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61

第一百六十一课


胜观智慧:真正如实妙观察正法,从而深入细致地分析抉择四谛、二谛等意义。(这里的智慧也有)相似了知的妙观察慧与真实了达此等实相唯一真如的真实智慧——无分别智。此处,如芭蕉树的比喻一样,以分别念将法视为有实,寻觅有无,而实际上法无处可寻。尽管推翻了分别前显现的实有,但法的显现无破无立而存在,可见,如果承认二谛不可分割,那么所有遮破均是非遮。

月称菩萨在《入中观般若波罗蜜多论》中说:

破立悉遮遣,实无破立相,

若能如是习,则得达圆满。

通达前面所说的“缘起空性的含义”,并进一步修习,从而可断除轮回一切因果的根本——俱生人我执无明,这样一来,自然而然便可遣除贪心等,由于因不存在之故。贪心等各个的一个对治只能断除它自身,而不能断除其他烦恼,而凭借这一切各自的所有对治也无法断除无明,可见,只有依靠觉性智慧方可斩断俱生人我执无明。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智慧的分类有三:一、闻慧;二、思慧;三、修慧。

一、闻慧:闻慧者,是指对于上师所传讲的一切正法的词义,自己听闻后原原本本地理解。

二、思慧:思慧者,对于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是仅仅限于表面听听、表面了知,而是在自相续中通过反复琢磨、研究、观察、思维而加以抉择,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不以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为满足,而要生起定解,必须做到将来自己身居寂静深山独自修行时,关于修行的要点不需要请教别人,完全有独立自主、彻底断除疑惑的把握。

三、修慧:修慧者,所谓的修慧,也就是指真正了知法义后通过实地修行而在自相续中对实相之义生起真实无倒的证悟,彻底生起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一开始依靠闻法和思维断除增益,随后在进行实修时,对于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观为无实有的空色幻化八喻。

一、这一切本来无有而在迷乱者面前显现,犹如梦境。

《月灯三昧经》云:

譬如有人于梦中,耽著五欲受快乐,

觉已不见其欲事,但以梦故妄见此。

所见所闻忆念法,犹如梦想无真实,

若有得此三昧者,悉能了知如是法,

于其世间恒受乐,谓爱无爱不贪著,

常能爱乐于山林,恒受如此沙门乐。

二、由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犹如幻术。

《月灯三昧经》云:

如人善学幻,幻作种种物,

示现诸色像,而实不可得。

若取于得失,彼便无所得,

其智犹如幻,非即同其幻。

三、本来无有而显现为有,犹如光影。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云:

如来处世无所依,譬如光影现众国,

法性究竟无生起,此胜见王所入门。

四、正在显现之时不成实有,犹如阳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云:

如有见阳焰,想之以为水,

驰逐不得饮,展转更增渴。

众生烦恼心,应知亦如是;

菩萨起慈愍,救之令出离。

五、里里外外均不存在而显现,犹如谷声。

《月灯三昧经》云:

诸法犹如响,声出于其中,

求声不可得,如是知诸法。

毕竟了达者,于空无所畏,

彼人语真实,相火不能烧。

六、无有能依所依,犹如寻香城。

《大智度论》云:

“揵闼婆城非城,人心想为城;凡夫亦如是,非身想为身,非心想为心。”

七、现而无自性,犹如影像。

《大智度论》云:

若法因缘生,是法性实空;

若此法不空,不从因缘有。

譬如镜中像,非镜亦非面,

亦非持镜人,非自非无因。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

此语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八、本来无有之中显现一切,犹如幻化城。

《妙法莲华经》云: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

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

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

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由此了达外境的显现均是虚妄的本性,再通过观察显现这些的作者——有境心的自性,从而在对境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著对境的分别念,于证悟虚空般明空法性的境界中安住,这就是智慧度。

《宝云经》中说:“以胜观抉择后通达无有体性即悟入无相。”这说明依靠观察修生起定解,修行与寂止、双运而悟入无相无分别。对无我的定解没有达到根深蒂固之前,观察修、安住修轮番交替,当断绝观察边之后唯一安住修,并且必须要护持这种无念自然安住的境界。“如果以忆念追逐忆念,结果将如雪山降雪般增长分别妄念。如果忆念自然安住,就会像雪入湖泊般寂静。”这是论中解说的。

《入中观般若波罗蜜多论》云:

本元无生性,无所破所立,

涅槃不涅槃,无生中无别。

亦非无生性,以无生法故,

无世俗胜义,更无佛众生。

无见亦无修,无行亦无果,

若习如是义,无别慧中住,

无执无散乱,无相明了参。

在证悟之前应当通过斩断心与心安立的一切执著边的方式修行。获得圣道的入定中,二取、真实显现、相状、分别一切都将隐没,故称为无现,也并不是像无有五根的感受一样。所以,止观二者可涵盖所有等持,道梯的一切功德也归宿于此。为此一定要将定慧二者融合一起而实修。

