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87

第一百八十七课


二(于彼诚信生胜解之因)分四:一、佛陀功德无量之因——顶礼等七支供福德无量;二、为利无量所缘境而回向一切善根并发各种愿;三、彼福德无法定量;四、安立彼之合理性

一(佛陀功德无量之因——顶礼等七支供福德无量)分三:一、以佛陀无量功德之理由而生诚信;二、积累无量福德之理;三、积资之诸门摄于七支供中。

一、以佛陀无量功德之理由而生诚信: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诸佛无量德,于余人难信,
若不见此因,难量如此果。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设若因仅此,未见无限量,
于佛之无量,不起诚信心。

     佛陀的功德并不能以“仅此而已”来定量。假设佛陀的因认定为仅此限量,没有发现佛陀的那么多功德的因也是无有限度,那么对于果——诸佛的无量功德也就不会心生诚信,反而会怀有“因有限量果怎么可能无量”的想法。由于佛陀功德之因无有限量、无边无际的缘故,无法见其边际。如此一来,便会对无量的因果深信不疑,从而为了获得佛果而凭借这种办法积累无量资粮。

《大乘经庄严论·功德品》云:

由从所缘大,如是修行大,

智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

真实成就大,佛陀事业大,

具足此大故,决定谓大乘。

大乘以七种特点超胜小乘,1、所缘大:声闻们缘于声闻三藏;与之相比菩萨缘于大乘深广无量法藏。2、修行大:声闻仅为自利修行;菩萨为自他二利修行。3、智慧大:声闻们仅证悟人无我;菩萨证悟人无我与法无我。4、精进大:声闻们仅于三世或七世发起精进;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发起精进。5、善巧方便大:声闻们畏惧轮回而追求断除轮回的寂乐,因此不具善巧方便;菩萨以悲心不舍轮回,但以智慧不被烦恼所染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般善巧方便。以上五种是以此乘载的因乘或道乘的特点。6、真实成就大:声闻们获得阿罗汉果、尽处、胜处、六通后无余涅槃;菩萨乘真实成就十力、四无畏等永不穷尽的无量果。7、事业大:声闻们虽然获得阿罗汉,但不现证菩提及转法轮等;菩萨现前成佛后住于密严宫殿,示现入胎、现证菩提等相尽众生未来际间佛陀的事业广大。这两种是就载至于此的果乘而言。

由于具足以上这七大的缘故,决定称为大乘。

二、积累无量福德之理: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为此因及果,现前佛支提,
日夜各三遍,愿诵二十偈。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故佛像塔前,抑或于余处,
一日三时诵,如此二十颂。

    正是由于刚刚讲述的原因,所以应当在殊胜佛像、有遗骨的佛塔前或者也可以在僧众等其他殊妙绝伦的福田前,一日三时中持诵下文中所讲的这二十偈颂。这样做的原因何在呢?因为这样持诵的福德无量。

三、积资之诸门摄于七支供中:

所谓的七支供即《普贤行愿品》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诸佛法及僧,一切诸菩萨,
我顶礼归依,余可尊亦敬。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诸佛正法僧,以及菩萨前,
恭敬皈依毕,顶礼应供处。

在断证究竟的诸佛、具备教法证法功德无穷无尽法相的正法、不同程度具足道功德的圣者僧众以及得地的诸位菩萨所有殊胜应供前,身语意三门毕恭毕敬虔诚皈依之后,顶礼膜拜。在此尽管并没有直接宣说供养,但发起慈悲菩提心可以堪称上供下施之最,再者说顶礼也属于供养,因此实际上供养已含在其中。

《无尽慧经》云:

“此等三者即是无上供养,发菩提心及……”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云:

“如来有三不可限量,无上供养德无有极。何谓为三?一曰至心仁和发其道心,二曰以发道心护于正法,三曰如所闻法为人解说、身行如是;是为至不可计德。梵天当知,如来以是三事积累功勋,假使其寿住世一劫,广分别说不能究畅。”

《入行论·忏悔罪业品》云:

乃至菩提藏,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伽陀·出法品》云:

菩萨虽乐受五欲,归命佛法及圣众,

念我当证一切智,是住尸罗波罗蜜。

皈依三宝的功德从下面的公案中就能了知。

《法句譬喻经·无常品》云:

[昔者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下生世间,在陶作家受驴胞胎。何谓五德?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尽,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于是奔驰往到佛所。时佛在耆阇崛山石室中,坐禅入普济三昧。天帝见佛,稽首作礼伏地,至心三自归命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驴母腹中作子。时驴自解走瓦坏[1]间破坏坏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即还入故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佛三昧觉,赞言:“善哉天帝!能于殒命之际归命三尊,罪对已毕,不更勤苦。”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2]死,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埏埴[3]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帝释闻偈,知无常之要,达罪福之变,解兴衰之本,遵寂灭之行,欢喜奉受得须陀洹道。]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我离一切恶,摄持一切善,
众生诸善行,随喜及顺行。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忏悔罪恶业,广修众福德,
有情之福善,一切皆随喜。

作礼完毕,接下来所要做的事就是应该堪为法器。按照《宣说四法经》中所说,通过具足四力的方式,诚心诚意忏悔自相续无始以来所积下的所有自性罪及佛制罪,今后做到严加防护,不再就犯。

《宣说四法经》云:“佛言:‘慈氏!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复次,悔过行者,于不善业行多所改悔;二对治行者,谓造不善业已,极为善业,及余利益之所对待;三制止力者,由读诵禁戒得无毁犯;四依止力者,谓归依佛法僧宝,亦不弃舍菩提之心。由能依止是力,决定灭彼罪等。’佛言:‘慈氏!是为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灭先所造久积过罪。’”

《普贤行愿品》云: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菩萨所问品》云:

“是故,波旬,汝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如是过魔界法,应坚持奉行。汝若能如是行者,则能过一切诸魔国界。波旬,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于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顺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波旬,如有干草𧂐[4]大如须弥,以少火投中速能烧尽;如是以少慧力故,能除灭无量诸闇冥聚。何以故?波旬,慧明勇猛故,无明劣弱故。”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云:

“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大王,富有二种:一者、象马种种畜生,二者、金银种种珍宝。象马虽多,不敌一珠。大王,众生亦尔:一者、恶富,二者、善富。多作诸恶,不如一善。臣闻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大王,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少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少善亦尔能破大恶,虽名少善其实是大。何以故?破大恶故。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漏,不覆藏者则无有漏,发露悔过是故不漏。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

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

观事灭罪有其三,上中下根为三品。

若有上根求净戒,发大精进心无退,

悲泪泣血常精恳,哀感徧[5]身皆血现。

系念十方三宝所,并余六道诸众生,

长跪合掌心不乱,发露洗心求忏悔。

‘唯愿十方三世佛,以大慈悲哀愍我。

我处轮回无所依,生死长夜常不觉。

我在凡夫具诸缚,狂心颠倒徧攀缘。

我处三界火宅中,妄染六尘无救护。

我生贫穷下贱家,不得自在常受苦。

我生邪见父母家,造罪依于恶眷属。

唯愿诸佛大慈尊,哀愍护念如一子。

  一忏不复造诸罪,三世如来当证明。’

如是勇猛忏悔者,名为上品求净戒。

若有中根求戒者,一心勇猛忏诸罪,

涕泪交横不觉知,徧身流汗哀求佛。

‘发露无始生死业,愿大悲水洗尘劳。

涤除罪障净六根,施我菩萨三聚戒[6]

我愿坚持不退转,精修度脱苦众生。

  自未得度先度佗,尽未来际常无断。’

如是精勤勇猛者,不惜身命求菩提,

能感三宝灵异相,是名中品大忏悔。

若有下根求净戒,发起无上菩提心,

涕泪悲泣身毛竖,于所造罪深惭愧。

对于十方三宝所,及以六道众生前,

至诚发露无始来,所有恼乱诸众生。

起于无碍大悲心,不惜身命悔三业,

已作之罪皆发露,未作之恶更不造。

如是三品忏诸罪,皆名第一清净戒,

以惭愧水洗尘劳,身心俱为清净器。

诸善男子汝当知,已说净观诸忏悔,

于其事理无差别,但以根缘应不同。

若欲修习观正理,远离一切诸散乱,

著新净衣跏趺坐,摄心正念离诸缘,

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

一切诸罪性皆如,颠倒因缘妄心起,

如是罪相本来空,三世之中无所得。

非内非外非中间,性相如如俱不动,

真如妙理绝名言,唯有圣智能通达。

非有非无非有无,非不有无离名相,

周偏法界无生灭,诸佛本来同一体。

惟愿诸佛垂加护,能灭一切颠倒心,

愿我早悟真性源,速证如来无上道。

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

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

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

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

诸善男子真实观,名为诸佛祕要门。

通过随喜布施、持戒、修行所生以及其他的善业而承诺恒常不离自他的一切福德,广泛受持。以一切有情随福德分的有漏善法为例,包括随解脱分无漏善在内,缘见未见的一切善根,心里不禁生起“如此善举实在令我喜不自禁”的想法,好似自己成办一样欣乐随喜。如果内心平等,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善根,即便内心不平等,但诚心随喜也能获得功德。关于随喜的详细功德,当从经藏及律藏中了知。

