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96

第一百九十六课


五(劝勉国王身体力行)分二:一、平时理当思维论义;二、教诫归纳为八种主要功德而实行。

一、平时理当思维论义: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大王此正论,汝日日谛听,
为令自及他,得无上菩提。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为令自他众,成就正等觉,
国王于此论,日日当思维。

此论为了自他一切有情无余成就究竟真实圆满大菩提果位而造,因此国王,对于增上生与决定胜如何修行次第的这一教言,不要束之高阁,理所应当如同穷人得宝藏般每日念念不忘思维修行,清晨听闻时就像太阳升起一般,似乎心里一清二楚,如熊熊烈火,但如果没有实地修持而融入相续,没过多久便如日落西山般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所断的黑暗会再度笼罩。《劝发胜心经》中说跟随词句的理解如同咀嚼树皮一般,而深思意义就像真正感受到树的营养味道一样。同样,聋子弹奏乐器,他人虽然能听到,可是其本人却全然不闻,不修法也与之相同。再者,《华严经》中也用不饮水就无法解渴的比喻来说明未修行的后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云: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

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与寒,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

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

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

《三摩地王经》云:

我说极其善妙法,汝听若未如理修,

犹如患者持药囊,自之疾病无法愈。

《入行论·不放逸品》云: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这位大尊者的所有中观论典均是在大悲心的驱使下,普遍教诲一切有情。原因是:所有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正因为佛陀的因除了成佛以外不可能变成其他,所以究竟所得唯有无上菩提,关于这一点许多经中均有宣说,并且前文中也稍加作了阐述。

《究竟一乘宝性论·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云:

                       [佛法身遍满,真如无差别,

皆实有佛性,是故说常有。

此偈明何义?有三种义,是故如来说:“一切时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者如来法身遍在一切诸众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满故”;二者如来真如无差别。偈言:“真如无差别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实有真如佛性。偈言:“皆实有佛性故”。]

《文殊根本续》云:

一切诸宗派,佛说解脱因,

密宗成就因,乃我本身造。

这说明,大乘道的所诠精华见解,就是证悟二无我的空性大悲藏,而行为则包括波罗蜜多及回向等。由于需要依靠二大资粮来断除二障及习气,故而在<决定胜品>中详细讲解了实执法与补特伽罗的过患,尤其俱生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如果没有断除俱生我执,就连暂时的解脱也无法获得,更不必说遍知佛果了。为此才一再宣说了它的过患,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特殊情况,对于欲求殊胜解脱——遍知佛果者,教诲归纳大乘究竟道果而加以修行,而对下等求解脱的声缘种姓者相应宣说各自的道果,它的道实际上也不是大乘以外的,因此建立整个大乘都是佛语,从而制止那些声闻部诽谤大乘,令他们生起信心。

二障:十二支中我执无明有俱生与遍计两种,从中产生贪等一切烦恼,是故唯一是烦恼障,菩萨的烦恼称为分别念,对一切法有三轮等实执,大多数称为烦恼之名,但实际上都是所知障[1]。对于小士道平凡种姓授予暂时的人天之因——增上生法。

二、教诫归纳为八种主要功德而实行: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胜戒敬尊长,忍辱无嫉妒,
不吝财知足,救济堕难事。
能行善恶人,摄持及制伏,
弘护佛正法,求菩提应行。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持戒敬上师,安忍无嫉妒,
离悭无所求,具足利他财。
利济贫困者,胜摄弃非胜,
恒常持正法,为得大菩提。

    护持断除十不善及从属的戒律,以三欢喜恭敬依止正道的真商主——殊胜上师,具有不被损害、痛苦等扰乱相续的安忍,无论见到他人何等圆满,也不会有强烈的嫉妒心,远离难以割舍资具的吝啬,从不希求回报异熟果,并非是为自利而积蓄财产,拥有的是利他之财。

经过一番观察而对那些缺乏饮食资具等的人们,以必需品予以利济,这与声闻比丘的资具加持“是自己或道友”的情况截然不同,菩萨不仅已避免依靠出家资具的堕罪,而且是在积累大福德资粮。

《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此外,菩萨于诸法作他所想,微物亦不取,何以故?从近取即所弃……舍弃身体。”

马鸣阿阇黎亲言:

何者贪著诸财物,未生殊胜菩提心,

胜心不与过同住,犹如大海不存尸。

    道的违缘与顺缘友伴的取舍:蒙受上师或阿阇黎等殊胜大德亲自摄受,恒常形影不离。“非胜”是指耽著轮回、唯一追求世间八法[2]、见行颠倒的恶友恶知识,他们就是佛教的盗匪,要拒之千里。

《宝积经》云:

当依说法善知识,何时亦莫依恶友,

具足戒律多闻者,了知胜义之一边。

    随后,所做究竟之事就是大德的所为,归纳而言,即应当无余听闻诸佛的经、律、论三藏教法与戒、定、慧三学证法,全面受持,并弘传于他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他而获得究竟的大菩提果。凡是追求这两种大利的具缘者务必恒常精进,大菩提是成办二利之果,其因就是地道的所有妙法。这以上是将论义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通过结尾的方式加以教诫。

《正法念住经》云:

听传妙法已,弘扬修智者,

诣至无老死,至高无上处。

经中说,在讲闻妙法时,甚至仅仅迈出一步,乃至呼吸之间受持妙法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这也是菩萨愿力的核心所在。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云:

[昔天尊在洹水边,广说经法,时天、龙、鬼、神、帝王、人民、飞鸟、走兽皆来听法。时有放牛老公柱杖而听,不觉杖下有虾蟆,虾蟆听经意美,亦不觉背上有杖,遂久虾蟆命终。其神即生天上,用天眼观其本,从何道中来乃见故身在虾蟆中。来天华散其故身上,示语后世人,虾蟆中听经意美得生天上,况于贤者至心听经,岂不巍巍乎?]

《付法藏因缘传》云:

[如昔往日华氏国王有一白象,气力勇壮能灭怨敌,若有罪人令象蹈杀。后时象厩[3]为火所烧,移在异处近一精舍。闻有比丘诵法句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心便柔和起慈悲意。后付罪人都不杀害,但以鼻嗅舐[4]之而去。王见斯已心大惶怖[5],召诸智臣共谋此事。时有一臣即白王言:“此象系处近在精舍,必闻妙法是故尔[6][7]。今可移系令近屠肆[8],彼覩[9]杀害恶心当盛。”王用其计系象屠所,象见杀戮剥皮斩[10]截,恶心猛炽残害增甚。以是当知,众生之类其性不定。所以者何?畜生犹尚闻法生慈,见有屠杀便为残害,况复于人,而不染习起善恶业!是故智者宜应觉知,邪见恶法多所损害,弃而离之勤作方便。]

《六度集经·小儿闻法即解经》云:

[昔有比丘,精进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毁犯,常守梵行,在精舍止[11]。所可讽诵是<般若波罗蜜>,说经声妙无能及者,其有闻此比丘音声,莫不欢喜。有一小儿厥[12]年七岁,城外牧牛,遥闻比丘诵说经声,即寻音往诣精舍中,礼比丘已却坐一面,听其经言,时说色本,闻之即解,儿大欢喜。经句绝已,便问比丘。比丘应答,不可儿意[13]。是时小儿反为解说,其义甚妙,昔所希闻。比丘闻之,欢喜甚悦,怪此小儿乃有智慧,非是凡人。时,儿即去,还至牛所,所牧牛犊[14]散走入山,儿寻其迹追逐求索。尔时,值虎害此小儿,小儿命终,魂神即转,生长者家,第一夫人作子。

 夫人怀妊[15],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从朝至暮初不懈息[16]。其长者家,素不知法,恠[17]此夫人口为妄语,谓呼鬼病,下问谴祟[18],无所不至,无能知者。长者甚愁,不知夫人那得此病,家中内外皆悉忧惶[19]。是时比丘入城分卫[20]诣长者门,遥闻经声心甚喜悦,住门有顷[21]。主人偶[22]出,见此比丘亦不作礼,比丘怪之:‘此贤者家内说经声妙乃尔乎!今此长者不与我语。’即问长者:‘内中谁有说深经者,音声微妙乃如是耶!’长者报言:‘我内中妇闻得鬼病,昼夜妄语,口初不息。’比丘尔乃知长者家为不解法,比丘报言:‘此非鬼病,但说尊经佛之大道,愿得入内与共相见。’长者言:‘善!’即将比丘入至妇所。妇见比丘即为作礼,比丘呪愿言:‘得佛疾。’便与比丘相难说经法,反复披解,比丘甚喜。长者问言:‘此何等病?’比丘报言:‘无有病也,但说深经甚有义理,疑此夫人所怀妊儿,是佛弟子。’长者意解,即留比丘与作饮食。饮食毕讫,比丘便退精舍,展转相谓:‘有一长者夫人怀妊,甚可奇怪,口诵尊经,所说如流,其音妙好,解释经理甚深。’

