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41

第一百四十一课


《佛说阿阇世王经》云:

[明日旦[1]阿阇世王遣使者到文殊师利所:“唯哀[2]用时与等人[3]自屈[4]。”

摩诃迦叶时与五百比丘俱[5]欲入城而分卫[6],以行道半念尚早而旋,还与比丘俱过候[7]文殊师利,以到所习住于门外。

文殊师利问摩诃迦叶:“今早欲到何所?”

则言:“欲行分卫故。”

文殊师利复谓摩诃迦叶:“我今与汝分卫。”

摩诃迦叶则言:“已具足为供已。所以者何?以法到是,不以食故。”

文殊师利谓摩诃迦叶与诸比丘:“俱就是,当用法故,亦当用食故。所以者何?今亦不失其法,亦令不失其食故,合两以作一。”

摩诃迦叶则答言:“吾等常当忍不食,当听其法。何以故?一一诸深法常从是闻。”

摩诃迦叶则复问:“今日与诸摩诃萨俱而食?”

文殊师利言:“今所食处,其人亦不离生死,亦不入泥洹[8],亦不过欲事,亦不以道证。所食处,其食亦无所增无所减,亦于诸法无所持亦无所舍。”

摩诃迦叶言:“其作是施与者,是为无极施与。”

则言:“诺,受所请。”

文殊师利则自念:“今当入城,所作当如佛之感动。”

作是念时,便得无所不感动三昧。则时沙河刹土平等如镜,诸丘墟[9]山陵[10]一切不现,其光明无所不接,其在泥犁[11][12]苦,其痛则除悉得安隐。是刹诸人,用是时悉无淫、怒、痴,亦无妒心,亦无贡高,亦无起意。尔时诸人皆有慈心,展转相视若父、若母。应时地为六反震动,诸欲天子、诸色天子,以百种伎乐而供养文殊师利,并雨[13]天华而散其上。从文殊师利所止,乃到城门尽索[14]治严,以众华结为交路侠道两边,以名殊华悉布其地,已众绝宝而为帐幔覆盖其上。其道广六丈三尺,两边悉有栏楯,以众宝化而作树,间间行列侠道两边。则以宝作绳,縺[15]缚诸树展转相连。其一树者香四面闻四十里。两树间化有水池,周匝其边悉有众宝以为拥障,以琉璃为饰。其水之沙,沙者悉金。其水有八味[16],众华悉生其中,凫雁[17]鸳鸯而走戏其间。一一树下当其根上而有众宝之垛[18],其垛上者皆以珍宝而为香炉皆烧名香。一一垛者其女百人,各以莲华擎持栴檀名香。

文殊师利作是三昧时,其威神无所不变化。文殊师利从座起,着衣服,谓摩诃迦叶:“便而前行,我今从后。何以故?其年尊老故。复先佛作沙门,以是故当在前。”

摩诃迦叶则时答言:“其法者亦无前后,不计年岁而有尊幼。”

文殊师利言:“当行谓为尊老。”

摩诃迦叶答言:“智慧是尊。学问甚多,是则为尊。在所作为,是则为尊。索知[19]一切人之所行,是则为尊。”摩诃迦叶复言:“文殊师利亦有智慧,其问具足,在所作为晓了一切人之所行,以是当为尊。”摩诃迦叶复言:“今若其年,亦复为大,亦复为尊,故当在前,愿乐在后。今欲说譬喻,唯愿听之。若师子之子,其胆势气力不如于大,虽小蒙[20]大者之香,诸禽兽闻其臭[21]者莫不恐怖。譬若大象而有六牙,其岁六十,若人以革而为绳缚系其象,师子之子于革绳之所,大象闻之嗅便奔走入山。虽菩萨发意未成力势,非声闻、辟支佛之所而当[22],众魔莫不惊动缩腰而怖。其师子之子见大者而鸣呼,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畏懅[23]。所以者何?倍复欢喜。今如是菩萨见佛有所作为,其心不恐亦不怖懅。所以者何?倍复欢喜。今我敢[24]亦当如是。”

舍利弗言:“欲计其尊者,若声闻、若辟支佛,其发菩萨心者是则为尊。所以者何?其有所求皆从菩萨心而起[25]。”

摩诃迦叶言:“故文殊师利以是为尊,仍[26]当在前,吾等承后。”

文殊师利便在前,诸菩萨在后,声闻悉从亦在后,便向道。天则雨华,地为六反震动,诸天于上以伎乐而娱乐,应时光明一切莫不明者,便至罗阅祇[27]。未入城门,王阿阇世闻文殊师利旦到,从菩萨二万二千五百人,其比丘者五百人俱。

王自念:“吾作五百人具[28],今当云何供?当坐何所?”

应时天王名曰休息心,与尊阅叉[29]名曰金鈚[30],与俱而来,与阿阇世王相见。

则言:“勿恐勿懅,勿以为难。”

则答:“当云何而不以为难?”

