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43

第一百四十三课


阿阇世复白文殊师利:“属诸众会所而我不见。”

文殊师利言:“如仁之狐疑处,属众会在彼间。”

文殊师利复言:“乃见众会不?”

阿阇世则言:“见。”

“云何见?”

“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

文殊师利复问:“乃见众会不?”

阿阇世则言:“见。”

“云何?”

“如我所见狐疑,见众会如是。”

文殊师利复问:“云何见狐疑?”

“如我属不见众会者,是狐疑于内外亦无所见。”

文殊师利言:“乃闻佛所言,其作逆恶当入大泥犁不?”

王言:“闻。”

文殊师利复谓:“王汝自知当入泥犁不?”

阿阇世复问:“其佛得佛时,乃有法上天入泥犁者不?乃有安隐当至泥洹者不[1]?”

文殊师利则言:“无。”

王言:“我知诸法悉空故。所以者何?泥犁亦复已空,上天安亦空。诸法无所可坏败,是故入法身。法身者,亦无天上、亦无人间、亦无泥犁、禽兽、薜荔[2]。其逆者亦不离法身,其所作逆者身悉法身之所入,诸逆之本悉诸法之本。已去当来无去来者,诸法亦无去来。已知是者,亦不入泥犁、亦不上天、亦不泥洹。”

文殊师利复问:“佛说有逆。如何今说无有?”

王则答言:“我不违佛所语。”

“云何?”

王言:“无我是佛之说。谛其以无我,是则无人,亦不作罪者,亦无受罪者。”

文殊师利复问:“王已脱于狐疑不?”

则答言:“从本已脱,以来亦脱。”

文殊师利言:“其疑以尽未?”

王言:“已从久远尽。”

文殊师利复问:“云何众会而知王有逆无逆脱是中?”

王言:“以尊法持我故知无逆。譬若菩萨已得忍辱,悉持诸恶,菩萨若惠好愿。”

那羁头梁耶谓阿阇世:“诸逆以净,以得是忍?”

王言:“一切诸法悉净,无所沾污故。是法亦不可污。所以者何?其道无有瑕秽故。以入大逆道者,不去生死、不见泥洹。所以者何?其道无已可往者而可近者。”说是语时,阿阇世王便得疾信忍。则时三十二人,于文殊师利前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五百臣下悉得须陀洹道。其罗阅国民塞满宫门,欲见文殊师利说法。文殊师利则时以足大指指地,宫壁及地悉为琉璃,一切在外皆见宫中诸菩萨比丘僧,若人照镜自见其形,尔时所视悉亦了了,皆听文殊师利所说法,八万四千人悉得须陀洹道,复有五百人悉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

文殊师利为王及宫中臣下诸人说法已,各令安隐,便从坐起,与诸菩萨比丘僧俱而出宫门。王阿阇世及宫中官属,俱而送之。出于城门之外,见树下有人,而大呼我自杀其母。是人当得脱者,文殊师利化作一人,与父母俱行。

父母言:“是故正道,可从是行。”

其子言:“非是正道。”

如是至再三,与父母共诤,便起意还杀父母。前呼杀母者见是人而杀父母,便于边举声而与,其化人杀父母者便自陈说:“我所作为,非法所载,怨杀父母。”

其一人则念:“我独杀母耳。是人杀父母,其罪甚重。如子所受,我尚轻微。”

化人则语一人:“我不如往到佛所。佛者无所归者而受其归,而无护者而为作护。如佛所语,我当承教不敢违失。”

其教化人便向道,其一人即随其后:“如是人所受法,我亦如是。虽尔,我尚嗟之。”

俱共啼哭而行。已到佛所,前作礼而住,便自白:“我作非法而妄杀父母。”

佛言:“善哉!善哉!如子之所言至诚无异。所以者何?不覆藏作罪故,乃至怛萨阿竭前所说事如。”

佛则言:“勿恐莫懅,随我所言。”

其化人言:“如佛所教,惟哀加护。”

佛言:“还自观心之法,视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持何等心而杀父母?”

佛则复言:“已过去心已灭已尽,亦不可见处、亦不可见所在;当来心不可说,所以者何?未生未有故、无有故,无有想无有念;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若心起意则灭,亦不合聚,亦不可知去至何所、从何所来,亦不可知青、亦不知赤、白黄、黑。心者不可见,亦无有形、亦复不可得持、亦无有伴,譬如幻。于身亦不可见在内,亦不见在外,亦不见中间。”

佛言:“心者亦不可从爱可见,亦不可从瞋怒可见。若卧出于[3]梦可见其心,若作若无所作,心亦无所与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无有沾污,亦无有而净者。”

佛复言:“其心亦非是间,亦非彼间,譬若如幻不可得持。所以者何?无伴侣故。其知如是者,不作是想,亦不念有我无我,亦不念有所见,亦不念有所住,诸法寂寞而有作者。其信是者,不复受恶道。所以者何?无所沾污故。其心法者亦无所生,亦无所著。”

