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48

第一百四十八课


第五品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

四(教诫欲得解脱之出家菩萨广行学处)分二:一、略说在家出家之学处;二、广说。

一、略说在家出家之学处: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初学出家人,敬心修禁戒,
于木叉毗尼,多学破立义。
次起正勤心,舍离粗类惑,
数有五十七,谛听我当说。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尔后出家者,初当敬学处,
多闻别解脱,戒律勤择义。
次知细微罪,应断诸过根,
所宣五十七,努力而观察。

放弃王位之后从有家到无家,由在家而出家为僧者当务之急就是要勤于闻思修行。首先,对殊胜的戒律学处要谨小慎微(不放逸),极为恭敬。其次,等持与智慧的因就是寻求听闻,所以,要广闻博学概略的别解脱与《母子阿含》及《杂事律》等三藏。集中精力深入细致地抉择其义,从而圆满通达取舍之处。接着应当对一切细微罪业也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断除一切过咎的根源。了知取舍以后必须要努力实地行持。

《三摩地王经》云:

“是故,童子汝当学修精华,何以故?童子,能修行精华者,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并非困难。”

不精勤于菩提心有增无减等之因——闻思修之事,纯属魔业。

《菩萨别解脱经》中说:“舍利子!当知何者为佛陀菩提而发心后不勤于多闻,彼非称为真实菩萨。舍利子!仅以虚名,不能成就无上真实圆满佛果,而具智慧方能成就无上真实圆满菩提,圆满成佛。若问:智慧决定由何而生?由多闻而生,舍利子!是故汝当真实而行,汝当了知。舍利子!发菩提心后不勤于多闻者乃为恶魔波旬所加持。过多听闻乃魔业。”所有大圣者解释说:这里的密意是指广闻博学、了知众多没有达到究竟,也未身体力行,最后就变成了乞丐。

《大智度论》云:“佛说有三种慧:闻慧、思慧、修慧。有人闻慧、思慧明了故,能与修慧人问难。譬如乘船随流,不自用力而疾于陆行;如阿难虽未离欲,未得甚深禅定,而能与佛、漏尽阿罗汉等论议,随法无违。”

《无爱子请问经》中说“布施、持戒、听闻三资粮中,听闻属于智慧资粮,功德颇巨”,而附带实例讲述了许多有关道理。所以,应当开发智慧结合修行。

如果有人问:从所断的细微罪业而了知是指什么呢?

所有经论中一致宣说的五十七种,在此讲解,对此要勤学,确实通达之后予以断除。

这以上是简略说明。

《法句譬喻经·护戒品》云:[昔佛在舍卫国[1]祇桓精舍[2],为诸天人宣演经法。时罗阅祇国[3]有二新学比丘,欲往见佛。二国中间旷无人民,于时旱热泉水枯竭,二人饥渴热暍[4]呼吸,故泉之中有升余水,而有细虫不可得饮。二人相对曰:“故从远来欲望见佛,不图[5]今日没命于此也。”一人言曰:“且当饮水以济吾命,进前见佛,焉知其余也。”一人答曰:“佛之明戒,仁慈为首,残生自活见佛无益;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也。”一人即起极意[6]快饮,于是进路。一人不饮遂[7]致殒命[8],即生第二忉利天上,思惟自省即识宿命持戒不犯,今来生此。信哉!福报其不远矣。即持华香下到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其饮水者道路疲顿[9]经日乃达,见佛神德至尊巍巍,稽首礼毕涕泣自陈:“我伴一人于彼命终,感其不达,愿佛知之。”佛言:“吾已明矣。”佛以手指曰:“今此天人则汝伴也,全戒生天又先至矣。”于是世尊披胸示之。“汝观我形,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去我万里奉行经戒,此人则为在我目前。”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学而多闻,持戒不失,两世见誉,所愿者得;

学而寡闻,持戒不完,两世受痛,丧其本愿。

  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耶。”

于是比丘闻偈惭怖,稽首悔过嘿[10]思所行。天人闻偈心意欣悦,逮得法眼,天人众会莫不奉行。]

二(广说)分二:一、舍弃过失;二、应取功德。

一(舍弃过失)分二:一、广说;二、摄义。

一(广说)分三:一、宣说忿等初十五法;二、宣说诈现威仪至第四十一不死分别之间;三、宣说第四十二显扬自之功德等。

一(宣说忿等初十五法)分二:一、宣说忿等十四法;二、宣说慢。

一、宣说忿等十四法: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怪谓心相违,恨是结他失,
覆恶罪名秘,及著恶显善。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忿令心烦乱,随彼心怀恨,
覆即藏罪业,恼即执罪恶。