《普贤行愿品》云: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极乐愿文》云:

闻听他人行善时,若舍嫉妒不喜心,

诚心欢悦作随喜,佛说同获彼福德。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伽陀·幻化品》云:

若发志心而随喜,最上菩提不退行,

三千须弥重无量,随喜善法重过彼。

众生为求解脱法,一切随喜作福蕴,

作佛功德法回施,当为世间尽诸苦。

《大智度论·释净愿品》云:

[【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久发意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阿鞞跋致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随喜心,得几许福德?”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四天下世界,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

复次,憍尸迦,是三千大千世界,皆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海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以一分发滴取海水,可知滴数,是随喜心福德不可数知。”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众生心不随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皆是魔眷属;诸心不随喜者,从魔中来生。何以故?世尊,是诸发随喜心菩萨,为破魔境界故生,是故欲爱敬三尊者,应生随喜心;随喜已,应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不一不二相故。”

佛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有人于菩萨能如是随喜回向者,常值诸佛,终不见恶色,终不闻恶声,终不嗅恶香,终不食恶味,终不触恶触,终不随恶念,终不远离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亲近诸佛种善根。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为无量阿僧祇初发意菩萨诸善根随喜回向;为无量阿僧祇第二地、第三地乃至第十地、一生补处诸菩萨摩诃萨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善根因缘故,疾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憍尸迦,以是因缘故,善男子、善女人于初发意菩萨善根,应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于久发意、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善根,随喜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心非离心。”

【论】释曰:尔时,会中众生有作是念:若如上说,随喜有功德;初发心人随喜,于久发心人随喜,有何差别?释提桓因欲解众人疑故,问佛言:世尊,于初发心菩萨功德随喜得几许福德?如《经》广说。是福德无量无边,以种无量无边田中,人不能数知,故说譬喻令解,如《经》中广说。随喜之德虽无量无边,于近佛道者,随喜福德转多。]

《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云:“善男子,过去之世,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拘尸那城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尔时,世界广博严净,丰乐安隐,人民炽盛,无有饥渴,如安乐国诸菩萨等。彼佛世尊住世无量,化众生已,然后乃于娑罗双树入般涅槃。佛涅槃后,正法住世无量亿岁,余四十年佛法未灭。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令说法者得免危害。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体无完处如芥子许。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迦葉,尔时王者,则我身是;说法比丘,迦葉佛是。迦葉,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头面礼诸佛,合掌劝请住,
愿为转法轮,穷生死后际。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我稽首合掌,请转妙法轮,
乃至众生存,请佛久住世。

我端端正正,头等五体投地双手合掌恭恭敬敬,满怀信心真心真意祈请一切圆满佛陀,在十方世界真实圆满成佛后不久即转妙法,并在娑婆世界转妙法轮,有些(佛菩萨、上师)由于所化根基等个别必要而示现涅槃前,祈求他们乃至众生存在之间永久住世而利益有情,并观想佛尊现量了知照见而默许。

请转法轮者诚如《普贤行愿品》所云: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请佛住世者诚如《普贤行愿品》云: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云: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作佛事已,观十种义故,示般涅槃。何等为十?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示大涅槃是安隐处,无怖畏故;以诸人、天乐着色身,为现色身是无常法,令其愿住净法身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坚牢,不可坏故;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相故;佛子,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愿满已,转法轮已,应化度者皆化度已,有诸菩萨应受尊号成记莂已,法应如是入于不变大般涅槃。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观十义故,示般涅槃。”


[1] 坯:拼音pī,指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泛指半成品,特指土坯。

[2] 輒:拼音zhé,〈副〉一、立即;就。二、总是,每次。

[3] 埏埴:拼音shān zhí,和泥制作陶器。

[4] 𧂐:拼音jì,古同“積”。積薪。指积聚的木柴。

[5] 徧:拼音biàn,同“遍”。 全面,到处。

[6] 三聚戒:即严禁恶行戒、摄集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