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58

第一百五十八课


二、认清各自之本体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舍自物名施,起利他名戒,
解脱嗔名忍,摄善名精进。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布施舍自财,持戒利他行,
安忍断嗔恚,精进即乐善。

布施:布施的本体是什么呢?所谓的布施,即不贪著自己的财产而慷慨舍给他众的心及由此引发的身语业。

《宝云经》说:“何为布施波罗蜜多?即思维一切财物及果舍与他。”

布施的分类有三:一、法施;二、无畏施;三、财施。

一、法施:法施者,谓无颠倒开示正法,如理教诲诗歌、工巧、技能等明世间无罪事业边际,令受学处。

二、无畏施:无畏施者,谓从王、贼等人间怖畏,狮、虎、鲸等非人怖畏,水、火、风等大种怖畏,救护有情。

三、财施:财施者,以居处、身体、资财等施舍有情以求利他。

《宝云经》云:

[“菩萨成就十法能具足檀。何等为十?法施具足、无畏施具足、财施具足、不望报施具足、怜愍施具足、不轻心施具足、尊重施具足、恭敬承事施具足、不求有施具足、清净施具足。”

“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悕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等、旃陀罗等说法,等无差别。不以此施贡高、憍慢。若能如是,是名菩萨法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离刀杖,亦教人离刀杖。于一切众生生父母想、男女想、亲友想。何以故?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无非父母、男女。菩萨常于微细中舍身而与,况复余大众生?是名菩萨无畏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财施具足?菩萨见众生多作诸恶,便积聚财宝而施与之,令离恶业、安置善处。又,闻佛世尊作如是说檀,是菩萨能除悭贪、嫉妬之垢,如佛所说习行于施,不以施故而心自高。是名菩萨财施满足。”

“云何名菩萨不望报施具足?不为得眷属故施、不为得亲友故施、不为欲故施,菩萨作是念施:‘菩萨净戒是常行法。’以是因缘故,是名菩萨不望报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成就怜愍施具足?菩萨见众生饥渴受苦、裸形弊衣、无所依怙、无归、无趣、无居住处、离于福业,便生殷重怜愍之心:‘我今为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以众生轮转受苦、裸形弊衣、无怙、无归、无趣、饥寒困苦,我当何时为是众生作衣服、饮食乃至归依舍宅?’现有财物悉施与之,虽作是施而不生念存有我、人、财物等想。如是施者,是名菩萨怜愍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不分别施、等大悲施、不轻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逸施、不为得名称施、不为我能多闻故施,如是之施名为专心施、尊重施、恭敬施、自手施。如此等施是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承事施具足?若同梵行可尊事者——若和上、阿阇梨等——如是之人深生殷重,起迎合掌,瞻仰恭敬,若有所作躬代营佐。如是施者,是名菩萨承事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香华、伎乐遶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塔庙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读诵、受持、书写、解说、思惟其义、如法修行、不颠倒取义,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种种杂物,供给所须奉施于僧,乃至贫下无所有时,当用净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是供养三宝,是名菩萨恭敬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不求有施具足?菩萨施时不生是念:‘我当生天。’亦不生念:‘我当为王及诸辅相、大臣、官属。’是名菩萨不求有施具足。”

“云何名菩萨清净施具足?菩萨谛观此施无垢、无秽、无杂,如是施者是名菩萨清净施具足。”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具足于檀。”]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云:

[“昔者菩萨,时为逝心[1],恒处山泽,专精念道不犯诸恶。食果饮水不畜[2]微余,慈念众生愚痴自衰,每覩[3]危厄没命济之。行索果蓏[4],道逢乳虎。虎乳之后,疲困乏食,饥馑心荒,欲还食子。菩萨覩之怆然[5]心悲,哀念众生处世忧苦其为无量,母子相吞其痛难言,哽咽[6]流泪。回身四顾,索可以食[7]虎,以济子命。都无所见,内自惟曰:‘夫[8]虎肉食之类也。’深重思惟:‘吾建[9]志学道,但为众生没在重苦欲以济[10]之,令得去[11]祸身命永安耳。吾后老死,身会弃捐[12],不如慈惠济众成德。’即自以首投虎口中。以头与者,欲令疾[13]死不觉其痛耳。虎母子俱全。诸佛叹德,上圣齐功,天龙善神有道志者,靡[14]不怆然。进行或得沟港、频来、不还、应真、缘一觉、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以斯猛志,跨诸菩萨九劫之前,誓于五浊[15]为天人师,度诸逆恶令伪顺道。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