六度之中,智慧最为殊胜,而智慧中,如果没有闻慧的前提,思慧与修慧也就无法成就,所以首先要力求多闻。

《无爱子请问经》中说:“布施持戒与多闻福德何者大?答言:善男子,布施、持戒之资粮犹如须弥山王之前有一芝麻,虚空中鸟之足迹般,而听闻之资粮则如无边虚空。布施之资粮能行二事,即解除贫穷与得大受用,即成此二事;如是持戒可除恶趣成善趣;依智慧之资粮能除一切见,成就智慧。布施、持戒成熟有漏与蕴。善男子,闻慧之资粮为无漏而非异熟。善男子,是故,诸精进之菩萨大菩萨,当勤积闻慧资粮。”

其中宣说了闻慧的许多功德。

《般若摄颂》云:

寡闻天盲不知修,无彼成何当慎思,

是故精勤闻彼因,思维修行妙慧生。

    再者,在没有以智慧解脱自相续之前,则无法做到为他人讲说而使其相续解脱。

《宝积经》云:

未度不能度他众,未解无法令他解,

盲人无法示正道,解脱方可救度他,

明目能为盲指路。

远离六度各自的违品——悭吝等烦恼,发心、回向以三轮无分别智慧摄持,而成为所知障的对治,否则不能纳入波罗蜜多之列。所经过的道以抵达的果来取名,达到三有、寂灭彼岸,称为波罗蜜多。

《宝云经》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智慧满足。何等为十?具无我善、善解业报、善解有为法、善解生死相续不绝、善解生死出要之法、善解声闻辟支二乘之法、善解摩诃衍、善解遮魔业智慧、不颠倒智慧、无等智慧。”

“善男子!云何具无我善?菩萨以智观察色、受、想、行、识,观色不生、不起、不见起因,受亦不生、不起、不见起因,想亦不生、不起、不见起因,行亦不生、不起、不见起因,识亦不生、不起、不见起因,灭亦不生、不起、不见起因,第一义谛亦不见、不生、不起。世谛、第一义谛,但有假名而无实体。虽知诸法虚寂而不舍于精进,深矜[1]一切众生,如救头然、如救衣裳然,勤修方便,不懈、不舍。为一切众生故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庄严具足,是名菩萨无我善根。”

“云何名菩萨善知业报?菩萨选择观察一切众生皆如幻相、如乾闼婆城、水中之月,体性空寂。一切众生染着我见及我所见,以是因缘不见正道。众生作如是想:‘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丈夫者,若悉皆无,谁受善恶、六趣差别?’菩萨摩诃萨虽知业报不断、不常,而受不舍,是名菩萨善知业报。”

“云何名菩萨善知有为而不取有为相?如实正见,知有为法迅速不停,念念流动犹华上露、如山涧水𫘝[2]流赴下,间无暂息,亦如沙卤[3]无有牢固,何有智者当生乐着而恋亲爱?见有为法如是之相,云何智者而生忧悲?以是因缘,深乐涅槃、厌恶生死,是名菩萨善知有为法。”

“云何名菩萨善解生死流转?菩萨观察一切众生,无明所盲、漂流生死、恒为爱羂[4]诸结所缚,以是因缘故受,以受故造善恶业,以业因缘故有,有因缘故生,生因缘故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生、死流转互为上下,犹如火轮。是故,菩萨正观生死如实而知,是名菩萨善解生死流转。”

“云何名菩萨善解生死出要之法?无无明则无行,无行则无识,无识则无名色,无名色则无六入,无六入则无触,无触则无受,无受则无爱,无爱则无取,无取则无有,无有则无生,无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恼众苦聚集。菩萨以如实知见十二因缘,是名菩萨善解生死出要之法。”

“云何名菩萨善解声闻、辟支二乘之法?菩萨观察如此法时成须陀洹[5]、成斯陀含[6]、成阿那含[7]、成阿罗汉[8],断诸结漏得成辟支佛,成辟支佛已如犀一角,善解声闻、辟支佛法而不取证。何以故?我摄受一切众生故,作师子吼而作是言:‘我当拔一切众生旷野生死之苦,以是故我今不应独出生死。’是名菩萨善解声闻、辟支佛法。”

“云何名菩萨善解摩诃衍法?菩萨善学一切诸法而不得诸法相、善修学道而不得是道相,不见能行者、不见所行法亦不见所至到处,以是因缘相貌而不堕于断见,是名菩萨善解摩诃衍。”

“云何名菩萨善知遮魔业智慧?菩萨善知不亲近恶知识亦不至恶国,而常远离世俗谈话,不乐亲近诸余非法、不求利养,亦于此法不生欣乐,一切结使能障菩提者悉皆远离,善知对治法,是名菩萨善知遮魔业智慧。”

“云何名菩萨不颠倒智慧?善学世谛、第一义谛,及诸经论、善学世间杂论,为成熟众生故。虽广闻多学而不为于显己功德,但为成熟众生;虽明知世典而常尊佛法以为最胜,终不染于外道邪见,是名菩萨不颠倒智慧。”

