[18] 呻唤:拼音shēn huàn,指因劳苦病痛而呻吟或叫唤。

[19] 截:拼音jié,〈动〉割断,弄断:截断。截开。截取。截面。

[20] 渴【大】,得【元】【明】

[21] 割【大】,剥【元】【明】

[22] 肉【大】,支【宋】【元】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