    一、所谓的忿:是指心烦意乱,经典中所说的“忿”用在前面,以能说的论典来讲解就是“心烦乱”,以下的所有法大多数也要如此理解。

    二、恨:随着忿怒而念念不忘即是怀恨在心。

三、覆:是指隐藏罪业,当他人谈论过失时,投机取巧想方设法密而不露。

四、恼:由忿怒之因所引起,耽著罪恶持执不放的心态。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张他名欺诳,谄谓曲心续,
嫉于他德忧,吝心怖畏舍。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谄为极虚妄,诳即心不正,
嫉以他德忧,悭畏舍施性。

五、谄:极端欺骗他众的一种态度。

六、诳:所谓的诳就是心术不正,虚伪狡猾。

七、嫉:由于图名求利等而对他人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功德忍无可忍,导致心里忧伤。

八、悭:害怕施舍而紧紧执著资具。

《出曜经·欲品》云: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

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长者名曰难陀,饶财多宝,金、银、珍宝、车璩、马瑙、珊瑚、虎珀,象、马、车乘、奴婢仆使,服饰田业不可限量,居一国之富无有过者。虽处荣富无有信心,悭贪妬[11]嫉,门合七重立守门人,有人来者不妄得入于中庭,虚空上安铁笼疏[12],恐有飞鸟食噉[13]谷米,四壁墙下以白噤[14]泥,恐鼠穿穴伤缺财物。然彼长者无常[15]对至,唯有一子名栴檀香,即唤子前勅[16]告子曰:“吾今患苦必不济度,设我无常后所有财宝七珍之具勿妄费耗[17],亦莫施与沙门婆罗门,有乞匃[18]者莫持一钱施与[19],此诸财宝足七世父母食噉。”作此教勅已即取命终,即生舍卫城中处盲栴陀[20]妇腹中,经八九月出生在外,生盲无目。左右人问:“为生男女耶?”母报:“生男。”自念:“若生男者,吾今目冥[21]须儿扶侍供养。”左右报曰:“虽遇此儿,生无两目。”母闻此已,倍增愁忧悲泣说曰:

“子盲吾亦盲,二俱无两目,

    遇此衰耗物,益我愁忧苦。”

尔时世尊将[22]侍者阿难,在祇洹精舍门外经行,奋手而说曰:“祸灾!祸灾!”是时,阿难叉手[23]长跪白佛言:“向者[24]世尊称言祸灾,有何因缘?愿闻其意?”佛告阿难:“汝颇闻舍卫城中有长者难陀不耶?”阿难白佛:“舍卫城里曾有长者,久以命终。”世尊告曰:“此长者神还处舍卫城里,为盲旃陀妇作子,生无两目。昔所居业豪富无量,今故观者斯为所在?象马七珍不可称计,然复悭贪妬嫉禁忌,是故说曰祸灾。”

阿难白佛而说颂曰:

“生死有畏惧,幻化非有真,

    有成必有败,智者谁可乐?”

是时,盲母养儿年八九岁堪能行来[25],母以杖一枚、食器一具而告子曰:“吾今养汝堪能行来,宜求自活不须住此;吾亦无目,复当乞求以济余命。”此盲小儿家家乞求,渐至栴檀香长者家,在门外立而自说曰:

“饥饿切已困,兼复无两目,

    众苦无端绪,谁当愍而施?”

时守门人闻此语已,瞋恚炽盛,即前捉手远掷深坑,寻伤左臂复打头破,所乞饭食尽捐[26]在地。其中有人临坑见者,甚怜愍伤,往语盲母:“汝子为守门人所打,甚见困苦,伤臂破头痛不可堪。”时母闻已,匍匐拄杖到盲儿所抱着膝上,而说颂曰:

“汝今有何愆?子今速说之,

    与谁谁与子?遭此苦戹[27]难。”

子报母曰:

“母我向者乞,至此栴檀家,

    暂立此门外,便遇恶人手。”

尔时世尊慈育众生如母如父,兴大慈悲欲有所济,过食后着衣端严,比丘僧前后围绕,入舍卫城至栴檀长者门外。尔时城里长者人民,见如来非时入城,必当有缘,或能演说过去当来现在事,尽共翼从[28]随如来后,普共至栴檀门外,至盲小儿所。栴檀香闻如来至,寻出门外,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世尊观大众已集,复见栴檀长者集在门外,复欲演说悭贪妬嫉受罪无量,加说惠施受报无量,欲使离有不著三界,指授泥洹[29]趣无为道。尔时世尊告小儿曰:“汝是难陀非也?”小儿报曰:“实是难陀。”佛复重问:“是难陀耶?”即报佛言:“实是难陀。”其城中人民闻佛小儿相问字,皆共愕然。“云何难陀长者乃受此形?”尔时世尊,欲与栴檀长者拔[30]地狱苦,除悭贪心安立福田,佛告栴檀香而说偈言:

