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55

第五十五课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看病给医药,或令他养护,
故得腋下满,千脉别百味。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服侍患者愈,感得肩臂圆。
本性安稳住,感得最上味。

20、肩膊圆满相:以为一切患者以药等服侍护理等使之病愈,而感得肩膊圆满,有条不紊稳重坚固。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肩颈圆满:由于布施药等而感得肩颈部位极为丰满。”

21、得最上味相:为病人施药等可感得下劣食品进入口中也变成最上妙味的最上味相,就像商人供养世尊与阿难腐烂马料的公案那样。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一、得最上味:由往昔作病人之护士而感得能将非胜妙味现为殊胜美味。例如佛陀曾与僧众吃了三个月的马麦,后来阿难心生忧恼,佛便加持他,令他也尝到了佛口中马麦的无上美味(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味也属于色法,故而可以安立在身相当中)。”

《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有佛食马麦长达三月之久的公案。具体内容如下。

《中本起经·佛食马麦品》云:

[于时佛从波和离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还祇树给孤独园。是时舍卫国界中间,有郡名随兰然,有婆罗门名阿祇达,多智明慧,居富无比。往诣阿难祁祁家,论议事讫,问须达曰:“今此都下,颇有神人可师宗者不?”须达答曰:“子未闻乎?释种王子,出家为道,道成号佛,身色相好,非世所见。法戒雅正,照除心垢,神通明达,知众生原。诸天龙神,莫不奉承,每说法言,精义入神,非吾萤烛所能宣陈。”阿耆达闻佛圣德,五情内惨,即问曰:“佛今所在可得见不?”答曰:“近在祇洹,开广真言。”

明日阿祇达往诣祇洹,入门见佛,威神光明,敬心内发,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为说法,欢喜踊跃,即便退席,请佛及比丘僧,垂化照临,一时三月。佛以神旨,知往古因缘,默然受请。阿耆达,得佛许可,辞退还国。于是阿耆达,还家严供极世珍美。

是日世尊与五百比丘僧,往诣随兰然。时阿耆达,天魔迷惑,耽荒五欲:一者宝饰、二者女乐、三者衣食、四者荣利、五者色欲。退入后堂,告勅门士:“不得通客,一时三月,不问尊卑,须吾有教。”如来到门,闭而不通,便止舍边大丛树下。佛告比丘僧:“此郡既飢,人不好道,各各自便,随利分卫[1]。”舍利弗受勅,独升忉利天上,日食自然。众僧分卫,三日空还。时有马师,减麦饭佛及比丘僧。阿难已得其麦,以鉢受之,心用悲疾曰:“诸天名味,国王供饍,每谓其味,不可尊口。今得此麦,甚为麤[2]恶。何忍持此供养佛乎?”持所得麦,造一老母:“佛者至尊,法御上圣,今欲饭佛,请母熟之,功德无量。”母答阿难:“吾今怱务,不能得为。”比居一母,闻叹佛尊,驰出求索。阿难授之,即时令熟。佛食呪愿,阿难心结,佛欲解之:“余饭施与,百味香美,非世所有。”阿难意解曰:“如来妙德,不可思议。”

是时世尊欲诣拔耆国,先使阿难往告阿耆达。阿难受教,即便往告。阿耆达见阿难来,意犹未悟,即问阿难:“如来今为所在?”阿难报曰:“世尊在此,尔来三月。前受卿请,尊无二言,一时已竟,告别当去。”阿耆达闻佛垂化,乃无供养,悲怖交至,即驰诣佛,头面作礼,而自陈言:“愚痴罪覆,违失言信。愿佛慈悲,恕原其重。”佛告梵志:“明汝至心。”阿耆达欢喜前白佛言:“愿留七日,得叙供养。”佛以岁至,即便可之。时日舍利弗,从天来下,岁节已过,当诣拔耆国。阿耆达取供养余具,遍散道中,欲令佛蹈上而过。佛告梵志:“饭具米粮,是应食噉,不宜足蹈。”佛受其施,便为呪愿,而作颂曰:

外道所修事,精懃火为最。

学问日益明,众义通为最。

人中所归仰,遮迦越[3]为最。

江河泉源流,大海深为最。

众星列空中,日月明为最。

佛出于世间,受施为上最。

阿耆达心悦结解,逮得法眼净。国人大小皆发道心,前礼佛足,欢喜而退。

于时阿难承佛威神,知诸比丘心中大疑,因宜白佛:“如来神妙,三达广照,知众生念,因缘所趣,不审何故食麦一时?愿佛开化散解众疑。”佛告诸比丘:“过去久远,时有大国,名曰盘头越。时世有王,字曰频头。王有太子,名曰维卫,出家学道,道成为佛,犹名维卫。相好威德,诸佛法一,所从比丘六万二千人俱。时父王饭佛及比丘僧,严饰幢幡,极世之珍,城内整顿,炜炜煌煌。时有梵志,清洁德高,从诸弟子,因事入城。顾问众人:“有何异节?光饰乃尔。”行人答曰:“频头王子,得道号佛,今日当来,王及臣民,供养故耳!”道士答言:“世人甚迷,捐弃甘馔,食此人为?如卿所说人者,应食马麦。”五百弟子,同声赞善。中有一人而谏师曰:“师言非也!若如彼言,此人德尊,应食天厨。”

佛告诸比丘:“尔时高行梵志,则吾身是也。五百弟子,今若曹是也。时谏师者,舍利弗是也。吾种此栽,于今始毕。”告诸比丘:“各护心口,慎无放恣,善恶随人,久而不捨。宜修明行,可从得道。吾所偿对,于此了矣!”

