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78

第一百七十八课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已,

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行空无相愿,而修慈悲心;

顺佛平等法,而供养诸佛;

虽以智观空,而修福无厌;

然后能得入,第七远行地。

虽能严三界,而心乐远离;

虽心常寂灭,而灭烦恼者;

行空不二法,如幻如梦等,

而行慈悲心,得入第七地。

虽观一切土,空若如虚空,

而能善庄严,清净诸佛土;

虽知诸佛身,同法相无相,

而种三十二、八十诸相好;

虽知于诸佛,不可言说相,

而严佛音声,令世欢喜故;

虽知于诸佛,一念中成道,

而示时劫数,引导诸众生。

如是知于法,则得法照明,

菩萨如是者,即入第七地。

住是地能观,无量众生行;

亦知于诸佛,势力亦无量;

世间及劫数,法性皆无量;

又知诸众生,所欲之所乐;

知说三乘法,皆悉是无量。

‘我当应教化,成就是众生。’

以如是思惟,方便慧和合,

于四威仪中,常行如是道。

于一一念中,能具助菩提,

所谓是十种,波罗蜜等法:

如是诸菩萨,所修之福德,

皆与诸众生,名檀波罗蜜;

灭除心恶垢,名尸波罗蜜;

不为六尘伤,羼提波罗蜜;

能起转胜法,精进波罗蜜;

于是道不动,名禅波罗蜜;

无生忍是名,般若波罗蜜;

回向佛道名,方便波罗蜜;

求于转胜法,名愿波罗蜜;

无有能坏者,名力波罗蜜;

能解如实说,名智波罗蜜。

是助菩提法,念念皆能摄,

发于广大愿,缘于大事故。

初地中功德,名之为具足;

第二地名为,除诸心恶垢;

第三愿增明;第四地住道;

第五随世行;第六入深法,

得无生相分,渐渐而增长;

第七集一切,具菩提分法,

能起诸功德,及以一切愿。

如是诸功德,令后八地中,

一切诸所行,自然得清净。

远行地难过,大智力所能,

如二国中间,难可得过度。

在于七地中,不污如圣王;

住于此道中,不名一切过。

若到于第八,菩萨智慧地,

尔时过意界,住于智业中。

如梵王观世,不得名为人;

菩萨罪不污,如莲花在水。

菩萨住是地,过种种烦恼,

不名有烦恼,不名尽烦恼。

入是正道中,无有诸烦恼;

愿求佛道故,不名尽烦恼。

于诸世间中,经书伎艺事,

文颂咒术等,自然能了知。

修习诸禅定,及诸神通等,

无量心利世,是事皆能起。

尔时此菩萨,过于二乘行,

安住第七地,菩萨诸行中。

以初发心时,大愿力故胜;

今于此地中,智慧力故胜。

犹如国王子,小时豪性胜;

后以功德成,于诸人中胜。

住此得深智,转发胜精进,

念念入寂灭,而亦不取证。

犹如人乘船,入于大海中,

虽行深水难,不为水所害。

菩萨行转胜,方便智慧故,

功德悉备足,诸世所难知。

供养无量佛,其心清净故,

如真金杂宝,间错而庄严。

得佛智慧光,干诸爱水润,

犹如日光明,消涸于泥潦。

菩萨住是地,他化自在王,

诸根悉猛利,通达诸道果。

若欲勤精进,见十万千亿,

那由他诸佛,愿力过是数。

七地智慧净,一切世二乘,

皆所共难知,今已略说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发趣品》云: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远离二十法所不应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众生;三者、不著寿命;四者、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1];五者、不著断见;六者、不著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著名色;十者、不著五阴;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心;十五者、不应作愿;十六者、不应作依止;十七者、不著依佛见;十八者、不著依法见;十九者、不著依僧见;二十者、不著依戒见。是二十法所不应著。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忍法;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慧地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大智度论》云:

【经】“云何菩萨不著我?毕竟无我故。

云何菩萨不著众生,不著寿命,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著断见?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

云何菩萨不著常见?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云何菩萨不应取相?无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因见?诸见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著名色?名色处相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五众、不著十八界、不著十二入?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三界?三界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著心?云何菩萨不应作愿?云何菩萨不应作依止?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佛见?作依见,不见佛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法见?法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僧见?僧相无为,不可依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戒见?罪无罪不著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著。

云何菩萨应具足空?具足诸法自相空故。

云何菩萨无相证?不念诸相故。

云何菩萨知无作?于三界中不作故。

云何菩萨三分清净?十善道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得大悲故。

云何菩萨不念一切众生?净世界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法等观?于诸法不损益故。

云何菩萨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无知故。

云何菩萨无生忍?为诸法不生不灭,不作忍故。

云何菩萨无生智?知名色不生故。

云何菩萨说诸法一相?一心不行二相故。

云何菩萨破分别相?一切法不分别故。

云何菩萨转忆想?小大无量想转故。

云何菩萨转见?于声闻、辟支佛地见转故。

云何菩萨转烦恼?断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等定慧地?所谓得一切种智故。

云何菩萨调意?于三界不动故。

云何菩萨心寂灭?制六根故。

云何菩萨无碍智?得佛眼故。

云何菩萨不染爱?舍六尘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论】论者言:我等二十法,不可得故不著。不可得因缘,如先种种说。我见乃至知者、见者,佛见、僧见,是入众生空故,是见不应著;余断、常乃至戒见,是法空故,不应著。

问曰:余者可知,因见云何?