则报言:“文殊师利者,作沤和拘舍罗[31]无极智慧,以功德光明具足而来。神足功德,其以一饭与文殊师利,若有三千大千一切人索饭食者,悉能饱之,其食不尽索。是二万三千人何足可忧?是故勿以为难。所以者何?今皆可而悉足。文殊师利者,其功德甚尊而不可尽。”

阿阇世王应时而欢喜,其心无异踊跃倍喜而设所作,便将伎乐擎其华香而自出迎文殊师利等而俱入宫。时于菩萨中有一菩萨,名曰普视悉见,则文殊师利敕[32]三摩陀阿楼者陀,令严治其处可容来者。其菩萨受教,应时四面而视占,则时[33]悉以办。于众会中复有菩萨,名曰法来,则得敕令而具床座。应时受教,掸[34]指顷有二万三千床座,其綩綖[35]若干种色,名珠好绣绮异色物悉布在上。文殊师利及诸菩萨声闻,一切皆悉就坐。

阿阇世王前白文殊师利:“所作供具甚少,愿忍须臾,今更欲办其具。”

则答言:“所作已可自足,勿复劳意。”

天王惟沙门[36]与家室仆从悉来而谒[37],皆恭事左右。释提桓因自与大夫人名曰首耶,及与天女,皆持名香供养,散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上。其诸菩萨亦不以天女、亦不以伎乐、亦不以华香有所转动。梵天而自化作年少婆罗门,甚姝[38]端正,持扇住文殊师利之右,侍而扇之。诸梵天子悉复供侍诸菩萨比丘僧,住于之右,持扇而事。阿耨达龙王[39],其在众会虚空之上而无见者,持把贯珠[40]垂若幡,从其贯珠其水流下,水有八味,若欲所作当悉取是水。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比丘僧,人人前有垂珠,水从中出,悉给所当得。

阿阇世王复念:“诸来会者而不持钵,今当以何器而食之?”

文殊师利知王之所念,则言:“菩萨者不赍[41]钵行,而所食处念钵,便从其刹土钵自而来在其手中。”

阿阇世复问文殊师利:“是诸菩萨悉从何刹土而来到是?其佛号字?”

文殊师利则言:“其刹土名沙陀惟瞿吒,其佛号字惟首陀尸利,从彼间而来到是,食于仁。所以者何?故来欲闻法,听仁之所狐疑。”

诸菩萨念钵,应时钵而飞来,行伍而到阿耨达,皆自净洒盛满其水。诸龙婇女皆擎持二万三千钵而来,授与瞿吒刹土菩萨,人人着其手中。阿阇世住侍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则谓阿阇世:“可分布饭食。”应时受教分布而遍,其食不减如故。

阿阇世复白:“其食悉遍,无所缺减则复如故。”

文殊师利言:“今为尽不?”

则答言:“不尽。”“所以未尽者,以若[42]疑故。”

诸菩萨饭已,持钵跳掷虚空,行列而住,亦不堕地、亦不转摇。

阿阇世复问:“是钵云何住?而依何等?”

文殊师利答言:“是钵所住,如若狐疑所住。”

阿阇世复言:“是钵亦无所住处,亦不在地、亦不所依、亦无有处所。”

文殊师利则言:“如若狐疑亦无所住,诸法亦复如钵,无所住、无所堕[43]。”

饭事既讫,阿阇世则取一机[44]坐文殊师利前,自白言:“愿解我狐疑。”

文殊师利则言:“若恒边沙等佛不能为若说是狐疑。”

阿阇世应时惊怖,从机而堕,若大树躄[45]地。

摩诃迦叶谓阿阇世:“勿恐,无惧。所以者何?文殊师利入沤和拘舍罗甚深,以是故说是。徐[46]可而问。”

阿阇世则问言:“属所说何所恒边沙等佛不能说我之所狐疑?”

文殊师利言:“仁者谓已从心因缘而可见佛。”

王即答言:“不用心,心生故。”

“为可见佛?”

王言:“不。”

“用有心故,为可见佛?”

王言:“不。”

“生死与脱是二事,持是作佛?”

王言:“不。”

“而有法言从蒙是法?”

王言:“不。”

“其作如是法者,能可为决说?”

王言:“不。”

“以是故吾说,若之狐疑恒边沙等佛而不能说。所以者何?若人言我能以尘污于虚空,乃能为不?”

王言:“不。”

“若有人言我能却虚空之垢。能却不?”

王言:“不能。”

