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73

第一百七十三课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广乘品》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练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戒;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没;十者、不惜一切物。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不舍十法。”]

《大智度论》云:

【经】云何菩萨不舍阿兰若住处?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不舍阿兰若住处1

云何菩萨少欲2?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欲,何况余欲?是名少欲。

云何菩萨知足3?得一切种智,是名知足。

云何菩萨不舍头陀功德4?观诸深法忍,是名不舍头陀功德。

云何菩萨不舍戒5?不取戒相,是名不舍戒。

云何菩萨秽恶诸欲6?欲心不生故,是名秽恶诸欲。

云何菩萨厌世间心7?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厌世间心。

云何菩萨舍一切所有8?不惜内外诸法故,是名舍一切所有。

云何菩萨心不没9?二种识处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没。

云何菩萨不惜一切物10?于一切物不著不念,是名不惜一切物。是为菩萨于四地中不舍十法。

【论】论者言:不舍阿兰若住处者,离众独住,若过声闻、辟支佛心,是名离众。一切法以无所得空故,不取不著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取,用无有著心故。

菩萨常集诸功德无厌足,得无上道则足,更无胜法故。饮食、衣服、卧具知足者,是善法因缘,不以为要,故不说。

不舍头陀功德者,如后<觉魔品>中说。无生法忍,此中以无生法忍为头陀。菩萨住于顺忍,观无生忍。是十二头陀[1],为持戒清净故,持戒清净为禅定故,禅定为智慧故,无生忍法即是真智慧;无生法忍是头陀果报,果中说因故。

不舍戒,不取戒相者,是菩萨知诸法实相故,尚不见持戒,何况破戒?虽种种因缘不破戒,此最为大,入空解脱门故。

秽恶诸欲者,如先说。此中佛说知是心相,虚诳不实故,乃至不生欲心,何况受欲?

厌世间心者,如世间不可乐想中说;此中佛说厌心果报,所谓无作解脱门。

舍一切所有者,如先说。

心不没者,先已种种因缘说,菩萨闻是不没不畏相。不生二识处者,二识处,所谓眼中、色中不生眼识,乃至意、法中不生意识。菩萨住是不二门中,观六识所知,皆是虚妄无实,作大誓愿:“令一切众生住不二法中,离是六识。”

不惜一切物者,不惜一切物中,虽有种种因缘,此因缘最大,所谓菩萨知一切法毕竟空,不忆念,灭一切取相,是故于受者不求恩惠,施中无高心,如是具清净檀波罗蜜。(四地竟)]

五、难行地: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第五名难胜,魔二乘不及,
圣谛微细义,证见所生故。
因此地果报,定度得现前,
为化乐天主,回二乘向大。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第五名难行,诸魔难胜故,
善知圣谛等,微细深义故。
彼异熟感成,兜率之天王,
能除诸外宗,烦恼恶见处。

第五难行地,安住在世间界中的天子魔群而齐攻之也无力击败,就算是一切恶魔及眷属也极难胜过,其余加害者就更不必说,所以此地称为难行地(也叫难胜地)。对于粗细四圣谛等及《十地经》等中所说的二谛等细微所知的这些意义, 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尤其修行禅定波罗蜜多。

异熟所感:由它的异熟所感而成为兜率天的天王,凭借他的能力足可消除里里外外的外宗身体的五种折磨等烦恼以及所有执其为解脱道的邪见。

功德增上的数量:获得前地功德的千倍,也就是说,一刹那得到千俱胝等持,亲睹千俱胝佛尊等。

《十住经》云:

[诸菩萨闻是,第四地行法,

心皆大欢喜,踊跃无有量。

雨天众宝花,雰雰[2]如雪下,

  咸赞言善哉!金刚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与诸眷属等,

于上虚空中,心皆大欢喜,

放众妙光明,作天诸伎乐,

歌叹佛功德,并及菩萨众。

天诸婇女等,各以清妙音,

同声称赞佛,而说如是言:

“世尊久远来,勤苦所求愿,

无上正真道,于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久乃今得见;

释迦牟尼佛,今至于天宫;

从久远已来,今始异相动;

久远世已来,今始放妙光;

众生从久来,今始得安乐。

久来方得闻,大慈悲德音;

度诸功德岸,久远今乃值。

圣王能悉破,憍慢我心等,

无比可供养,而今得供养,

能开诸天道,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净,无量如虚空,

不染于世法,如莲花在水。

处世最高大,犹如大海中,

  须弥金山王,是故欢喜礼。”

如是诸天女,各以众妙音,

敬心歌颂已,默然而观佛。

解脱月菩萨,请金刚藏言:

“菩萨得五地,相貌之因缘。”