“昔父今难陀,悭贪意缠裹,

本不造善行,遭此众苦恼。

 设当从此终,当入无择狱[31]

  成恶众生室,系以宿缘强。”

尔时栴檀长者,悲泣堕泪不能自止,头面礼足前白佛言:“唯愿世尊慈愍见怜拔济罪根,于如来所得蒙遗福,唯愿世尊!今请佛及比丘僧。”尔时世尊为彼长者默然受请。时世尊明清旦着衣持钵,比丘僧前后围绕,至彼长者家,各次第坐。长者躬自行水清净饭食,供养饮食已讫,行清净水取一小床,在如来前坐欲得闻法。尔时世尊以权方便,渐与长者说微妙法,论讲如来深奥之藏,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行,婬为秽浊,如是说法不可思议。尔时长者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长者自察得法见法,分别诸法,得无所畏,即从坐起礼世尊足。“我今于如来受三自归,归命佛、法、僧,自今已后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尔时世尊欲呵难陀长者,而说此偈:

“愚者丧财货,亦非自为己,

愚者贪财货,自没沟为狱。

如是贪无利,当知从痴生,

  愚为此害贤,首领分于地。”

愚者丧财货者,所谓丧者已尽已灭更无有余,是故说曰,丧财货也。愚者无智无所觉了,或贮聚财产,不能自食,复不施人,愚中之愚不过此人。人有财货,一者施与,二者自食。然彼长者自既不食,又不施人。自不为己者,悭嫉是也,缠裹心本,不能自解不能自为,愚者贪财货,爱心染著不能舍离,是故智者去欲而守静,是故说曰:

“如是贪无利,当知从痴生,

    愚为此害贤,首领分于地。”

时诸大会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1] 舍卫城:梵音Śrāvastī,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都城。在佛教史上,因为是著名的祗园精舍所在地,释迦牟尼佛长年在此居留说法长达二十多年,因此名闻遐迩,成为佛教八大圣地之一。7世纪玄奘法师来此时,舍卫城已经荒废。

《大唐西域记》云:“室罗伐悉底国,周六千余里,都城荒顿疆场无纪。宫城故基周二十余里,虽多荒圮尚有居人,谷稼丰气序和,风俗淳质笃学好福。伽蓝数百,圮坏良多,僧徒寡少,学正量部,天祠百所,外道甚多。”

[2] 祇桓精舍:亦名“祇园精舍”或“祇树给孤独园”。

[3] 罗阅祇国:即“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之都城。

[4] 热暍:拼音rè yē,意思是中暑。

[5] 不图:拼音 bù tú,不料。

[6] 极意:拼音jí yì,意思是尽意;尽心,恣意。

[7] 遂:拼音suì,于是,就。

[8] 殒命:拼音yǔn mìng,死亡;丧生。

[9] 疲顿:拼音pí dùn,疲乏劳累。

[10] 嘿:拼音mò,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11] 妬:拼音dù,同“妒”。因为别人好而忌恨:嫉妒。妒恨。妒羡。嫉贤妒能。

[12] 铁笼疏:拼音tiě lóng shū,一种铁织的网,用作遮挡的笼子。

[13] 食噉:拼音shí dàn,意思是吃。

[14] 噤:拼音jìn,关闭;封闭。

[15] 无常:拼音wú cháng,指死亡。

[16] 敕:拼音chì,告诫:申敕。戒敕。

[17] 费耗:拼音fèi hào ,是指耗费,花费。

[18] 匃:拼音gài ,古同“丐”。

[19] 施与:拼音shī yǔ,意思是给予,以财物周济人。

[20] 栴陀:即‘旃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印度族群之一,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21] 目冥:拼音mù míng,意思是眼睛昏花。

[22] 將:拼音jiāng,〈动〉带领。

[23] 叉手:拼音 chā shǒu,合十。

[24] 向者:拼音xiàng zhě,意思是副词。指刚才。

[25] 行来:拼音 xíng lái,往来;出入。

[26] 捐:拼音juān,舍弃,抛弃:捐弃。

[27] 戹:拼音è,同“厄”。困苦、灾难:厄运。厄境。

[28] 翼从:拼音yì cóng,意思为辅翼随从。

[29] 泥洹:又名涅槃,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

[30] 拔:拼音bá,即拔济,意思为济度。

[31] 无择狱:即指无间地狱。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