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91

第一百九十一课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若他欲作恶,于一切世界,
愿遍断彼恶,如理令修善。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愿诸世间界,欲行罪恶者,
悉皆无害心,恒常顿遮止。

发愿消除苦害及苦因:一切世间想常常为非作歹造恶业的愚昧士夫,罪大恶极,但愿在不损害他们身体、受用的情况下,恒常以幻化等多种多样的方便顿然使他们弃恶从善。

《大乘别解脱经》云:

“大菩萨于一切有情作父母想乃至自己想之间,我永不舍弃此等一切有情,我当令此等一切有情脱离不可估量之苦蕴。”

《菩提心释》云:

如是益无益,善辩所生果,

彼等一刹那,岂贪自利益?

    这一教证在前文中也引用过[1]

如果有人想:制止罪业时,难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损害,例如大悲尊者杀死持矛者一样。

尽管如此,但能使之脱离恶趣而转成天人的身份,所以并无相违之处。凭借菩萨的愿力与权巧方便的力量,即便有人以贪嗔来加害自己,也能够直接间接避免,而无不成为利益。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云:

[佛复告智胜菩萨:“善男子,乃往过去世遇燃灯佛,时有五百贾人[2],为求珍宝入于大海。善男子,时贾人中有一恶人,多怀奸伪[3],常行恶业,初无悔心,善知兵法,恒为寇贼[4],夺他财物以为产业。状如贾人共诸贾人同载一船,时彼恶人如是思惟:‘此诸贾人大得珍宝,我今当杀此诸贾人,取其珍宝还阎浮提[5]。’如是思惟已欲杀诸人。善男子,尔时有人名曰大悲,于彼众中作大导师。时彼导师于夜梦中,见海鬼神来作是言:‘汝此众中有一恶人,如是相貌,恒为寇贼劫他财物。彼人今生如是恶心:“我当杀此五百人已,取其财物还阎浮提。”若此恶人得遂本心杀五百人者,作大恶逆业。何以故?此五百人,皆是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6]不退转菩萨。若此恶人杀诸菩萨,以此业缘障碍罪故,一一菩萨从初发心,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恶人于其中间常在地狱。汝为导师可作方便,令彼恶人不堕地狱,彼五百菩萨亦复可得全其身命。’善男子,尔时大悲导师如是思惟:‘作何方便,令彼恶人不堕地狱,五百菩萨全其身命?’作如是思惟已,乃不向一人说是事也。尔时待[7]风余有七日,当还阎浮提;七日过已,如是思惟:‘更无方便,唯有除此一恶人者,尔乃[8]可令此五百人得全身命。’复作是念:‘若我向余人说,此五百人当生恶心;生恶心已杀此恶人,彼诸人等当堕恶道。’善男子,大悲导师如是思惟:‘我今当自杀之!我以杀此人故,虽百千劫堕恶道中受地狱苦,我能忍之。不令恶人害五百菩萨,作此恶缘受地狱苦。’善男子,尔时大悲导师生哀愍心作是方便:‘吾护五百人故害此恶人。’是时导师,即以𥎞[9]矛刺杀恶人,令诸贾人安隐得还至阎浮提。善男子,汝勿有疑,尔时导师,则我身是也;五百贾人,此贤劫中五百菩萨是也,当于此劫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于尔时行方便大悲故,即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难。时彼恶人命终之后,生善道天上。善男子,汝今当知,勿谓菩萨有如是障碍业报,而得超越百千劫生死之难,即时是菩萨方便力也。]

王舍城的施主之女因为爱恋欢喜菩萨而命绝身亡,死后转生到兜率天,后来幸遇世尊及欢喜菩萨而闻法,获得忍位。曾有一位菩萨遭到众多仙人诽谤,他得知后为了拯救他们,于是大显神变,使这些仙人皈入佛门,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公案。而声闻并不具备这样的权巧方便,二大尊者(指目犍连和舍利子)明明知道够嘎、乐嘎(瞿迦梨、仇伽离)两位比丘诽谤他们,却没有加以防护而听之任之,结果那两位比丘转生到裂如莲花寒地狱中[10]

《杂宝藏经·仇伽离谤舍利弗等缘》云:

[昔有尊者舍利弗、目连,游诸聚落,到瓦师所,值天大雨,即于中宿。会值窰[11]中先时有一牧牛之女,在后深处;而声闻人,不入定时,无异凡夫,故不知见。彼牧牛女,见舍利弗、目连其容端政,心中惑著,便失不净。尊者舍利弗、目连,从瓦窰出。仇伽离善于形相,观人颜色,知作欲相不作欲相,见牧牛女在后而出,其女颜色,有成欲相,不知彼女自生惑著而失不净,即便谤言:“尊者舍利弗、目连,婬牧牛女。”向诸比丘,广说是事。时诸比丘,即便三谏[12]:“莫谤尊者舍利弗、目连。”时仇伽离心生瞋嫉,倍更忿盛。

有一长者,名曰婆伽,尊者舍利弗、目连,为说法要,得阿那含[13],命终生梵天上,即称名为婆伽梵。时婆伽梵,遥于天上,知仇伽离谤尊者舍利弗、目连,即便来下,至仇伽离房中。仇伽离问言:“汝是阿谁?”答言:“我是婆伽梵。”“为何事来?”梵言:“我以天耳,闻汝谤尊者舍利弗、目连,汝莫说尊者等有如此事。”如是三谏。谏之不止,反作是言:“汝婆伽梵!言得阿那含,阿那含者,名为不还,何以来至我边?若如是者,佛语亦虚。”梵言:“不还者,谓不还欲界受生。”

时仇伽离,于其身上,即生恶疮,从头至足,大小如豆。往至佛所,而白佛言:“云何舍利弗、目连,婬牧牛女?”佛复谏言:“汝莫说是舍利弗、目连是事。”闻佛此语,倍生瞋恚,时恶疱疮转大如柰[14]。第二又以此事,而白于佛,佛复谏言:“莫说此事。”疱疮转大如拳。第三不止,其疱转大如瓠[15],身体壮热,入冷池中,能令冰池甚大沸热,疱疮尽溃[16],即时命终,堕摩诃优波地狱[17]

尔时比丘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尊者舍利弗、目连等,为他重谤?”

佛言:“过去劫时,舍利弗、目连等,曾为凡夫。见辟支佛出瓦师窰中,亦有牧牛女,从后而出,即便谤言:‘彼比丘者,必与此女,共为交通。’由是业缘,堕三恶道中,受无量苦;今虽得圣,先缘不尽,犹被诽谤。当知声闻人,不能为众生作大善知识。所以者何?若舍利弗、目连,为仇伽离,现少神足,仇伽离必免地狱;不为现故,使仇伽离堕于地狱,如此之事。”

佛作是说:“是菩萨人,如鸠留孙佛时,有一仙人,名曰定光,共五百仙人,在于山林中草窟里住。时有妇人,偶行在此,值天降雨风寒理极,无避雨处,即向定光仙所,寄宿一夜。明日出去,诸仙人见之,即便谤言:‘此定光仙,必共彼女,行不净行。’尔时定光,知彼心念,恐其诽谤,堕于地狱,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作十八变。诸仙人见已,而作是言:‘身能离地四指,无有婬欲;何况定光,升虚空中,有大神变,而有欲事?我等云何,于清净人,而起诽谤?’时五百仙人,即五体投地,曲躬忏悔。缘是之故,得免重罪。当知菩萨有大方便,真是众生善知识。”

佛言:“尔时定光仙人者,今弥勒是也。尔时五百仙人者,今长老等五百比丘是也。”]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如地水火风,野药及林树,
如他欲受用,愿我自忍受。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愿如地水火,风药旷野树,
众生于恒常,随意而受用。

发愿作为众生的种种生存之因:在世间中,地水火风是有情赖以生存的依处,为众享用,成为受用的来源,世间中天然的各种药材、荒郊野外的种种果树,任人享用,无谁干涉。同样,但愿恒常成为想生存的一切有情无人干预随心所欲而受用的种种事物。经中说,声闻果位,谁也不可受用,犹如悬崖边的果树;菩萨犹如四通八达大路边的果树。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说无垢称经·菩提分品》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