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语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诸菩萨摩诃萨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以十平等心能入第五地。何等为十?一、过去佛法平等,二、未来佛法平等,三、现在佛法平等,四、戒净平等,五、心净平等,六、除见疑悔净平等,七、知道非道净平等,八、行知见净平等,九、诸菩提分法转胜净平等,十、等化众生净平等。诸佛子!诸菩萨摩诃萨以是十平等净心具足得入于五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净故、求转胜道故,则能得佛道。

是菩萨得大愿力,以慈悲心不舍于一切,以得念慧心道理之势力修习于福慧不舍。起方便,欲得转胜道上地;明观法,受诸佛神力所护;生定不退心,如实知是苦圣谛、是苦集谛、是苦灭谛、是至灭苦道谛。

是菩萨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善知相谛、善知差别谛、善知示成谛、善知事谛、善知生起谛、善知尽无生谛、善知令入道谛,次第成菩萨诸地故,善知习如来智谛。尔时,菩萨常在一乘故,善知第一义谛;随众生意、令欢喜故,知世谛;分别诸法自相故,知相谛;诸法各异故,知差别谛;分别诸阴界入故,知示成谛;以身心苦恼故,知苦谛;诸道生相续故,知集谛;毕竟灭一切恼热故,知灭谛;起不二法故,知道谛。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萨地故,善知习如来智谛;以信解力故,知非得无尽谛智。

菩萨如是,以此诸谛智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败坏相,假住须臾诳惑凡夫人。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大悲转胜而现在前,能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舍一切众生,常求佛智慧,如实观一切有为法先际、后际。知众生从先际无明有爱故生,流转生死;于五阴归处不能动发,增大苦恼聚。是中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人,无知者、无寿命者;后际亦如是。如是无所有而愚痴、贪著不断,不知无边有出、无出。

尔时作是念:‘凡夫众生甚为可怪,无明痴故,有无量无边阿僧祇身,已灭、今灭、当灭。如是常受生死,不能于身生厌离想,转更增长机关苦身,常为生死水漂,不能得返归五阴舍、不能舍离、不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憍慢见箭、不能灭除贪恚痴焰、不能破坏无明愚闇、不能干竭爱着大海、不求十力大圣导师,常随魔意于生死城中,多为诸恶觉观所转。如是苦恼孤穷众生无有救者、无有舍者、无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独无等侣,修集福德智慧,以是资粮令此一切众生得住毕竟清净,乃至使得一切法中佛无碍智力。’

如是思惟,从正观生于智力,发愿所作一切善根皆为度诸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求好事故、求安乐故、为利益一切众生故、为解脱一切众生故、为一切众生无苦恼故、为一切众生无粗恶故、为一切众生心清净故、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为灭一切众生诸忧恼苦、满其愿故。

是菩萨尔时住此第五难胜地中,不忘诸法故,名为念者;决定智慧故,名为智者;知经书意次第故,名为有道者;自护护彼故,名为有惭愧者;不舍持戒故,名为坚心者;善思惟是处非处故,名为觉者;不随他故,名为随智者;善分别诸法章句义故,名为随慧者;善修禅定故,名为得神通者;随世间法行故,名为方便者;善集福德资粮故,名为无厌足者;常求智慧因缘故,名为不舍者;集大慈大悲因缘故,名为无疲惓者;常正忆念故,名为远离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故,名为常念佛法者;常令众生离恶修善故,名为庄严佛国者;种诸福德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名为行种种善业者;求庄严佛身口意故,名为常行精进者;供养一切说法菩萨故,名为乐大恭敬者;一切菩萨诸世间方便中,心无瞋碍故,名为心无碍者;常乐教化众生故,名为昼夜远离余心者。

菩萨如是行时,布施,亦教化众生;爱语、利益、同事,亦教化众生。又以色身示现,亦教化众生;亦以说法教化众生、亦示菩萨行事教化众生、亦示诸佛大事教化众生、亦示生死过恶教化众生、亦示诸佛智慧利益教化众生。菩萨如是修习,以大神力,种种因缘方便道,教化众生。

是菩萨虽种种因缘方便,心常在佛智而不退失善根,又复常求转胜利益众生法。是人利益众生故,世间所有经书、伎艺、文章、算数、名性经书、治病医方,所谓治干消病、小儿病、鬼著病、蛊毒病、癞病等,伎乐歌舞、戏笑欢娱经书;国土、城郭、聚落、室宅、园观池泉、华果、药草、林树、金银、摩尼珠、琉璃、珊瑚、虎魄、车璩、马碯,示诸宝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相吉凶、地动梦书怪相;身中诸相,布施、持戒、摄伏其心、禅定神通、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凡诸不恼众生事、安乐众生事,怜愍众生故,出令入诸佛无上之法。