“云何名菩萨无等智慧?不见若天、若人、沙门、婆罗门、诸外道与菩萨智慧等者,除诸如来、世尊、等正觉,余天、人、阿修罗无有能及菩萨智者,是名菩萨无等智慧。”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满足智慧。”]

《六度集经·明度无极章》云:

[“昔者菩萨,时为凡人,年十有六,志性开达,学博覩弘,无经不贯练精深。思:‘众经道术,何经最真?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叹[9]曰:‘唯佛经最真,无为最安。’重曰:‘吾当怀[10]其真处其安矣。’亲欲为纳[11]妻,怅然[12]而曰:‘妖祸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蛊[13][14],道德丧矣。吾不遁迈[15],将为狼吞乎?’于是遂之[16]异国,力赁[17]自供。时有田翁,老而无嗣,草行获一女焉,颜华绝国欣育为嗣,求男为偶[18],遍国无可。翁赁[19]菩萨积有五年,观其操行,自微至著,中心嘉[20]焉,曰:‘童子!吾居有足,以女妻尔,为吾嗣矣。’女有神德,惑菩萨心。纳之无几,即自觉曰:‘吾覩诸佛明化,以色为火,人为飞蛾,蛾贪火色,身见[21]烧煮。斯翁以色火烧吾躬[22],财饵[23]钓吾口,家秽丧吾德矣。’夜默遁迈,行百余里,依空亭宿。宿亭人曰:‘子何人乎?’曰:‘吾寄宿。’亭人将入,覩妙床蓐众珍光目,有妇人颜似己妻,惑菩萨心,令与之居积有五年。明心觉焉,曰:‘婬为蠾[24]虫,残身危命者也。吾故驰隐,衰又逢焉。’默而疾迈,又覩宫宝妇人如前,复惑厥[25]心与居十年。明心觉焉曰:‘吾殃重矣。’奔而不免,深自誓曰:‘终不寄宿。’又复遁逃[26]。遥覩大屋,避之草行。守门者曰:‘何人夜行?’答曰:‘趣及前陬[27]。’曰:‘有禁无行。’内人呼前所覩如上。妇曰:‘自无数劫,誓为室家。尔走,安之?’菩萨念曰:‘欲根难拔,乃如之乎!’即兴四非常之念曰:‘吾欲以非常、苦、空、非身之定,灭三界诸秽,何但尔垢而不能殄[28]乎?’兴斯四念,鬼妻即灭,中心炅[29]如,便覩诸佛处己前立。释空、不愿、无想之定,受沙门戒为无胜师。菩萨普智度无极行明施如是。”]


[1] 矜:拼音jīn,〈动〉怜悯;同情。

[2] 𫘝:拼音kuài ,古通“快”,迅疾。

[3] 沙卤:拼音shā lǔ,指含沙多和碱性重的土质。

[4] 羂:拼音juàn,1.绳套。2. 张网捕捉。

[5] 须陀洹:预流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预流果是见道位,一般来说见道分十六个刹那,前十五刹那是预流向,第十六刹那才得果。

[6] 斯陀含:一来果,为沙门四果中的二果。“一来”指还要再来欲界一次,欲界前六品修所断烦恼已经断尽、欲界后三品修所断烦恼还未断,这就是一来果。

[7] 阿那含:不来果,为沙门四果中的三果。“不来”指不再来欲界,当欲界的九品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时获得不来果。

[8] 阿罗汉:罗汉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四果。欲、色、无色三界的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以后得阿罗汉果。按大乘的观点,阿罗汉断尽的只是烦恼障,其相续中还有所知障。

[9] 喟然而叹:拼音kuì rán ér tàn,长声叹息。

[10] 怀:拼音huái〈动〉思念。

[11] 纳:拼音 nà,〈动〉取;娶。

[12] 怅然:拼音chàng rán。失望,不痛快的样子。

[13] 妖蛊:拼音 yāo gǔ,1.艳丽。 2.谓以邪术蛊惑害人。

[14] 臻:拼音 zhēn,〈动〉聚集。

[15] 遁迈:拼音dùn mài,意思为远走高飞。

[16] 之:拼音 zhī〈动〉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17]力赁:拼音lìlìn,解释为出卖劳力。

[18] 偶:拼音ǒu,指丈夫或妻子:佳偶。配偶。

[19] 赁:拼音lìn〈动〉租用、租借。

[20] 嘉:拼音 jiā,〈动〉赞美,称道、颂扬事物的美好。

[21] 见:拼音xiàn,古同“现”,出现,显露。

[22] 躬:拼音gōng,身体。

[23] 饵:拼音ěr,引诱:饵敌。

[24] 蠾:拼音zhú,古同“蠋”,蛾蝶类的幼虫。

[25] 厥:拼音jué,〈代〉其;他的;她的。

[26] 遁逃:拼音dùn táo,意思是逃走,躲避。

[27] 陬:拼音zōu,聚居:陬落(村落,村庄)。

[28] 殄:拼音tiǎn,〈动〉消灭。自王泽殄,风人辍采。

[29] 炅:拼音 jiǒng,〈名〉光;明亮。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