地水及火风,饶益有情类。

正如《华严经·金刚幢品》中说:

“但愿以此善根我为遣除一切苦蕴而成为有情之依处;但愿为解脱一切烦恼而庇护一切有情;但愿为防护畏惧而成为一切有情之怙处;但愿为随行诸地而成为一切有情之所依;但愿为得成就及安乐而成为一切有情之援助;但愿为普示无翳之智而成为一切有情之光明;但愿为消除无明黑暗而作为一切有情之明灯……”

《大方广佛华严经·回向品》云:

“菩萨摩诃萨种善根时,以己善根如是回向:‘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慧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愿我他所爱,如念自寿命,
愿我念众生,万倍胜自爱。
愿彼所作恶,于我果报熟,
是我所行善,于彼果报熟。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如命爱有情,胜过爱自我,
众罪成熟我,我乐予众生。

成办利他的特别方便,愿自他平等相待:但愿一切有情均作我的善友,我如爱自己生身性命般珍惜爱护他们;但愿我为报答众生的恩德如自己的生命般对他们倍加珍重,言听计从。

《菩提心释》云:

当以众物悦,应护如自身,

有情所不喜,努力弃如毒。

现在发愿自他交换:随着心中观想“但愿有情相续中的一切罪恶顿时成熟于我身;但愿我相续中的所有善根瞬息无余成熟于有情”结合呼气吸气而念诵。

《中观四百颂·明菩萨行品》云: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入行论·回向品》云: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大智度论·释发趣品》云:

[问曰:无有代受罪者,何以作是愿?

答曰:是菩萨宏大之心,深爱众生;若有代理,必代不疑。

复次,菩萨见人间有天祠,用人肉血五脏[18][19]罗刹鬼,有人代者则听。菩萨作是念:“地狱中若当有如是代理,我必当代!”众人闻菩萨大心如是,则贵敬尊重之。所以者何?是菩萨深念众生,逾[20]于慈母故。]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一人未解脱,于有随生道,
愿我为彼住,不先取菩提。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纵有一含识,未得解脱间,
我虽得佛果,誓愿住三有。

如同至尊文殊菩萨的传记中所说一样,发愿乃至有际之间行持他利:乃至一切有情中个别有情,哪怕仅仅有一个尚未解脱而遗留在轮回中,在这期间为了救度这一个有情,即使自己已经获证断证究竟的无上菩提,也仍旧不舍世间而住世,这是一切大慈大悲大圣者的大愿。

《大智度论·释摩诃萨品》云:

“复次,心如金刚者,堕三恶道所有众生,我当代受勤苦,为一一众生故,代受地狱苦,乃至是众生从三恶道出,集诸善本,至无余涅槃已,复救一切众生;如是展转一切众生尽度已,后当自为集诸功德,无量阿僧祇劫,乃当作佛,是中心不悔不缩。能如是代众生受勤苦,自作诸功德,久住生死,心不悔不没,如金刚地,能持三千大千世界令不动摇,是心牢坚故,名为如金刚。”

如《摄正法经》中说:

“菩萨之大悲,一经出口即刻想一切有情证得菩提而并非是为自己。”

圣者文殊菩萨昔日就是这样发心的,《文殊刹土庄严经·文殊因缘品》中写道:

轮回无终了,乃至前之末,

  期间为利众,当持无量行……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云:

乃至本初际,及尽生死边,

利益诸有情,我行无边行。

对于大众前,我发菩提心,

誓度诸群生,皆离于众苦。

愿从今已后,若我有染污,

瞋恚嫉妬心,并我慢贪爱,

是欺诳十方,及现在诸佛。

从此而已后,乃至证菩提,

誓行于梵行,我舍贪欲罪,

随佛而修学,净戒柔和忍,

不以怱遽[21]心,速求成正觉。

安住无边轮回之誓愿的依据即是所有大乘经典,《妙智请问经》在讲小因成大果的<菩萨善巧方便品>中也有说明。

《妙智请问经·菩萨善巧方便品》云:

“善男子,此外,大菩萨善巧方便即于十方世界,感受苦难之所有众生前,菩萨以善巧方便中止彼有情之苦受,’愿如是彼等众生之彼等苦受皆降临我身,而令彼等众生悉皆安乐’善巧披此铠甲方便。纵出现过失,然而我此生现前下等涅槃则绝非如理,故我为成熟众生乃至后世一再流转轮回,不应怯懦,正当流转时应成熟有情,于此过失亦当忏前戒后。为一切有情皆由过失中出离故当为说法,若披此盔甲,则出家菩萨纵犯四他胜,然以此善巧方便也得遣除,无有过咎,此乃我说。”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云:

“如是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

如果有人认为:经中授记道:“此阿阇黎于世尊在世时成为离车子童子世间见喜,本师涅槃后四百年出生于印度南方,名为龙猛比丘,广行大乘显密教法而获得寿自在,在人间住世长达六百年,成就极喜地后前往极乐世界,渐次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名号智源光。”众生无有穷尽的时候,如此一来龙猛菩萨成佛而受持刹土的时刻也就不可能实现了。

正如圣者文殊菩萨的传记中所说一样,龙树菩萨成佛之后受持刹土,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住世并不矛盾,因为诸佛的真相如此之故。或者说,尽管无有成佛之时,但怀有中断利生的顾虑岂能合理?因为是任运成办二利的自性。“不变普行周遍者”说明本体虽然不变,但随从无量所知的智慧无有勤作,借助大悲为前提的力量,一切佛陀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住世。比如,火最初是薪柴的果,但当薪柴用尽时,火也会灭亡,但是,如果再度添加薪柴,火就不会消失。同样,心识虽然最初作为无明的果,但是当轮回之因——与无明相应的心识已彻底消灭时,佛智并非如同火灭一般,依靠添加大悲及愿力薪柴的威力,自然智慧无垢光明不间断照亮有情,因此如来绝不会成为具有无明者,也不致于成为断灭。比如,尽管万里无云,但虚空却存在,三十日的月亮并非全然消失。同样,佛陀的智慧不存在断灭、有无的戏论。


[1] 这一教证在前文中也引用过:在讲‘共同之果’时已经用过:

 诚如《菩提心释》云:

诸德之所依,守护如守身,离贪有情心,应断如弃毒。

声闻离贪故,岂非劣菩提?未弃有情利,圆证大菩提。

如是益无益,善辩所生果,彼等一刹那,岂贪自利益?

[2] 贾人:拼音gǔ rén,指商人。

[3] 奸伪:拼音jiān wěi,意思是诡诈虚假;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4] 寇贼:拼音kòu zéi,意思是盗匪;敌寇。

[5] 阎浮提:即南赡部洲,意译胜金洲、好金土。

[6]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阿耨多罗”其实是无上,也就是最高的。“三藐”即正等,正确的。“三菩提”即正觉的意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

[7] 待:拼音 dāi,〈动〉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8] 尔乃:拼音ěr nǎi,意思是这才;于是。

[9] 𥎞:拼音zuǎn,䂎制如戟,锋刃两旁微起,下有𨱔锐。

[10]《杂阿含经》第四十八卷中也载有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诽谤舍利弗与目揵连两位尊者而身坏命终,生大钵昙摩地狱的公案。

[11] 窰:拼音yáo,同“窑”。 烧砖、瓦、陶瓷器的构筑物:砖窑。瓷窑。

[12] 谏:拼音jiàn,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13] 阿那含:是佛教用语,由后秦鸠摩罗什由梵语译为阿那含,“不来”或“不还”之义,声闻第三果。谓不再来,又称不还果,是佛教修行者进入圣道的果位之一,为部派佛教之中沙门四果的第三向,得证此果位的人将不再回还欲界,而证涅槃。

[14] 柰:拼音nài,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亦称“花红”、“沙果”。

[15] 瓠:拼音hù,〔瓠子〕a.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夏天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

[16] 溃:拼音 kuì,决、漏之意。

[17] 摩诃优波地狱:大红莲花地狱。

[18]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19] 祀:拼音sì,祭:祭祀。祀天。祀祖。

[20] 逾:拼音yú,越过,超过:逾期。

[21] 怱遽:拼音 cōng jù,匆促,急急忙忙。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