诸比丘,闻经欢喜,受戴奉行。]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于自他法事,常能为端首,
顶骨郁尼沙[4],横竖颊匿瞿。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引导如法事,汝感无见顶,
犹如无忧树[5],纵广量等同。

22、无见顶相:自己身先士卒引导行持如法之事,由此可感得顶上肉髻善住即无见顶相。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三、无见顶:由往昔布施精舍等而感召顶上肉髻隆起之相,因一切有情不能见其顶,故名无见顶。”

23 身纵广相:如同无忧树,顶踵之高等于张臂之长的身纵广相。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二、身纵广:佛陀身量纵广如涅若达树,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均匀得当,这是由往昔修建经堂禅林供养僧众而感得的果报。”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由长时巧说,实美滑善言,
八相梵音[6],及舌根修广。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长时而言说,真实柔和语,
王感广长舌,且具梵音声。

24、广长舌相:以长期为他众无有谄诳而说谛实优美柔和之语,国王你,可以感得舌形广长、展则覆面的广长舌相。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四、广长舌:由往昔说话温文尔雅而感得舌头广大之相,若伸出可覆盖整个面部。”

《大智度论》云:

[【论】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

答曰:上三种放光,照十方众生令得度脱。今欲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解难知,难可信受;是故出广长舌为证,舌相如是,语必真实。

如昔一时,佛于舍婆提国受岁竟,阿难从佛游行诸国,欲到婆罗门城。婆罗门城王知佛神德,能化众生,感动群心,“今来到此,谁复乐我?”便作制限:“若有与佛食、听佛语者,输五百金钱。”作制限后,佛到其国,将阿难持钵入城乞食。城中众人皆闭门不应,佛空钵而出。

是时,一家有一老使人,持破瓦器,盛臭潘淀,出门弃之。见佛世尊空钵而来,老使人见佛相好,金色白毫,肉髻丈光,钵空无食。见已思惟:“如此神人,应食天厨。今自降身持钵行乞,必是大慈愍一切故。”信心清净,欲好供养,无由如愿,惭愧白佛:“思欲设供,更不能得,今此弊食,佛须者可取!”佛知其心信敬清净,伸手以钵受其施食。佛时即笑,出五色光,普照天地,还从眉间相入。阿难合掌长跪白佛:“唯然!世尊,今笑因缘,愿闻其意!”佛告阿难:“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阿难言:“见。”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入无余涅槃。”

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说偈言:

“汝是日种刹利姓,净饭国王之太子,

   而以食故大妄语,如此臭食报何重?”

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不解小施,报多如是!”佛告婆罗门:“汝颇曾见世所希有难见事不?”婆罗门言:“见!我曾共婆罗门道中行,见一尼拘卢陀树,荫覆贾客五百乘车,荫犹不尽,是谓希有难见事也!”佛言:“此树种子,其形大小?”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言:“谁当信汝言者,树大乃尔,而种子甚小!”婆罗门言:“实尔!世尊,我眼见之,非虚妄也。”佛言:“我亦如是,见老女人净信心施,得大果报,亦如此树,因少报多;又是如来福田良美之所致也。”婆罗门心开意解,五体投地,悔过向佛:“我心无状,愚不信佛。”佛为种种说法,得初道果,即时举手大发声言:“一切众人,甘露门开,如何不出?”城中一切诸婆罗门,皆送五百金钱与王,迎佛供养,皆言:“得甘露味,谁当惜此五百金钱!”众人皆去,制限法破。是婆罗门王,亦共臣民归命佛法,城中人一切皆得净信。如是佛出广长舌相,为不信者故。]

25、得梵音声相:言语具无边功德而成具梵音者;或者也可以解说成,梵是指涅槃,与获得涅槃相同之音声。

《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云:

“二十五、得梵音声:由往昔以不同语言相应六道众生而说法感得音声美妙,如梵天妙音,可以一音表多义,令人听而不厌。按照其他资料的说法,梵音广分有六十种,也有说六十四种的。”

《大宝积经》云: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

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1] 分卫:佛教语。谓僧人乞食。

[2] 麤:cū、同“粗”。

[3] 遮迦越罗:译曰转轮圣王。

[4] 郁尼沙:尼枸卢树、译言:无忧树。

[5] 无忧树:尼枸卢树

[6] 八相梵音:《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尔时,如来即以八种深重梵音,告诸大众:“汝等当知,我今为汝分别解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饥馑劫,为于爹娘,尽其己身,脔割碎坏,犹如微尘,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执利刀,剜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辞痛苦,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百千刀戟,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假使有人,为于爹娘,吞热铁丸,经百千劫,遍身焦烂,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可供参考。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