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51

第一百五十一课


二、宣说诈现威仪至第四十一不死分别之间: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为求利养赞,故守摄六根,
能隐贪欲意,此惑名贡高。
为得利供养,于他起爱语,
此惑缘世法,说此名谢言。
为欲得彼物,若赞美此财,
说名为现相,能示自心故。
为欲得所求,现前非拨他,
说名为诃责,能伏彼令顺。
由施欲求利,或赞彼先德,
说名利求利,此五邪命摄。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诈现威仪者,护根为利敬。
谄媚奉承者,柔语为利敬。
旁敲侧击者,为得赞他财。
巧取讹索者,为利面讽他。
赠微博厚者,图利赞前得。

    十六、诈现威仪:为了谋求利养恭敬而装模作样地防护根门,以此迎得他人的心。

十七、谄媚奉承:为了利养恭敬,首先说许多温和柔软之语。

十八、旁敲侧击:为了得到朝思暮想的东西,他人的财产,而以“我都没有这样的东西等”来假惺惺地赞叹他人的财物实在妙不可言。

十九、巧取讹索:依靠上师与官员等的权势而收税,为了牟取暴利,而当面指责别人说“你太吝啬了……”,口中这般冷嘲热讽来威胁对方。

二十、赠微博厚:凭着先前所得之利而贪得无厌一再寻求的人在求得物品的施主面前竭力赞叹说:“那件东西对我的帮助实在是非同小可……”

通过以上五种方式而赢得利益即是邪命,这五种邪命每一种都算为一法。尽管邪命的后患无穷,但略而言之。

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

何者稍依凭,邪命而维生,

彼沉粪池已,复为昆虫食。

《大智度论》云:

[问曰:何等是五种邪命?

答曰:一者、若行者为利养故,诈现奇特;二者、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者、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四者、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者、为利养故,称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邪因缘活命故,是为邪命。]

《法苑珠林》云:

[又有五种邪命。何者为五?一者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者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者为利养故占相吉凶广为人说;四者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者为利养故称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当知出家之人,为求利养种种邪命而活其身,皆是破戒,不免恶道也。]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1],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百菩萨俱。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比丘,名婆须蜜多,游竹园间缘树上下,声如猨猴[2],或捉三铃作那罗戏[3]。时,诸长者及行路人竞集看之,众人集时,身到空中,跳上树端作猕猴声。耆阇崛山[4]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集菩萨所,菩萨复作种种变现令其欢喜。时,诸大众各作是言:“沙门释子犹如戏儿,幻惑众人,所行恶事无人信用,乃与鸟兽作于非法。”如是恶声遍王舍城。

有一梵志,上启大王频婆娑罗[5],白言大王:“沙门释子作诸非法,乃与鸟兽作那罗戏。”王闻此语,嫌诸释子,即敕长者迦兰陀[6]曰:“此诸释子多聚猕猴,在卿园中为作何等?如来知不?”长者启王:“婆须蜜多作变化事,令诸猕猴一切欢喜,诸天雨花持用供养,为作何等,臣所不知。”

尔时,大王频婆娑罗,驾乘名象,前后导从往诣佛所。到迦兰陀竹园,即便下象,遥见世尊在重阁上,身紫金色方身丈六坐七宝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放光明如紫金山;处炎火[7]中金光围绕,普令大众同于金色,尊者婆须蜜多,及八万四千猕猴亦作金色。

时,诸猕猴见大王来,或歌、或舞、击鼓、吹贝作种种变。中有采花奉上王者,大王见已,与诸大众俱至佛所,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诸猕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复有何罪生畜生中?尊者婆须蜜多,复宿殖何福,生长者家,信家非家出家学道?复有何罪,虽生人中,诸根具足不持戒行,与诸猕猴共为伴侣。歌语之声悉如猕猴,使诸外道戏笑我等?唯愿天尊,慈哀我等,分别演说令得开解。”

佛告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亿劫,过是之前有佛出世,名曰然灯,十号具足[8]。彼佛灭后,有诸比丘,于山泽中修行佛法,具阿练若十二头陀[9],坚持禁戒如人护眼,因是即得阿罗汉道,三明[10]、六通[11]、具八解脱[12]。时空泽中有一猕猴,至罗汉所,见于罗汉坐禅入定,即取罗汉坐具,披作袈裟,如沙门法偏袒右肩,手擎香炉绕比丘行。时,彼比丘从禅定觉,见此猕猴有好善心,即为弹指告猕猴言:‘法子!汝今应发无上道心。’猕猴闻说,欢喜踊跃,五体投地,敬礼比丘,起复采花散比丘上。

