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49

第四十九课


二(破有支身体美丽)分四:一、总破贪女身;二、破贪形色;三、故贪女人不合理;四、谴责依止、赞叹女人之士。

一、总破贪女身: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汝自见一分,屎尿等不净,
此聚说名身,云何汝生爱?
赤白为生种,厕汁所泼养[1]
如知身不净,何意苦生爱?
秽聚可憎恶,臭湿皮缠裹,
若能处中卧,则爱著女身。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汝见屎尿等,各自不净已,
于集彼之身,如何生悦意?
精血混合中,不净种子生,
本知不净体,欲者何贪此?
不净蕴彼湿,由皮所包裹,
与之同卧者,眠女内脏已。

明明你自己已经见到女人洒在地上的屎尿等都是肮脏不堪而视为令人发呕之处,对于由这些不净物聚合而成犹如臭皮囊般的身体,如何会感到悦意可心呢?实在极不应理。明明知道因与本体下劣不净精血混合在一起,不净种子之因中所生的不净色相之果,仍旧一味对此作清净想,所有具贪欲的人们以什么原因爱著女人呢?实不合理。

不净之蕴即是不净血、黄水之湿性浸润的自性,外面只是由干燥的皮肤包裹,与之同床共枕,实际上就是睡在女人内脏中而已。

《念住经》云:

皮连骨肉聚此等,生起为妻之想已,

一切凡愚生贪欲,不知女人实如幻。

二(破贪形色)分三:一、总破贪女人形色;二、破贪容貌美丽;三、思维与女身相同自身亦为不净。

一、总破贪女人形色: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若可爱可憎,衰老及童女,
女身皆不净,汝何处生欲?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容色美或丑,年老或年幼,
女色皆不净,汝贪由何起?

    如果认为:因为女人青春年少、美丽可爱等而贪恋。

女人无论是容颜美丽也好,还是相貌丑陋也好,无论是年迈老朽也好,还是年青韶华也好,实际上女人整个身体都绝对离不开不清净,本来应当说出:“你的贪爱到底是由什么原因而生起的?”可是你无话可说。所以,愚昧的具贪者不应该贪著女人,

《念住经》云:

常为欲乐愚昧者,彼即耗尽善业已。

二(破贪容貌美丽)分二:一、贪爱不合理;二、理当谴责。

一、贪爱不合理: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设粪聚好色,软滑相端正,
起爱则不应,爱女身亦尔。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如粪色虽美,新鲜形状妙,
于彼不宜贪,女貌亦复然。

例如说,粪便团陈旧、中等或色美新鲜,光彩夺目,形状好看,无论它有何等多的优点,但有心之人谁也不应该贪执它。同样,女人的容貌无论怎样,都如前比喻一样,作为有识之士也不应爱恋。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内臭极不净,外皮所覆藏,
是死尸种性,云何见不知?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内腐外皮包,烂尸此自性,
显现极丑恶,如何未曾见?

身体里面腐败、恶心,而外面用皮肤、衣物包裹以后似乎显得清净,但实际上,与扔在尸林中的腐烂尸体相同,自性真正是污秽肮脏、阴森可怖的。唉,人们为什么不曾见到呢?理当见到。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皮不净如衣,不可暂解浣,
云何秽聚皮,可权时汰净?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谓皮非不净,犹如大氅性,
不净身之皮,如何成清净[2]

假设有人说:女人像外皮一样里面也不是肮脏的,就像大氅一样单独存在。这只是胡言乱语而已,实际上,皮肤也是不清净的,并没有单独存在,而绝对是以不清净的自性存在着,扔在外面不清净身体的皮肤,被人们叫做人皮,所有人都把它看作是肮脏的东西,怎么会变为清净呢?不可能变为清净。

贾曹杰大师在《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中注释此偈说:

皮非如粪秽,是如衣云者,

犹如粪堆皮,如何能令净。

此皮也是不净,非如褐色衣服,能反复浣洗,由于皮的本质是不净故。犹如所弃粪堆之皮,如何能令清净耶?如不净粪秽,不能令净。

二、理当谴责: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画瓶满粪秽,外饰若汝憎,
此身秽种满,云何汝不厌?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装满粪便瓶,外饰亦厌弃,
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

比如,装满不净物的瓶子,即使外面擦得干干净净,并用装饰品美化,但也令人感到讨厌。同样,对于由各种肮脏物充满、具有不净自性的身体,为什么不厌弃呢?理由相同之故。理当厌弃而不应贪爱。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若汝憎不净,云何不恶身?
香华鬘饮食,本净而能污。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若汝贱粪秽,于令净香鬘,
饮食成不净,此身何不厌?

    假设你讨厌舍弃在外的不净物,那么将本是清净的冰片[3]等妙香与花鬘、饮食进入它的内部而变成腐烂不堪的不净物,对于这般令人发呕的身体,为什么不加以厌恶呢?应当厌恶,而绝不该迷乱赞叹、进行沐浴、清理擦拭等。

《宝蕴经》中说:“譬如,凡愚欲求将炭变成白色而擦拭,结果穷尽而已。同理,愚者虽沐浴、擦拭身体,然亦不能使之清净,死主最终会将之灭尽。”

《增一阿含经·马王品》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公案。如经曰: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罗门女,名曰意爱,极为聪朗,颜貌端正,世之希有。

是时,婆罗门便作是念:“我等婆罗门经籍有是语:有二人出世甚为难遇,实不可值。云何为二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转轮圣王。若转轮圣王出世之时,便有七宝[4]自然向应。我今有此女宝,颜貌殊妙,玉女中最第一。如今无有转轮圣王。又我闻:真净王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种好,彼若当在家者,便当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学道者,便成佛道。我今可将此女与彼沙门。”

是时,婆罗门即将此女,至世尊所,前白佛言:“惟愿沙门受此玉女!”