持戒:那么,何为戒律度呢?就是说为了在断绝害他的基础上利他,而抛弃追求一己私利的殊胜心。

一个摩尼宝有遣除黑暗、摄集所欲、解除病困等三种分类,同样,菩萨戒的一个本体中也包含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三种反体。其中,严禁恶行戒是一切功德之本,正因为有过失不清净就无法生起功德,所以禁止罪业居于首位,最为关键。自相续没有摄集正法就无法利益他众,所以摄集善法戒位于第二。其后,不是将精力集中在唯独自己生善趣、得解脱上,而是主要行持他利,这是第三饶益有情戒。此三戒也是佛果断、证、事业三者的因。

戒性的分类有三:一、严禁恶行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一、严禁恶行戒:严禁恶行戒者,也就是指身语意三门要如毒一样断除所有对他不利的十不善业。

二、摄善法戒:摄善法者,谓缘自相续六度等善,未生令生,已生不失,令倍增长。

三、饶益有情戒:大乘菩萨利济一切有情之道。对于一、待助伴者与作助伴;二、无主意者为说法要;三、需饶益者了知恩报;四、遇灾难者救护怖畏;五、受忧苦者开解愁忧;六、乏资具者施与资具;七、欲安止者如法御众;八、求同心者求随心转;九、欲归正者显实功德;十、入邪途者调伏有过;十一、应以神通教化者示现神通等方便施行利济有情如其所应引发彼等现法后法无罪利义。

《宝云经》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成就净戒。何等为十?善学波罗提木叉戒[16]、善持菩萨致密戒、灭诸烦恼、除不善觉、怖畏恶业、于小罪中尚生惊怖、心常恐畏、受持头陀法坚固不阙、持戒不为求有造业、净三业戒。”

“云何名菩萨善学波罗提木叉戒?菩萨于戒律诸经——是佛所制——皆专心受持,不为种族故持戒、不为我见故持戒、不为摄徒众故持戒、不见他瑕缺而轻毁戒;是名菩萨善持波罗提木叉戒。”

“云何名菩萨善持致密戒?菩萨作是念:‘非但波罗提木叉戒能使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余菩萨威仪戒行我亦当学,如法修行。’云何是菩萨戒?菩萨不应行处终不往来,非时不语,善知时节、善知方俗,顺适人心,不令众生起于讥嫌,善护众生令至菩提,亦自具足菩提威仪,言辞柔软,少于言说,不好亲近大臣、群官,恒修阿练若[17]行,和颜悦色。能具如是菩萨威仪戒,及余经中诸菩萨戒悉具修行,是名菩萨致密戒。”

“云何名菩萨灭一切结使皆悉燋然?贪欲、瞋恚、愚痴及余缠障一切众具亦皆燋然。于贪欲处生对治法,能起欲处皆悉除断。云何是贪欲处?于美色边能起欲因缘。云何名不净想?如观己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肉、筋、脉、骨、髓、汗、泪、涕、唾、肪、膏、脑、膜、咽、喉、心、胆、肝、肺、脾、肾、肠、胃、百𦼶[18]、生藏、熟藏、屎、尿、脓汁,菩萨常观三十六物,若能如是不生贪心。若愚痴、婴儿、颠狂心乱,见是三十六物犹不起欲想,况复智者诸菩萨等常观是不净,云何当复起于欲想?菩萨摩诃萨见所爱色适意之时便生染心,初见色时即自念言:‘如佛所说,色如梦响,无有实事。云何智者妄于梦中而生欲想?’是故,菩萨能生欲处悉皆远离。云何菩萨于可瞋中生对治法而能离瞋及瞋因缘?菩萨于诸众生常生慈心,以是因缘便得除瞋。若有恼害因缘瞋恚起时,当深系念对治之法,是名菩萨除瞋方便。云何菩萨除痴方便?当念:‘痴心不识善恶,常守愚闇后受苦果。无智自蔽,恼他缘少,不如贪瞋多有怨害。’如是观时则灭痴心,是名菩萨燋然烦恼。”

“云何名菩萨除不善觉?住于空静阿练若处作如是念:‘我今远离于愦閙处,在闲静地履行佛教;诸余沙门、婆罗门亲近愦閙[19],多有扰乱,远离佛教。’是名菩萨除不善觉。”