“尔时,比丘即为猕猴说三归依,告言:‘法子!汝今随学三世佛法,应当求请受三归依,及以五戒。’尔时,猕猴即起,合掌白言:‘大德!忆念我今欲归依佛、法、僧。’比丘告言:‘汝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次当忏悔。’告猕猴言:‘汝于前身无量劫来,贪欲、瞋恚、愚痴、邪见、嫉妬、憍慢、诽谤、破戒,作诸恶事满足十恶[13]。作五逆罪[14]谤方等经[15]、婬比丘尼、偷僧祇物[16]、作众重罪无量无边,我今生分已尽,不受后有。大阿罗汉能除众生无量重罪。所以者何?我初生时与大悲俱生,三世贤圣法皆如是,亦与大悲俱共生世。’如是慇懃,三为猕猴说出罪忏悔。既忏悔已,告猕猴言:‘法子!汝今清净是名布萨[17],汝从今日至尽形寿,受不杀戒。三世诸佛诸阿罗汉,永不杀生,身口意净,汝亦如是。’

“尔时,猕猴白罗汉言:‘我愿作佛,随大德语,从于今日乃至成佛,终不杀生。’是时,罗汉闻猕猴语,身心欢喜即授五戒:‘法子!汝从今日至尽形寿,随学佛法。三世诸佛、诸声闻众,身业清净,常不杀生,持不杀戒。汝亦如是,至尽形寿持不杀戒,能受持不?’猕猴答言:‘我能奉持。’次受不盗、不邪婬、不妄语、不饮酒,亦如上法。既受戒已,时阿罗汉告言:‘汝当发愿,汝是畜生,现身障道,但勤精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猕猴发愿已竟,踊跃欢喜走上高山,缘树舞戏,坠地而死。由阿罗汉受五戒故,破畜生业,命终即生兜率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泽中供养罗汉。罗汉见之,即便微笑告言:‘天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

时,阿罗汉而说偈言:

“‘业能庄严身,处处随趣趣,

不失法如券,业如负财人。

汝今生天上,由于五戒业,

前身落猕猴,从于犯戒性。

 持戒生天梯,破戒为濩[18]汤,

我见持戒人,光明庄严身。

七宝妙台阁,诸天为给使,

众宝为床帐,摩尼花璎珞,

值遇未来佛,娱乐说胜法。

我见破戒人,堕在泥犁中,

铁犁耕其舌,卧在铁床上,

 融铜四面流,烧煑[19]坏其身;

或处于刀山,剑林及沸屎,

 灰河寒氷[20]狱,铁丸饮融铜,

如是等苦事,常为身璎珞。

若欲脱众难,不堕三恶道,

游处天人路,超越得涅槃,

  当勤持净戒,布施修净命。’

“时,阿罗汉说此偈已,默然无声。猕猴天子言曰:‘大德!我前身时,作何罪业生猕猴中?复有何福,值遇大德,得免畜生,生于天上?’罗汉答言:‘汝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此阎浮提有佛出世,名曰宝慧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出现于世。三种示现般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比丘,名莲华藏,多与国王、长者、居士而为亲友。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以诳惑故,犹如壮士屈申臂顷,落于阿鼻大地狱中;如莲华敷,其身遍满十八鬲[21]中。雨热铁丸从顶而入,百千猛火及热铁轮,从空而下,无量无边阿鼻地狱寿命一劫,劫尽更生。如是经历诸大地狱,满八万四千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吞饮融铜噉热铁丸。经八万四千岁从饿鬼出,五百身中恒为牛身。又五百身生骆驼中、又五百身生于猪中、又五百身生于狗中、又五百身生猕猴中,缘前供养持戒比丘,结誓要重,今复遇我,沐浴清化得生天上。持戒比丘即我身是,放逸比丘即汝身是。’

“尔时,猕猴天子闻此语已,心惊毛竖,忏悔前罪即还天上。佛告大王:‘彼猕猴者,虽是畜生,一见罗汉受持三归及以五戒,缘斯功德超越千劫极重恶业,得生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萨,从是以后值佛无数,净修梵行具六波罗蜜,住首楞严三昧[22]住不退地。于最后身次弥勒后,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名宝光,国土清净如忉利天[23]。生彼国土诸众生等,皆行十善具戒无缺,佛号师子月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若有众生闻彼佛名,生生之处,常得远离畜生之身,除无量劫生死之罪。’”

佛告大王:“欲知彼国师子月佛,今此会中,婆须蜜多比丘是也。”时,频婆娑罗闻此语已,即起合掌遍体流汗,悲泣雨泪悔过自责,向婆须蜜多头面着地,接足为礼忏悔前罪。佛告大王:“欲知此等八万四千金色猕猴,乃是过去拘楼秦佛[24]时,波罗奈国、俱睒弥国[25],二国之中共有八万四千比丘尼,行诸非法,与诸白衣通致信命[26],犯诸重禁庄饰身体,如乾闼婆女无有惭愧,婬为璎珞,诸犯戒事用为花鬘,竖憍慢幢击贡高鼓,弹放逸琴赞恶声歌,狂愚无智如痴猕猴,见好比丘善好有德,视之如贼。

