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75

第一百七十五课


是中无明、爱、取是三分,不断烦恼道;诸行及有不断业道;余因缘分不断苦道[1]。先际后际相续不断故,是三道不断;是三道离我、我所而有生灭[2],如二竹相对而住,不坚似坚。

无明因缘诸行者,即是过去世事;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事;爱、取、有、生、老死是未来世事,于是有三世出。无明灭故诸行灭,名为断相续说。

十二因缘说名三苦: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名为行苦;触、受名为苦苦;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名为坏苦。无明灭故,诸行灭,乃至老死,名为断三苦相续说。

因无明,诸行生;余亦如是。无明灭,诸行灭,以诸行体性空故;余亦如是。

无明因缘诸行,以生缚说;余亦如是。无明灭故,诸行灭,以灭缚说;余亦如是。

无明因缘诸行,是随顺无所有观说;无明灭,诸行灭,是随顺尽观说;余亦如是。

如是,逆顺十种观十二因缘法,所谓因缘分次第、一心所摄、自助成法、不相舍离、随三道行、分别先后际故、三苦差别故、从因缘起、生灭缚故、无所有尽观故。

尔时,菩萨随十二因缘观无我、无众生、无寿命者,无人性空、离作者、使作者,无主属众、因缘无所有。如是观时,空解脱门现在前;灭此事,余不相续故,名无相解脱门现在前;知此二种更不乐生,唯除大悲心教化众生,无愿解脱门现在前。

菩萨修行是三解脱门,离彼我相、离作者受者相、离有无相,悲心转增。以重悲心故,勤行精进,未满助菩提法欲令满足。菩萨作是念:‘有为和合故增,离散则灭;众缘具故增,不具故灭。我今知有为法多过故,不应具和合因缘,亦不毕竟灭有为法,为教化众生故。’

诸佛子!菩萨如是知有为法多过无性,离坚固相,无生、无灭,与大慈悲和合,不舍众生,即时得无障碍般若波罗蜜,光明现在前。得如是智慧具足修集,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而不与有为法共住,观有为法性寂灭相亦不住其中,欲具足无上菩提分故。菩萨住现前地中,得快空三昧、性空三昧、第一义空三昧、第一空三昧、大空三昧、合空三昧、生空三昧、如实不分别空三昧、摄空三昧、离不离空三昧。如是等万空三昧门现在前;无相、无愿三昧亦如是。

是菩萨住现前地中,志心、决定心、妙心、深心、不转心、不舍心、广心、无边心、乐智心、慧方便和合心,如是等心转胜增长故,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外道论师不能倾动;入于智地,转声闻、辟支佛,决定向佛智,一切众魔及诸烦恼所不能制。安住菩萨智慧明中,善修应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专以慧方便行助菩提法。

是菩萨住现前地,于般若波罗蜜中得转胜行、得第三上顺忍。以顺是法无有违逆故,菩萨住是现前地中得见数百、数千佛、乃至数百千万亿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亲近诸佛,于诸佛所听法;听法已,如实随智慧光明故如所说行,令诸佛欢喜。是人转胜知诸佛法藏,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诸善根转妙明净。

诸佛子!譬如真金,以琉璃磨莹,光色转胜。菩萨住此现前地,以慧方便故,善根转胜,明净寂灭,余地所不及。诸佛子!譬如月明能令众生身得清净,四种风[3]吹不能遏绝。菩萨摩诃萨住是现前地,善根转胜,能灭无量众生烦恼之火,四种恶魔[4]所不能坏。

诸佛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现前地。

菩萨住是地中,多作善化自在天王,智慧猛利,能破一切增上慢者,声闻问难不能穷尽。有所施作,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念法、念诸菩萨伴,乃至不离念一切种智。常发愿言:‘我于一切众生为首、为尊,乃至于一切众生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勤行精进,于须臾间得百千亿三昧,乃至能示百千亿菩萨眷属——若以愿力,能过是数,不可称计若干百千万亿劫。”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令此义明了故,而说偈言:

“诸菩萨已得,具足行五地,

知诸法无相,无相无生灭,

本来常清净,无有诸戏论,

修集如是智,得入第六地。

诸法常离相,不取亦不舍;

性空犹如幻,离二无分别。

若能顺如是,微妙之理趣,

心无有违逆,得入第六地。

住于利顺忍,智慧得力故,

观察于一切,世间生灭相。

悉知诸世间,皆从痴闇出,

痴闇若灭者,则无诸世间。

观择因缘法,随顺第一义,

而不坏缘报,所作及假名。

如实无作者,亦无有受者,

如是观有为,如云无实事。

不知真谛义,名之为无明,

从是则生思,身口行得报。

从行故有识,即生于名色,

如是生世间,至生死苦聚。

了知于三界,但从心而有;

知十二因缘,在于一心中。

如是则生死,但从心而出,

心若得灭者,生死则亦灭。

无明二种作,作痴作于业,

乃至于老死,破散坏五阴[5]

从于此事边,具出于苦恼,

是事若尽者,苦恼则亦尽。

无明若具足,相续则不断;

因缘若不具,则断于相续。

无明及爱取,即是烦恼道,

行有是业道,余则是苦道。

痴至于六入,是名为行苦,

触受是苦苦,余分是坏苦,

灭三苦相续,则更无有我。

无明及诸行,则是过去世;