其化人则言:“善哉!善哉!如怛萨阿竭以法身而自成佛,今知如佛所说。以信不疑,无作者、无受罪者,无生者、无所灭者。如诸法,愿乐得为沙门。”

佛言:“如子之愿。”

应时其化人便如沙门,即白佛:“我所犯罪杀父母,已脱而得阿罗汉,今欲般泥洹。”

佛言:“从意如所欲。”

是化比丘飞去地二十丈,在于虚空便般泥洹,从身火出还自烧身。

其杀母者见是人已般泥洹,具足闻怛萨阿竭所说,则自念言:“其人所作甚逆,今作沙门而得度脱般泥洹。我罪尚可行,何为不自归佛,亦可到是。”

便前为佛作礼自白:“我所作非法,自杀我母。今以身自归。”

佛言:“善哉!善哉!所语至诚无有异,所说如言。见怛萨阿竭,说所作罪而不覆藏。且观心法,念以过去、以当来、今现在心,何所心杀其母者?过去心以灭尽,亦不外亦不内,亦无处所。当来心不可说,亦未生亦未有,亦无有想亦尔有所想。今现在心亦无所住止,心有所生则破坏,亦无所聚,亦不见有所至处,亦不可见有所从来处。其心者亦不青、赤、黄、白、黑,其心者无有形不可见,不可得持,亦不可听闻。所以者何?无有声故。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譬若幻。亦不于外见身,于内亦无所得,于中间无有处。其心者亦无沾污,亦无有恶,亦无有疑。其心无所作,亦不有所作,亦无所与,亦无所得。心者本净故,亦无沾污,亦复无净。其心亦不在是[4]‘是、不是’。其心若空,亦不可得获,亦无有伴。其智者不念是想,亦不作缚,亦不作净,不作有所见,亦不作处,亦不有所止处,亦不有而着。心脱者是故无所碍,亦不生恶处。何以故?其心法亦无所著,亦无所至凑[5],亦不在生死之所止。”

其杀母者,应时身诸毛孔一一孔,泥犁之火从其孔出,痛不可言,则自陈说:“今自归怛萨阿竭。惟哀加护,令得安隐。”

佛则时以金手着其人头上,应时火灭苦痛则除。便前长跪愿欲作沙门。

佛言:“如所欲。”

则时以为沙门。怛萨阿竭以四谛法而说之,应时得法眼,深入其事则得阿罗汉,便白佛言:“今我欲般泥洹。”

佛言:“如所欲。”

飞在虚空,去地百四十丈,便于是上其身火出还自烧身。诸天亿百千人,悉飞而来供养。

舍利弗白佛:“怛萨阿竭实尊。所以者何?而作恶令得解脱。谁而解者?独佛、若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深入僧那僧涅[6]者而知是事,非罗汉、辟支佛之所而堪知其中事。若一切人之所行、悉不而及逮。”

佛语舍利弗:“其怛萨阿竭土者[7],是菩萨之所忍,非罗汉辟支佛地,及非一切人之所行。所以者何?若有一人所作异,而当得异如是。若曹[8]见作罪者,知当入泥犁,我而令不入泥犁可至泥洹。如若曹所知,当有般泥洹者,我知当入泥犁。何以故?若曹而不及知一切人之所行[9]。”

佛语舍利弗:“若见其杀母人而般泥洹者不?”

则答言:“见。”

佛言:“是人以供养五百佛尽索,从一一佛闻心法本净。何以故?今复闻是法而般泥洹。其有知深法入其微妙,欢喜踊跃其心无惧。若为恶师所误,若其心不足者,而所犯罪会当解脱。其以信心法本净,是人不堕恶道。所以者何?无所碍故。”


[1]《中论·观如来品》云:

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

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2] 薜荔:拼音 bì lì,饿鬼。译自胡语。佛教六道之一。这类众生由于过去世所造的恶业,招致投生为饿鬼,常处在极度饥饿的状态。

《放光般若经》云:“我当为泥犁、薜荔中罪人所受苦痛,我当为众生代受无央数劫苦痛。”

[3] 出于:拼音chū yú,因为、由于 这个“出”也是借于“发生、冒出来”等意思。例如:出于好意,我帮了他。出于无奈,他还是放弃了比赛。

[4] 是:拼音shì,〈代〉此,这。

[5] 凑:拼音 còu〈动〉奔向;趋。

[6] 僧那僧涅:旧译,僧那为弘誓,大誓。僧涅为自誓。皆谓菩萨之四弘誓也。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复次,善男子!一切菩萨复有四愿,成熟有情住持三宝,经大劫海终不退转。云何为四?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善男子!如是四法,大小菩萨皆应修学,三世菩萨所学处故。”

《六祖坛经》云: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7]其怛萨阿竭土者:《大智度论》云:“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阿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文佛国。”

[8] 若曹:拼音ruò cáo,意思是你们。

[9]《金光明最胜王经》云:

如来智海无边际,一切人天共测量;

假使千万亿劫中,不能得知其少分。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