“尔时,彼世有一比丘尼名善安隐,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到诸比丘尼所,告言:‘姉[27]妹!世尊在世常说此偈:

“‘“若有比丘尼,不修行八敬[28]

 此非释种女,犹如旃陀罗[29]

 若有比丘尼,放逸犯八重[30]

当知是一切,天人中大贼,

恒处阿鼻狱,经由十八鬲,

其余三恶道,为己园林处,

百千无量劫,不闻三宝名。

亦噉烧铁丸,寒氷抱铜柱,

如是罪毕已,生于鸠鸽身,

毒蛇与鼠狼,蜈蚣百足等,

    如是诸杂类,皆应经历中。”’

“时,诸比丘尼闻阿罗汉比丘尼说此偈已,心怀忿恨,骂詈恶言:‘此老猕猴从何处来?恶言妄语,横说地狱。’时,阿罗汉见诸恶人生不善心,即起慈悲,身升虚空作十八变[31]。时诸恶人见变化已,各脱金环散阿罗汉尼上:‘愿我生生身作金色,前所作恶今悉忏悔。唯愿慈哀怜愍我等,受我供养。’时,彼阿罗汉比丘尼,即从空下,受诸恶女种种供养。时诸恶人身坏命终堕阿鼻狱,如莲花敷遍满狱中,亦复次第经历诸余十八大狱[32]。于诸狱中寿命正等各一大劫,如是展转九十二劫恒处地狱。从地狱出,五百身中恒为饿鬼。从饿鬼出,一千身中常为猕猴,身作金色。大王当知,尔时八万四千犯戒比丘尼骂罗汉者,今此会中八万四千诸金色猕猴是也;尔时供养诸恶比丘尼者,今大王是。此诸猕猴因宿习故,持花持香供养大王。尔时污彼比丘尼戒者,今瞿迦梨[33]及王五百黄门是。”佛告大王:“身口意业不可不慎。”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戒为甘露药,服者不老死,

戒德可恃怙,福报常随己。

持戒得安隐,生处无患难,

亦当见诸佛,受法得解脱。

破戒堕地狱,犹如此猕猴,

生处恒卑贱,地狱苦切己,

 大王当谛听!止恶修诸善。”

尔时,频婆娑罗王闻说此偈,对佛忏悔惭愧自责,豁然意解成阿那含。王所将众八千人,求王出家,王即听许。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顶礼佛足,未举头顷成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王所将余众一万六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诸天亦俱发心。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闻昔因缘惭愧自责,遶[34]佛千匝向佛忏悔,各各亦发无上菩提心,随寿长短各自命终,命终之后,当生兜率天值遇弥勒,复更增进得不退转。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见此事已,告诸大众:“菩萨行净乃令畜生发于道心,婆须蜜多尚能如是大为佛事,况余菩萨威德无量。”

时,诸天子、山神、地神、天龙八部,见诸猕猴发菩提心,当生天上得不退转,心生欢喜,而白佛言:“此诸猕猴几时当得成佛?”

佛告大众:“过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劫名大光,于彼劫中当得成佛。八万四千佛次第出世,同共一劫,皆名普金光明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时会大众,闻佛世尊为诸猕猴授菩提记,即脱身上上妙璎珞,供养如来及比丘僧,异口同音赞叹世尊无量德行:“如来出世,正为此等诸猕猴类。善哉,世尊!猕猴闻法尚得成佛,岂况我等于未来世不成佛耶?”

时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作礼而退。]


[1] 迦兰陀竹园:即竹林精舍,亦作大竹林精舍、大林精舍。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相传是迦兰陀长者皈依佛陀后献出的竹园。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精舍”名称之源。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特别是在冬天,曾长期在此居住。

[2]猨猴:拼音yuán hóu,泛指猿猴属。

[3] 那罗戏:印度大史诗“摩河婆罗多”中有国王那罗的故事,称为“那罗话”,那罗戏即此故事。

[4] 耆阇崛山:拼音qíshékūshān,意译鹫头、鹫峰、灵鹫等。即灵鹫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诃陀国首都王舍城东北方的一座山。因山顶似鹫头,故有此名。据称是释尊开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等诸多大乘经典的说法之处。

[5] 频婆娑罗王:译曰影胜王是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国王。他与王后韦提希夫人都是皈依佛陀,深信佛法,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在《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中听佛讲法成阿那含——声闻三果。