文殊师利言:“佛知诸法一切悉若虚空[47]。所以者何?脱于本故,亦不见诸法有本若有脱者。以故我言,若王之狐疑非恒边沙等佛之所能说。”文殊师利复言:“怛萨阿竭[48]者,不得内外心,何所当作狐疑?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本悉脱[49]。何以故复有狐疑?”文殊师利复言:“其脱本者已不复着空,本无所有诸法故曰脱,亦不自然、不有所成、无所可见。诸法有所有无所有,诸法无所见故无所可见,诸法谓默然,是谓想不可知。诸法无想,已过自然,故以过度。诸法者,谓生死断故。诸法无处所,谓无有愿故。诸法无有愿,谓无有生死故。等诸法无所著,谓清净故。诸法悉清净,谓本中外悉净。诸法无有双者,谓无有侣。诸法无有侣,谓一心故。诸法一心,谓脱故。诸法无有极,谓无所断故。诸法无有边幅,谓无有度故。诸法不可见其度者,谓所作异故。诸法谓所作异者求慧,谓不能得安。诸法无常,谓无二心故。诸法悉安,谓过净故。诸法悉决,谓无所求故。无自然法,谓不可得身故。诸法无狐疑,谓内寂故。奇哉诸法,谓无谛故。诸法寂者,谓坦然故。诸法无吾,谓无是我所。诸法无余,谓脱故。诸法无所转会上,谓无有念故。诸法尽信,无所著断故。诸法一味,谓脱故。诸法安隐,谓无有想故。诸法无有想,谓无所坏故。诸法悉空,度诸求故。诸法无有愿,谓三界故。诸法以断三界,谓不着过去、当来、今现在。一切诸法若泥洹,谓以生未生者[50]。”


[1] 旦:拼音dàn,指早晨,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2] 哀:拼音 āi,〈动〉哀求。

[3] 等人:拼音 děng rén,同辈之人。

[4] 自屈:拼音 zìqū,意思是委屈自己。

[5] 俱:拼音jù,指一起。例如:君与俱来。

[6] 分卫: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7] 过候:拼音 guò hòu,拜访。

[8] 泥洹:拼音ní huán,即涅槃。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

[9] 丘墟:拼音qiū xū,废墟,荒地。

[10] 山陵:拼音shān líng,山岳。

[11] 泥犁:拼音ní lí,亦作“泥梨”,“泥黎”梵语。意译为地狱,其中一切皆无,没有喜乐。

[12] 勤:拼音qín,〈动〉忙于;致力于。

[13] 雨:拼音 yù,〈动〉从天上降下。

[14] 尽索:拼音jìn suǒ,即“智尽能索”,成语,意思是比喻智慧、办法、才能均已用尽。

[15] 縺:拼音lián,古同“连”。连接;相连。

[16] 其水有八味:《菩萨地论》云:

清凉香轻柔,澄清无有垢,

饮时不损喉,饮已不伤腹。

[17] 凫雁:拼音fú yàn,释义为野鸭与大雁。有时单指大雁或野鸭;鸭与鹅。

[18] 垛:拼音duò,整齐地堆积成的堆:麦垛。草垛。

[19] 索知:拼音suǒ zhī,是指尽知。

[20] 蒙:拼音mēng,受:承蒙。

[21] 臭:拼音xiù,气味的总称:无声无臭。

[22] 当:拼音 dāng,〈动〉对等;相当于。

[23] 懅:拼音jù,惶恐,恐慌。

[24] 敢:拼音gǎn,有勇气,有胆量:勇敢。果敢。

[25] 《入中论·礼赞文》曰:

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26] 仍:拼音réng,依然,还,照旧:仍须努力。仍然。仍旧。

[27] 罗阅祇:即“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之都城。

[28] 具:拼音jù,器物:器具。资具。

[29] 阅叉:即夜叉,意思是“捷疾鬼”、 “轻捷”、“勇健”。音译为“药叉”、“阅叉”、“夜乞叉”等。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30] 鈚:拼音pī,一种较宽较薄的箭头。

[31] 沤和拘舍罗:十波罗蜜的第七项,意为善巧方便,指菩萨为摄化众生,乃方便善巧涉种种事,示现种种相。又称伛和拘舍罗、沤和俱舍罗、忧婆憍舍罗、乌波野;意译善巧方便、善权方便、方便善巧、方便胜智。

[32] 敕:拼音chì,告诫:申敕。戒敕。

[33] 则时:拼音 zé shí,即时。

[34] 撣:拼音 dǎn,〈动〉 拂去。

[35] 綩綖:拼音wǎn yán,指垂挂饰物。

[36] 天王惟沙门:又作毗沙门天王,指多闻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四大天王”之一。“多闻”意为常闻佛法、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冑,负责守护北俱卢洲。

[37] 谒:拼音yè,拜见:谒见。拜谒。进谒。

[38] 姝:拼音shū,美丽,美好:姝丽。姝好。

[39] 阿耨达龙王:是佛教八大龙王之一,住于阿耨达池,远离三患,于诸马形龙王中其德最胜。

[40] 贯珠:拼音 guàn zhū,成串的珍珠。

[41] 賫:拼音jī,〈动〉指携带;持。

[42] 若 :拼音ruò,〈代〉若,汝也。

[43]《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

二谛俱无自性故,彼等非断亦非常。

[44] 机:拼音 jī,通“几”。几案,小桌子。

[45] 躄:拼音bì,指仆倒:“迷闷躄地。”

[46] 徐:拼音xú,缓,慢慢地:徐步。徐缓。徐图。徐徐。

[47]《三摩地王经》云:

动念大无明,令堕轮回海,

若住无念定,无垢如虚空。

[48] 怛萨阿竭:梵语Tathāgata,又作多陀阿伽陀,译为如来、如去、如知等。

[49]《六祖坛经》云: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50]《入行论·智慧品》云:

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

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

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

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