后日长者复请比丘,普及众僧悉令诣舍,办饮食具。时至,皆到坐定,行水饮食已,呪愿达嚫[23]。时,夫人出礼众比丘,却坐一面,复为比丘快说经法,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比丘具足解说,众僧踊跃[24]欢喜而退。日月满足,夫人在产,娩娠[25]得男,又无恶露。其儿适[26]生,叉手长跪,诵<般若波罗蜜>。夫人产已,还如本时无所复知,如梦寤[27]已了无所识。长者即复呼众僧。比丘都集,往覩小儿,说经故事,初无踬碍[28]。是时众僧各各一心观此小儿本,皆不能知。长者问言:‘此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慎莫惊疑,好养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当从其启受。’

 “时儿长大至年七岁,悉知微妙,道俗皆备,与众超绝,智度无极。诸比丘等皆从受学,经中误脱[29]有所短少,皆为删定[30],足其所乏。儿每入出有所至止,輙[31]开化人使发大乘;长者家室内外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发摩诃衍意[32],悉行佛事。儿所教授城郭市里,所开发者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弟子乘者五百人,诸比丘闻儿所说本漏意解,志求大乘者皆得法眼净。”

佛告阿难:“是时小儿者,吾身是也。时比丘者,迦叶佛是也。如是,阿难!我往昔时,一从比丘闻<摩诃衍品>,赞善开解,心意欢喜不转,精进不忘,深识宿命,自致无上平等正觉。一闻之德乃尚如是,何况终日遵修道者?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本品正文宣说完毕。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教诫欲得解脱之出家菩萨广行学处的第五品释终。


[1]《究竟一乘宝性论·挍量信功德品》云:

悭等所治法,名为烦恼障,

虚分别三法,是名为智障。

[2] 世间八法:《劝发诸王要偈》云:

利衰及毁誉,称讥与苦乐,

八法不倾动,是则为圣王。

[3] 厩:拼音jiù 马棚,泛指牲口棚:马~。~肥。

[4] 舐:拼音shì,舔:老牛舐犊(喻人爱惜儿女)。舐犊情深。

[5] 惶怖:拼音huáng bù,是指恐惧。

[6] 尔:拼音ěr,〈代〉如此;这样。

[7] 耳:拼音ěr,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8] 屠肆:拼音 tú sì,屠宰场;肉市。

[9] 覩:拼音dǔ,古同“睹”。看见:目睹。先睹为快。

[10] 斩:拼音zhǎn,砍断:斩断。斩首。

[11] 止:拼音zhǐ,居住。

[12] 厥:厥 jué,〈代〉其;他的;她的。

[13] 不可儿意:不令小儿满意。

[14] 牛犊:拼音niú dú,指小牛,又称牛犊子。

[15] 怀妊:拼音huái rèn,意思是怀胎,妊娠。

[16] 懈息:拼音xiè xī,解释为懈怠止歇。

[17] 恠:拼音guài,同“怪”。惊异;觉得奇怪。

[18] 谴祟:拼音 qiǎn suì,谓天或鬼神所显示于人的灾祸。

[19] 忧惶:拼音yōu huáng,亦作“ 忧皇 ”。忧愁惶恐。

[20] 分卫:拼音fēn wèi,即乞食。

[21] 有顷:读音yǒu qǐng,释义为不久;一会儿。

[22] 偶:拼音ǒu,恰巧,正好。

[23] 达嚫:拼音dá chèn,佛教语。施舍。

[24] 踊跃:拼音yǒng yuè,犹跳跃;欢欣鼓舞貌;形容情绪高涨、热烈,争先恐后。

[25] 娩娠:拼音miǎn shēn,生小孩儿。

[26] 适:拼音shì,刚刚;方才。

[27] 寤:拼音,wù,睡醒。

[28] 踬碍:拼音zhìài,使人绊跌的障碍。

[29] 误脱:wù tuō,谓文字脱漏讹误。

[30] 删定:拼音shān dìng,意思是经过修改而确定。

[31] 輙:拼音zhé,同“辄”。 总是,就:动辄得咎。浅尝辄止。

[32] 发摩诃衍意:发大乘无上智心。即菩提心。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