“云何名菩萨怖畏恶业?观察、选择、曾闻佛说,专心修福,坚持净戒,善学智慧。以何因故最得胜报?具福德业,远离诸恶。是名菩萨怖畏恶业。”

“云何名菩萨畏于微恶?于小罪边常生大畏心,终不轻微小之恶。以何因缘?曾闻佛说:‘少毒杀人,况复多毒?微细恶中尚能将人至三恶道,况复多恶而心不畏?’是名菩萨畏微小恶。”

“云何名菩萨心常恐畏?为人体信[20],婆罗门、刹利居士等以体信故,即寄金、银、种种珍宝,信心用付,不立时证,菩萨终不生于隐匿之心。若佛物、法物、僧祇物、四方僧物,菩萨宁当自食己肉终不侵他,若饮、若食,供身之具不敢辄[21]毁,是名菩萨心常恐畏。”

“云何名菩萨受持头陀法坚固不阙[22]?若魔眷属及诸天等,以妙财色欲来扰逼菩萨,菩萨即时志固不动而心不毁,是名菩萨受持头陀法坚固不阙。”

“云何名菩萨持戒不为求有造业?菩萨持戒不求世间果报,但为满足一切善法得无上道,是名菩萨持戒不为求有造业。”

“云何名菩萨净于三业?云何净身业?离杀、盗、婬,以是义故名为净身业。云何净于口业?离恶口、妄言、两舌、绮语,是故名为净于口业。云何净于意业?除贪、瞋、痴邪见,是名净于意业。是名为菩萨净于三业。”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成就净戒。”]

《六度集经·戒度无极章》云:

[“昔者菩萨,兄弟三人,遭[23]世枯旱,黎民[24]相噉[25],俱行索食,以济微命。经历山崄[26]乏食有日,两兄各云:‘以妇济命可乎!’大兄先杀其妻,分为五分;小弟仁恻[27],哀而不食。中兄复杀,弟殊哽噎[28]。两兄欲杀弟妻,弟曰:‘杀彼全己,非佛仁道,吾不为也。’将妻入山采果自供。处山历年,山中有一跛[29]人,妇与私通,谋杀其婿[30]。诡曰:‘妾义当劳养,而君为之,明日翼从[31],愿俱[32]历苦。’曰:‘山甚险阻,尔[33]无行也。’三辞不从,遂便俱行。妇覩山高谷深,排[34][35]落之。水边有神,神接令安。妇喜得所,还跛共居。

“婿寻水行,覩商人焉[36],本末自陈。商人愍之,载至丰国。其国王崩[37],又无太子,群臣相让,适无立者。令梵志占,‘行路之人有应相者,立之为王。’梵志覩菩萨,即曰:‘善哉!斯有道之君,可为兆民[38]天仁之覆矣!’群僚[39]黎庶[40],挥泪叹善,莫不称寿[41]奉加[42]载宫,授以帝位,即以四等养民,众邪之术,都废之矣,授以五戒,宣布十善,率土持戒。于是天帝祐护其国,鬼妖奔迸[43],毒气消歇[44],谷菓[45]丰熟,隣国化正,仇憾[46]更亲,襁负[47]云集。

“妇婴其跛壻,入国乞匃[48],陈昔将婿避世之难。今来归仁。国人巨细[49]莫不雅奇[50],佥[51]曰:‘贤妇可书[52]矣。’夫人曰:‘可重赐也。’王即见妇,问曰:‘识天子不?’妇怖叩头。王为宫人本末陈之,执正臣曰:‘斯可戮[53]矣。’王曰:‘诸佛以仁为三界上宝,吾宁殒[54]躯命,不去[55]仁道也。’夫人使人驱之出国,扫其足迹。”

佛告鹙鹭子[56]:“王者,吾身是。跛人者,调达[57]是。妇者,好首是也。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


[1] 逝心:即是“婆罗门”的古译。

[2] 畜:拼音xù,〈动〉积;积聚。后作“蓄”积聚,储藏,保存:蓄藏。

[3] 覩:拼音dǔ,古同“睹”。看见:目睹。先睹为快。

[4] 果蓏:拼音 guǒ luǒ,木实为果,草实为蓏。后用为瓜果的总称。

[5] 怆然:拼音chuàng rán,意思是悲伤的样子。

[6] 哽咽:拼音 gěng yè,悲泣,不能成声。

[7] 食:拼音sì,〈动〉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指喂养:饲虎。饲育。饲料。饲草。饲养。

