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皮马勃

Lasiosphaera fenzli

脱皮马勃

脱皮马勃腐寄生真菌,子实体近球形或近长圆形,径15~30厘米,幼时白色,成熟时渐变深,外包被薄,成熟时成块状剥落;内包被纸状,浅烟色,成熟时完全破碎消失。内部孢体成紧密团块,灰褐色,渐变浅;孢丝长,有分枝,多数结合成紧密团块;孢子球形,直径约5微米,褐色,有小刺。(若连小刺在内,直径6~8微米

中医记录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为真菌类药物,清热毒药之一,临床上是治疗咽痛失音、吐血出血的重要药物。

  《本草纲目》记之:“马勃,生园中久腐处,紫色柔软,状如狗肺,弹之粉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味药的生长环境、主要特征等等。

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财主家请了一长工,叫马勃。有一天,马勃和几个孩子上山打柴,其中有一个小孩子的小腿被树枝划破了,流血不止。大家正惊慌失措,马勃却镇定地叫这小孩用手把伤口按住。然后,他到山中转了几圈,找到了一个灰褐色的包样东西。用它往伤口按住,用布包扎好。

  说来奇怪,过了三天,小孩子揭开伤口来看,没有化脓,再过两天,已经全好了。于是,这灰包能止血的功效就传开了。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现它能治疗咽喉肿痛等证状,更加广而用之。

  由于这味药是马勃首先发现的,于是大家就把这药命名为“马勃”。

生境与资源分布

  • 多见于山地或草地腐殖质丰富的开阔区域,夏秋采收最佳,资源分布较为零散。
  • 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黑龙江、湖南、内蒙古、甘肃、江苏、安徽等地;大马勃与紫色马勃在更广区域均有发现。

中药用途与功效

  • 性味归经:辛、平,入肺经。
  • 主要功效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本品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马勃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功,用治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证。

  • 现代药理研究:含有马勃素(emmatein)、萜类、氨基酸、甾体成分等。具有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抗氧化、止血、抗肿瘤、促进纤维细胞增殖等多种作用。

采集与炮制

  • 采收:子实体成熟时(夏秋季),及时采集并去除泥沙。
  • 炮制:可切块晒干备用;使用时研磨成粉,内服或外用,传统还可铺布摩擦取粉。
  • 用量:一般内服3–6 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凡风寒劳咳失音者慎用。

返回植物图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