[6] 长者迦兰陀:即迦兰陀长者。(人名)《善见律》曰:“迦兰陀子者,是时村中有一长者,有金钱四十亿。王即赐长者位,因村名故,号迦兰陀长者。”

[7] 炎火:拼音yán huǒ ,一、是指烈火,二、是指传说中的火焰山。

[8] 十号具足: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9] 十二头陀:《大智度论》云:“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

[10] 三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11] 六通:是六种神通境界,包括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12] 八解脱:即八背舍。《大智度论》云:“八背舍者:内有色,外亦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外观色,是第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第三背舍;四无色定,及灭受想定,是五合为八背舍。”

[13] 十恶:《大智度论》云:“夺他命、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非时语、贪欲、恼害、邪见,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14] 五逆罪: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

[15] 方等经:有两则含义。一、为大乘经之总称。二、指十二部经中之毗佛略。毗佛略,意译作方等、方广等,乃宣说广大平等之义理之经典。

[16] 僧祇物:(术语)僧祇译曰众,即比丘比丘尼之大众也。其大众共有之物,谓之僧祇物。此大众该摄十方一切之比丘比丘尼。假令施主寄附之田园房舍米谷等,十方之比丘比丘尼可享受者,则谓之十方僧物四方僧物等。

[17] 布萨:《大智度论》曰:“今日诚心忏悔,身清净,口清净,意清净,受行八戒,是则布萨,秦言善宿。”又曰:“我某甲受行八戒,随学诸佛法,名为布萨,愿持此布萨福报,生生不堕三恶八难。”

[18] 濩:拼音huò,意指‘煮’。“维叶莫莫,是刈是濩”。

[19] 煑:拼音zhǔ,同“煮”。 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烹煮。煮饭。

[20] 氷:拼音bīng,同“冰”。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

[21] 鬲:拼音lì,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

[22] 首楞严三昧: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十地之菩萨所得之禅定。

《大智度论》卷四十七云:“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往至处,无不降伏。”

[23]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之第二天。

[24] 拘留秦佛:即拘留孙佛。为佛教过去七佛的第四位、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位,又作惧留孙佛、鸠楼孙佛、迦罗鸠餐陀等,意为“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

[25] 俱睒弥国:又作拘剡弥。《慧琳音义》曰:“拘剡弥,此云不静,亦云藏有也。”

[26] 信命:xìn mìng,使者传送的命令或书信。

[27] 姉:拼音zǐ,古同“姊”。姐姐:姊妹。

[28] 八敬:即八敬法。

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丘,亦应起而迎逆礼拜,敷净座请坐。

二、比丘尼不得在附近没有比丘的地方,作三月的夏安居。

三、每半月的布萨与说波罗提木叉,比丘尼众应派人至比丘众中求教授与说戒之人。

四、夏安居结束,则当诣僧中,求自恣之人(自恣者,忏悔之法也)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不可尽形违越。

五、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

六、不得举比丘之罪,说其过失,比丘能得说尼之过。

七、式叉摩那(学法女)已学戒(六法也)应从众僧求受大戒。

八、比丘尼,犯僧残(罪名)应于半月中在二部之僧(比丘、比丘尼)中行摩那埵。

[29] 旃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印度族群之一,在古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30] 八重:指比丘尼戒之八波罗夷罪。八波罗夷。即比丘四条根本罪:不净行、不与取、杀生和妄说上人法四波罗夷外,另加四重罪:一、摩触,比丘尼以染污心与有染污心之男子,于腋以下至膝以上部分相互摩触。二、八事成重戒,比丘尼以染污心与有染污心之男子握手、捉衣、进入屏处、相并而立、共语、同行、身相倚、共相约期等,合为八事。三、覆比丘尼重罪戒,知悉某比丘尼违犯波罗夷而不自行发露其罪,不告知其他比丘尼,对大众亦不揭发表白之。四、随顺被举比丘违尼僧三谏戒,比丘尼随顺曾犯重罪之比丘,受其他比丘尼三次谏止而不舍己过。见〔《四分律》卷二十二〕

[31] 十八变:参见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威力品》云:“云何能变神境智通品类差别?谓十八变:一者振动,二者炽然,三者流布,四者示现,五者转变,六者往来,七者卷,八者舒,九者众像入身,十者同类往趣,十一者显,十二者隐,十三者所作自在,十四者制他神通,十五者能施辩才,十六者能施忆念,十七者能施安乐,十八者放大光明,如是等类皆名能变神境智通。”

[32] 十八大狱: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孤独地狱和近边地狱。

[33] 瞿迦梨:是提婆达多的弟子。曾诽谤舍利弗与大目揵连尊者心有恶欲。后来脓血流出,身坏命终,生大钵昙摩地狱(莲华地狱)。

[34] 遶:拼音rào,同“绕”。围着转:绕场一周。围绕。环绕。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