佛告婆罗门曰:“止!止!梵志,吾不须此着欲之人。”

时,婆罗门复再三白佛言:“沙门,受此玉女。方比世界,此女无比!”

佛告梵志:“已受汝意,但吾已离家,不复习欲。”

尔时,有长老比丘在如来后,执扇扇佛。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惟愿如来受此女人!若如来不须者,给我等使令!”

是时,世尊告长老比丘:“汝为愚惑,乃能在如来前吐此恶意。汝云何转系意在此女人所?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瞋恚,八者、女人多妄语,九者、女人所言轻举。是谓,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常喜笑啼哭,现亲实不亲,

    当求他方便,汝勿兴乱念。”

是时,长老比丘白世尊言:“女人虽有此九弊恶之法,然我今日观察此女无有瑕疵。”

佛告比丘:“汝今愚人,不信如来神口所说乎?吾今当说,过去久远婆罗柰城中有商客,名曰普富,将五百商人入海采宝。然彼大海侧有罗刹所居之处,恒食啖人民。是时,海中风起,吹此船筏,堕彼罗刹部中。是时,罗刹遥见商客来,欢喜无量,即隐罗刹之形,化作女人,端正无比,语诸商人曰:‘善来!诸贤,此宝渚之上,与彼天宫不异,多诸珍宝,数千百种,饶诸饭食。又有好女,皆无夫主,可与我等共相娱乐。’

“比丘当知:彼商客众中,其愚惑者,见女人已,便起想着之念。是时,普富商主便作是念:‘此大海之中非人所居之处,那得有此女人止住?此必是罗刹,勿足狐疑。’是时,商主语女人言:‘止!止!诸妹,我等不贪女色。’

“是时,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马王在虚空周旋,作此告敕:‘谁欲渡大海之难?我能负度。’比丘当知:当尔之时,彼商主上高树上,遥见马王,闻音响之声,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往趣马王所;到已,语马王曰:‘我等五百商人为风所吹,今来堕此极难之处,欲得渡海,惟愿渡之!’是时,马王语彼商人曰:‘汝等悉来,吾当渡至海际。’

“是时,普富长者语众商人曰:‘今马王近在,悉来就彼共渡海难。’

“是时,人众报曰:‘止!止!大主,我等且在此间自相娱乐。所以在阎浮提勤苦者,欲求于快乐之处;珍奇、宝物及于玉女此间悉备,便可此间五欲自娱乐。后日居渐渐合集财货,当共度难。’

“时,彼大商主告诸人曰:‘止!止!愚人!此间无有女人。大海之中,云何有人居处?’诸商人报曰:‘且止!大主,我等不能舍此而去。’

“是时,普富商主便说偈言:

“‘我等堕此难,无男无女想,

      斯是罗刹种,渐当食我等。’

“‘设当汝等不与我共去者,各自将护。设我身、口、意所犯者,悉皆原舍,莫经心意。’

“是时,诸商人与说共别之偈:

“‘与我问讯彼,阎浮亲里辈,

      在此而娱乐,不得时还家。’

“是时,商主复以偈报曰:

“‘汝等实遭厄,惑此不肯归,

      如此不复久,尽为鬼所食。’

“说此偈已,便舍而去,往至马王所,头面礼足,即乘而去。是时,诸人遥见其主已乘马王,其中或有唤呼,或复有不称怨者。

“是时,最大罗刹之主,复向诸罗刹而说此偈:

“‘已堕师子口,出外甚为难,

      何况入我渚,欲出实为难!’

“是时,罗刹之主,即化作女人之形,极为端正,又以两手指胸说曰:‘设不食汝等,终不为罗刹也!’

“是时,马王即负商主,度至海岸。尔时,余五百商人尽受其困。

“尔时,波罗柰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治化人民。是时,罗刹寻从大商主后:‘咄!失我夫主!’是时,贾主即还诣家。是时,罗刹化抱男儿,至梵摩达王所,前白王言:‘世间极有灾怪,尽当灭坏。’王告之曰:‘世间有何灾怪,尽当灭坏耶?’罗刹白王:‘为夫所弃,有我无过于夫主。’是时,梵摩达王见此女人极为殊妙,兴起想着,语女人曰:‘汝夫主者,乃无人义而舍汝去。’是时,梵摩达王遣人呼其夫曰:‘汝实弃此好妇乎?’商主报曰:‘此是罗刹,非女人也!’罗刹女复白王言:‘此人无夫主之义,今日见弃,复骂我言,云是罗刹。’王问之曰:‘汝实不用者,吾当摄之。’商主白王:‘此是罗刹!随王圣意。’

“是时,梵摩达王即将此女内着深宫,随时接纳,不令有怨。是时,罗刹非人时取王食啖,唯有骨存,便舍而去。”

“比丘,勿作斯观!尔时商主者,舍利弗比丘是也。尔时罗刹者,今此女人是也。尔时梵摩达王者,今长老比丘是也。是时马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以此方便,知欲为不净想,今故兴意起于想着乎?”

尔时,彼比丘即礼佛足,白佛世尊言:“惟愿受悔,恕其重过!自今已后更不复犯!”

是时,彼比丘受如来教已,即在闲静之处,克已自修,所以族姓子,勤修梵行者,欲得修无上梵行。是时,彼比丘便成阿罗汉。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泼养:此处原文写作‘沷养’但在注释时有所不便,认为是‘泼养’,诚如泼丢泼养谓不娇生惯养之义。

[2]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原译云:

谓皮亦非粪,犹如宝剑性,

不净身之皮,如何成清净?

[3]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艾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

[4] 轮王七宝则是指: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宝、典兵宝等。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