菩萨住是难胜地,值数百、数千、数万亿佛,供养、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听法;听法已,出家;出家已,于诸佛所听受经法而为法师,说法利益得转胜多闻积三昧,乃至过百千万亿劫不忘此事,是菩萨尔时一切福德善根转胜明净。

佛子!譬如成炼真金,以车璩磨莹,其光转胜。菩萨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转净明胜,下地所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诸天宫殿,风持令去,不失法度。如是,佛子!菩萨住难胜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转倍明净,而不取证亦不疾至佛道。

诸佛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难胜地,今已略说。

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诸根猛利,能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业,若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念法、念菩萨伴,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我当何时于众生中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中为依止者?’

诸佛子!是菩萨若欲如是勤行精进,须臾之间能得千亿三昧,乃至示千亿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神力自在复过是数,若干百千万亿不可得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明此义故,重说偈言:

“诸菩萨具足,四地行法已,

思惟三世佛,戒等心亦等,

除见疑悔等,道非道行等,

观诸平等已,得入第五地。

四念处为弓,诸根为利箭,

四正勤为马,四如意为车。

五力以为铠,破诸烦恼贼,

勇健不退转,直入第五地。

惭愧无垢衣,净戒以为香,

七觉为华鬘,禅定为涂香。

智慧与方便,种种念庄严,

如是得入诸,陀罗尼园林。

四如意为足,正念为头项,

慈悲明净眼,利智慧为牙,

以空无我吼,破诸烦恼贼,

如是人师子,能入第五地。

是菩萨得至,住于第五地,

转修胜净法,皆为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未曾有厌惓,

但为修习此,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资粮,福德及智慧,

种种方便力,欲得上明观。

常为佛所护,得成于念慧,

次第能善观,如实知诸谛:

第一谛世谛,差别谛成谛,

事生灭道谛,至无障碍谛,

如是观诸谛,心微妙清净。

虽为未能得,无障碍解脱,

以能有智慧,及与信力故,

得胜于一切,世间诸智慧。

如是观诸谛,悉知有为法,

虚妄伪诈诳,无有一坚实。

能得于诸佛,慈悲光明分,

为诸众生故,专心求佛慧。

知有为先后,众生甚可愍,

堕在无明闇,爱因缘所系。

是菩萨能拔,世间之苦恼,

知法无寿者,犹如草木等。

众生常以二,烦恼因缘故,

从于先世来,后世亦如是。

相续不断绝,不能尽苦边,

于此生愍伤,我当度脱之。

不出五阴舍,不畏四大害,

不拔诸邪箭,不灭三毒焰。

不破无明闇,堕在大爱海,

无有智慧明,离大导师故。

知如是事已,转加勤精进,

有所作起业,皆为度众生。

常念正念慧,修道有惭愧,

坚心与智慧,转更令增益。

修福慧无厌,持戒不羸弱,

求多闻无倦,正修净佛土。

种相好音声,因缘无厌足,

所作诸善业,皆为利众生。

为利世间故,造立经书等、

名姓鬼病方,歌舞戏笑等;

堂阁园林法,衣服诸饮食,

示种种宝聚,令众得欢喜;

占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

地动吉凶相,梦书诸怪事;

布施持戒等,离欲修禅定,

四无量神通,安乐世间故。

大智慧菩萨,得此难胜地,

供养数亿佛,从佛而听法,

而修诸善根,皆悉得明净。

犹如车璩宝,莹磨于真金;

譬如宝宫殿,随风不失法;

世法利不染,如莲华在水。

菩萨住是地,多作兜率王,

诸根转猛利,破诸外道见。

所作诸善业,皆为佛智慧,

得佛力无畏,能度诸众生。

是菩萨勤修,转胜精进力,

能得千万亿,诸深妙三昧、

供养千亿佛,能动千世界,

随其所愿力,过是数无量。

如是第五地,种种诸方便,

   上智慧大人,如法解说竟。”]


[1] 十二头陀:

1.《大智度论·释两不和合品》云:“十二头陀:一、作阿兰若,二、常乞食,三、纳衣,四、一坐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浆,七、冢间住,八、树下住,九、露地住,十、常坐不卧,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衣。”

2.印顺法师在《宝积经讲记》中说:“十二头陀行中,衣着方面有二:但三衣、粪扫衣。饮食方面有四:常乞食、不余食、一坐食、节量食。住处方面有五:住阿兰若、冢间坐、树下坐、露地坐、随地坐。睡眠方面有一:即常坐不卧。”

[2] 雰雰:拼音fēn fēn,形容霜雪很盛的样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