识与及于受,是则为现在;

从爱而生苦,则是未来世;

无明若灭者,是则无有苦。

痴从众缘生,则生于诸缚;

众缘若灭者,则灭于诸缚。

从因而生果,因灭则果灭,

如是观诸法,自性则皆空。

随顺于无明,则有世间出;

若逆于无明,是则断于有。

从是则有是,是无则无是,

如是十种观,甚深因缘法

观因缘相续,去来及现在,

不离一心中,分别有三道。

从三种苦观,及以生灭法,

无所有而尽,能行逆顺观。

菩萨如是入,十二因缘法,

知空犹如幻,如梦亦如影,

如焰亦如化,虚诳无作者,

亦无有受者,但诳于愚人。

如是观因缘,智者所修空,

无缘则无相,知此二虚假。

其诸一切有,于中无所愿,

但以大悲心,愍度众生故。

如是诸大士,修习解脱门,

悲心爱乐佛,无量诸功德。

知诸有为法,皆从和合有,

即得万空定,无相愿亦尔。

智慧转增进,入于上顺忍,

得于诸菩萨,无为智解脱。

如是诸善根,转胜明净利,

供养无量佛,诸佛所称赞。

常于诸佛所,出家学佛道,

到诸佛法藏,善根转增长;

犹以琉璃宝,莹磨于真金,

光明转清净,其喻亦如是。

如于虚空中,满月光清净,

四种风所吹,不能令遏绝;

菩萨智慧光,灭诸烦恼热,

四魔不能制,其喻亦如是。

菩萨住是地,多作善化王,

诸根悉猛利,能破增上慢。

所作诸善业,皆随顺智慧,

声闻诸问难,不能得穷尽。

是佛子若欲,如是勤精进,

能得于百千,亿数诸三昧,

得见于百千,亿数十方佛,

如春清了时,日光明则净。

如是第六地,深妙难知见,

    声闻所不了,大士略说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广乘品》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应满具六法、远离六法。”]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云:

[【经】云何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法?所谓六波罗蜜。诸佛及声闻、辟支佛,住六波罗蜜中,能度彼岸,是名具足六法。

云何菩萨不作声闻、辟支佛意1?作是念:声闻、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布施不生忧心2?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见有所索心不没3?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所有物布施4?菩萨初发心时布施,不言是可与是不可与。

云何菩萨布施之后心不悔5?慈悲力故。

云何菩萨不疑深法6,信功德力故。是为菩萨住六地中远离六法。”

【论】论者言:六波罗蜜者,如先说。此中佛说三乘之人,皆以此六波罗蜜得到彼岸。

问曰:此是菩萨地,何以说声闻、辟支佛得到彼岸?

答曰:佛今说六波罗蜜,多有所能。大乘法中则能含受小乘,小乘则不能。

是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波罗蜜,观一切诸法空,未得方便力,畏堕声闻、辟支佛地,佛将护故,说不应生声闻、辟支佛心。

菩萨深念众生故,大悲心故,知一切诸法毕竟空故,施时无所惜,见有求者,不瞋不忧;布施之后,心亦不悔。福德大故,信力亦大,深清净信敬诸佛;具足六波罗蜜,虽未得方便、无生法忍、般舟三昧[6],于深法中亦无所疑,作是念:“一切论议皆有过罪,唯佛智慧,灭诸戏论,无有阙失故。”而能以方便修诸善法,是故不疑。(六地竟)]


[1] 是中无明、爱、取是三分,不断烦恼道;诸行及有不断业道;余因缘分不断苦道。

《因缘心论颂》云:

差别十二支,能仁说缘生,

于烦恼业苦,三中俱摄尽。

初八九烦恼,二及十是业,

余七皆是苦,十二唯三摄。

[2] 是三道离我、我所而有生灭。

《因缘心论颂》云:

诸趣唯因果,此中无众生,

唯从于空法,还生于空法。

[3] 四种风:《八十华严·如来出现品》云:“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以一缘,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无量缘、无量事,方乃得成。所谓:兴布大云,降霔大雨,四种风轮相续为依。其四者何?一名能持,能持大水故;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三名建立,建立一切诸处所故;四名庄严,庄严分布咸善巧故。如是皆由众生共业及诸菩萨善根所起,令于其中一切众生各随所宜而得受用。”

[4] 四种恶魔:《大智度论·释信谤品》云:“魔有四种:五众魔、烦恼魔、死魔、自在天子魔。”

[5] 无明二种作,作痴作于业,乃至于老死,破散坏五阴。

八十华严·十地品》云:“佛子,此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报,二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着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令于余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不觉知故相续不绝。”

[6] 般舟三昧:又称“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般舟三昧是以一日一夜或更长时间经行不断,不坐不卧,不停念阿弥陀佛的修行法门。能快速破除睡盖。连续行走九十天能快速证得般舟三昧,十方诸佛皆在前立。

《大智度论》云:[《般舟三昧》中说:菩萨入是三昧,即见生阿弥陀佛国;便问其佛:“何业因缘故,得生彼国?”佛即答言:“善男子,以常修念佛三昧,忆念不废故,得生我国!”]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