答曰:一切有为法,展转为因果,是法中著心取相生见,是名因见,所谓非因说因,或因果一异等。

具足空者,若菩萨能尽行十八空[2],是名具足空。

复次,能行二种空:众生空、法空,是名具足空。

复次,若菩萨能行毕竟空,于中不著,是名具足空。

问曰:若尔者,佛此中何以但说自相空?

答曰:此三种空,皆是自相空。以住六地菩萨,福德故利根,利根故分别诸法取相;以是故,七地中以自相空为具足空。佛或时说有为空、无为空名具足空,或时说不可得空名具足空。

无相证者,无相即是涅槃,可证不可修。不可修故,不得言知;无量无边不可分别故,不得言具足。

知无作者,三事[3]虽通是知,二事更义立其名,无作但有知名。

三分清净者,所谓十善道:身三、口四、意三,是名三分。上已说解脱门故,此中不复说。三分清净者,或有人身业清净,口业不清净;口业清净,身业不清净;或身口业清净,意业不清净;或有世间三业清净,而未能离著。是菩萨三业清净及离著故,是名三分清净。

一切众生中具足慈悲智者,悲有三种:生缘、法缘、无缘。此中说无缘大悲名具足。所谓法空,乃至实相亦空,是名无缘大悲。菩萨深入实相,然后悲念众生;譬如人有一子,得好宝物,深心爱念,欲以与之。

不念一切众生者,所谓净世界具足故。

问曰:若不念众生者,云何能净佛世界?

答曰:菩萨令众生住十善道,为庄严佛国;虽庄严,未得无碍庄严。今菩萨教化众生,不取众生相,诸善根福德清净;诸善根福德清净故,是无碍庄严。

一切法等观者,如法等忍中说[4]。此中佛自说:于诸法不增损。

知诸法实相者,如先种种因缘广说。

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无生智者,初忍,后名智;粗者忍,细者智。佛自说:知名色不生故。

说诸法一相者,菩萨知内、外十二入,皆是魔网,虚诳不实;于此中生六种识,亦是魔网虚诳。何者是实?唯不二法,无眼、无色,乃至无意、无法等,是名实。令众生离十二入故,常以种种因缘说是不二法。

破分别相者,菩萨住是不二法中,破所缘男女、长短、大小等分别诸法。

转忆想者,破内心忆想分别诸法等。

转见者,是菩萨先转我见、边见等邪见,然后入道。今转法见、涅槃见,以诸法无定相。转涅槃者,转声闻、辟支佛见,直趣佛道。

转烦恼者,菩萨以福德持戒力故,折伏粗烦恼,安隐行道,唯有爱、见、慢等微细者在,今亦离细烦恼[5]。复次,菩萨用实智慧,观是烦恼,即是实相;譬如神通人,能转不净为净。

等定慧地者,菩萨于初三地,慧多定少,未能摄心故;后三地定多慧少,以是故,不得入菩萨位。今众生空、法空,定慧等故,能安隐行菩萨道;从阿鞞跋致地,渐渐得一切种智慧地。

调意者,是菩萨先忆念老病死、三恶道,慈愍众生故,调伏心意;令知诸法实相故,不著三界,不著三界故调伏。

心寂灭者,菩萨为涅槃故,先于五欲中折伏五情,意情难折伏故,今住七地,意情寂灭。

无碍智者,菩萨得般若波罗蜜,于一切实、不实法中无碍;得是道慧,将一切众生令入实法,得无碍解脱、得佛眼,于一切法中无碍。

问曰:是七地中,何以说得佛眼?

答曰:是中应学佛眼,于诸法无碍,似如佛眼。

不染爱者,是菩萨虽于七地得智慧力,犹有先世因缘,有此肉身,入禅定不著,出禅定时有著气;随此肉眼所见,见好人亲爱,或爱是七地智慧实法。是故佛说于六尘中行舍心,不取好恶相。(七地竟)]


[1]《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云:“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说。”

[2] 十八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品》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3] 三事:空、无相、无作。

[4] 一切法等观者,如法等忍中说:《大智度论·序品》云:“善法、不善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法──如是诸法入不二入法门,入实法相门。如是入竟,是中深入诸法实相时,心忍直入、无诤无碍,是名法等忍。”

[5]《大智度论·释往生品》云:“声闻人以身、口不善业名为粗,意不善业名为细;瞋恚、邪见等诸结使,名为粗罪,爱、慢等结使,名为细罪;三恶觉,所谓欲觉、瞋觉、恼觉,名为粗;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名为细。但善觉名为微细,于摩诃衍中尽皆为粗,以是故此说粗罪。”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