[8] 夫:拼音fú,〈代〉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9] 建:拼音jiàn,〈动〉立,设置,成立。

[10] 济:拼音jì,〈动〉拯救;救济。

[11] 去:拼音 qù,〈动〉抛弃,舍弃。

[12] 弃捐:拼音qìjuān,1、抛弃;废置。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3、人死的婉词。

[13] 疾:拼音 jí,〈形〉快速;急速。

[14] 靡:拼音 mǐ,〈动〉无;没有。

[15] 五浊:《注维摩诘经》云:[什曰:“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16] 波罗提木叉:佛教术语,又作波罗提毗木叉、般罗底木叉、喇底木叉。意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为佛教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其中又包括波罗夷、僧残、不定、舍堕、单堕、波罗提提舍尼、众学、灭诤法等八种,在释迦牟尼生前,曾经说过,在他灭度后,僧伽应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17] 阿练若:即阿兰若,佛教用语,原意是森林、树林,也指旷野、荒凉之地。广义指供古印度的修道人禅修的寂静处。

[18] 𦼶:拼音xiè,异体字: 䕈。

[19] 愦闹:拼音kuì nào,意思是混乱喧闹。

[20] 体信:拼音tǐxìn,释义:1.体现诚信。2.亲近信赖。

[21] 辄:拼音 zhé,〈动〉专擅,独断专行,专权。

[22] 阙:拼音quē,1.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2.过错:阙失。

[23] 遭:拼音zāo,遇见,碰到。

[24] 黎民:拼音lí mín,指庶民,泛指普通平民、就是平民百姓。

[25] 噉:拼音dàn,同“啖”。〈动〉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26] 崄:拼音xiǎn,古同“险”。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山险,天险。

[27] 仁恻:拼音 rén cè,仁爱怜悯。

[28] 哽噎:拼音gěng yē,悲痛气塞,泣不成声。

[29] 跛:拼音bǒ,腿或脚有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瘸:跛脚。跛子。

[30] 婿:拼音xù,丈夫:夫婿。

[31] 翼从:拼音yì cóng,跟随﹔跟从。

[32] 俱:拼音jù,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

[33] 尔:拼音 ěr〈代〉 第二人称代词,你。

[34] 排:拼音 pái,〈动〉推。

[35] 壻:拼音xù,古同“婿”。丈夫:夫婿。

[36] 焉:拼音 yān,<连> 于是。

[37] 崩:拼音bēng,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38] 兆民:拼音zhào mín,意思是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

[39] 群僚:拼音qún liáo,指百官。

[40] 黎庶:拼音lí shù,是指平民大众。

[41] 称寿:拼音chēng shòu,意思是祝人长寿。

[42] 奉加:日本佛教用语。即于造立佛像、堂塔之际,奉献捐助金、物品等。亦即奉加财力于佛法事业之意。

[43] 奔迸:拼音bēn bènɡ,意思是逃散;犹奔涌。

[44] 消歇:拼音xiāo xiē,是指休止;消失;也作销歇。

[45] 菓:拼音guǒ,同“果”。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

[46] 仇憾:拼音 chóu hàn,仇恨,不满。

[47] 襁负:拼音 qiǎng fù,用襁褓背负。

[48] 匃:拼音gài,同“丐”。〈动〉 乞求,乞讨。

[49] 巨细:拼音jù xì,大小。

[50] 雅奇:拼音 yǎ qí,惊奇。雅,通“讶 ”。

[51] 佥:拼音qiān ,众人,大家。

[52] 书:拼音shū〈动〉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53] 戮:拼音 lù,〈动〉本义:斩,杀。

[54] 殒:拼音yǔn,死:殒命。殒殁。殒身。殒阵。

[55] 去:拼音 qù,〈动〉抛弃,舍弃。

[56] 鹙鹭子:又作鹙露子,秋露子。舍利弗之译名也。《玄应音义》四曰:“梵言舍利弗,旧文言舍利子,或言奢利富多啰,译此言鸲鹆子。从母为名,母眼似鸲鹆,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

[57] 调达:即提婆达多。为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佛之从弟。尊者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之恶比丘。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